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還得繼續吃著,隻不過必須得多活動活動了,這麽胖下去可不行。
魏府很快就又多了一項娛樂活動,魏遠也多了一項要學的東西——踢毽子。
小短腿學習這個來還是挺費勁的,劉楓則是此種的高手,魏時特意替夫人數過,在場地夠大且沒有人幹擾的情況下,夫人可以連續踢上一百多個毽子。
這方麵他是真不行,十個都堅持不了,那毽子就得落地兒。
遠哥兒這一雙小短腿,學的再怎麽認真也是不成的,頂多也就是踢倆,那還是運氣好的情況,就是不知日後如何,這踢毽子的天分是否隨了夫人。
魏時不知道旁的父母是不是也如他這一般,反正這感覺是挺奇妙的,他雖然不能算是一個特別爭強好勝的人,但也是有勝負心的,什麽事情都希望能做得更好,也會在心裏頭跟旁人比較,想贏。
但是到了自家兒子這裏,卻是想輸,希望孩子能夠比自己更優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樣的心態,大概隻能是父母對孩子才能有的吧。
同輩的友人基本上都已經或者是快要晉升為父親了,不過魏時並沒有找到同盟的感覺,很少會有人像他這樣把孩子帶出來,交流育兒心得更是幾乎沒有的事情。
跟曹安比起來,他確實是屬於有別於大眾比較奇怪的。
跟之前那兩年比起來,今年的秋收算得上是豐收了,不隻是糧食如此,瓜果也是如此。
重新被移栽進魏府的葡萄藤,今年可是結了不少的葡萄,由青轉紫,葡萄架下滿是誘人的味道。
今年的中秋節,一家四口就是在葡萄架下過的,夫人‘親手’做的月團,他跟兒子親自採摘的葡萄、石榴、蘋果,還有姨娘親自下廚整的幾盤小菜。
望著葡萄架上的月空,感覺確實是很好,尤其是在不用作詩的情況下,要知道以往在柳州城時,無論是堂兄,還是他,都要被要求賦詩一首。
雖然聽起來有些沒良心,但魏時依然覺得還是在自己家裏頭輕鬆。
不過想一想正在被大伯教導的父親,被父親教導的魏達,江佑府今年怕是也熱鬧的很。
他雖信不過父親和母親,可對大伯卻是相信的,魏達這個熊孩子或許能被教好。
“轉眼遠哥兒就三歲多了,這日子過得可真快,老爺那邊最近可有來信兒,有說之後怎麽安排嗎?”白姨娘語氣淡淡的問道。
事實上,在離開燕縣之後,她就已經很少談及老爺和夫人了,這一次問及,也是因為老祖宗的孝期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老爺能不能重新迴去做官還不一定呢,她怕老爺和夫人攜著嫡出的小少爺一塊到京城來,那這府裏頭怕是要不消停了。
父親的來信,這兩年魏時還真收到了不少,在大伯的教導下,父親儼然是在往‘慈父’的方向發展,信是越寫越長,裏麵有關切之語,也有父親平日裏遇到的很多小事和當下的心境。
做了這麽多年的父子,哪怕是當初他還在做‘嫡子’的時候,父子倆好像都沒這麽親近過,最起碼沒親近到可以說這種話。
“之後如何安排父親還沒拿定主意,不過現如今正在族學裏教書,聽說還挺受族裏人喜歡和愛戴的,父親自個兒也覺得不錯,日後未必不會留在族裏教書。”
魏時自然是知道姨娘在擔心什麽,不隻是姨娘擔心,這也是他擔心的地方,如果可以,誰不願意清清靜靜的過日子。
劉楓雖沒看過公公寫給夫君的信,不過這事兒倒是知道的,就是挺奇怪夫君之前居然沒把這事兒告訴姨娘,而是等姨娘現在問了才說。
提及燕縣那邊的人和事,白姨娘是打心裏就牴觸的,臉上雖不見厭惡之情,可神色總是淡淡的,明明剛剛賞月吃月團的時候,臉上還一團的和樂呢。
“那也挺好的,做個教書先生,倒是也沒什麽麻煩事兒。”
魏時也不知姨娘這話到底是諷刺,還隻是說說而已,不過總歸是不好接的,子不言父過,他雖然對父親在心裏頭有諸多的抱怨,但還沒上升到可以在人前評判父親的地步。
更何況,他也確確實實是父親和母親撫養長大的,倘若他不是父親的兒子,大伯跟堂兄那也就跟他沒什麽關係了,自然也不會管他的。
他能有今日,與父親也是有關的。
白姨娘也沒再多說什麽,對燕縣的人和事兒,能不踢就不提,不光是因為她對老爺不滿,對夫人憎恨,還因為那嫡出的小少爺。
當年她使了心思,讓人夜裏給小少爺那間屋子的窗戶開了個縫,以至於這金貴的小少爺得了風寒,身子骨弱了,頭幾年的時候沒少折騰了。
當年下手的時候倒是痛快了,但事後想想卻也總覺得不踏實,雖沒有留下什麽痕跡,更沒讓老爺和夫人抓住什麽小辮子,但做過的事情總是會留下影響。
兒子對此是一無所知,可那般坦坦蕩蕩的一個人,就像一朵太陽花一樣,永遠向著光和熱,她這心裏頭隱秘的黑暗和齷齪,總歸是不堪的。
是以,不管是在柳州城,還是在京城,這麽多年了,她自己在麵對兒子的時候都覺得隔了一層,不敢太靠近,也不敢戳破。
她這輩子若真要享受天倫之樂,除非是把那些事情都忘了,或者是寄希望於孫子,對於燕縣所有基本上都不清楚也不知道的孫子。
