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左右的人,一般都是不怎麽過生辰的,女子尤甚,往年的時候,夫人這兒可就隻能收到他一個人的禮物,最有儀式感的事情也不過是吃完長壽麵而已。
同樣作為二十歲左右的人,魏時自個兒的生臣也相當簡單,一碗長壽麵,兩份分別來自夫人和姨娘的禮物,僅此而已了。
倘若今年他沒有趕迴來的話,夫人怕是沒有禮物可以收了。
哪怕是辦完了差事,迴來的路上也照樣匆匆忙忙,魏時真沒精力準備什麽禮物,在路上想了很久,總算是想到了一個比較討巧但是又不失心意的禮物。
隻剩下不到兩天的時間了,倒也還是能來得及準備。
之前湧入京城的災民已經得到了疏散和安置,如今京城又恢復了往日的繁華,當然了,再怎麽繁華,也免不了有行乞討飯之人,各個年齡段的都有,有孩子,有老人,也有正值青壯年之人。
無論是在哪個地方,這些都可以說是司空見慣了的事情,趕上災荒年會多出來很多,但即便是風調雨順的年歲了,也同樣少不了這些人。
大抵是做了父親的緣故吧,青壯年的乞討者沒辦法引出他的同情來,但是麵對穿的破破爛爛的小孩子,就沒法不心軟了。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魏時也不想為了救助旁人散盡家財,更何況天下的乞兒這麽多,哪怕是散盡家財,又能救得了多少。
跟個人比起來,朝廷顯然能夠做得更多,這也是他這次出差最大的體會心得了。
就像這兩年的旱災,倘若沒有朝廷,那這些受災的百姓可能早就已經餓孚遍地了,一個家族我就算是把全部的糧食都拿出來,也救不了多少人。
魏時不知道此前朝堂上的諸位大人們有沒有關注過這些乞兒,還是如他往日一般,因為司空見慣,所以就沒把這些放進心裏。
但總是要有人提出來的。
一路風塵僕僕的趕迴家,魏時可以說是懷著滿腹的心事,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更多。
四個多月未見,夫人和姨娘還是老樣子,歲月在刻意保養的女子臉上總是緩慢的,在小孩子身上,則是被放大了許多倍。
已經兩歲半的魏遠,像個小炮彈一樣向他奔過來,一腦袋紮在他的大腿上。
這孩子,魏時剛剛進府,連衣服都沒換,趕路的途中,地上揚起的灰塵沾滿了衣服和臉頰,可以說髒的很,別說是抱孩子了,魏時還得拎起小傢夥脖口處的衣服,把人給拎開。
魏遠一邊嘴裏喊著爹爹,一邊疑惑不解地看著他,胳膊還胡亂扒拉著,可愛的要死。
劉楓把兒子抱起來,耐心的解釋道,“爹爹要去換衣服,換上幹淨的衣服才能抱遠哥兒,遠哥兒乖乖等爹爹換完衣服。”
小傢夥還是挺聽話的,得益於從他不會說話的時候起,爹娘就已經開始給他講道理了,很多事情都會跟他解釋一二。
遠哥兒也習慣了跟父母的對話,說的有道理,還是要聽的嘛。
“那爹爹快去換衣服。”
這小奶音,澄澈黑亮的眼睛,魏時來迴奔波的疲憊都好似消除了大半。
在沒進家門之前,他最害怕的事兒就是兒子已經不記得他了,還好還好,小傢夥不光記得他,還跟他特別的親昵。
對於做父親的來說,沒什麽比這更讓人歡喜的了。
“姨娘您也先迴去吧,我去換身衣服,待會兒一塊去您那邊用膳。”
吃吃喝喝不光是每日必備的行程,而且跟喝茶比起來,用膳還多了一項用處就是避免尷尬,想說話的時候,可以不避諱規矩隨時聊起來,不想說話的時候,低頭吃口菜喝口湯,有事情做,也就不顯得那麽尷尬了。
魏時跟姨娘真沒那麽多好聊的,所以一直以來,兩個人相處的時間更多是在一起用膳上,夫人同姨娘也差不多,甚至是尚不及他。
如果說,一開始跟姨娘沒多少話可聊是因為不習慣,後來大概就是因為太習慣了,所以才會很難做出改變,姨娘表達疼愛的方式基本上是做衣服,他呢,就是多抽時間陪著姨娘用膳了。
很想把那些針線細緻的衣服誇出花來,但是又總覺得這樣反而失了親近,親近之人是不需要這麽多客套的。
魏時有時候也會刻意找些話題聊,但是結果隻是讓兩個人都覺得累,所以沒幾次就放棄了。
事實證明,換身衣服要準備的還挺多,先洗個澡,再把頭髮擦幹,最後才是穿衣束髮。
等魏時出來的時候,小傢夥等的都有些不耐煩了,拿著一個掛著小鈴鐺的九連環玩的高興,不斷的發出叮鈴叮鈴的脆響聲,不過魏時瞧著這九連環一個還沒解開呢。
現在這個年紀,玩九連環確實是早了些。
也不知道他臨走之前拿給工匠的圖紙,如今看得怎麽樣了,到底有沒有把發條玩具做出來,就算不拿出去賣,他兩歲半的小兒子也到了急需玩具的時候。
遠行歸來,家裏人最大的熱情就在勸他吃飯上,午膳、晚膳也就罷了,在午膳和晚膳之間還加了一頓‘下午茶’,而晚膳之後又多了一頓夜宵。
