其餘同學對鍾白的抨擊,因為徐光先的這番解釋而衝淡了不少。
這位經驗豐富的院士也知道欲速則不達的原理,在把課堂氛圍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後,開始了他今天的正式授課。
按照他的排課,“串級萃取法”的理論來源、基本原理,中途實驗一步步修正的過程,上午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隻能講述一小半。
盡管參加培訓前,台下的同誌們應該都對這個分離方案已經有所了解了,但徐光先依舊要先從這套理論講起。
這看上去有些重複,但卻並不是毫無意義的。
因為在這幾年中,徐光先本人也在不斷的改進這套方案,可以說時至今日的“串級萃取法”和78年他剛剛從實驗室走出來提出的那套,已經有了些許不同,重合的成分已經隻有70%左右,畢竟理論也會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而進一步修正嘛。
盡管鍾白對徐光先院士幾個版本的“串級萃取法”都已經爛熟於心,但那畢竟是從書本上得來的。
而今天這種聽本人現場全程講述的感覺則又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他聽得用心,記得也很用心。
畢竟這是現代稀土行業的重要基礎技術,甚至可以說,不了解“串級萃取法”,你就無法從稀土精礦裏將不同的稀土元素有效分離出來,那就更談不上後續的稀土冶金行業發展了。
徐光先在講課時候的聲音顯得非常有磁性。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戰略資源,是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及國防科技工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在國民經濟和尖端科學技術中具有特殊作用的稀土化合物往往要求有很高的純度。例如作為彩色電視紅色熒光粉的基質材料的氧化釔的純度要求>99.995%、氧化銷>99.99%,作為激光材料的氧化釹>99.9995%,作為x光增感屏基質材料的氧化釓>99.99%,作為釤鈷永磁材料的氧化釤>99.5%,等等。”
“而17種稀土元素的化學性質很相似,分離比較困難,因此高純稀土試劑的價格是很貴的,每公斤從幾百元到萬元以上……”
“……為了降低稀土化合物的生產成本,人們要求找到分離效果最好的串級萃取工藝條件,通常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串級模擬和擴大試驗。”
“為了克服萃取工藝試驗中的盲目性,大大縮短試驗周期,我們在alders分餾萃取理論功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試驗研究,提出稀土串級萃取的理論和最優化工藝參數的計算方法c2、c3……”
“用這些理論公式和計算方法作指導,我們成功地用20級絡合交換萃取體係分離鐠和釹,兩頭獲得99.9%純度的產品,解決了國內外長期未解決的課題……”
台上的徐光先語速不快,期間喝了好幾口水才把之前取得的成績給大家講完,大家也都是低頭奮力記筆記,一時間,課堂上除了他的講課聲之外,就隻剩下“沙沙沙”的鋼筆記錄聲。
“目前,以上方法正在全國稀土萃取工業中進行推廣應用的過程中,效果嘛……已初見部分成效,而我們在最近也做了一些改動……”
就在鍾白正聚精會神準備聽接下來徐光先院士對於“串級萃取法”最新改動的時候,院士卻突然合上了自己的備課本,說道。
“今天上午的理論部分就先講到這裏。”徐光先扶了扶眼鏡,道:“有一個布置我差點忘了給各位同學說明。”
“什麽布置?”大家也紛紛抬起頭來,用疑惑的眼神看著徐光先。
“是這樣的,這次培訓它其實不僅僅是一次培訓,也是我的一個課題的組成部分。”徐光先介紹道:“除了稀土分離之外,我也想帶大家一起去一家企業實習,順便探索稀土冶金領域,力爭體現稀土分離技術的重要性。”
“為此,我會將大家分為兩個小組,每個組以一名組長加九名組員的方式,在後麵的學習和實習過程中開展分組競賽,以求獲得更好的研究效果。當然,這也有助於大家在良性競爭中不斷提高自己,將學習的效果進一步加強。”
啥?要實習探索稀土冶金?還要分組競賽?
聽到這兒鍾白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
因為這是之前培訓通知裏沒有提及的內容!
那份通知現在還在每個人的包裏呢,鍾白不用看都記得清清楚楚,當時隻有籠統的寫明十五天的培訓,地點也隻寫了個京城大學,沒想到還別有洞天!
