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南往北往西也就算了,東邊可都是海,那地方是夠大的了,可難道還能下海去找植物嗎?”太子打趣道,魏大人總是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遠不同於常人。


    去別的地方找找能夠產更多糧食的莊稼,聽起來確實不錯,如果能找到,那可是能惠澤萬民的好東西,若是找不到,也沒浪費多少人力,差不多算是個一本萬利的好主意。


    “河跟河之間有對岸,海不過是比河大了些,應該也是有對岸的吧,在海的另一邊,或許是處麵積並不遜色大靖朝的地方,也或許是一個個的小島,誰知道呢,沒親自去看過之前,根本就沒辦法判斷海的那一邊是什麽。”魏時盡可能雲淡風輕的道。


    作為也沒去過海對岸的人,他說話的語氣可不能太過篤定了,一切都是猜測,一切都是想像。


    太子的眉頭已經皺起來了,作為一國之儲君,哪怕大靖朝四海昇平,但仍舊有著常人不具備的憂患意識。


    未知的東西才是最可怕的,海的另一邊如果真的有一處麵積不遜色於大靖朝的地方,也擁有像他們一樣多的人口,甚至更多。


    那可就不僅僅是什麽稀罕植物的事兒了,臨近的幾個小國家都不成氣候,那海對麵的國家呢。


    雖然不知道魏大人的猜測是否準確,但也確有其合理處,一條河能有對岸,海應該也是一樣的。


    這事兒必須得要告知父皇,作為這片土地上最強大的國家,也該去看看海的那一邊到底是什麽,最好是處無主之地,幅員遼闊,土壤肥沃。


    太子仔細看向魏大人,這樣的頭腦待在兵部實在是可惜了,而且朝廷如果真的準備要出海的話,如果海的那頭真的是一大片可以被征服的土地,那父皇之前針對兵部的計劃就必須要改一改了。


    大靖朝的兵力強壯,四周又沒有什麽能夠威脅得到的國家,關鍵是這些武將,上戰場打仗或許可以,但是上朝堂,尤其是轄製一個部門,就太不合適了。


    父皇一直都不滿兵部做事的效率,練兵、打仗是武將的事,但是具體的管理和安排,還是文臣更合適。


    依照父皇的推測,幾十年內,邊疆怕是都不會有大的戰亂,趁著這個機會,也要把開國時立下的規矩改一改。


    不管是兵部,還是軍隊,都不能再是武將的一言堂,文臣不單單是要在其中分得一席之地,甚至在練兵和打仗之外的事情上都要占主導地位。


    文臣和武將的圈子都是排外的,父皇之所以把魏大人掉進兵部,一來確實是存了歷練魏大人的想法,二來也是因為魏大人的身份,三元及第的狀元郎,如假包換的文人和文臣,但同時也是劉唐將軍的女婿。


    劉家在武將當中的地位舉重若輕,魏時去兵部當差肯定是不會被為難的,隻要打開一個缺口,有一個文臣能夠在兵部裏頭說得上話,擠進核心的圈子裏頭,後續就沒那麽困難了。


    這些心思不足為外人道也,也就是一國之君能跟儲君說一說。


    不過一切都是在變化的,如果真要出海的話,還是要用武將,也不知道父皇會不會把對兵部和軍隊的改革延後。


    魏時當然無法知道天家父子的心思,所占的高度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就不同。


    魏時除了想賺些銀子養家餬口之外,所求的不過是無愧於心,既要對得起身上的這身官服,也要對得起自個兒的良心。


    這並不能算是無欲無求的聖人,但跟大多數人比起來,也確實是淡泊了些,這大概也是他對太子的態度一直都很自然的原因之一吧,既然無所求,也就不會糾結太多。


    太子喜歡聽魏大人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魏時呢,也確實願意把自己的想法拿出來,他做不到的事情,太子可以做到,兩個人相處起來感覺也確實舒服暢快。


    因此,在迴京的路上,兩個人不是騎馬以錯開一個馬頭的距離並行,就是坐在同一輛馬車上,暢所欲言,從救災抗旱談到海外世界,從造船技術聊到工匠待遇……


    較之兢兢業業但是存在感不高的大皇子,魏時反倒更像是太子的兄弟。


    不過,魏時之所以敢同太子來往的這麽親近,一方麵,確實是受到了太子人格魅力的影響,那更重要的還是大皇子和三皇子的態度,兩個皇位最強有力的競爭者,竟然都這麽佛係。


    這說明太子的地位還是比較穩固的,而且當今總共就六個皇子,除去一個太子之外,再加上兩個不爭的,這就已經占了一半了,剩下的三位皇子真的是沒什麽優勢可言。


    二皇子出身太低,四皇子聽說是個愛讀書的,跟酷愛算學的三皇子不同,這位喜歡詩詞,民間都有幾首四皇子的詩詞流傳在外,人家那真真是富貴詩書堆養出來的靈氣。


    六皇子年紀最小,跟太子差了整整十歲,等到加冠之年,還有十一年呢,說句不太好聽的話,十一年後誰當皇帝還不一定呢。


    去掉這個,再去掉那個,也沒哪個人跟太子爭位了,這國之儲君的位置還是挺穩當的。


    隱患不斷的減小,魏時這個愛惜小命、珍惜時間的俗人,也就不再避著太子了。


    第111章 一更


    一行人離開的時候是六月初五,迴來的時候已經是十月份了,十月十三日。


    離夫人的生辰隻差兩天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庶長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邈邈一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邈邈一黍並收藏庶長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