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是個法子,就是糧食的比例有些難以捏拿,有的人家勞動力多,可能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掙足口糧,等這些糧食都發完,銀子和良田都有了,有的人家隻剩下老弱婦孺了,壓根兒就攢不下糧食來,等官府把糧食都發完了,這些人不還得要以乞討為生。”


    太子揉了揉眉頭,頭一次出門辦事,又是關係到十幾萬人生存的問題,總是想著要盡善盡美。


    魏時倒不覺得這是個問題,不管什麽樣的規則都有空子可鑽,糧食的比例拿捏的再是精準,這些開荒的災民也照樣會分出三六九等來,而且是必須分出三六九等。


    否則的話,幹不一樣的活,拿一樣的糧食,這又何嚐公平。


    這些災民在東原府的時候,家境也不都是一樣的,可能有的人家坐擁十幾畝糧田,有的人家隻能四處打零工,移居到平江府,又何必強求要一樣的產業。


    魏時的大膽之處就在於,他是真敢把這些話捏碎了、揉開了說給太子聽,大概是皇權意識不夠強烈,就好像他的詩作和雜文永遠都沒有靈氣一樣,這種需要潛移默化的東西,對於他這個‘老靈魂’而言,太難了。


    這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態度,對太子來說還是相當新奇的,早年間的先生和如今的太傅,在教導他的時候,很多話都是不敢說的,很多事情也都不敢提。


    父皇確實是盡心盡力的在教他,作為一國之君,幾乎是沒什麽可禁忌的話題,但父皇絕對是屬於話不多的,‘點到為止’是父皇一貫的風格,倘若他不能體會其意,那就隻能是跌個跟頭、吃些苦頭了。


    像魏大人這般,敢說話,而且這般細緻的,堂堂一國之儲君,竟還是頭一次遇到。


    更別說作為同齡人,他跟魏大人的成長經歷還是有些相像的。


    少年老成從來都不是天生的,他十七歲登上太子之位,魏大人則是在十七歲成為本朝第一個三元及第的狀元郎,從前的辛苦自不必多說,站在人前的風光和辛酸,也少有人能夠理解。


    這大概是他和魏大人,連為人處事的態度都頗為相仿的原因吧


    第110章 二更


    魏時隻負責提供一個點子,具體的事情還得由太子和肖知府商議。


    不得不說,作為一國之君,太子的能力確實是讓人嘆服的。


    事情要比魏時想像的還要順利,勞動量和糧食比例的商定,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人,荒山荒地的劃定,負責監督的巡查禦史……


    災民們都按照原籍地進行了劃分,各有各的小頭目,有之前就當過裏正的人,也有被眾人推選出來的。


    集體就是這樣,總要有個打頭的。


    負責移民就食的小集體,打頭的人自然是太子,別人服不服氣魏時不知道,反正他自個兒是挺服氣的。


    這也讓他對未來、對朝廷有了更多的信心,災難總是能夠給人帶來教訓,並使之深省。


    魏時這一路上就想了很多,老天爺不下雨,那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就算是未來有人工降雨的技術,可那也是有先決條件才能操作的。


    他這段時間也問過不少災民,所種植的作物大多都是粟,而柳州城、燕縣這兩處地方種植的都是水稻,土生土長的水稻,對水的需求和要求都是挺大的。


    倘若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在曾經學過的歷史書裏,某個朝代好像是大麵積推廣過占城稻,之所以能被朝廷大麵積推廣,原因就在於其耐旱性、生長期短、適應性強,尤為顯著的一個特點便是稻穗要比之前種植的水稻長。


    魏時還記得,占城稻就是從周圍的小國家引進過來的,好像是越南,也可能不是。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如今的安南國就應該是將來的越南。


    魏時無法確定傳說中的占城稻是不是就在這個地方,更沒有辦法確定在歷史已經發生轉折的情況下,還有沒有占城稻這種作物。


    但既然想起來了,知道這種作物的特性,總還能過去找一找,也算是盡一份綿薄之力吧。


    比起曾經寫在歷史書裏的占城稻,魏時更懷念的還是玉米、紅薯、馬鈴薯,還有……辣椒,這些從海外傳過來的植物。


    前者產量是真的高,後者能帶來的美味更是妙不可言。


    大靖朝是包容的,來自於境外的商人不少,還有黃頭髮、藍眼睛的白種人,但那隻是對於陸地而言的,深不可測的海洋對於大靖朝而言,還是陌生而渺遠的,就算是有船隻,那也不是可以用來遠航的船隻。


    想想那些高產的作物,味道奇妙的辣椒,魏時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努努力,當今他連見一麵都難,更別說是影響到了,但太子就不一樣了,既然都已經是熟人了,也就不妨礙他說些有的沒的了。


    直截了當的說總是缺乏說服力的,對於高產作物的迫切,魏時相信太子應該比他更為心急。


    包容的中原,數千年以來,可是已經引進過不少植物了。


    “像是胡豆、胡蔥、香菜、核桃、胡蘿蔔、胡麻、西瓜、無花果……這些不都是在胡人之地引進過來的,胡人生長的地方才那麽大點兒,就能有這麽多中原沒有的食物,往南往北往東往西,地域不知道有多遼闊,哪怕人口不多,但也有可能生長著中原沒有的植物,甚至是比粟和水稻更能夠產糧食的植物。”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庶長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邈邈一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邈邈一黍並收藏庶長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