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令造化賽博月宰證道,此世格物之道興盛,靈寶法器開始普及。


    這些變化,雖是以修行界為主,卻也漸漸影響凡世王朝,令凡間生產力不斷提高。


    如此,自然使得坎離震兌四大王朝,人口都在不斷增長。


    原本,約莫每隔百年左右,四國之間便會默契開戰,或兩兩捉對大戰,或三國乃至四國混戰。


    然後,通過鼓勵百姓踴躍參軍,強製點名某些世家子領軍,於邊境血戰拉鋸,轉移國內日益增長的各種矛盾與壓力。


    但這一次,北方坎朝因為民間研究出蒸汽機,決定趁勢推廣蒸汽技術,革新百業,興建工廠,以此化解人口增長之壓力。


    簡單說,北方坎朝表示隔岸觀火,不參戰。


    緊跟著,西方兌朝掀起文藝複興運動,各大幻盟治下民眾,相互間為文壇正統之名打得頭破血流。


    既然內部已經開始以武德複興文藝的名義內戰連連,西方兌朝自然沒法再對外作戰。


    如此,剩下南方離朝與東方震朝麵麵相覷。


    震朝倒是想打,軍功製下,不打不舒服。


    可趕上上任離皇突然暴斃,新任離皇倉促繼位,壓根不想打。


    天啟元年,麵對震朝派兵襲擾與之接壤的大離韓郡圖穆堡,登基不久的離皇,開口就是議和。


    頓時,朝堂之上,群情激憤。


    尤其是隻比離皇晚三天抵京,便錯失皇位的離皇四堂弟,痛斥道:“皇兄繼位,正該擊退來犯之敵,揚我國威以安民心。今臣等皆欲死戰,皇兄何故議和?”


    離皇並不動怒,從善如流說:“皇弟所言極是。既如此,便拜皇弟為帥,請赴韓郡圖穆堡,就地組織兵馬,以禦震軍。”


    還有幾位最為反對離皇、堅定主戰的九部大臣,都在離皇一道調令下,跟著離皇四堂弟一起去了韓郡。


    於是,在幾位大臣自掏腰包的親自鎮守下,雖然離皇沒有往韓郡派一兵一馬支援,也沒有再提議和之事,但震軍仍舊和氣退去。


    此後,震離兩國,都改為偷師坎朝蒸汽技術,往各自國內引入,革新百業,以此應對人口增長之壓力。


    南奕穿越至此,熟悉大離局勢後,甚至對當下時局變化趨勢感到有些眼熟。


    對大離百姓來說,往後數十年,或許稱得上是最好的時代。


    因為,生產力跨越式提高,將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口紅利,帶動全國上下經濟爆發增長的日子,已然近在眼前。


    對此前景,不止南奕看得出。凡是眼界不差者,皆已形成共識。


    前推數月,南奕尚在學舍讀書時,講師朱獻為激勵學子,亦曾說過:時至今日,已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將近;未來百年,更是大離時局萬象更新、重定綱常之百年。


