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沉沉的醒來,似乎已經是正午。開開門,外麵瞧一圈,武鬆沒迴來過。那壇好酒的殘骸依舊四仰八叉地散布在地上,他的床鋪還是整整齊齊,連個蒼蠅都沒在上麵睡過。
潘小園禁不住想他這一夜去哪兒了。隨即笑話自己多什麽事,他去哪兒都死不了。
隨即就有人送來了午飯。山頂的聚義廳上幾乎天天開筵席,供兄弟頭領們互相結交,增進感情;耳房裏家眷們的飲食,則每層都有一個專門的廚房負責。當然各房也可以自開小灶。潘小園來的時日尚短,但聽說但凡有紅白喜事、娶婦生子的場合,家屬區也會整治出精致的宴席,往往比聚義廳裏的大碗酒、大塊肉要讓人垂涎——當然是自掏腰包,有錢才行。
但這些事,潘小園還沒遇到過。眼下家屬區裏最受歡迎的小灶,就是孫雪娥家的廚房。本事平庸的周通靠這一點混到了好人緣,不過據說他從來不讓媳婦出來見客。
不是金屋藏嬌,而是怕她一張口就給整個桃花山丟臉。
到了晚上,潘小園的一部企劃書已經完成了一多半,武鬆依舊沒有露麵。不過有個他手底下的小弟前來探頭探腦,見著潘小園,笑嘻嘻問候了一聲。
潘小園忽然反倒有些過意不去。他也還算識相,外麵躲了這麽久,估計是不想讓他那張臉煩著她。但他昨夜到底是在哪裏熬過去的,總不至於一直在山上流浪吧?
她有些鳩占鵲巢的感覺,仿佛是自己把他趕出去了似的。總歸是不太厚道。她忽然想,要不要迴頭跟臨近的姑娘媳婦換個住所,免得總是跟武鬆做隔壁,低頭不見抬頭見,大家各自尷尬。
想來想去,卻又還是覺得不妥。這一排耳房住的其他單身女眷,一個是李應的女兒,小姑娘整天嘰嘰喳喳,得把武鬆煩死;一個是朱仝的老母,總不能把老太太放到武鬆身邊,好像給人家找個便宜兒子似的;還有一個是黃信的妹子,黃大小姐人倒是無可挑剔,長得也不錯,但潘小園覺得自己要是真的貿然上門求換房,簡直就是馬泊六的行徑。
所以這個念頭就隻好算了。
這麽糾結著,到了第三日上,武鬆還是沒個影兒。潘小園終於決定投降。到他房裏去,把那個碎壇子收拾了,弄亂的地方都歸置幹淨,然後叫來一個小弟,讓他把武二哥找迴來。
比誰臉皮更薄,她認輸,總行了吧?
她甚至覺得自己可以朝武鬆大度一揮手,說過去的事兒就算過去了,我才不介意。
講得不要臉些,誰占誰便宜還不一定呢,他羞澀也情有可原,嘻嘻。
這麽自欺欺人想了一番,還真有點扳迴一城的精神勝利感。
吩咐完這些事,潘小園抄起一遝厚厚的企劃書草稿,召喚董蜈蚣,讓他帶路。
董蜈蚣飛速跑來了,沒見著武鬆,心裏難免失望。但武都頭親口許諾的來日方長,滿肚子的花式馬屁,總可以留到下次再說。於是依舊諂媚的笑嘻嘻:“娘子,柴大官人正候著你哩。”
潘小園忽然覺得這張賊忒兮兮的臉居然也有那麽一絲可靠,比起他心心念念要巴結的那位武鬆,起碼心思都寫在臉上,一眼看得透。
不過董蜈蚣看她,就有點看不透了。潘小園沒有跟著他往柴進那裏走,而是出乎意料地提了另一個要求:“那個,蕭讓蕭先生住在何處?我要先去求他一件事。”
董蜈蚣怔了老半天,才道:“娘子,你找那秀才做什麽?”