</br>
魏府很快就又多了一項娛樂活動,魏遠也多了一項要學的東西——踢毽子。
小短腿學習這個來還是挺費勁的,劉楓則是此種的高手,魏時特意替夫人數過,在場地夠大且沒有人幹擾的情況下,夫人可以連續踢上一百多個毽子。
這方麵他是真不行,十個都堅持不了,那毽子就得落地兒。
遠哥兒這一雙小短腿,學的再怎麽認真也是不成的,頂多也就是踢倆,那還是運氣好的情況,就是不知日後如何,這踢毽子的天分是否隨了夫人。
魏時不知道旁的父母是不是也如他這一般,反正這感覺是挺奇妙的,他雖然不能算是一個特別爭強好勝的人,但也是有勝負心的,什麽事情都希望能做得更好,也會在心裏頭跟旁人比較,想贏。
但是到了自家兒子這裏,卻是想輸,希望孩子能夠比自己更優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樣的心態,大概隻能是父母對孩子才能有的吧。
同輩的友人基本上都已經或者是快要晉升為父親了,不過魏時並沒有找到同盟的感覺,很少會有人像他這樣把孩子帶出來,交流育兒心得更是幾乎沒有的事情。
跟曹安比起來,他確實是屬於有別於大眾比較奇怪的。
跟之前那兩年比起來,今年的秋收算得上是豐收了,不隻是糧食如此,瓜果也是如此。
重新被移栽進魏府的葡萄藤,今年可是結了不少的葡萄,由青轉紫,葡萄架下滿是誘人的味道。
今年的中秋節,一家四口就是在葡萄架下過的,夫人‘親手’做的月團,他跟兒子親自採摘的葡萄、石榴、蘋果,還有姨娘親自下廚整的幾盤小菜。
望著葡萄架上的月空,感覺確實是很好,尤其是在不用作詩的情況下,要知道以往在柳州城時,無論是堂兄,還是他,都要被要求賦詩一首。
雖然聽起來有些沒良心,但魏時依然覺得還是在自己家裏頭輕鬆。
不過想一想正在被大伯教導的父親,被父親教導的魏達,江佑府今年怕是也熱鬧的很。
他雖信不過父親和母親,可對大伯卻是相信的,魏達這個熊孩子或許能被教好。
“轉眼遠哥兒就三歲多了,這日子過得可真快,老爺那邊最近可有來信兒,有說之後怎麽安排嗎?”白姨娘語氣淡淡的問道。
事實上,在離開燕縣之後,她就已經很少談及老爺和夫人了,這一次問及,也是因為老祖宗的孝期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老爺能不能重新迴去做官還不一定呢,她怕老爺和夫人攜著嫡出的小少爺一塊到京城來,那這府裏頭怕是要不消停了。
父親的來信,這兩年魏時還真收到了不少,在大伯的教導下,父親儼然是在往‘慈父’的方向發展,信是越寫越長,裏麵有關切之語,也有父親平日裏遇到的很多小事和當下的心境。
做了這麽多年的父子,哪怕是當初他還在做‘嫡子’的時候,父子倆好像都沒這麽親近過,最起碼沒親近到可以說這種話。
“之後如何安排父親還沒拿定主意,不過現如今正在族學裏教書,聽說還挺受族裏人喜歡和愛戴的,父親自個兒也覺得不錯,日後未必不會留在族裏教書。”
魏時自然是知道姨娘在擔心什麽,不隻是姨娘擔心,這也是他擔心的地方,如果可以,誰不願意清清靜靜的過日子。
劉楓雖沒看過公公寫給夫君的信,不過這事兒倒是知道的,就是挺奇怪夫君之前居然沒把這事兒告訴姨娘,而是等姨娘現在問了才說。
提及燕縣那邊的人和事,白姨娘是打心裏就牴觸的,臉上雖不見厭惡之情,可神色總是淡淡的,明明剛剛賞月吃月團的時候,臉上還一團的和樂呢。
“那也挺好的,做個教書先生,倒是也沒什麽麻煩事兒。”
魏時也不知姨娘這話到底是諷刺,還隻是說說而已,不過總歸是不好接的,子不言父過,他雖然對父親在心裏頭有諸多的抱怨,但還沒上升到可以在人前評判父親的地步。
更何況,他也確確實實是父親和母親撫養長大的,倘若他不是父親的兒子,大伯跟堂兄那也就跟他沒什麽關係了,自然也不會管他的。
他能有今日,與父親也是有關的。
白姨娘也沒再多說什麽,對燕縣的人和事兒,能不踢就不提,不光是因為她對老爺不滿,對夫人憎恨,還因為那嫡出的小少爺。
當年她使了心思,讓人夜裏給小少爺那間屋子的窗戶開了個縫,以至於這金貴的小少爺得了風寒,身子骨弱了,頭幾年的時候沒少折騰了。
當年下手的時候倒是痛快了,但事後想想卻也總覺得不踏實,雖沒有留下什麽痕跡,更沒讓老爺和夫人抓住什麽小辮子,但做過的事情總是會留下影響。
兒子對此是一無所知,可那般坦坦蕩蕩的一個人,就像一朵太陽花一樣,永遠向著光和熱,她這心裏頭隱秘的黑暗和齷齪,總歸是不堪的。
是以,不管是在柳州城,還是在京城,這麽多年了,她自己在麵對兒子的時候都覺得隔了一層,不敢太靠近,也不敢戳破。
她這輩子若真要享受天倫之樂,除非是把那些事情都忘了,或者是寄希望於孫子,對於燕縣所有基本上都不清楚也不知道的孫子。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