徊,輕嗤一聲,“所謂帝王之道,不可讓臣下猜出心意,不能表現出喜歡某個人。我如今都做不到,也不想做到。”
心緒終於被攪得有所浮動,手下跟著一顫,一顆本該下到棋眼上的白子,斜斜的落在了旁邊位置上。
沈徽哈哈一笑,神情大為得意。容與遂凝神守心,以防他繼續胡攪蠻纏。半柱香過後,沈徽再度顯露出頹勢。
見他大勢已去,容與索性放鬆觀望,且看他如何落子。沈徽咬著唇,忽然發出不解感慨,“怎麽你忽然下得這般好了?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了。”
“皇上願意認輸了?”容與笑問。
沈徽猶自盯著棋盤,半晌忽道,“有風聲,外頭可是要落雨了?一會兒咱們可以去太液池那邊,看雨中芙蕖了。”
容與沒多想,抬首朝窗外看去,不過是天色轉暗而已,並無一絲異狀。瞬間也就明白過來,再迴顧棋盤,上頭形勢早已起了變化。
任性的主君撒嬌似的,做著不高明的手腳,容與暗自好笑,不動聲色將一枚棋子放迴原位,“皇上真的不願意勤政了,從前不過讓臣代為讀出來,少有讓臣批閱的時候。倘若臣批的不對,皇上想過,日後怎麽和臣工交代?”
“不會,我的心思你都知道。何況你從來都不是會越俎代庖的那類人。我才信得過你。”沈徽湊近他,露出燦然一笑,“偶爾為之嘛,你就權當為我分憂,是人,總少不了想要偷懶的時候。”
容與良久無言,看得沈徽漸漸笑意凝結,目光卻還是一意柔軟,搖頭晃腦道,“郎心似鐵!早知如此就不該派你出去,幾次三番把心都磨硬了。從前百依百順的人,怕是再也找不迴來了。”
從前和現在,其實並沒有什麽分別,他隻是在和自己的理智做鬥爭,結果呢,還是沒能敵過沈徽全然不同昔日的無賴作風。
“臣勉力一試,若是惹出什麽亂子,皇上可別怪罪。”
詭計得逞的人立即眉花眼笑,少有的露出麵頰邊清淺的幾乎看不見的酒窩,對一旁侍立的宮人吩咐,“把朕給廠臣留的糟鰣魚拿來,一會兒晚膳就擺在窗根子底下,朕和廠臣一道用。”
待晚膳擺上來,沈徽斜睨著起身欲服侍他用飯的人,朝旁邊的椅子努了努嘴,“坐下,今兒我特意讓膳房做了你愛吃的菜。有木樨銀魚,鮮菱角,櫻桃,筍片,鴨肉燒賣,還有上迴你說過好的燕窩羹,我讓他們按你說的法子,用雞汁和蘑菇汁熬出來,再
配上些冬瓜,隻把那燕窩熬成玉色才呈上來的。你且嚐嚐是不是那個味道。”
容與怔了怔,半晌才反應過來,“這些都是阿升告訴皇上的?”
沈徽點頭,又搖首道,“也不全是,譬如這燕窩粥就是你親口跟我說的,上巳節那會兒,我讓人送去你房裏,你用了之後說好。怎麽,你不記得了?”他瞪著眼,感慨於麵前人的健忘。
容與嗯了一聲,以垂首淡漠來掩飾心裏泛起的暖意,眾目睽睽之下,該當怎生表現才好,至少也做出些受寵若驚的形容兒?
微微苦笑了下,還是演繹不來那樣的姿態,餘光掃到殿中宮人,容與善意規勸,“臣先服侍皇上用膳,等下您若覺得哪道菜可以賞給臣,再叫人送去臣房中就是了。”
“不好,我是要和你一起用。”沈徽垂下眼,直歎氣,“我想找個人陪著吃飯就那麽困難?一直這樣,日後陪我出去可怎麽辦?不是說好要陪我再去江南?難道下趟館子,還要你站著伺候我不成,教別人看著也不像。”
他忽然抿嘴一笑,“我早說過,這世上豈有你這麽好風姿的下人,又有誰家請的起?”