蕭讓是濟州城裏最平凡不過的一個秀才,過的是最平凡不過的讀書人生活:十年苦讀,艱苦樸素,娶了同窗好友的妹妹,生一雙兒女,平日裏寫寫詩,作作文,沒錢了就去私塾裏當當代課老師,偶爾去考考試,可惜從沒考中過。
他還有個愛好,就是書法。當今聖上也是書法大家,一筆瘦金體無人能及。上行下效,全國人民跟風效仿,書法成了全國性活動,因此說自己愛好書法,就像說愛吃紅燒肉一樣,並無什麽特殊的意思。
但蕭讓不一樣。他把這項平庸的愛好做到了登峰造極。旁人專研一種風格已屬吃力,他呢,百家兼收,風格多變,立誌要寫遍諸家字體,把世上所有的奇妙勾連轉折,都鋪在自己的筆下。
蘇、黃、米、蔡四大家自不必說,有一天蕭讓酒後來了興致,手書一篇蘇東坡的《赤壁賦》,拿到私塾裏掛上,讓學生熟讀並背誦全文。第二天就學生家長前來拜訪,問這副幅東坡學士的手書,一千貫賣不賣?
蕭讓當然不賣。這種沒節操的事,豈是讀書人能做的?況且蘇大學士的兒孫還在各處做官,他要是敢冒名頂替騙錢,官司就夠他吃一壺的。
還有一次,一位街坊向他求信,是寫給自家姐姐的。原來那姐姐嫁得一位如意郎君,婚後相敬如賓蜜裏調油。那位五好姐夫一日出遠門做生意,這一去就再也沒迴來。後來才打聽到,是在清風山被人劫財害命,連屍骨都不全,據說是讓山大王吃了。
消息傳來,姐姐死活不肯信
,吵著要跳井撞牆,讓家人合力攔了下來,日夜嚴加看管,如今已三年矣。昔日容光煥發的姐姐,如今形容枯槁,三十多的年紀,倒是六十多的麵相,整天抱著夫君送的一方手帕自言自語:“他會迴來的,他親口說過,會迴來的……”
那街坊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講述了姐姐的悲劇,末了拿出一封年代久遠的書信,是那位已故姐夫當年寫的情書,說蕭先生,能不能模仿我姐夫的筆跡寫封休書,就說他已經在外麵有了新相好,不打算迴來了,令姐姐自尋改嫁——這麽著,長痛不如短痛,也算是讓自家姐姐有個解脫?
蕭讓開始一口拒絕。他是熟讀聖賢之書的人,雖然不熱衷於頌烈女立牌坊,但是勸人家寡婦改嫁,還是欺瞞騙人,太損節操,這種事兒傳到天上孔聖人那裏,恐怕自己下麵幾輩子都考不上功名了吧?
那街坊哀求了又哀求,許諾重重謝他。這時候蕭讓的夫人把他叫到廚房,指著家裏空米缸子,說夫君,你整天耍筆弄字,妾不說什麽,但讀書人也不能光吃飯不掙錢,你天天在那裏裝清高,這也不賣,那也不寫,不看看你一家老小要餓死了!
蕭讓沒辦法,隻得出賣了孔孟之道,大筆一揮,偽造了一封姐夫的來信。他比那街坊有文化多了,也敢吹牛,直接以姐夫的口吻說,他如今事業有成,在海外暹羅國被招為駙馬,已有王子王女,不迴來了,讓家裏的糟糠之妻另尋出路。那字跡和姐夫的一般無二。末了還煞有介事地附了幾行蝌蚪文,以示來信可靠。
那街坊感激涕零,捧著信就迴去了。據說他家姐姐看完了信,當場喜極而泣,吻著那信上的筆跡,連說“夫君過得好,奴就放心了”,然後火速接受了家人的改嫁安排。
這封信,蕭讓得了三貫錢的潤筆費,夠他全家老小吃省吃儉用,過上一個月的。
這之後,也不知是真正觸怒了孔聖人,還是別的什麽原因,蕭讓再征戰科舉,居然是屢戰屢敗,字寫得越來越好,文章的排名越來越次。家裏的物件一賣再賣,不得不辭退了丫環小廝,當年的圓潤嬌妻眼睜睜的看著老了,瘦了。
蕭讓不明白,別人都說他的書法才華無人能及,那是當今聖上欽點禦定的國民大法好啊!怎麽在這偌大的濟州府,連口飯都換不了?
讀書人,萬卷經綸腹,七竅玲瓏心,容易想多。想得多了,就容易憤世嫉俗。
這時候,有個自稱吳用的秀才前來拜訪,扯一通吏治黑暗奸臣誤國,蕭讓大唿知己,當天就跟他
上了梁山。
梁山不養閑人。吳用把蕭讓忽悠上山,是有原因的。
那時候宋江剛在江州題了反詩,被下了大獄,吳用試圖偽造蔡京的書信,把宋江給周旋出來。一番思量,梁山泊附近五百裏,能把蔡京手跡模仿得惟妙惟肖的,也隻有這位蕭讓蕭先生一人了。就算是坑蒙拐騙,也得把這位人才弄上山!