果然,大家聽到這個安排之後也紛紛興奮起來。
能參加這次培訓的,至少都是屬於在本省市區對稀土行業相當了解的人員了,現在對於稀土分離的基礎,其實各自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對於稀土冶金嘛……
那還真沒幾個上手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現在整個華國,稀土冶金的發展都一直很緩慢,相關的從業人員也比較少。
鍾白隱隱約約感覺到,徐光先院士努力湊成這次培訓,還有更為深廣的目標!
當然,具體是什麽目標鍾白也不清楚,不過現在隻需要靜靜的聽院士的安排即可。
原本他還以為這次培訓隻不過是個走馬觀花,最多是在課堂上聽一些徐光先院士關於國內比較前沿的稀土產業理論之類的知識,但現在鍾白感覺到這是一次難得開闊自己眼界的機會!
倒不是說他已經忘記了前世稀土產業的各種理論,而是他對目前國內稀土產業的現狀確是不甚了解,畢竟精確到80年代的某個年份,以前誰會去詳細記憶這些?
既然決定了白峰集團要盡快進軍稀土產業的目標,那麽不管現在資金和人才是不是準備得足夠,但多了解些國內外行業信息,總不是壞事吧?
“下麵是我擬定好的分組名單。”
“第一組:顏玉田、毛衝……”
“第二組:米斌、鍾白……”
聽到自己的名字在第二組,還有那位滬江市泰鼎合金廠的米斌的時候,他覺得這分組不錯!
因為泰鼎合金廠就是國內目前為數不多的稀土冶金加工廠之一,米斌作為該廠的初級工程師,至少目前在實操這一塊的經驗肯定是比自己豐富的,和他同組意味著學習交流的機會大大增加,鍾白自然覺得是件好事兒。
但接下來的一句話就讓鍾白覺得,好像事情沒有那麽好了。
因為徐光先院士接著說道:“好了,兩組人員已經分組完畢,下麵宣布組長人選。”
“第一組組長:顏玉田。”
“第二組組長……”
“鍾白!”
這位經驗豐富的院士也知道欲速則不達的原理,在把課堂氛圍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後,開始了他今天的正式授課。
按照他的排課,“串級萃取法”的理論來源、基本原理,中途實驗一步步修正的過程,上午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隻能講述一小半。
盡管參加培訓前,台下的同誌們應該都對這個分離方案已經有所了解了,但徐光先依舊要先從這套理論講起。
這看上去有些重複,但卻並不是毫無意義的。
因為在這幾年中,徐光先本人也在不斷的改進這套方案,可以說時至今日的“串級萃取法”和78年他剛剛從實驗室走出來提出的那套,已經有了些許不同,重合的成分已經隻有70%左右,畢竟理論也會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而進一步修正嘛。
盡管鍾白對徐光先院士幾個版本的“串級萃取法”都已經爛熟於心,但那畢竟是從書本上得來的。
而今天這種聽本人現場全程講述的感覺則又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他聽得用心,記得也很用心。
畢竟這是現代稀土行業的重要基礎技術,甚至可以說,不了解“串級萃取法”,你就無法從稀土精礦裏將不同的稀土元素有效分離出來,那就更談不上後續的稀土冶金行業發展了。
徐光先在講課時候的聲音顯得非常有磁性。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戰略資源,是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及國防科技工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在國民經濟和尖端科學技術中具有特殊作用的稀土化合物往往要求有很高的純度。例如作為彩色電視紅色熒光粉的基質材料的氧化釔的純度要求>99.995%、氧化銷>99.99%,作為激光材料的氧化釹>99.9995%,作為x光增感屏基質材料的氧化釓>99.99%,作為釤鈷永磁材料的氧化釤>99.5%,等等。”
“而17種稀土元素的化學性質很相似,分離比較困難,因此高純稀土試劑的價格是很貴的,每公斤從幾百元到萬元以上……”