這舊話重提涉及許多年前,還是那一趟去蘇州時留下的故事,想起那迴被他半逼迫著服侍沐浴,又替他暖床,容與臉上不自覺開始發熱發燙,隻覺得連耳根後頭都紅了起來。
這會兒離沈徽稍近的宮人已經聽到他的話,一知半解最是耐人尋味,有人忍不住低頭竊笑,卻又不敢讓那笑容持續太久,不得已恨不得將頭深深埋在胸前,好讓皇帝和他的權璫不至察覺。
沈徽自有他頑固而堅持的任性,容與奈何不得,愈發隻能像從前一樣去縱容,隻是彼時與此時,心境差異頗多罷了。
用完膳,終於打發了所有人,容與陪沈徽飲著六安茶消食,想起適才的話,好奇問,“皇上真打算下江南?”
沈徽認真的點了下頭,“當然,我說話向來是認真的,你見我對你的承諾幾時有假?隻是如今國庫剛充裕些,還得再等等。我可不想被說成是隋煬帝下江南。再者,這宮裏頭還有兩個小的需要照料,等他們再大些罷。我如今倒盼著太子早點成人,說不定我把擔子交給他,從此我也樂的做上皇去。”
容與第一次聽到他有這個想法,這倒不像當日那個一意要爭皇位的人,也許這麽多年下來,他竟也心生厭煩了。沈徽的性子本就有些激烈,有時候更會表現出睥睨一切的任意妄為。
“還是別盼了,等太子長大了,皇上也就老了。”容與笑著應他。
沈徽瞪了他一眼,“也就你敢這麽和我說話。你和我是同年的,不過比我小上幾個月罷了,倒好意思說嘴。”他略微正色些,又道,“說正經事,我是打算去巡海防,福山新建了炮船,又加設了五門紅衣大炮,我正想著去看看這一批的軍需防務。”
這倒真是正經事,曆來巡視邊防、海防都是由兵部派人,又或是有掌印大太監隨同一道,還少有皇帝親臨的。不過既然朝廷要重視海防,這麽做倒也無可厚非。
容與是讚成沈徽該多出去走走,領導人整天坐困禁城,連治下百姓生活如何都不知,難保不被臣子哄騙了去,“定下日子了?”
沈徽想了想,“等著你來挑,反正你是要隨我一起的,都交給你安排吧。”
想著近期京裏的大小事務,容與忽然唇角一揚,“就趕在萬壽節前出發好了。”
沈徽生辰之前離京,那就不用費心預備宮裏大宴,不必周旋各色人等,出門在外,隻有他們兩個相對,更便宜,也更自在。
沈徽顯然想到了,難得的是容與這人一貫自持穩重,理智冷靜,方才那一下子,眼裏居然閃過那麽靈動狹促的笑意,他樂得什麽都肯答應,“都依你,迴頭安排妥了就出發,好在憲哥兒大些了,可以做穩監國太子,也是時候讓他曆練曆練。”
不過還是個九歲的孩子而已,當然容與也明白,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沈憲的年紀不算小了,何況是生在帝王家。想起沈憲身上背負的擔子,還攤上這麽個意圖甩開包袱,逍遙快活去的父親,一瞬間,他心底對那小小少年泛起了由衷的歉意和同情。
沈徽說著又想起一事,“明日是陳閣老生辰,你替我去列席一會子,權當給他幾分麵子。”
京裏應酬多,這類捧場的事總免不了,容與說好,因想著今日事今日畢,便順手拿起一封折子,不想卻剛好是禮部侍郎推薦從前的楊楠,如今的岑槿任職翰林院編修。
本就是性情偏執的一個人,養成了清貴不事生產,空談缺乏實踐的惡習,再一腦門子鑽進典章書海裏咬文嚼字,隻怕是要變得更加執拗。
見容與有些嫌惡的蹙了眉,沈徽隻瞥了一眼那上頭內容,便問,“你曉得這個岑槿究竟是何人?”