想不到蕭讓還挺配合,就此在梁山住了下來,還象征性地接受了兩個月的武功速成培訓,以便名正言順地被稱為梁山好漢。他那苦練了二十年的書法,終於在強盜窩裏派上了用場。
梁山上的文化人不多,因此好漢們但凡有什麽事需要代筆,例如寫個家書情書,跟誰下個戰書,或是立個軍令狀,再或者有那孝順的,給自家爹娘豎碑立塚,自己不會寫的,多半就去找蕭讓。當然大夥也都知道尊敬讀書人,況且這位蕭先生是吳學究一手提拔的,地位也不低,於是去也都不會空手去,總會帶上點水果食盒,要麽就是一點現錢,不成敬意。
蕭讓過去在濟州府窮慣了,也代筆慣了,況且自己武功不濟,也無事可做,這就承接起了梁山上的代筆生意,有時候還跟人還還價。
遇到伯樂的蕭讓再也不用擔心節操問題,開始大放光彩。自從有了他,水泊梁山的逼格直線上升。據說打祝家莊那會兒,蕭讓親筆撰寫的戰書射過來,被祝家莊男女老少集體圍觀,還有家長以此來指點自己孩子功課的,差點誤了戰時。攻青州府的時候,蕭讓別出心裁地用蔡京的字體寫了封駢四儷六、充滿廢話的戰書。那慕容知府接到信,開始真以為是蔡京手諭,撲通一聲跪下了,涕淚交流,腦子裏已經刷刷的做上了升官發財的美夢,連忙沐浴焚香,接受教誨。
讀到一半,才發現什麽地方不對。再一揚頭,腦袋沒了。
總之,蕭讓已經成為梁山三大吉祥物之一。潘小園往蕭讓書房去的時候,一路上加入了三五個人,全都是去求書的,看來他今天生意不錯。
等排隊輪到她,潘小園趕緊讓董蜈蚣把禮品先放下——從武鬆房裏順來的一盒子鹿茸,不知道誰巴結他送的,武鬆連拆都沒拆開過。潘小園覺得這一次不告而取,也算是占他一次便宜,頂多是跟他扯平,下次見到,就不跟他興師問罪了。
蕭讓蕭先生笑嗬嗬收了禮,眯著一雙近視眼,不便多打量,笑道:“這位娘子麵生得很哪。”
但他也很有職業道德,並不多問,攤開了紙筆,直接切入正題:“不知
娘子要給何人寫信?”
潘小園也覺得這差事有點為難他老人家了,禮貌地笑了笑:“不是寫信,是請先生代寫文章,我說,你寫。”
她自己袖子裏藏著的那一大摞企劃書,字如狗爬不說,語句也不見得通順,還免不得加了一些公式和符號,放眼望去,就像是個漢字的亂葬崗。如果她真是個筆走遊龍的才女,那倒不怕被人讀到“著作”。但如今以她在這個社會的文化水平,還是避免丟人現眼的好——況且,也容易引起懷疑。
再者她已經琢磨過了。梁山這片地方充滿了傳奇,譬如魯智深“天生神力”,能倒拔垂楊柳,這是無數目擊者證實過的,如今他也喜歡在梁山到處拔樹,破壞了好些綠化;如張順“天生水性”,據說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這個沒人證實,因為沒人能七天七夜不合眼守著讀秒。但張順一口氣悶個半刻鍾是不成問題的,他靠這本事和人打賭,已經快攢夠媳婦本了。
梁山邏輯,“天生才能”比“後天苦練”,要更高一籌。
既然自己的書法沒臉見人,那不妨打造一個大字不識的形象,等別人問起來,潘娘子的商業嗅覺是怎麽來的?她也可以自豪地來一句:天生的。
這點小心機,無傷大雅吧。
蕭讓一邊聽她的口述,一邊動筆寫,沒寫幾行,就寫不下去了。
“娘子,這個……‘公有製’,是個何許意思?”
當代口語和文言相差不少,尋常老百姓,就算是頗識幾個大字,會說不會寫的現象也十分普遍。潘小園趕緊說:“奴家沒文化,這是我自己瞎想出來的,先生才高八鬥,幫奴想一個合適的詞如何?”
