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海年少成名,驚才絕豔,天性豪奢,不拘細行,於書法一道更造詣高深,獨樹一幟,被世人譽為書中仙手。


    文章、書翰、辭辯、正直、義烈,皆超遠超常人,被時人稱“六絕”。


    李北海同杜甫是忘年交,杜甫和李白是忘年交,唐雲雖沒見過李北海,但李北海的大名早已如雷貫耳。


    在穿越之前,唐雲就對李北海的書法和軼事耳熟能詳了。


    在唐雲心中,李北海和李白頗多相似之處。


    不過李白是豪邁,李北海是豪奢,豪邁與豪奢還是有很大不同,李北海此人很講排場,私生活極為奢侈。


    雖說他被譽為有史以題額寫碑第一人,他一生總計寫了幾百塊碑,靠替人寫碑謀利的書家,從古至今沒有比他賺得更多的了。


    那些達官貴人請李北海寫碑,潤筆費極高,可謂是一字千金,李北海寫碑所賺地錢,比他的俸祿不知要多多少!然而,李北海仍然覺得銀錢不夠花,俸祿和潤筆費不足以支撐他豪奢富麗的生活,為了鑽錢,李北海竟然幹起了殺人越貨的買賣。


    當時他在海州任職,日本國商船十艘共五百人,所載珍寶數百萬。


    李北海聽說後,熱情相迎,將日本國人安排再舍館中,好生伺候,但禁止他們外出。


    夜間,他派人將十艘商船上的珍寶悉數搬走,並將商船沉入海底,次日謊稱夜潮大至,日本國商船漂失,不知所蹤。


    上奏朝廷後,皇帝敕令李北海造船十艘,並物色善水者五百人,送日本國商隊返迴其國。


    臨出發時,李北海暗示水工,日本國路遙,海中風浪兇險,此去未必能安全返迴,並對水工頭子說前路任他們方便從事。


    結果這些水工在半路上,將日本過使者商人盡數殺死,扔進大海,原路返迴海州。


    李北海嗜財如命到了這種地步,可謂是令人聳然聽聞。


    好在此事做得極為隱秘,知情者甚少,屈指可數的幾名知情者誰敢沒事找不痛快,都閉口緘言,那五百名日本國使者商人就這樣死在了茫茫大海上,葬身魚腹,世人就無人知曉。


    李北海文章、書翰、辭辯,皆是天賦異稟,同時又以正直、義烈聞名於世,曾在武瞾時期,李北海的正直義烈就已譽滿天下了。


    李北海步入仕途,正當武瞾專權,他寵幸嬖臣張昌宗兄弟,而這倆兄弟有恃無恐,專橫跋扈。


    長安四年,有人高發張昌宗暗地裏占相,令相者預言他能當王,以此籠絡人心。


    天後令禦史中丞宋璟勘查此事,宋璟堅持要處斬破家,天後沒答應。


    時任左拾遺的李北海極眼切諫,天後才答應將張昌宗解送禦史台推問。


    天後寵愛張昌宗,舍不得殺他,最後還是派中使召問張昌宗,並特敕赦之。


    此事最後不了了之,但在當時朝中大臣對天後遲早要找借口赦免張昌宗的情況下,紛紛為張昌宗開罪,隻求自保。


    唯有李北海和宋璟剛直不阿,極言切諫,顯示出二人不同流合汙,實屬難能可貴。


    世人雖然對張昌宗兄弟早已深惡痛絕,隻是敢怒不敢言,因此對李北海和宋璟這些立朝鋼正的朝臣,十分崇敬。


    自那以後,李北海才有六絕之美譽。


    因此可以說,在唐雲心中,李北海不僅是唐代的大書家,簡直就是神人一個!雖說大唐的神人啊狂人一抓一大把,但因為自己也熱愛書法的緣故,他自然會對李北海更多了幾分關注。


    隻是他萬萬沒想到,他與李北海的見麵是在這樣一個風雨交加之夜,且正值李北海此生最大的劫難。


    而對於李北海,他早已聽說了關中有位少年鬼才,早就請求杜甫,此番迴京師時一定會會唐才子。


    他怎麽會想到自己一入長安,無異於自投羅網,早有人藏身在幕後設計好了這一切,隻等他自投羅網。


    那幕後之人,不是別個,正是當朝宰輔李貓李林甫。


    但凡才華過人、能力卓越之人,皆在李林甫的嫉恨範疇。


    況且李北海天性豪奢,負才使氣,脾性可不是尋常人能忍受得了的。


    李林甫早就對李北海看不下去了,李北海在天後朝就已是左拾遺,後又遷轉殿中侍禦史。


    正因為很多人看不慣他,忌恨他,他自殿中侍禦史後屢屢被貶,從殿中侍禦史貶括州刺史,從括州刺史轉北海太守,早已被排斥在朝堂之外,遠離京師,羈宦天涯。


    原以為此番被李林甫征還京師,乃是有希望重迴京師,孰料這卻是李林甫已對起了殺心。


    事情緣起於左驍衛兵曹柳績,柳績的嶽丈乃是讚善大夫杜有鄰,杜有鄰的長女嫁給了柳績,次女則是太子良娣。


    這柳績性情疏狂,喜好結交天下豪俊,經人引薦,他認識了李北海,倆人一見如故,很快就成為了無話不談的至交好友。


    但柳績卻與妻族不和,便狀告杜有鄰交構東宮,還說杜有鄰和太子非議皇帝。


    李隆基便命李林甫勘查此事,李林甫自然樂得如此,他正好可以趁此機會誅殺異己,命吉溫將那些不服從自己的人統統牽扯進來,羅織罪名,一網打盡。


    自從京兆府蕭大尹死後,吉溫不僅未受到任何影響,反而從戶部郎中,到侍禦史,連連高升。


    李林甫將柳績定為首謀,杜有鄰和柳績當場被杖斃,於此有牽連的王曾、王琚也先後被杖斃。


    以此同時,李林甫去書征兆李北海入京,在書中一番甜言蜜語,隻為將李北海騙到京師來。


    李北海不知有詐,況且李林甫獨攬大權,李北海也不敢不從,不聽李林甫的命令,那就是不聽皇帝的命令。


    而李林甫早早地命吉溫、羅希奭做好準備,隻要李北海一入京,即刻將他控製,解送禦史台問罪。


    罪由非常簡單,李北海同柳績過從甚密,柳績有反意,李北海豈能脫得了幹係?


    況且柳績曾經送給李北海一匹良駒,這無疑成了最有力的證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首席美食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不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不成並收藏大唐之首席美食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