容與直言,“是問罪的大理寺卿楊存周之子楊楠,那日唱名時我就認出他了,原想跟你說,隻是後來事情一多就混過
去了。我讓衛延他們查過,那時候楊氏母子離開京師,去投奔了一個極遠的親戚,那家人在膠州一代有產業,楊楠後來還入了人家的籍,那岑家大抵也覺得他是讀書的苗子,盼著他將來能出仕,順帶也光耀門楣。”
沈徽麵露不屑,“連姓氏祖宗都可以不要,就為了做這個官,他隻當朕身邊沒人可用,也沒人認得出他來?”
“他恐怕正為這個顧慮。”容與想起楊楠陰冷的眸光,“那日他一眼就認出了我。所以也沒放棄投靠能幫他的人,眼下左侍郎不就很賞識他。”
沈徽哼了一聲,“你覺得呢,該把他安放到何處去?”
“外放,”容與闔上折子,沉吟道,“去些民生艱難的地方,多看看人間疾苦對他有好處,能不能堅持下來,就看他的心誌和造化,倘若因此能有所作為,也算是孺子可教。”
沈徽對他的安排頗為滿意,但更滿意的卻是他的態度,看了片刻,笑著點頭,“對這樣人,你終於不心軟了,才是真的孺子可教。”
第99章要挾
文華殿大學士兼太子少保府邸,這一日高朋滿座,香車寶馬雲集,然則當身穿朱紅色織金蟒袍,腰係素色玉帶的司禮監掌印率眾策馬而至,還是掀起了一陣不小的喧囂,隻是這喧囂並非流於表麵,而是暗藏於每個或正視、或窺視這位權璫之人的心底。
不必特別通稟,也不必遞上名剌,門前早有人飛奔至內堂去請主人陳閣老。
片刻之後,壽星公親自迎了出來,裏頭賓客見二人相攜而入,也都站起身含笑拱手。
容與朝堂上眾人還禮,一時廝見完畢,外麵佳肴業已備齊,另有府內豢養的戲班,預備下戲牌,擬按壽星公和貴客的意思,開唱那咿咿呀呀的水磨腔。
宴是好宴,其間文人一席,武將一席,兩者交集不甚明顯。因捧場的人多,氣氛自然也熱絡。容與身畔坐的大多是六部官員,偏巧挨著他的正是禮部左侍郎項慎。
麵前的蓮花碗裏盛的是禦賜太白酒,項慎見他不過微微抿上一口,便有些沒話找話的笑道,“素聞廠公不擅飲,看來此言不虛。廠公是端正君子,淡泊衝虛,想是不願為杯中物失了風度。”
容與一笑,“項大人過譽了,在座皆是雅正之人,四殿二閣諸公俱在,林某豈敢托大忝稱君子。”
“廠公這話過謙,旁人不知,慎可是記得清清楚楚。”項慎擺擺手,笑著迴憶,“天授六年,廠公在禮部
貢院前,好一番慷慨陳詞,激昂指點,令眾學子啞口無言,慎雖無緣得見,事後想象公當日風采,亦覺歆慕不已。”
話鋒轉過,他再道,“慎有一學生,為萬歲爺親點,列今科二甲第三。唱名之日,萬歲曾展示過一篇高論。那學生旁的到還罷了,便是記性甚佳。說起早年曾有幸拜讀過廠公文章,對遣詞用句略有知曉。便對慎說了一個不便與外人言的猜測,卻是那文章原是出自廠公之手。”
見容與不置可否,他低聲笑了笑,“皇上雖未點透,亦足見對廠公才學賞識。隻是我那學生,目下頗有幾分惶恐,說當日他不小心得窺天心,不免麵露得色,恰好為廠公所見,恐因此讓公誤會,以為他是那等輕浮孟浪之人。事後思量,愈發不安,以至輾轉不能眠。不知廠公可否賜慎一個薄麵,將此事翻過去不提了罷。”
容與心中冷笑,這輿論造得不早不晚,更借故說出文章是為他所做,莫非楊楠還想拿這個要挾自己!