蕭讓聽完她纏七夾八的解釋,略一沉吟,大筆一揮:“共財”。想了想,小字在後麵加了一句注解:“共財者,鬥粟尺帛無所私也”。
潘小園歡喜讚歎,就差把他供到牆上燒香了。蕭先生眼角閃過一絲得意,捋捋下巴上的胡須,毛筆蘸墨,繼續下筆。
潘小園覺得,要想從根本上扭轉梁山的財政危機,必須從梁山的公有製下手。眼下這裏的財政分配方式,是絕對平均的按需分配,效率太差,完全無法調動眾人的勞動積極性。因此梁山亟需一個“改革開放”,嚐試著擴大私有財物的份額,但又要避免貧富差距增大,這就需要調控利率、稅率……
在改變切蛋糕的方式之前,又必須要先把蛋糕做大。否則必定有部分人的利益受到影響,從而阻撓改革的進
行。如果不可避免地需要犧牲少部分人的收入水準,則必須在其他方麵安撫和補償。
潘小園上輩子也隻不過是尋常小老百姓,文史哲也不過是考試的時候背一背,這些概念隻是耳濡目染,從未深入研究過。腦子裏排山倒海地翱翔了整整三天,真正能落實到具體建議的,也不過隻有十之二三。再挑出當下社會能夠接受的,循序漸進,就又少了一半。等到說給蕭讓,讓他幫忙寫成策論,也隻不過她所有腦洞的一成而已。
但就算是這一成,也讓蕭讓大耗心力,寫得出了汗,最後的成品,滿滿當當的十幾頁——共財之利弊、貪腐之根源、地利之接續、如何善其事,如何利其器,龍飛鳳舞,字裏行間閃著智慧之光。
董蜈蚣在旁邊都聽傻了,無比崇敬地看著麵前的大姐。
天生的!他心裏琢磨著,這人是不是以後比武鬆還有前途?
潘小園將那文采飛揚的策論通讀一遍,滔滔崇拜之情如同梁山之水,感動得差點給蕭讓跪下了,一個勁兒的行禮道謝。
蕭讓嗬嗬大笑,忽然說:“娘子留步!這文章……老夫能留個副本嗎?”
潘小園笑道:“當然可以。先生隻管抄錄。”
潘小園禁不住想他這一夜去哪兒了。隨即笑話自己多什麽事,他去哪兒都死不了。
隨即就有人送來了午飯。山頂的聚義廳上幾乎天天開筵席,供兄弟頭領們互相結交,增進感情;耳房裏家眷們的飲食,則每層都有一個專門的廚房負責。當然各房也可以自開小灶。潘小園來的時日尚短,但聽說但凡有紅白喜事、娶婦生子的場合,家屬區也會整治出精致的宴席,往往比聚義廳裏的大碗酒、大塊肉要讓人垂涎——當然是自掏腰包,有錢才行。
但這些事,潘小園還沒遇到過。眼下家屬區裏最受歡迎的小灶,就是孫雪娥家的廚房。本事平庸的周通靠這一點混到了好人緣,不過據說他從來不讓媳婦出來見客。
不是金屋藏嬌,而是怕她一張口就給整個桃花山丟臉。
到了晚上,潘小園的一部企劃書已經完成了一多半,武鬆依舊沒有露麵。不過有個他手底下的小弟前來探頭探腦,見著潘小園,笑嘻嘻問候了一聲。
潘小園忽然反倒有些過意不去。他也還算識相,外麵躲了這麽久,估計是不想讓他那張臉煩著她。但他昨夜到底是在哪裏熬過去的,總不至於一直在山上流浪吧?
她有些鳩占鵲巢的感覺,仿佛是自己把他趕出去了似的。總歸是不太厚道。她忽然想,要不要迴頭跟臨近的姑娘媳婦換個住所,免得總是跟武鬆做隔壁,低頭不見抬頭見,大家各自尷尬。
想來想去,卻又還是覺得不妥。這一排耳房住的其他單身女眷,一個是李應的女兒,小姑娘整天嘰嘰喳喳,得把武鬆煩死;一個是朱仝的老母,總不能把老太太放到武鬆身邊,好像給人家找個便宜兒子似的;還有一個是黃信的妹子,黃大小姐人倒是無可挑剔,長得也不錯,但潘小園覺得自己要是真的貿然上門求換房,簡直就是馬泊六的行徑。
所以這個念頭就隻好算了。
這麽糾結著,到了第三日上,武鬆還是沒個影兒。潘小園終於決定投降。到他房裏去,把那個碎壇子收拾了,弄亂的地方都歸置幹淨,然後叫來一個小弟,讓他把武二哥找迴來。
比誰臉皮更薄,她認輸,總行了吧?