魏時看著麵前的老母雞湯,雖然隻能夠看得到湯,但是聞聞味道就知道裏麵加了不少藥材,難喝肯定是不難喝的,就是補的有點太過了。
</br>
同樣作為二十歲左右的人,魏時自個兒的生臣也相當簡單,一碗長壽麵,兩份分別來自夫人和姨娘的禮物,僅此而已了。
倘若今年他沒有趕迴來的話,夫人怕是沒有禮物可以收了。
哪怕是辦完了差事,迴來的路上也照樣匆匆忙忙,魏時真沒精力準備什麽禮物,在路上想了很久,總算是想到了一個比較討巧但是又不失心意的禮物。
隻剩下不到兩天的時間了,倒也還是能來得及準備。
之前湧入京城的災民已經得到了疏散和安置,如今京城又恢復了往日的繁華,當然了,再怎麽繁華,也免不了有行乞討飯之人,各個年齡段的都有,有孩子,有老人,也有正值青壯年之人。
無論是在哪個地方,這些都可以說是司空見慣了的事情,趕上災荒年會多出來很多,但即便是風調雨順的年歲了,也同樣少不了這些人。
大抵是做了父親的緣故吧,青壯年的乞討者沒辦法引出他的同情來,但是麵對穿的破破爛爛的小孩子,就沒法不心軟了。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魏時也不想為了救助旁人散盡家財,更何況天下的乞兒這麽多,哪怕是散盡家財,又能救得了多少。
跟個人比起來,朝廷顯然能夠做得更多,這也是他這次出差最大的體會心得了。
就像這兩年的旱災,倘若沒有朝廷,那這些受災的百姓可能早就已經餓孚遍地了,一個家族我就算是把全部的糧食都拿出來,也救不了多少人。
魏時不知道此前朝堂上的諸位大人們有沒有關注過這些乞兒,還是如他往日一般,因為司空見慣,所以就沒把這些放進心裏。
但總是要有人提出來的。
一路風塵僕僕的趕迴家,魏時可以說是懷著滿腹的心事,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更多。
四個多月未見,夫人和姨娘還是老樣子,歲月在刻意保養的女子臉上總是緩慢的,在小孩子身上,則是被放大了許多倍。
已經兩歲半的魏遠,像個小炮彈一樣向他奔過來,一腦袋紮在他的大腿上。
這孩子,魏時剛剛進府,連衣服都沒換,趕路的途中,地上揚起的灰塵沾滿了衣服和臉頰,可以說髒的很,別說是抱孩子了,魏時還得拎起小傢夥脖口處的衣服,把人給拎開。
魏遠一邊嘴裏喊著爹爹,一邊疑惑不解地看著他,胳膊還胡亂扒拉著,可愛的要死。
劉楓把兒子抱起來,耐心的解釋道,“爹爹要去換衣服,換上幹淨的衣服才能抱遠哥兒,遠哥兒乖乖等爹爹換完衣服。”
小傢夥還是挺聽話的,得益於從他不會說話的時候起,爹娘就已經開始給他講道理了,很多事情都會跟他解釋一二。
遠哥兒也習慣了跟父母的對話,說的有道理,還是要聽的嘛。
“那爹爹快去換衣服。”
這小奶音,澄澈黑亮的眼睛,魏時來迴奔波的疲憊都好似消除了大半。
在沒進家門之前,他最害怕的事兒就是兒子已經不記得他了,還好還好,小傢夥不光記得他,還跟他特別的親昵。
對於做父親的來說,沒什麽比這更讓人歡喜的了。
“姨娘您也先迴去吧,我去換身衣服,待會兒一塊去您那邊用膳。”
吃吃喝喝不光是每日必備的行程,而且跟喝茶比起來,用膳還多了一項用處就是避免尷尬,想說話的時候,可以不避諱規矩隨時聊起來,不想說話的時候,低頭吃口菜喝口湯,有事情做,也就不顯得那麽尷尬了。
魏時跟姨娘真沒那麽多好聊的,所以一直以來,兩個人相處的時間更多是在一起用膳上,夫人同姨娘也差不多,甚至是尚不及他。
如果說,一開始跟姨娘沒多少話可聊是因為不習慣,後來大概就是因為太習慣了,所以才會很難做出改變,姨娘表達疼愛的方式基本上是做衣服,他呢,就是多抽時間陪著姨娘用膳了。
很想把那些針線細緻的衣服誇出花來,但是又總覺得這樣反而失了親近,親近之人是不需要這麽多客套的。
魏時有時候也會刻意找些話題聊,但是結果隻是讓兩個人都覺得累,所以沒幾次就放棄了。
事實證明,換身衣服要準備的還挺多,先洗個澡,再把頭髮擦幹,最後才是穿衣束髮。
等魏時出來的時候,小傢夥等的都有些不耐煩了,拿著一個掛著小鈴鐺的九連環玩的高興,不斷的發出叮鈴叮鈴的脆響聲,不過魏時瞧著這九連環一個還沒解開呢。
現在這個年紀,玩九連環確實是早了些。
也不知道他臨走之前拿給工匠的圖紙,如今看得怎麽樣了,到底有沒有把發條玩具做出來,就算不拿出去賣,他兩歲半的小兒子也到了急需玩具的時候。
遠行歸來,家裏人最大的熱情就在勸他吃飯上,午膳、晚膳也就罷了,在午膳和晚膳之間還加了一頓‘下午茶’,而晚膳之後又多了一頓夜宵。
魏時看著麵前的老母雞湯,雖然隻能夠看得到湯,但是聞聞味道就知道裏麵加了不少藥材,難喝肯定是不難喝的,就是補的有點太過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