他素來行事給人留餘地,可自有一股清剛之氣,也不動怒,隻淡笑道,“令高徒怕是自誤了,林某向來視恩科得選之才俊為國朝未來股肱,絕不存任何偏頗。且林某記性不大好,卻不知何時何地與令高徒結下過緣分,待改日得閑,還請項大人引見一番。”
“一定一定。”項慎嗬嗬一笑,見提督太監根本不接他的話,也不好再往下說,自去飲酒閑談,撂下方才言論不提。
待台上的戲唱過幾巡,容與借解手離席。踱步來至外間,撲麵的喧嘩尤勝內堂,放眼望去,果然見在席的大多為北司、五軍都督府和五城兵馬司中從戎之人。
和文人說話少不了打機鋒,和武人則可以直來直去。有人仗著和他相熟,上前相邀,不過是吃酒劃拳那一套。容與不算精通,大概知道劃拳行令的規矩罷了。所幸這個遊戲全然難不倒他,前世身為理科生,他對數字尤其敏感,加上本身反應又快,於是一來二去,竟也贏過那幫兵痞好幾輪。
他不自得,很是慷慨大方的和輸者一起飲酒,眾人見他華服之下,身段頎長修正,氣度風姿卓然,卻絲毫沒有傲慢之態,反而虛懷若穀,一點架子不拿,說話行事更是平易近人,不由大起好感。
在外間逗留一刻,方轉迴至席上,沿途路過連廊,容與正四下閑看園中風光,忽見柱子後頭轉出一個人,一身直裰,頭戴飄巾,向他拱手揖道,“廠公別來無恙,小人在此恭候多時了。”
那人抬起頭,卻正是楊楠,兩道目光頗
為稅利,在容與臉上轉了轉,直看得人心頭不甚舒服。
容與微微頷首,看門見山,“林某和尊駕可曾見過,緣何在此等候?”
楊楠雙眸微微一亮,瞬間又暗了下去,“廠公當真不記得了?小人早年曾蒙廠公庇護,當時年幼性烈衝動,多有得罪之處。隻是那時節,小人還有著另外一個名字。”
容與挑了挑眉,“姓名可變,麵容亦可變。人事紛繁,林某記不大清了。你在此專為候我,有什麽指教?”
楊楠似笑非笑,“指教二字豈敢當,隻是小人有一事相求廠公。”
頓了頓,他仰首道,“無論廠公記不記得小人,小人隻求,廠公能將小人徹底遺忘。往事不可追,前塵舊事皆可忘懷,目下小人已是重頭再來,望廠公寬宏,能夠成全。”
這一番旁敲側擊,無非是要自己幫他隱瞞住真實身份,容與語氣冷淡,“林某的記性時好時不好,倘若有天,真的記起來了,不知是否該補償今番失言?”