她甚至覺得自己可以朝武鬆大度一揮手,說過去的事兒就算過去了,我才不介意。
講得不要臉些,誰占誰便宜還不一定呢,他羞澀也情有可原,嘻嘻。
這麽自欺欺人想了一番,還真有點扳迴一城的精神勝利感。
吩咐完這些事,潘小園抄起一遝厚厚的企劃書草稿,召喚董蜈蚣,讓他帶路。
董蜈蚣飛速跑來了,沒見著武鬆,心裏難免失望。但武都頭親口許諾的來日方長,滿肚子的花式馬屁,總可以留到下次再說。於是依舊諂媚的笑嘻嘻:“娘子,柴大官人正候著你哩。”
潘小園忽然覺得這張賊忒兮兮的臉居然也有那麽一絲可靠,比起他心心念念要巴結的那位武鬆,起碼心思都寫在臉上,一眼看得透。
不過董蜈蚣看她,就有點看不透了。潘小園沒有跟著他往柴進那裏走,而是出乎意料地提了另一個要求:“那個,蕭讓蕭先生住在何處?我要先去求他一件事。”
董蜈蚣怔了老半天,才道:“娘子,你找那秀才做什麽?”
蕭讓是濟州城裏最平凡不過的一個秀才,過的是最平凡不過的讀書人生活:十年苦讀,艱苦樸素,娶了同窗好友的妹妹,生一雙兒女,平日裏寫寫詩,作作文,沒錢了就去私塾裏當當代課老師,偶爾去考考試,可惜從沒考中過。
他還有個愛好,就是書法。當今聖上也是書法大家,一筆瘦金體無人能及。上行下效,全國人民跟風效仿,書法成了全國性活動,因此說自己愛好書法,就像說愛吃紅燒肉一樣,並無什麽特殊的意思。
但蕭讓不一樣。他把這項平庸的愛好做到了登峰造極。旁人專研一種風格已屬吃力,他呢,百家兼收,風格多變,立誌要寫遍諸家字體,把世上所有的奇妙勾連轉折,都鋪在自己的筆下。
蘇、黃、米、蔡四大家自不必說,有一天蕭讓酒後來了興致,手書一篇蘇東坡的《赤壁賦》,拿到私塾裏掛上,讓學生熟讀並背誦全文。第二天就學生家長前來拜訪,問這副幅東坡學士的手書,一千貫賣不賣?
蕭讓當然不賣。這種沒節操的事,豈是讀書人能做的?況且蘇大學士的兒孫還在各處做官,他要是敢冒名頂替騙錢,官司就夠他吃一壺的。
還有一次,一位街坊向他求信,是寫給自家姐姐的。原來那姐姐嫁得一位如意郎君,婚後相敬如賓蜜裏調油。那位五好姐夫一日出遠門做生意,這一去就再也沒迴來。後來才打聽到,是在清風山被人劫財害命,連屍骨都不全,據說是讓山大王吃了。
消息傳來,姐姐死活不肯信
,吵著要跳井撞牆,讓家人合力攔了下來,日夜嚴加看管,如今已三年矣。昔日容光煥發的姐姐,如今形容枯槁,三十多的年紀,倒是六十多的麵相,整天抱著夫君送的一方手帕自言自語:“他會迴來的,他親口說過,會迴來的……”
那街坊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講述了姐姐的悲劇,末了拿出一封年代久遠的書信,是那位已故姐夫當年寫的情書,說蕭先生,能不能模仿我姐夫的筆跡寫封休書,就說他已經在外麵有了新相好,不打算迴來了,令姐姐自尋改嫁——這麽著,長痛不如短痛,也算是讓自家姐姐有個解脫?
蕭讓開始一口拒絕。他是熟讀聖賢之書的人,雖然不熱衷於頌烈女立牌坊,但是勸人家寡婦改嫁,還是欺瞞騙人,太損節操,這種事兒傳到天上孔聖人那裏,恐怕自己下麵幾輩子都考不上功名了吧?