    而綱常重定,看似隻是凡世規矩變動,實則對應修行界不同勢力間的話語權洗牌。


    畢竟,各國內部修士,如南洲諸仙門之間,本就不是鐵板一塊。像大離九部,包括皇室,權威之所以不同,便是爭出的話語權高下之分。


    而凡世所謂規矩,實是修士牧民之約。


    隻要百姓遵循規矩,對某些事物習以為常,就會在事實上對某些道統法理,提供信力。


    當北方坎朝推廣蒸汽技術,革新百業,帶動凡世時局變化同時,其實亦是在掀起蒸汽時代修行大世。


    像西方兌朝的文藝複興運動,之所以會打得頭破血流,正是因此事幕後,實是西境各幻盟內部,在爭蒸汽時代話語權,定新時代綱常規矩。


    坎離震兌四大王朝,分別對應北荒梵宮、南洲仙門、東原玄宗、西境幻盟,即東玄西幻南仙北梵。


    因山川河流之地勢,將整個西境分割如棋盤,固然使得西境易守難攻,可偏安一隅,卻也使得西境內部難成一統。


    名為兌朝,實為聯盟。


    眼瞅著蒸汽時代修行大世即將來臨,西境幻盟,幹脆內部鬥了起來。


    而南方離朝,則是以上任離皇暴斃,作為明爭暗鬥之開端。


    大離皇室,作為離朝最大世家,實是一家即仙門、仙門即一家。


    所有元始仙門修士,皆是皇室子嗣。


    如此情況,自然使得元始仙門弟子,人數不多。


    當然,這也是諸仙門博弈後的平衡製約。


    既然皇室子嗣入道修行後,可坐享王朝氣運為底蘊,輕而易舉便同階無敵、橫壓當代,自然要限製元始仙門規模,不讓元始仙門對外招人。


    而好巧不巧,上任離皇正值青壯,是元始仙門彼時唯一一位年歲不大的黃階修士。


    當諸多修士意識到修行大世將至,即將展開新一輪洗牌時,上任離皇莫名暴斃,宣告元始仙門最先退出新時代話語權之爭。


    對此,元始仙門早已習慣。


    每逢修行大世,時任離皇若是鎮不住場子,基本都會莫名暴斃。


    以至於民間謠傳,曆任離皇少有長壽者,恐是因皇室血脈有先天之疾,子嗣多夭。


    因上任離皇無後,皇室宗老便寫信給上任離皇諸多堂兄弟,說:先入離京者為皇。


    他們存了小心思,同一時間寄信出去,最先趕到離京者,當是現任離皇四堂弟。


    結果,現任離皇,當日剛好為彈劾上官而入京,在並未收到信的情況下,先入京城,繼位離皇。


    正常來說,未曾入道修行的皇室子弟,即便分配到各郡當官,都是安心掛名,隻做個閑職。比如南奕在楚郡曾打過交道的南天書行行長衛元憲。


    像當今離皇這般想著彈劾上級,甚至為此不惜私下入京的皇室子弟,著實是個異數。


    皇室宗老,沒料到機緣巧合下,竟被現任離皇捷足先登。


    但說好了先來後到,他們亦隻得讓現任離皇繼位。


    隻不過,在離皇登基時,不論皇室宗老,還是九部百官,皆未將當今離皇放在眼中。


    畢竟,當今離皇,凡人也。


    所有修士,都將當今離皇視作過渡。


    結果,當今離皇,權力欲太強,並不是個安分的主。


    他一點沒有傀儡皇帝的自覺,為真正掌握皇權,不惜一人獨戰朝臣百官,以“規矩”入手,追究百官稱職與否,整出了「幾何罪」這一離朝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貶官去職案。


    修士掌官身,再是官仙,也得先官後仙。


    當今離皇雖是凡人,卻能在有理有據下,輕鬆革除修士官身。


    原本,南洲各仙門,計劃在新皇繼位後,相互彈劾攻訐,設法排擠其他仙門出身之官員。


    但在「幾何罪」案後,發現當今離皇不按套路出牌,隻要有誰被彈劾,就一定會被離皇借口查證清白給先行去職。


    各大仙門,反而默契地偃旗息鼓,不再相互彈劾攻訐——畢竟,再彈劾下去,滿朝文武都要被當今離皇全數罷免。


    當今離皇態度很簡單:你不幹,有的是人幹;朕再是胡來,從各郡抽調官員,盡心盡力下,做得再差也不會比你們差;反觀諸位大臣,既然都不將朕放在眼裏,留在朝中何用?