“……為了降低稀土化合物的生產成本,人們要求找到分離效果最好的串級萃取工藝條件,通常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串級模擬和擴大試驗。”
“為了克服萃取工藝試驗中的盲目性,大大縮短試驗周期,我們在alders分餾萃取理論功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試驗研究,提出稀土串級萃取的理論和最優化工藝參數的計算方法c2、c3……”
“用這些理論公式和計算方法作指導,我們成功地用20級絡合交換萃取體係分離鐠和釹,兩頭獲得99.9%純度的產品,解決了國內外長期未解決的課題……”
台上的徐光先語速不快,期間喝了好幾口水才把之前取得的成績給大家講完,大家也都是低頭奮力記筆記,一時間,課堂上除了他的講課聲之外,就隻剩下“沙沙沙”的鋼筆記錄聲。
“目前,以上方法正在全國稀土萃取工業中進行推廣應用的過程中,效果嘛……已初見部分成效,而我們在最近也做了一些改動……”
就在鍾白正聚精會神準備聽接下來徐光先院士對於“串級萃取法”最新改動的時候,院士卻突然合上了自己的備課本,說道。
“今天上午的理論部分就先講到這裏。”徐光先扶了扶眼鏡,道:“有一個布置我差點忘了給各位同學說明。”
“什麽布置?”大家也紛紛抬起頭來,用疑惑的眼神看著徐光先。
“是這樣的,這次培訓它其實不僅僅是一次培訓,也是我的一個課題的組成部分。”徐光先介紹道:“除了稀土分離之外,我也想帶大家一起去一家企業實習,順便探索稀土冶金領域,力爭體現稀土分離技術的重要性。”
“為此,我會將大家分為兩個小組,每個組以一名組長加九名組員的方式,在後麵的學習和實習過程中開展分組競賽,以求獲得更好的研究效果。當然,這也有助於大家在良性競爭中不斷提高自己,將學習的效果進一步加強。”
啥?要實習探索稀土冶金?還要分組競賽?
聽到這兒鍾白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
因為這是之前培訓通知裏沒有提及的內容!
那份通知現在還在每個人的包裏呢,鍾白不用看都記得清清楚楚,當時隻有籠統的寫明十五天的培訓,地點也隻寫了個京城大學,沒想到還別有洞天!
果然,大家聽到這個安排之後也紛紛興奮起來。
能參加這次培訓的,至少都是屬於在本省市區對稀土行業相當了解的人員了,現在對於稀土分離的基礎,其實各自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對於稀土冶金嘛……
那還真沒幾個上手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現在整個華國,稀土冶金的發展都一直很緩慢,相關的從業人員也比較少。
鍾白隱隱約約感覺到,徐光先院士努力湊成這次培訓,還有更為深廣的目標!
當然,具體是什麽目標鍾白也不清楚,不過現在隻需要靜靜的聽院士的安排即可。
原本他還以為這次培訓隻不過是個走馬觀花,最多是在課堂上聽一些徐光先院士關於國內比較前沿的稀土產業理論之類的知識,但現在鍾白感覺到這是一次難得開闊自己眼界的機會!
倒不是說他已經忘記了前世稀土產業的各種理論,而是他對目前國內稀土產業的現狀確是不甚了解,畢竟精確到80年代的某個年份,以前誰會去詳細記憶這些?
既然決定了白峰集團要盡快進軍稀土產業的目標,那麽不管現在資金和人才是不是準備得足夠,但多了解些國內外行業信息,總不是壞事吧?
“下麵是我擬定好的分組名單。”
“第一組:顏玉田、毛衝……”
“第二組:米斌、鍾白……”
聽到自己的名字在第二組,還有那位滬江市泰鼎合金廠的米斌的時候,他覺得這分組不錯!
因為泰鼎合金廠就是國內目前為數不多的稀土冶金加工廠之一,米斌作為該廠的初級工程師,至少目前在實操這一塊的經驗肯定是比自己豐富的,和他同組意味著學習交流的機會大大增加,鍾白自然覺得是件好事兒。
但接下來的一句話就讓鍾白覺得,好像事情沒有那麽好了。
因為徐光先院士接著說道:“好了,兩組人員已經分組完畢,下麵宣布組長人選。”
“第一組組長:顏玉田。”
“第二組組長……”
“鍾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