那街坊哀求了又哀求,許諾重重謝他。這時候蕭讓的夫人把他叫到廚房,指著家裏空米缸子,說夫君,你整天耍筆弄字,妾不說什麽,但讀書人也不能光吃飯不掙錢,你天天在那裏裝清高,這也不賣,那也不寫,不看看你一家老小要餓死了!
蕭讓沒辦法,隻得出賣了孔孟之道,大筆一揮,偽造了一封姐夫的來信。他比那街坊有文化多了,也敢吹牛,直接以姐夫的口吻說,他如今事業有成,在海外暹羅國被招為駙馬,已有王子王女,不迴來了,讓家裏的糟糠之妻另尋出路。那字跡和姐夫的一般無二。末了還煞有介事地附了幾行蝌蚪文,以示來信可靠。
那街坊感激涕零,捧著信就迴去了。據說他家姐姐看完了信,當場喜極而泣,吻著那信上的筆跡,連說“夫君過得好,奴就放心了”,然後火速接受了家人的改嫁安排。
這封信,蕭讓得了三貫錢的潤筆費,夠他全家老小吃省吃儉用,過上一個月的。
這之後,也不知是真正觸怒了孔聖人,還是別的什麽原因,蕭讓再征戰科舉,居然是屢戰屢敗,字寫得越來越好,文章的排名越來越次。家裏的物件一賣再賣,不得不辭退了丫環小廝,當年的圓潤嬌妻眼睜睜的看著老了,瘦了。
蕭讓不明白,別人都說他的書法才華無人能及,那是當今聖上欽點禦定的國民大法好啊!怎麽在這偌大的濟州府,連口飯都換不了?
讀書人,萬卷經綸腹,七竅玲瓏心,容易想多。想得多了,就容易憤世嫉俗。
這時候,有個自稱吳用的秀才前來拜訪,扯一通吏治黑暗奸臣誤國,蕭讓大唿知己,當天就跟他
上了梁山。
梁山不養閑人。吳用把蕭讓忽悠上山,是有原因的。
那時候宋江剛在江州題了反詩,被下了大獄,吳用試圖偽造蔡京的書信,把宋江給周旋出來。一番思量,梁山泊附近五百裏,能把蔡京手跡模仿得惟妙惟肖的,也隻有這位蕭讓蕭先生一人了。就算是坑蒙拐騙,也得把這位人才弄上山!
想不到蕭讓還挺配合,就此在梁山住了下來,還象征性地接受了兩個月的武功速成培訓,以便名正言順地被稱為梁山好漢。他那苦練了二十年的書法,終於在強盜窩裏派上了用場。
梁山上的文化人不多,因此好漢們但凡有什麽事需要代筆,例如寫個家書情書,跟誰下個戰書,或是立個軍令狀,再或者有那孝順的,給自家爹娘豎碑立塚,自己不會寫的,多半就去找蕭讓。當然大夥也都知道尊敬讀書人,況且這位蕭先生是吳學究一手提拔的,地位也不低,於是去也都不會空手去,總會帶上點水果食盒,要麽就是一點現錢,不成敬意。
蕭讓過去在濟州府窮慣了,也代筆慣了,況且自己武功不濟,也無事可做,這就承接起了梁山上的代筆生意,有時候還跟人還還價。
遇到伯樂的蕭讓再也不用擔心節操問題,開始大放光彩。自從有了他,水泊梁山的逼格直線上升。據說打祝家莊那會兒,蕭讓親筆撰寫的戰書射過來,被祝家莊男女老少集體圍觀,還有家長以此來指點自己孩子功課的,差點誤了戰時。攻青州府的時候,蕭讓別出心裁地用蔡京的字體寫了封駢四儷六、充滿廢話的戰書。那慕容知府接到信,開始真以為是蔡京手諭,撲通一聲跪下了,涕淚交流,腦子裏已經刷刷的做上了升官發財的美夢,連忙沐浴焚香,接受教誨。
讀到一半,才發現什麽地方不對。再一揚頭,腦袋沒了。
總之,蕭讓已經成為梁山三大吉祥物之一。潘小園往蕭讓書房去的時候,一路上加入了三五個人,全都是去求書的,看來他今天生意不錯。
等排隊輪到她,潘小園趕緊讓董蜈蚣把禮品先放下——從武鬆房裏順來的一盒子鹿茸,不知道誰巴結他送的,武鬆連拆都沒拆開過。潘小園覺得這一次不告而取,也算是占他一次便宜,頂多是跟他扯平,下次見到,就不跟他興師問罪了。
蕭讓蕭先生笑嗬嗬收了禮,眯著一雙近視眼,不便多打量,笑道:“這位娘子麵生得很哪。”
但他也很有職業道德,並不多問,攤開了紙筆,直接切入正題:“不知
娘子要給何人寫信?”