    這下,各大仙門修士,反倒是有些被當今離皇壓住。


    雖然當今離皇再怎麽抽調各郡官員,也基本都是仙門弟子,於仙門利益損害不大。


    但對本身於朝堂上有著位置的仙門修士而言,好不容易才拿下的高品官身,犯不著拱手讓給同門師弟。


    隻能說,雖然當今離皇隻是凡人,在一開始不被眾仙門修士重視。


    但正因為當今離皇乃是凡人,可以完全無視修行界門道,隻按凡世“規矩”行事,反倒難住了一眾修士。


    畢竟,不能直接對離皇出手,又沒法不著痕跡地幹擾當今離皇修行以使其暴斃,麵對一心挑刺、欲罷黜百官的凡人皇帝,一眾修士官員,隻好罷手不爭。


    或者說,不再靠彈劾攻訐等盤外招,乃至武德直接相爭,而是老老實實寫文章,隻憑口水仗爭論蒸汽技術引入後,該設有怎樣的規章製度。


    結果,離京之中,圍繞蒸汽技術如何規範尚未定論,楚郡卻有奏章上報,言說轄內有人開辟內功武道,可使凡夫俗子摸到修煉的邊。


    楚狂生此奏,一是想將功折過,通過類似於獻祥瑞的功勞,抵去不慎落入永恆明火教算計,不得不動用楚郡氣運之過錯。


    二來,則是想將南奕送走。


    楚狂生看出南奕前途光明,若久居楚郡,定會威脅到其子楚天行日後繼郡守位。


    既如此,楚狂生幹脆主動造勢吹捧南奕及其內功武道,將南奕憑借內功逆斬築基之事,大書特書。


    他篤信,身為凡人的離皇,絕對會召南奕進京。


    而當今離皇,也確實心動。


    離皇凡人之身,非是不願入道修行,而是資質太差,實在不敢接引源炁賭命入道。


    但現在,聽聞南奕開辟內功武道,離皇登時便想召南奕進京,看看內功武道究竟有何玄奇之處。


    可是,滿朝文武自是不願。


    尤其是無相仙門,即文部眾官,表示南奕入學不久,豈可荒廢學業,以此駁斥離皇欲召南奕進京之旨意。


    離皇雖然霸道,但也得依循規矩行事,不能肆無忌憚。


    麵對百官義正言辭之駁斥,他亦隻得暫且按下此事。


    直到公冶青天折騰出大亂子,叫南天城破,離皇方才找到機會插手楚郡事宜,指派與他關係尚可之吏部侍郎杜衡,親赴楚郡,任欽差天使。


    杜衡抵達南天城,隻花一日時間考量楚郡現狀,而後便定下章程,持尚方寶劍為引,代離皇宣旨,口銜天憲:


    任命原南天城武安監監主漢青,假郡守之職,考核六月;若半年以後,楚郡氣運恢複至此前九成水準,即可以漢代楚,正式任領漢郡郡守之位。


    ——此番遭劫,南天城氣運折損七成有餘;但南天城氣運與楚郡氣運並不等同,就整個楚郡而言,南天城遭劫大約折損楚郡氣運三成許。


    而後,杜衡知南奕迴了南山縣,便又親赴南山縣。


    “我身上,有兩道離皇諭旨。一者,是直接召你進京覲見;二者,是讓伱隨我一道,趕赴瀛州島,等平定瀛州島亂局後,攜功迴返離京。”


    杜衡看向南奕,輕展笑容:“不知南郎願接哪道諭旨?還是說,抗旨不從?”


    嗯?兩道諭旨?


    南奕瞬間意識到其中微妙。


    進京覲見,看似隻是與離皇搭上話,實則卻是卷入大離仙門政壇道爭之核心。


    當下,仙門政壇道爭,本是圍繞蒸汽時代新規章爭奪定義權。


    可南奕若是進京,其真氣武道,同樣能引領時勢,掀起真氣時代修行大世。


    當真氣時代撞上蒸汽時代,未來走勢,更顯撲朔迷離。


    是以,仙門官身修士,絕對不會歡迎南奕進京。


    即便南奕隻廣傳長生真氣,不讓尋常武者輕易威脅修士,一眾官仙亦是蹙眉。


    如果百姓盡皆修煉武道,不在工廠專心打工,以蒸汽技術牧民之效力,無疑會大打折扣。


    最關鍵的是,蒸汽技術偷師坎朝,在大離並無原主,一眾修士可以設法定義大離境內蒸汽時代新規章,瓜分新時代牧民之約。


    而真氣武道,卻是源自南奕,堪稱南奕一言堂。


    南洲修士,很難與南奕爭奪真氣武道之定義。


    在楚郡,各書院夫子皆被抽調去瀛州島,陶知命幾乎可以一手遮天。


    有陶知命撐腰,南奕推廣真氣武道,總體上屬於順風順水。


    最多就六道閣向魔修宮劭出售南奕「全愈」天賦底細一事,或是有著郡守楚狂生默認,以及部分修士或在暗中對外界透出風聲。


    此中詳情,難以捋清。但南奕隻追究源頭,暗中襲殺杜元甫,便算是揭過此事。


    不過,在楚郡順風順水,不等於進京以後,可以輕易麵向整個大離推廣真氣武道。


    南奕若要往上走,道途之爭,不可避免。


    離京百官,也絕對不會歡迎南奕入京。


    但偏偏,南奕打了一個時間差。


    離京眾人基本隻知道內功武道的存在,在離皇的堅持下,九部百官最終還是同意了南奕進京一事。


    他們萬萬沒想到,南奕不僅將內功武道升級為了真氣武道,更是剛好趕在杜衡持諭旨赴楚的同一天,拿下裘長生,正式開辟長生真氣之法脈。


    如今,在見到長生真氣的存在後,杜衡還肯讓南奕自選離皇兩道諭旨,便算是杜衡不負離皇,沒有因仙門利益阻礙南奕了。


    南奕心中沉吟。


    首先,抗旨不從,肯定不會。


    他若抗旨,隻會給其他修士說他蔑視皇權的借口。


    而直接進京覲見,若南奕隻傳內功武道,或者隻傳離皇長生真氣,倒是無妨。


    但他要想借機推廣真氣武道,最好還是得有功勞在身,作為立身之基。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詭異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修行真知未曾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修行真知未曾更並收藏神詭異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