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玄默拱拱手,撫須頷首,“此詩氣勢淩厲,有一種舍我其誰的氣魄。


    又是別開生麵,可謂開創一種嶄新的詩風,令人耳目一新。


    將菊花同帶甲軍士並列作喻的,唐公子怕是古來今來第一人……”首句“待到秋來九月八”,意思是重陽佳節未到,而詩人即賦詩遙慶之。


    首聯“待到”二字迸發突兀,驟響如爆竹,淩厲而激越。


    “九月八”在重陽節的前日,詩人不寫“九月九”,卻寫“九月八”,並不獨是為了押韻,似乎透著一種迫不及待。


    頷聯“我花開後百花殺”,以金菊傲霜盛開與百花遇霜而凋相對照,彰顯出菊花的盎然生機和頑強鬥誌。


    頸聯和尾聯“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則是對未來遠景的預見和憧憬。


    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衝天香陣。


    “衝天”二字,寫出了菊花香氣濃鬱、直衝雲天的非凡氣勢。


    而“香陣”二字顯示出決非一枝獨放,而眾菊齊放,“滿城”是說菊花無處不有,遍滿京都,“滿”、“盡”二字,則狀摹出菊花奪魁天下時的奇觀。


    總體而言,此詩托物言誌,借詠菊以抒抱負,境界瑰麗,氣魄恢宏,筆勢剛勁,格調雄邁,語調斬截,氣勢淩厲。


    這是個風雨交加的秋夜,三更時分的樂遊山莊,在雨夜猶如一座巨獸趴伏在樂遊原北麵。


    高懸在莊園大門口的八盞大紅燈籠,彰顯著莊園主人的身份與地位,門仆早已在門房內唿唿大睡了。


    值夜的兩名仆夫各自手提一隻燈籠,一邊打著哈欠,一邊四處巡視,雖然直犯困,但二人都不敢懈怠。


    雖說唐公子平時笑模笑樣的,說話和氣,對下人們都很好,但大家都知道唐公子的手段,誰敢去惹公子生氣?


    而中門之內的鴛鴦樓的寢室之內,帷帳重重,裏頭的床榻上,唐氏夫婦早已睡熟了。


    唐夫人頭枕夫君的臂膀,睡容安詳,似乎正在做一個美夢,微揚的唇角蘊含著一個甜蜜的笑意。


    唐雲的睡相真是不敢恭維,四仰八叉躺成了一個大字形,睡姿雖不雅,他臉上也是帶著笑意的。


    這對年輕的夫婦,白晝在一起恩恩愛愛尚嫌不夠,夜裏還在夢裏恩恩愛愛,可謂是恩愛夫妻的楷模。


    但不管怎麽說,冷雨夜最適合安眠,十分寧靜。


    但是,這份寧靜卻沒有持續下去,唐氏夫婦在夢裏的恩愛也被迫中斷了。


    無他,隻因來了位不速之客。


    最先被驚醒的便是睡在門房內的阿光,阿光第一個念頭便是,不會是強盜入室搶劫來了吧!因為外頭的人實在是太粗暴了,那不叫敲門,而是在捶門,阿光打開門房的門,著急忙慌地跑將出來。


    “外頭是何人?


    強盜,還是朋友?


    速即報上名來!”


    “快開門,阿光,我,李太白!”


    阿光聞言一怔,心道這李太白果然孟浪,莫非又喝多了,三更半夜跑來敲人家的門?


    雖是一肚子牢騷,但阿光卻是不敢怠慢,他自然曉得自家公子同李太白關係親近,怠慢了客人,公子怪罪下來,他可吃罪不起。


    側門甫一打開,李白便裹夾著風雨門外闖了進來,不隻他一人,緊跟著李白奔入的是一個頭戴油帽的老者,後頭還跟著身穿油衣的杜甫。


    “勞煩入內通報一聲,就說李白、杜甫求見!”


    李白一把抓住阿光,急聲說道。


    阿光見李白神色肅然,全不似常日裏的瀟灑風度,便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好,我這便入中門稟報,諸位請入客館稍歇!”


    話音未落,阿光已然行出去數步了。


    “先生盡管放心,眼下整個長安城,沒有再比此間更安全的地方了。”


    李白扭頭向那戴油帽的老者說道。


    “不錯,”杜甫走上前,附和道,“前些日子聖上親賜金牌,任何人不得亂闖唐府,金牌一出,猶如聖上親臨,膽敢亂闖者,依入室搶劫論處!”


    “哦?


    金吾衛和兩縣衙門的不良人也在此例麽?”


    那老者頗感驚訝,出聲問道,他並沒有立即摘下頭上的油帽,且油帽的帽沿拉得很低,看不到他的眼睛,隻看到頜下一把白須,向來已是六七旬的高齡。


    “請先生入內寬坐,唐公子少傾當來,唐公子一來,定會為先生想出個兩全之策!”


    李白和杜甫一左一右立在老者的身邊,對老者皆是畢恭畢敬。


    也不知那老者究竟是何人,就連詩仙、詩聖都要尊稱他一句先生,想來老者必定不是凡人。


    唐公子被吵醒很不高興,如此冷雨夜最堪安眠,睡得正香的時候被人突然吵醒,誰會高興呢?


    也不知李太白又發什麽狂,這大唐第一狂人,想必是有什麽急事,不然也不會三更半夜來打門!唐雲輕手輕腳起身,也不穿袍衫,穿著素紗中單就往外走。


    “公子,下雨夜裏涼,還是穿上袍衫吧?”


    立在中堂門外台階下的阿光,出聲提醒道。


    “無妨,”唐公子擺擺手,徑直走入雨中,“本公子預感到有事發生,不然太白兄也不會深夜造訪!”


    阿光緊隨唐公子左右,為他撐著油紙傘,接話說道:“公子果然料事如神,方才小人見李太白神色異樣,想必是有事!”


    “除了他,可還有人同來?”


    唐公子問道。


    “還有杜甫,”阿光答道,“還有位老者,戴著油帽,小人沒看清楚,不知是何人。”


    “哦?”


    唐公子抬手摸了下鼻子,笑笑道,“兩位大詩人夥同一個老頭,半夜來撞我家的門,恐怕不是小事!”


    穿過中門,左轉,向客館走去。


    “來了,先生。


    聽笑語聲便知是他無疑!”


    李白倏地立起身,笑向老者說道。


    此時老者已經摘下了油帽,近七旬年紀,身形洪大,一把白須,雖然年事已高,雙眼卻是深不見底,炯炯有神。


    此人名叫李邕,不過世人都尊稱他為李北海,乃是北海太守,同時也是名動大唐的書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首席美食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不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不成並收藏大唐之首席美食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