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姚遠對兩個公司製定的,未來發展思路,整個大廈集團的發展,都是在確保現有利潤。
這樣一來,就沒有進一步擴大規模的餘地了。
“現在,我們的大廈集團,看著還像個大公司。那是因為時間還早,許多的大公司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我可以斷言,十年以後,像咱們這樣規模的公司,在全國會多如牛毛,咱們也很快會被在不遠的將來出現的,越來越多的大公司給徹底淹沒,甚至是消失在越來越激烈的商業競爭之中!做企業,不發展就意味著倒退,就會被其他大公司給徹底吞噬掉!
怎麽才能夠在未來的商業競爭中生存下來,不被別人吞噬掉?沒有其他好辦法,那就是趁著現在競爭還沒那麽激烈,利用這個發展的黃金時期,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可是,咱們原有的公司已經失去快速發展的條件了,咱們不考慮轉行,從事更有前途的行業,行嗎?”
姚遠侃侃而談,大家也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可是,收購礦機,怎麽看怎麽不像個機遇,倒像個十足的陷阱。
“你們就隻看到礦機那一堆破磚爛瓦了,”姚遠就有些不滿意,“你們怎麽就不看看,礦機的工人是怎麽培訓出來的?”他就看薑美美,“美美,這個你最有發言權,你自己說說。”
薑美美說:“礦機的新工人,都是有學徒年限的,不到年限,考試不合格,當然不能出徒了。可是,這幾年沒有活幹,礦機基本就沒有新工人了,學徒製度也早就扔一邊了。”
姚遠就問她:“沒有新工人,總有老工人吧?那些老工人,過去可都是經過嚴格的學徒製度培養出來的。”
美美就不言語了,顯得有些若有所思。
姚遠就繼續說:“礦機這一萬員工,現在在廠的,起碼還有一半,五六千人。這些人,在學徒過程中,不僅僅是學會了操做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們具有了做為一個優秀工人的素質,包括識圖、操做設備,還有安全意識,守紀意識。
他們具備的這些素質,一般的農民工有嗎?美美製衣成立的時候,大家為什麽為沒有合格的工人頭疼,想盡一切辦法從礦機挖工人呢?因為對技術加工行業來說,農民工不僅不具備操做、識圖這些技術技能,還不具備最基本的做工人的應有意識和素質,難以管理。
礦機剩下的這五六千職工,對搞工業來講,就是一筆財富。你看他們現在好像自由散漫,跟放了羊差不多。那是因為沒有一個合適的領導者。我們要是接過來,這些人就是最優秀的工人,直接不用培訓,就能當熟練工人使用。
而且,這裏麵好多人經過這麽些年的工廠鍛煉,不僅僅可以做工人使用,當基層管理人員使用,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這筆財富,是別人花多少錢想弄,都弄不到的。”
美美承認姚遠說的有道理,可她接著就問:“那麽,我們把他們弄過來,讓他們幹什麽呢?活呢?就是有了活,你拿什麽幹,礦機現在那些設備嗎?”
“這正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問題。”姚遠立刻就迴答她,“先說活。礦機現在為什麽沒活幹?
攤子太大,管理成本太高。周圍這麽多小私企,礦機過去幹的那些礦山機械,技術含量太低,作業方式簡單,小企業都可以幹。而小企業成本低。
所以,那天劉建的話對,如果還幹這些東西,成本這麽高,人家兩毛錢幹出來了,你得賣二百,不會有人要。
當然,這話有些誇張,可事實就是這樣。小企業可以接受的價格,到礦機這裏就得賠著錢幹。
可是,你們想過沒有?礦機為什麽偏偏要去和小企業競爭,為什麽不發揮自己大企業幹大事的優勢,去幹小企業根本幹不了的大活呢?”
薑美美反駁他說:“你以為他們不想幹啊?工人素質下降,設備老化,加工水平下降,一盤散沙,又沒有資金支持,怎麽幹?你以為黃仲煥願意搞分廠製呢,他不也沒辦法嗎?分成小單位,大家把成本降下來,沒準還能活下去。都擠到一堆,什麽也幹不成,死的更快。就這個難點,你拿出個辦法來我看看!”
姚遠就搖搖頭說:“這隻是表麵現象。實行分廠製,各分廠各自為政,從銷售到技術、質量、財會、生產指揮調度等等,甚至是一些普遍機械加工需要的工序,都得重複設立。這樣下來,生產和管理資源多次重複設置,管理成本和生產成本更高。而且,從此失去了做大產品的能力,這才是飲鴆止渴,造成礦機最終越走路越窄的根本原因。”
美美就又問:“可是,綁在一起就能做成大事了?做大事得有錢,錢呢,從哪裏來?”
姚遠說:“這就是我說的第三個問題,資金。這幾天我也找了礦機不少的幹部談話。他們也有這個觀點,認為像這樣龐大的企業,沒有國家投資,小錢根本轉不動。隻有國家肯投資,有錢了,才能做大事。
我不同意這個看法。這麽臃腫無效率的管理機構,這麽多重複設立的生產工序,這麽低的效率,就算公家給你投錢,也是一塊錢能幹成的事得投十塊錢。這種賠本的買賣,國家不投錢就對了。”
說到這裏,他沉默一下,給薑美美一個思考的時間。
然後就問她:“美美,如過現在我們參與進來,由你來重組礦機的生產程序和管理機構。你思考一下,可不可以從礦機這一大堆破磚爛瓦裏,重新組合出一個可以幹大事的生產係統來?”
