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是九月二十日周太後千秋盛典的正日子。這天在京文武百官一律停止辦公,天還不亮,上自皇帝後妃,下至文武百官內外命婦便已起身準備妥當,皇帝和官員們俱都是簇新的朝服,各妃嬪命婦也各自視夫若子按品大妝。五更剛過,宮廷禁門大開,自午門直至長樂宮門外,紅燈高掛,彩旗飛揚,天街兩側錦衣武士佩劍懸刀,長樂宮內陳設著皇太後的全部儀仗以及中和韶樂。按照事先的安排,朱見深率領著皇親國戚以及二品以上的文武大員在長樂宮正殿門外的廣場上躬身肅立等候周太後升座受禮,其他三品以下的文武官員則各按品級於左順門外排班,從長樂宮直到左順門外每隔五十步便有一名鴻臚寺的讚禮生侍立,屆時他們會依次傳聲讚禮,文武大臣們便在這讚禮聲中三跪九叩,行禮如儀。文武百官朝賀之後便是皇後率領著宮妃命婦依次行禮祝壽,接下來在華蓋殿賜文武百官,在長樂宮內賜內外命婦筵宴,而後又是在西內戲樓賜三品以上文武官員看戲,領宴賜戲之後還要再次行禮謝恩,這一天的慶祝活動才告結束。從來皇家典禮繁文縟節居多,華而不實空洞無物,著實乏味煩累得很。且毋庸贅言多敘。
卻說大學士萬安從宮中領宴謝恩迴來,就把自己關在書房裏麵長籲短歎,府裏的人等都不知道為什麽,就連每天跟隨萬安的長隨也摸不著頭腦。大家不敢去驚動,隻在背地裏竊竊私語,一會功夫就見一個跑上房的小廝跑了出來吩咐門上的:“快備了老爺的名刺,請西街上的劉學士過府說話。”
小廝所說的西街上的劉學士乃是翰林院的侍講學士劉吉。與萬安同為正統十三年的進士,又一同考上庶吉士分發到翰林院,即是同年又是好友,隻是劉吉的仕途不如萬安一帆風順,萬安以禮部侍郎入閣參讚機務的時候,劉吉才按部就班的熬到了侍講學士的位置,與萬安的地位已相差很遠。好在地位的差異並沒有影響兩個人的交情,相反加之兩人又同住一條街上,走動起來倒更近密起來。
片刻工夫劉吉便匆匆趕來,小廝直領他進了萬安的書房,一進門就見萬安六神無主的在書房裏走動,連劉吉進來也渾然不覺。劉吉擺手示意小廝退下,也不驚動萬安。忽見桌案上鋪著一道展開的奏折,湊近去一看上麵隻寫了一行字:“文淵閣大學士臣萬安為身染痼疾俯仰天恩準以致仕以乞骸骨事:”劉吉看罷甚為驚詫,他和萬安共事二十年,自問深知萬安的為人,此人最是戀棧權位,醉心於功名不過,怎麽忽然就想起告老還鄉來了?致仕?這兩個字竟從萬安嘴裏說出來,太令人不可思議了。
“眉山,你有什麽不如意的事情?如何竟生退隱之心呀?”劉吉心裏一邊忖度萬安的反常之舉一邊關切問道。
萬安字循吉,四川眉山人氏。好友相契,故而劉吉以郡望稱之。萬安方才止住腳步雙手拉著劉吉長歎一聲道:“天不容我,我安敢戀棧權位,反招殺身之禍嘛?”