潘小園也覺得這差事有點為難他老人家了,禮貌地笑了笑:“不是寫信,是請先生代寫文章,我說,你寫。”
她自己袖子裏藏著的那一大摞企劃書,字如狗爬不說,語句也不見得通順,還免不得加了一些公式和符號,放眼望去,就像是個漢字的亂葬崗。如果她真是個筆走遊龍的才女,那倒不怕被人讀到“著作”。但如今以她在這個社會的文化水平,還是避免丟人現眼的好——況且,也容易引起懷疑。
再者她已經琢磨過了。梁山這片地方充滿了傳奇,譬如魯智深“天生神力”,能倒拔垂楊柳,這是無數目擊者證實過的,如今他也喜歡在梁山到處拔樹,破壞了好些綠化;如張順“天生水性”,據說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這個沒人證實,因為沒人能七天七夜不合眼守著讀秒。但張順一口氣悶個半刻鍾是不成問題的,他靠這本事和人打賭,已經快攢夠媳婦本了。
梁山邏輯,“天生才能”比“後天苦練”,要更高一籌。
既然自己的書法沒臉見人,那不妨打造一個大字不識的形象,等別人問起來,潘娘子的商業嗅覺是怎麽來的?她也可以自豪地來一句:天生的。
這點小心機,無傷大雅吧。
蕭讓一邊聽她的口述,一邊動筆寫,沒寫幾行,就寫不下去了。
“娘子,這個……‘公有製’,是個何許意思?”
當代口語和文言相差不少,尋常老百姓,就算是頗識幾個大字,會說不會寫的現象也十分普遍。潘小園趕緊說:“奴家沒文化,這是我自己瞎想出來的,先生才高八鬥,幫奴想一個合適的詞如何?”
蕭讓聽完她纏七夾八的解釋,略一沉吟,大筆一揮:“共財”。想了想,小字在後麵加了一句注解:“共財者,鬥粟尺帛無所私也”。
潘小園歡喜讚歎,就差把他供到牆上燒香了。蕭先生眼角閃過一絲得意,捋捋下巴上的胡須,毛筆蘸墨,繼續下筆。
潘小園覺得,要想從根本上扭轉梁山的財政危機,必須從梁山的公有製下手。眼下這裏的財政分配方式,是絕對平均的按需分配,效率太差,完全無法調動眾人的勞動積極性。因此梁山亟需一個“改革開放”,嚐試著擴大私有財物的份額,但又要避免貧富差距增大,這就需要調控利率、稅率……
在改變切蛋糕的方式之前,又必須要先把蛋糕做大。否則必定有部分人的利益受到影響,從而阻撓改革的進
行。如果不可避免地需要犧牲少部分人的收入水準,則必須在其他方麵安撫和補償。
潘小園上輩子也隻不過是尋常小老百姓,文史哲也不過是考試的時候背一背,這些概念隻是耳濡目染,從未深入研究過。腦子裏排山倒海地翱翔了整整三天,真正能落實到具體建議的,也不過隻有十之二三。再挑出當下社會能夠接受的,循序漸進,就又少了一半。等到說給蕭讓,讓他幫忙寫成策論,也隻不過她所有腦洞的一成而已。
但就算是這一成,也讓蕭讓大耗心力,寫得出了汗,最後的成品,滿滿當當的十幾頁——共財之利弊、貪腐之根源、地利之接續、如何善其事,如何利其器,龍飛鳳舞,字裏行間閃著智慧之光。
董蜈蚣在旁邊都聽傻了,無比崇敬地看著麵前的大姐。
天生的!他心裏琢磨著,這人是不是以後比武鬆還有前途?
潘小園將那文采飛揚的策論通讀一遍,滔滔崇拜之情如同梁山之水,感動得差點給蕭讓跪下了,一個勁兒的行禮道謝。
蕭讓嗬嗬大笑,忽然說:“娘子留步!這文章……老夫能留個副本嗎?”
潘小園笑道:“當然可以。先生隻管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