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黃伯伯,應當說是截然相反的兩類人。
可這兩個人在年少的時候卻是好友,見麵的時候能讓爹爹這麽激動,可見兩個人當年的交情,隻是不明白這兩個人為什麽會好多年不聯繫。
‘交際達人’魏遠,即便是離開了京城八年,可還是跟很多人都保持著書信往來,甚至還有友人專程跑到平江府這邊來看他。
在他這邊,無論是距離,還是身份地位,都不是交友的標準,文人交友,要看的自然還是詩詞文章。
並未步入仕途的魏遠,應該還能算是比較純粹的文人,而且還是遠近聞名的才子。
少年時期的名聲,一點兒都不弱於幼時的神童之名。
也正是因為被吹捧的多了,哪怕有爹爹比量著,在讀書上也仍舊有一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兩年多以前出發去江佑府的時候,可是自信滿滿,打算要成為大靖朝第一個六元的。
可結果隻有縣試那個頭名,之後,一個第二,兩個第七,沒有說是六元了,四場考試下來,小三元沒戲,大三元更沒戲了。
這對魏遠來說,稱得上是打擊了。
哪怕金榜題名,得中舉人,興致也不是特別高,之前爹爹就不打算讓他參加一年後的鄉試,而是再多等上三年,就是怕他一腳踩進同進士的榜單上。
那會兒他還總覺得是爹爹太過小心了,現在看來哪裏是爹爹太過小心了,分明就是對他這個兒子有著清晰的認知,水平不夠,火候不夠,可不就得擔心成不了進士,反倒成了同進士。
要知道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可大著呢,‘同進士,如夫人’,倘若他去考個‘如夫人’迴來,那可真夠丟臉的了,著實配不上他這‘神童’‘才子’之名,還不知道要被人怎麽笑話呢。
本來,他還想著趁著沒入仕途的這幾年,好好的出去轉一轉,領略一番祖國的大好山河。
可自打府試考了第七名開始,遊學天下的計劃,還是算了吧,他考科舉可不是奔著二甲進士去的,就算不跟爹爹一樣考得狀元郎,那也得進一甲不是。
他就不信了,以他的資質,接下來這四年‘頭懸樑,錐刺股’,還能考不到一甲去。
所以,不管是白家的姑娘,還是趙家的姑娘,通通都跟他沒關係,婚姻之事暫且放到一邊,現在重要的還是要備考四年後的會試。
“成婚跟你備考有什麽衝突,我同你爹爹當年成婚的時候,那也是在會試之前的事情,不也一樣沒有耽擱,隻要你這麽說,那沒參加完科舉,還不能成婚了?”
劉楓都不知道這孩子是怎麽想的,再過兩個月,就是明年的二月初一了,到時候兒子可都十八周歲了,如果要等到參加完會試,金榜題名了,再考慮成婚的事兒,那時候可就已經二十二了,加冠之禮都過兩年了。
除非是那種倒了大黴,接連被孝期耽擱的人,否則的話,誰會等到二十二歲才考慮婚嫁。
她當年出嫁就比較晚,可也是趕在了十八周歲之前,這世道雖然對男子更為寬容一些,但等到二十二周歲,肯定是娶不到同齡的女子了,隻能是在小五六歲,甚至七八歲的女孩子裏找。
不管怎麽想,劉楓都覺得不妥。
魏遠這會兒自信心被打擊狠了,另一方麵,也是想著能在四年之後重新證明自個兒,虎父無犬子,他沒比爹爹差太多,而且之前的名聲也並非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所以什麽成婚,什麽生子,這些都可以放到後頭去,現在要緊之事還是讀書。
他也不打算去什麽京城了,不管是那些文人圈子裏的前輩,還是他的那些好友,都不如爹爹了解他。
更重要的是,要說科舉考試,當世之人,誰能比得過自家爹爹,十七歲的大三元,從大靖朝開國開始,也就這麽一位而已。
越是了解科舉的難度,魏遠就越是佩服爹爹,很難想像在十五歲之前,都沒有經過名師教導的一個人,能在科舉上闖出一番天地來,所依靠的除了天分,更重要的還是自律。
他雖比爹爹多了幾分詩才,可是兩相對比之下,在科舉上著實不夠專心,也不夠用功。
第138章
從別處到平江府這邊來做生意的商人,這幾年不是沒有,而且還挺多的,但大多數都是來此地收購商品,之後再轉運出去,很少有人像黃學林這般,是打算在平江府這邊紮下根的。
如果說,魏時這些年一直致力於科舉和仕途,那黃學林這些年的時間,則是大部分花在了自家酒樓的經營上。
原本隻開在燕縣的黃家酒樓,如今不光是柳州城有分店,好幾個府城都有,雖然還沒有到遍布整個大靖朝的程度,但已經有十多家黃家酒樓在各處經營著了。
黃學林這些年也算得上是小有成就了,這一次選擇到平江府來,一則的的的確確是看中了這塊地方,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平江服務最近這幾年的發展都是有目共睹的,二則也是奔著昔日好友來的。
家族生意做得越大,就越是明白這上頭不能沒有人,而且這上頭的人官越大越好。
倒不是黃學林起了要搶他人生意的念頭,而是在生意場上慣來如此,有人護著,這路子才能順順噹噹的,咱不搶別人生意,也不能讓別人搶了咱的生意不是。