“何出此言?你如今聖眷未衰,又有景仁宮暗助,雖居末輔之位,但離首輔不過是一步之遙,假以時日便唾手可得,循吉兄,這時候離開豈不太可惜了。”
萬安一臉的愁苦道:“佑之兄,你怎麽忘了天威難測這句話?昨日座上賓,今朝階下囚的故事還少嗎?此時不急流勇退,難道非等到錦衣衛抄家的時候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劉吉聽萬安的話盡是沒頭沒尾,想是驚嚇得不輕。此時隻能安慰一番再做道理,便說“循吉兄何出危言?莫慌,慢慢說將出來你我慢慢參詳斟酌出對策豈不更好。”
萬安一聽才稍稍安靜了下來,說道:“佑之,我給你看一樣東西”說著從一旁的多寶格中去過一個小巧玲瓏的錦盒來放在書案上。劉吉細看那錦盒外麵是用上等的大紅金絲團龍紋錦緞包縫,四角俱用鎏金西番蓮花裝飾,一看便知這錦盒裏的東西必是上賜之物。即是上賜之物為什麽萬安如此惶恐不安?難道裏麵會是鶴頂紅(一種劇毒)嗎?掀起錦盒的蓋子,就見匣內哪是什麽毒藥,而是一隻晶瑩剔透美侖美奐的羊脂白玉碗。劉吉是世家出身,家裏殷富,一看這玉碗便知此物世上少有,價值連城。暗想:皇上賞賜萬安如此貴重的東西,正是聖眷正隆的表示,萬安何以怕成這樣? 真是怪哉。
“循吉兄,這隻玉碗真個是天下無雙,皇上卻賞賜與你,你還有什麽憂愁的?”劉吉的眼睛黏在那玉碗上,垂涎欲滴的讚道。
“這是皇太後差懷恩親自送給我的,自從見到它我就坐立不安,總覺大限臨頭了一般。”萬安垂喪的道。
劉吉曾聽說當今皇太後為了表示優禮重臣,在千秋節這一天給三品以上文武大員頒賜了恩賞,萬安身為大學士,賞格應該是一等一的。據說內閣三位輔臣,首輔商輅得到的是米元章的山水真跡一軸,次輔彭時得到的則是宋蘇東坡所書歐陽修《醉翁亭記》碑文拓本。沒想到萬安得到的賞賜竟然超出了其他兩位輔臣。這樣的傳世珍品本應在內府收藏,如今卻賜給了萬安,豈不是莫大的天恩嗎?還愁苦什麽?劉吉真的莫名其妙。
萬安見劉吉還沒品出其中三昧,便進一步說:“佑之兄,你仔細看看此碗是不是似曾相識呀?”
一句話倒提醒了劉吉,他俯身小心翼翼的拿起那隻玉碗,捧握在手中仔細的端詳了良久,仿佛看出什麽端倪來了,一邊思索一邊自言自語道:“這隻碗似曾相識,好像在哪裏見過。難道天下竟有一摸一樣的寶物不成?”劉吉忽然想起了什麽轉對萬安道:“循吉兄,我記得當年曾在你的府上見識過一隻羊脂白玉碗,隱約和這一摸一樣。難道天下還會有這麽巧的事嗎?循吉兄,快把你的那隻玉碗拿來好好比對一下。”
萬安聽完捶胸跺腳道:“這隻玉碗就是我的那隻玉碗。當年我進給了貴妃娘娘,如今它又被皇太後重新賜還給我,佑之,你說我能不害怕嗎?”
事到此時劉吉才恍然大悟,不禁也嚇出了一身冷汗來。
卻說大學士萬安從宮中領宴謝恩迴來,就把自己關在書房裏麵長籲短歎,府裏的人等都不知道為什麽,就連每天跟隨萬安的長隨也摸不著頭腦。大家不敢去驚動,隻在背地裏竊竊私語,一會功夫就見一個跑上房的小廝跑了出來吩咐門上的:“快備了老爺的名刺,請西街上的劉學士過府說話。”
小廝所說的西街上的劉學士乃是翰林院的侍講學士劉吉。與萬安同為正統十三年的進士,又一同考上庶吉士分發到翰林院,即是同年又是好友,隻是劉吉的仕途不如萬安一帆風順,萬安以禮部侍郎入閣參讚機務的時候,劉吉才按部就班的熬到了侍講學士的位置,與萬安的地位已相差很遠。好在地位的差異並沒有影響兩個人的交情,相反加之兩人又同住一條街上,走動起來倒更近密起來。
片刻工夫劉吉便匆匆趕來,小廝直領他進了萬安的書房,一進門就見萬安六神無主的在書房裏走動,連劉吉進來也渾然不覺。劉吉擺手示意小廝退下,也不驚動萬安。忽見桌案上鋪著一道展開的奏折,湊近去一看上麵隻寫了一行字:“文淵閣大學士臣萬安為身染痼疾俯仰天恩準以致仕以乞骸骨事:”劉吉看罷甚為驚詫,他和萬安共事二十年,自問深知萬安的為人,此人最是戀棧權位,醉心於功名不過,怎麽忽然就想起告老還鄉來了?致仕?這兩個字竟從萬安嘴裏說出來,太令人不可思議了。
“眉山,你有什麽不如意的事情?如何竟生退隱之心呀?”劉吉心裏一邊忖度萬安的反常之舉一邊關切問道。
萬安字循吉,四川眉山人氏。好友相契,故而劉吉以郡望稱之。萬安方才止住腳步雙手拉著劉吉長歎一聲道:“天不容我,我安敢戀棧權位,反招殺身之禍嘛?”