“請廠公成全。”楊楠忽然咬牙道,轉眼看看四下無人,狠狠心腸便欲跪地求懇,他這廂身子一矮,容與已知其意,猛地一提他雙臂,叱道,“你是天子門生,雖未正式拜官授印,也該懂得自重。”
楊楠被他嗬斥得愣在當場,麵上漸漸流露出不甘、屈辱、羞恥、後悔種種表情。容與看得齒冷,這就是飽讀聖賢書的學子,為仕途發達,氣節尊嚴統統可以放低。
冷哼一聲,容與當即拂袖而去,楊楠緩過神來,忙箭步竄上前,一麵急道,“請廠公務必成全小人。”
步子頓了頓,容與迴眸,
心緒終於被攪得有所浮動,手下跟著一顫,一顆本該下到棋眼上的白子,斜斜的落在了旁邊位置上。
沈徽哈哈一笑,神情大為得意。容與遂凝神守心,以防他繼續胡攪蠻纏。半柱香過後,沈徽再度顯露出頹勢。
見他大勢已去,容與索性放鬆觀望,且看他如何落子。沈徽咬著唇,忽然發出不解感慨,“怎麽你忽然下得這般好了?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了。”
“皇上願意認輸了?”容與笑問。
沈徽猶自盯著棋盤,半晌忽道,“有風聲,外頭可是要落雨了?一會兒咱們可以去太液池那邊,看雨中芙蕖了。”
容與沒多想,抬首朝窗外看去,不過是天色轉暗而已,並無一絲異狀。瞬間也就明白過來,再迴顧棋盤,上頭形勢早已起了變化。
任性的主君撒嬌似的,做著不高明的手腳,容與暗自好笑,不動聲色將一枚棋子放迴原位,“皇上真的不願意勤政了,從前不過讓臣代為讀出來,少有讓臣批閱的時候。倘若臣批的不對,皇上想過,日後怎麽和臣工交代?”
“不會,我的心思你都知道。何況你從來都不是會越俎代庖的那類人。我才信得過你。”沈徽湊近他,露出燦然一笑,“偶爾為之嘛,你就權當為我分憂,是人,總少不了想要偷懶的時候。”
容與良久無言,看得沈徽漸漸笑意凝結,目光卻還是一意柔軟,搖頭晃腦道,“郎心似鐵!早知如此就不該派你出去,幾次三番把心都磨硬了。從前百依百順的人,怕是再也找不迴來了。”
從前和現在,其實並沒有什麽分別,他隻是在和自己的理智做鬥爭,結果呢,還是沒能敵過沈徽全然不同昔日的無賴作風。
“臣勉力一試,若是惹出什麽亂子,皇上可別怪罪。”
詭計得逞的人立即眉花眼笑,少有的露出麵頰邊清淺的幾乎看不見的酒窩,對一旁侍立的宮人吩咐,“把朕給廠臣留的糟鰣魚拿來,一會兒晚膳就擺在窗根子底下,朕和廠臣一道用。”
待晚膳擺上來,沈徽斜睨著起身欲服侍他用飯的人,朝旁邊的椅子努了努嘴,“坐下,今兒我特意讓膳房做了你愛吃的菜。有木樨銀魚,鮮菱角,櫻桃,筍片,鴨肉燒賣,還有上迴你說過好的燕窩羹,我讓他們按你說的法子,用雞汁和蘑菇汁熬出來,再
配上些冬瓜,隻把那燕窩熬成玉色才呈上來的。你且嚐嚐是不是那個味道。”
容與怔了怔,半晌才反應過來,“這些都是阿升告訴皇上的?”
沈徽點頭,又搖首道,“也不全是,譬如這燕窩粥就是你親口跟我說的,上巳節那會兒,我讓人送去你房裏,你用了之後說好。怎麽,你不記得了?”他瞪著眼,感慨於麵前人的健忘。
容與嗯了一聲,以垂首淡漠來掩飾心裏泛起的暖意,眾目睽睽之下,該當怎生表現才好,至少也做出些受寵若驚的形容兒?
微微苦笑了下,還是演繹不來那樣的姿態,餘光掃到殿中宮人,容與善意規勸,“臣先服侍皇上用膳,等下您若覺得哪道菜可以賞給臣,再叫人送去臣房中就是了。”
“不好,我是要和你一起用。”沈徽垂下眼,直歎氣,“我想找個人陪著吃飯就那麽困難?一直這樣,日後陪我出去可怎麽辦?不是說好要陪我再去江南?難道下趟館子,還要你站著伺候我不成,教別人看著也不像。”
他忽然抿嘴一笑,“我早說過,這世上豈有你這麽好風姿的下人,又有誰家請的起?”