</br>
可這兩個人在年少的時候卻是好友,見麵的時候能讓爹爹這麽激動,可見兩個人當年的交情,隻是不明白這兩個人為什麽會好多年不聯繫。
‘交際達人’魏遠,即便是離開了京城八年,可還是跟很多人都保持著書信往來,甚至還有友人專程跑到平江府這邊來看他。
在他這邊,無論是距離,還是身份地位,都不是交友的標準,文人交友,要看的自然還是詩詞文章。
並未步入仕途的魏遠,應該還能算是比較純粹的文人,而且還是遠近聞名的才子。
少年時期的名聲,一點兒都不弱於幼時的神童之名。
也正是因為被吹捧的多了,哪怕有爹爹比量著,在讀書上也仍舊有一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兩年多以前出發去江佑府的時候,可是自信滿滿,打算要成為大靖朝第一個六元的。
可結果隻有縣試那個頭名,之後,一個第二,兩個第七,沒有說是六元了,四場考試下來,小三元沒戲,大三元更沒戲了。
這對魏遠來說,稱得上是打擊了。
哪怕金榜題名,得中舉人,興致也不是特別高,之前爹爹就不打算讓他參加一年後的鄉試,而是再多等上三年,就是怕他一腳踩進同進士的榜單上。
那會兒他還總覺得是爹爹太過小心了,現在看來哪裏是爹爹太過小心了,分明就是對他這個兒子有著清晰的認知,水平不夠,火候不夠,可不就得擔心成不了進士,反倒成了同進士。
要知道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可大著呢,‘同進士,如夫人’,倘若他去考個‘如夫人’迴來,那可真夠丟臉的了,著實配不上他這‘神童’‘才子’之名,還不知道要被人怎麽笑話呢。
本來,他還想著趁著沒入仕途的這幾年,好好的出去轉一轉,領略一番祖國的大好山河。
可自打府試考了第七名開始,遊學天下的計劃,還是算了吧,他考科舉可不是奔著二甲進士去的,就算不跟爹爹一樣考得狀元郎,那也得進一甲不是。
他就不信了,以他的資質,接下來這四年‘頭懸樑,錐刺股’,還能考不到一甲去。
所以,不管是白家的姑娘,還是趙家的姑娘,通通都跟他沒關係,婚姻之事暫且放到一邊,現在重要的還是要備考四年後的會試。
“成婚跟你備考有什麽衝突,我同你爹爹當年成婚的時候,那也是在會試之前的事情,不也一樣沒有耽擱,隻要你這麽說,那沒參加完科舉,還不能成婚了?”
劉楓都不知道這孩子是怎麽想的,再過兩個月,就是明年的二月初一了,到時候兒子可都十八周歲了,如果要等到參加完會試,金榜題名了,再考慮成婚的事兒,那時候可就已經二十二了,加冠之禮都過兩年了。
除非是那種倒了大黴,接連被孝期耽擱的人,否則的話,誰會等到二十二歲才考慮婚嫁。
她當年出嫁就比較晚,可也是趕在了十八周歲之前,這世道雖然對男子更為寬容一些,但等到二十二周歲,肯定是娶不到同齡的女子了,隻能是在小五六歲,甚至七八歲的女孩子裏找。
不管怎麽想,劉楓都覺得不妥。
魏遠這會兒自信心被打擊狠了,另一方麵,也是想著能在四年之後重新證明自個兒,虎父無犬子,他沒比爹爹差太多,而且之前的名聲也並非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所以什麽成婚,什麽生子,這些都可以放到後頭去,現在要緊之事還是讀書。
他也不打算去什麽京城了,不管是那些文人圈子裏的前輩,還是他的那些好友,都不如爹爹了解他。
更重要的是,要說科舉考試,當世之人,誰能比得過自家爹爹,十七歲的大三元,從大靖朝開國開始,也就這麽一位而已。
越是了解科舉的難度,魏遠就越是佩服爹爹,很難想像在十五歲之前,都沒有經過名師教導的一個人,能在科舉上闖出一番天地來,所依靠的除了天分,更重要的還是自律。
他雖比爹爹多了幾分詩才,可是兩相對比之下,在科舉上著實不夠專心,也不夠用功。
第138章
從別處到平江府這邊來做生意的商人,這幾年不是沒有,而且還挺多的,但大多數都是來此地收購商品,之後再轉運出去,很少有人像黃學林這般,是打算在平江府這邊紮下根的。
如果說,魏時這些年一直致力於科舉和仕途,那黃學林這些年的時間,則是大部分花在了自家酒樓的經營上。
原本隻開在燕縣的黃家酒樓,如今不光是柳州城有分店,好幾個府城都有,雖然還沒有到遍布整個大靖朝的程度,但已經有十多家黃家酒樓在各處經營著了。
黃學林這些年也算得上是小有成就了,這一次選擇到平江府來,一則的的的確確是看中了這塊地方,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平江服務最近這幾年的發展都是有目共睹的,二則也是奔著昔日好友來的。
家族生意做得越大,就越是明白這上頭不能沒有人,而且這上頭的人官越大越好。
倒不是黃學林起了要搶他人生意的念頭,而是在生意場上慣來如此,有人護著,這路子才能順順噹噹的,咱不搶別人生意,也不能讓別人搶了咱的生意不是。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