“何出此言?你如今聖眷未衰,又有景仁宮暗助,雖居末輔之位,但離首輔不過是一步之遙,假以時日便唾手可得,循吉兄,這時候離開豈不太可惜了。”
萬安一臉的愁苦道:“佑之兄,你怎麽忘了天威難測這句話?昨日座上賓,今朝階下囚的故事還少嗎?此時不急流勇退,難道非等到錦衣衛抄家的時候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劉吉聽萬安的話盡是沒頭沒尾,想是驚嚇得不輕。此時隻能安慰一番再做道理,便說“循吉兄何出危言?莫慌,慢慢說將出來你我慢慢參詳斟酌出對策豈不更好。”
萬安一聽才稍稍安靜了下來,說道:“佑之,我給你看一樣東西”說著從一旁的多寶格中去過一個小巧玲瓏的錦盒來放在書案上。劉吉細看那錦盒外麵是用上等的大紅金絲團龍紋錦緞包縫,四角俱用鎏金西番蓮花裝飾,一看便知這錦盒裏的東西必是上賜之物。即是上賜之物為什麽萬安如此惶恐不安?難道裏麵會是鶴頂紅(一種劇毒)嗎?掀起錦盒的蓋子,就見匣內哪是什麽毒藥,而是一隻晶瑩剔透美侖美奐的羊脂白玉碗。劉吉是世家出身,家裏殷富,一看這玉碗便知此物世上少有,價值連城。暗想:皇上賞賜萬安如此貴重的東西,正是聖眷正隆的表示,萬安何以怕成這樣? 真是怪哉。
“循吉兄,這隻玉碗真個是天下無雙,皇上卻賞賜與你,你還有什麽憂愁的?”劉吉的眼睛黏在那玉碗上,垂涎欲滴的讚道。
“這是皇太後差懷恩親自送給我的,自從見到它我就坐立不安,總覺大限臨頭了一般。”萬安垂喪的道。
劉吉曾聽說當今皇太後為了表示優禮重臣,在千秋節這一天給三品以上文武大員頒賜了恩賞,萬安身為大學士,賞格應該是一等一的。據說內閣三位輔臣,首輔商輅得到的是米元章的山水真跡一軸,次輔彭時得到的則是宋蘇東坡所書歐陽修《醉翁亭記》碑文拓本。沒想到萬安得到的賞賜竟然超出了其他兩位輔臣。這樣的傳世珍品本應在內府收藏,如今卻賜給了萬安,豈不是莫大的天恩嗎?還愁苦什麽?劉吉真的莫名其妙。
萬安見劉吉還沒品出其中三昧,便進一步說:“佑之兄,你仔細看看此碗是不是似曾相識呀?”
一句話倒提醒了劉吉,他俯身小心翼翼的拿起那隻玉碗,捧握在手中仔細的端詳了良久,仿佛看出什麽端倪來了,一邊思索一邊自言自語道:“這隻碗似曾相識,好像在哪裏見過。難道天下竟有一摸一樣的寶物不成?”劉吉忽然想起了什麽轉對萬安道:“循吉兄,我記得當年曾在你的府上見識過一隻羊脂白玉碗,隱約和這一摸一樣。難道天下還會有這麽巧的事嗎?循吉兄,快把你的那隻玉碗拿來好好比對一下。”
萬安聽完捶胸跺腳道:“這隻玉碗就是我的那隻玉碗。當年我進給了貴妃娘娘,如今它又被皇太後重新賜還給我,佑之,你說我能不害怕嗎?”
事到此時劉吉才恍然大悟,不禁也嚇出了一身冷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