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才為這事兒特意找了魏定,當年也是魏時介紹他跟魏定認識的,一開始在柳州城開酒樓的時候,還多虧了魏家。


    由魏定找到曾經柳州城的知州魏成大人,然後就認識了魏時的兒子,剛剛考中舉人的魏遠。


    這也算是巧合了,倘若不是遇到了魏遠,魏遠又打算啟程迴平江府,那他可能要再等上一年多,才決定要不要來平江府。


    畢竟誰也不知道,魏時還能不能在平江府連任三年,主政官是誰,於商人而言還是挺重要的。


    可碰到了即將要迴江佑府的魏遠,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要是不抓住,那他就白在官場上做這麽多年的生意了。


    早些年就是不太明白這些道理,所以才會慢慢跟魏時斷了來往,總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聊。


    而事實上,哪怕在魏時沒有被封爵之前,對於他這個小小的商人來說,也是高高在上、平日裏根本就接觸不到的人物。


    黃學林倒是很能夠適應這種落差,哪怕是在剛剛認識的時候,魏時在這一群同窗裏就屬於鶴立雞群的,即便那時候小,可也清楚這樣的人日後肯定能夠出頭。


    也就是在魏時十歲那年,從嫡長子一下子變成了庶長子,想吃點好的都得私底下從外邊買,那時候是兩個人之間差距最小的時候。


    想想還挺讓人感慨的,怕是當年燕縣的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魏時可以做到今天這種程度。


    何先生當年最看重的就是魏時了,甚至前些年去世的時候,還特意提了一句,這是此生教過的最得意的學生。


    那會兒他可不在燕縣,也是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再見過何先生了,這句臨終之語,還是輾轉從旁人那裏聽來的,死者為大,應當不會有人杜撰這些。


    所以這次見魏時,他也有把何先生的這句話轉達。


    比起老家就在燕縣的黃學林,魏時才是沒怎麽見過何先生麵的人,他上次迴燕縣,還是十五歲那年,今年他可都已經三十五了,差不多已經有二十年的時間,沒再見過昔日的老師和同窗了。


    也就是跟黃學林,在那之後又見了兩次,可也不是在燕縣,而是在江佑府,一次是他迴鄉祭祖,一次是祖母去世。


    現在再想想這些人,有很多魏時都已經記不起模樣來了,就像上輩子的那些人,都逐漸的在記憶裏淡去。


    魏時在得知何先生死訊的時候,老人家都已經逝世三個多月了,是何先生的孫兒寫信告知的,別說是他趕不上迴燕縣送老人家最後一程了,就算是趕得上,也抽不開身,能做的不過是在佛前燒幾炷香、燒幾本佛經罷了,就如同他能夠對大伯母做的事情一般。


    平江府地廣人稀,不管是農人,還是商人,亦或者是其他階層的人士,平江府都廣開歡迎之門,當地人是什麽待遇,外地人也是什麽待遇,不會有地域之分。


    魏時並不需要給昔日的好友大開‘方便之門’,因為這門本就是對眾人敞開的,更何況有兩個人的這份關係在,在人情社會裏本就相當於是一張通行卡了。


    幼時的玩伴、同窗,又曾是多年的好友,再見麵彼此都覺得陌生,也沒有太多能夠聊得到一起去的話題,兩個人單獨一塊用的這頓午膳,可以說都沒怎麽吃好,光想著怎麽接對方的話,怎麽聊天了,哪裏還顧得上用膳。


    好不容易把人送出門,魏時也是長舒了一口氣,這樣的關係,總是冷場尷尬肯定不好,但真要不斷的找話題聊天兒,這樣的熱絡也頗讓人累心。


    更何況,兒子今兒才迴來,他可是憋了一肚子的問題想問呢。


    魏時快步走向後院,若不是顧著讀書人的儀態,可能都要一路小跑了。


    他已經問過下人了夫人和兩個孩子都是剛剛用過午膳,如今正在後花園兒陪著大黑曬太陽。


    大黑已經是一條老狗了,嘴巴裏的牙齒都已經有兩顆脫落掉了,從京城到平江府,一直陪伴著他們一家人,以前還很是活潑呢,最近這大半年已經不怎麽愛動彈了,大多數時候都懶洋洋的躺在墊子上。


    魏時過去的時候,夫人在給大黑梳毛,旁邊的兒子跟女兒則是在下棋。


    不用看,他也知道這棋局上的形勢如何,遠哥兒絕對屬於老天爺賞飯吃的人,無論在哪個方麵都頗有天分,包括下棋也是這樣,相比之下,寧娘就沒有這麽的‘全才’了,若是相同年紀的兩個人對弈,寧娘都比不過遠哥兒,更何況現在兩個人還差了十歲。


    劉楓一見著夫君,立馬就站起來了。


    “你兒子說,準備在平江府閉關讀書四年,四年裏都不打算考慮人生大事了。”


    這樣的事情,兩個人都沒有打算避諱隻有七歲的女兒,一則是因為小傢夥比較早熟,二則也是因為這夫妻倆心都大,在一部分規矩上,可以說是不屑於去遵守的。


    魏時反應倒沒有夫人這麽大,他第一時間想的不是四年後兒子多大了,而是兒子為什麽要這麽做。


    顯然是被這幾次的考試給刺激到了,這也不是什麽壞事兒,人受了打擊,能夠選擇奮勇向前,就是好事情,是比一帆風順更好的事情。


    “可是已經想好了,人的一生沒有哪個四年是可以浪費的,你應該清楚,為父對你的希望從來都不是什麽高中狀元、名列一甲,依著你現在的水平,按部就班的準備上幾年,用不著太過努力,四年以後進二甲就穩了,可能對於新科進士來說,一甲跟二甲的區別很大,但也就是頭幾年的事情,在官場上呆的時間久了,誰還會管是一甲進士,還是二甲進士,這裏麵的差別並不大。”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庶長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邈邈一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邈邈一黍並收藏庶長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