這舊話重提涉及許多年前,還是那一趟去蘇州時留下的故事,想起那迴被他半逼迫著服侍沐浴,又替他暖床,容與臉上不自覺開始發熱發燙,隻覺得連耳根後頭都紅了起來。
這會兒離沈徽稍近的宮人已經聽到他的話,一知半解最是耐人尋味,有人忍不住低頭竊笑,卻又不敢讓那笑容持續太久,不得已恨不得將頭深深埋在胸前,好讓皇帝和他的權璫不至察覺。
沈徽自有他頑固而堅持的任性,容與奈何不得,愈發隻能像從前一樣去縱容,隻是彼時與此時,心境差異頗多罷了。
用完膳,終於打發了所有人,容與陪沈徽飲著六安茶消食,想起適才的話,好奇問,“皇上真打算下江南?”
沈徽認真的點了下頭,“當然,我說話向來是認真的,你見我對你的承諾幾時有假?隻是如今國庫剛充裕些,還得再等等。我可不想被說成是隋煬帝下江南。再者,這宮裏頭還有兩個小的需要照料,等他們再大些罷。我如今倒盼著太子早點成人,說不定我把擔子交給他,從此我也樂的做上皇去。”
容與第一次聽到他有這個想法,這倒不像當日那個一意要爭皇位的人,也許這麽多年下來,他竟也心生厭煩了。沈徽的性子本就有些激烈,有時候更會表現出睥睨一切的任意妄為。
“還是別盼了,等太子長大了,皇上也就老了。”容與笑著應他。
沈徽瞪了他一眼,“也就你敢這麽和我說話。你和我是同年的,不過比我小上幾個月罷了,倒好意思說嘴。”他略微正色些,又道,“說正經事,我是打算去巡海防,福山新建了炮船,又加設了五門紅衣大炮,我正想著去看看這一批的軍需防務。”
這倒真是正經事,曆來巡視邊防、海防都是由兵部派人,又或是有掌印大太監隨同一道,還少有皇帝親臨的。不過既然朝廷要重視海防,這麽做倒也無可厚非。
容與是讚成沈徽該多出去走走,領導人整天坐困禁城,連治下百姓生活如何都不知,難保不被臣子哄騙了去,“定下日子了?”
沈徽想了想,“等著你來挑,反正你是要隨我一起的,都交給你安排吧。”
想著近期京裏的大小事務,容與忽然唇角一揚,“就趕在萬壽節前出發好了。”
沈徽生辰之前離京,那就不用費心預備宮裏大宴,不必周旋各色人等,出門在外,隻有他們兩個相對,更便宜,也更自在。
沈徽顯然想到了,難得的是容與這人一貫自持穩重,理智冷靜,方才那一下子,眼裏居然閃過那麽靈動狹促的笑意,他樂得什麽都肯答應,“都依你,迴頭安排妥了就出發,好在憲哥兒大些了,可以做穩監國太子,也是時候讓他曆練曆練。”
不過還是個九歲的孩子而已,當然容與也明白,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沈憲的年紀不算小了,何況是生在帝王家。想起沈憲身上背負的擔子,還攤上這麽個意圖甩開包袱,逍遙快活去的父親,一瞬間,他心底對那小小少年泛起了由衷的歉意和同情。
沈徽說著又想起一事,“明日是陳閣老生辰,你替我去列席一會子,權當給他幾分麵子。”
京裏應酬多,這類捧場的事總免不了,容與說好,因想著今日事今日畢,便順手拿起一封折子,不想卻剛好是禮部侍郎推薦從前的楊楠,如今的岑槿任職翰林院編修。
本就是性情偏執的一個人,養成了清貴不事生產,空談缺乏實踐的惡習,再一腦門子鑽進典章書海裏咬文嚼字,隻怕是要變得更加執拗。
見容與有些嫌惡的蹙了眉,沈徽隻瞥了一眼那上頭內容,便問,“你曉得這個岑槿究竟是何人?”
容與直言,“是問罪的大理寺卿楊存周之子楊楠,那日唱名時我就認出他了,原想跟你說,隻是後來事情一多就混過
去了。我讓衛延他們查過,那時候楊氏母子離開京師,去投奔了一個極遠的親戚,那家人在膠州一代有產業,楊楠後來還入了人家的籍,那岑家大抵也覺得他是讀書的苗子,盼著他將來能出仕,順帶也光耀門楣。”
沈徽麵露不屑,“連姓氏祖宗都可以不要,就為了做這個官,他隻當朕身邊沒人可用,也沒人認得出他來?”
“他恐怕正為這個顧慮。”容與想起楊楠陰冷的眸光,“那日他一眼就認出了我。所以也沒放棄投靠能幫他的人,眼下左侍郎不就很賞識他。”
沈徽哼了一聲,“你覺得呢,該把他安放到何處去?”
“外放,”容與闔上折子,沉吟道,“去些民生艱難的地方,多看看人間疾苦對他有好處,能不能堅持下來,就看他的心誌和造化,倘若因此能有所作為,也算是孺子可教。”
沈徽對他的安排頗為滿意,但更滿意的卻是他的態度,看了片刻,笑著點頭,“對這樣人,你終於不心軟了,才是真的孺子可教。”
第99章要挾
文華殿大學士兼太子少保府邸,這一日高朋滿座,香車寶馬雲集,然則當身穿朱紅色織金蟒袍,腰係素色玉帶的司禮監掌印率眾策馬而至,還是掀起了一陣不小的喧囂,隻是這喧囂並非流於表麵,而是暗藏於每個或正視、或窺視這位權璫之人的心底。
不必特別通稟,也不必遞上名剌,門前早有人飛奔至內堂去請主人陳閣老。
片刻之後,壽星公親自迎了出來,裏頭賓客見二人相攜而入,也都站起身含笑拱手。
容與朝堂上眾人還禮,一時廝見完畢,外麵佳肴業已備齊,另有府內豢養的戲班,預備下戲牌,擬按壽星公和貴客的意思,開唱那咿咿呀呀的水磨腔。
宴是好宴,其間文人一席,武將一席,兩者交集不甚明顯。因捧場的人多,氣氛自然也熱絡。容與身畔坐的大多是六部官員,偏巧挨著他的正是禮部左侍郎項慎。
麵前的蓮花碗裏盛的是禦賜太白酒,項慎見他不過微微抿上一口,便有些沒話找話的笑道,“素聞廠公不擅飲,看來此言不虛。廠公是端正君子,淡泊衝虛,想是不願為杯中物失了風度。”
容與一笑,“項大人過譽了,在座皆是雅正之人,四殿二閣諸公俱在,林某豈敢托大忝稱君子。”
“廠公這話過謙,旁人不知,慎可是記得清清楚楚。”項慎擺擺手,笑著迴憶,“天授六年,廠公在禮部
貢院前,好一番慷慨陳詞,激昂指點,令眾學子啞口無言,慎雖無緣得見,事後想象公當日風采,亦覺歆慕不已。”
話鋒轉過,他再道,“慎有一學生,為萬歲爺親點,列今科二甲第三。唱名之日,萬歲曾展示過一篇高論。那學生旁的到還罷了,便是記性甚佳。說起早年曾有幸拜讀過廠公文章,對遣詞用句略有知曉。便對慎說了一個不便與外人言的猜測,卻是那文章原是出自廠公之手。”
見容與不置可否,他低聲笑了笑,“皇上雖未點透,亦足見對廠公才學賞識。隻是我那學生,目下頗有幾分惶恐,說當日他不小心得窺天心,不免麵露得色,恰好為廠公所見,恐因此讓公誤會,以為他是那等輕浮孟浪之人。事後思量,愈發不安,以至輾轉不能眠。不知廠公可否賜慎一個薄麵,將此事翻過去不提了罷。”
容與心中冷笑,這輿論造得不早不晚,更借故說出文章是為他所做,莫非楊楠還想拿這個要挾自己!
他素來行事給人留餘地,可自有一股清剛之氣,也不動怒,隻淡笑道,“令高徒怕是自誤了,林某向來視恩科得選之才俊為國朝未來股肱,絕不存任何偏頗。且林某記性不大好,卻不知何時何地與令高徒結下過緣分,待改日得閑,還請項大人引見一番。”
“一定一定。”項慎嗬嗬一笑,見提督太監根本不接他的話,也不好再往下說,自去飲酒閑談,撂下方才言論不提。
待台上的戲唱過幾巡,容與借解手離席。踱步來至外間,撲麵的喧嘩尤勝內堂,放眼望去,果然見在席的大多為北司、五軍都督府和五城兵馬司中從戎之人。
和文人說話少不了打機鋒,和武人則可以直來直去。有人仗著和他相熟,上前相邀,不過是吃酒劃拳那一套。容與不算精通,大概知道劃拳行令的規矩罷了。所幸這個遊戲全然難不倒他,前世身為理科生,他對數字尤其敏感,加上本身反應又快,於是一來二去,竟也贏過那幫兵痞好幾輪。
他不自得,很是慷慨大方的和輸者一起飲酒,眾人見他華服之下,身段頎長修正,氣度風姿卓然,卻絲毫沒有傲慢之態,反而虛懷若穀,一點架子不拿,說話行事更是平易近人,不由大起好感。
在外間逗留一刻,方轉迴至席上,沿途路過連廊,容與正四下閑看園中風光,忽見柱子後頭轉出一個人,一身直裰,頭戴飄巾,向他拱手揖道,“廠公別來無恙,小人在此恭候多時了。”
那人抬起頭,卻正是楊楠,兩道目光頗
為稅利,在容與臉上轉了轉,直看得人心頭不甚舒服。
容與微微頷首,看門見山,“林某和尊駕可曾見過,緣何在此等候?”
楊楠雙眸微微一亮,瞬間又暗了下去,“廠公當真不記得了?小人早年曾蒙廠公庇護,當時年幼性烈衝動,多有得罪之處。隻是那時節,小人還有著另外一個名字。”
容與挑了挑眉,“姓名可變,麵容亦可變。人事紛繁,林某記不大清了。你在此專為候我,有什麽指教?”
楊楠似笑非笑,“指教二字豈敢當,隻是小人有一事相求廠公。”
頓了頓,他仰首道,“無論廠公記不記得小人,小人隻求,廠公能將小人徹底遺忘。往事不可追,前塵舊事皆可忘懷,目下小人已是重頭再來,望廠公寬宏,能夠成全。”
這一番旁敲側擊,無非是要自己幫他隱瞞住真實身份,容與語氣冷淡,“林某的記性時好時不好,倘若有天,真的記起來了,不知是否該補償今番失言?”
“請廠公成全。”楊楠忽然咬牙道,轉眼看看四下無人,狠狠心腸便欲跪地求懇,他這廂身子一矮,容與已知其意,猛地一提他雙臂,叱道,“你是天子門生,雖未正式拜官授印,也該懂得自重。”
楊楠被他嗬斥得愣在當場,麵上漸漸流露出不甘、屈辱、羞恥、後悔種種表情。容與看得齒冷,這就是飽讀聖賢書的學子,為仕途發達,氣節尊嚴統統可以放低。
冷哼一聲,容與當即拂袖而去,楊楠緩過神來,忙箭步竄上前,一麵急道,“請廠公務必成全小人。”
步子頓了頓,容與迴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