美美說:“礦機大部分設備雖然老舊,自動化程度不高,可是設備使用率低,而且比起鄉鎮企業來,設備保養好,精度沒有太大問題。加上工人技術操做技能,和農民工不是一個檔次。這樣分析下來,組織一支精幹的工人隊伍,做小企業沒法做的大型設備生產,應該沒有問題。”
但接著她就說:“可是,把所有好的東西,從那堆破磚爛瓦裏挑揀出來,至少還要剩下一多半沒用的設備和人員,這些你怎麽辦?他們不能創造效益,可天天要吃喝用度,你從哪兒弄錢養活他們?我們挑揀出來的設備和人員,就算立刻就能生產盈利,這些盈利,恐怕還不夠你養活那些閑置設備和人員的,最後綜合起來,仍舊要賠錢,仍舊要虧損。”
姚遠就咧著嘴笑了:“你隻要有信心,把咱們要幹的東西幹出來,剩下的我來幹。我爹當年能帶著大家赤手空拳打出礦機這麽大一片天下,我一樣能帶著這些人挺過來,保證不要你支援一分錢!”
美美依舊愁眉不展:“你不要忘了,姚大爺當初是有國家在後麵做後盾,要啥有啥。你現在,可是真的什麽都沒有,真的是一窮二白!還有,就算組織起一批能生產大型機械的隊伍,初期投資,購買原材料,這些都要投入,還是要花錢。”
姚遠說:“這個我想好了。咱們兩個公司目前的盈利結餘,足夠給你投資生產的。而且,你當年在礦機的時候,組織的研究所,已經有了大型機械的定型圖紙,隻是沒有得到上級批準,投資生產。
這些產品的圖紙,估計還躺在礦機呢,隻要咱們接手過來,盡快組織起生產線,投資生產就可以。這就為我們節省了大筆的研發和定型費用啊!
目前,你也看到了,全國各地都在搞基本建設,最缺什麽,就是這些大型設備!
這些設備,隻靠進口,費用昂貴不說,錢還都讓外國人掙去了。
我為什麽要接手礦機呀?就是想讓咱們自己也有能力生產這些設備。
咱們雖然現在生產設備落後,自動化程度不高,但咱們不是幹不出來。隻要咱們自己幹出來,成本就一定比進口要低的多。
隻要咱們能幹出來,就不怕賣不出去。賣出去,咱們就能拿迴更多的利潤。因為這東西小企業幹不了,咱們站到了最高點,就不怕別人用粗製濫造的東西降低成本來和咱們競爭。
憑現有的設備,咱們的生產效率肯定不高,利潤也不見得能夠達到咱們的預期。
可是,隻要咱們幹出來了,盈利了,就會不斷提高生產經驗,不斷用盈利換取更先進的生產設備,最終形成自動生產線。
當咱們做到這一步的時候,你想想,全國都在搞建設,都需要這些設備,這將是一個多大的市場?
咱們的美美製衣和抗抗服裝,跟生產這些大型設備比起來,是不是根本不值一提了?咱們幹這個的利潤,將來會有多大?恐怕咱們現在兩個公司的利潤加起來,也不會趕上礦機創造利潤的一半吧?這才是真正有發展前途的事業!”
在坐的,包括薑姨,都讓姚遠給畫的這幅藍圖震撼了。如果他的這個構想能夠實現的話,將來的礦機這個地方,將成為一個大型設備生產基地,規模和最大的汽車製造廠有的一比,就能形成一座單獨的工業城市,甚至礦機現有的地盤都遠遠不夠。
可是,美美領導過礦機這樣的大型企業,已經有了豐富的大局觀經驗。她知道,姚遠的這種辦法,純粹就是以小博大的冒險做法。
搞這麽大的事業,沒有充足的資金,也沒有齊全先進的設備,企圖依靠老舊設備,從單機生產,慢慢擴大到生產流水線式的自動化產業鏈,這個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姚遠這個辦法,也並不是不能實現的。
這樣一來,就沒有進一步擴大規模的餘地了。
“現在,我們的大廈集團,看著還像個大公司。那是因為時間還早,許多的大公司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我可以斷言,十年以後,像咱們這樣規模的公司,在全國會多如牛毛,咱們也很快會被在不遠的將來出現的,越來越多的大公司給徹底淹沒,甚至是消失在越來越激烈的商業競爭之中!做企業,不發展就意味著倒退,就會被其他大公司給徹底吞噬掉!
怎麽才能夠在未來的商業競爭中生存下來,不被別人吞噬掉?沒有其他好辦法,那就是趁著現在競爭還沒那麽激烈,利用這個發展的黃金時期,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可是,咱們原有的公司已經失去快速發展的條件了,咱們不考慮轉行,從事更有前途的行業,行嗎?”
姚遠侃侃而談,大家也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可是,收購礦機,怎麽看怎麽不像個機遇,倒像個十足的陷阱。
“你們就隻看到礦機那一堆破磚爛瓦了,”姚遠就有些不滿意,“你們怎麽就不看看,礦機的工人是怎麽培訓出來的?”他就看薑美美,“美美,這個你最有發言權,你自己說說。”
薑美美說:“礦機的新工人,都是有學徒年限的,不到年限,考試不合格,當然不能出徒了。可是,這幾年沒有活幹,礦機基本就沒有新工人了,學徒製度也早就扔一邊了。”
姚遠就問她:“沒有新工人,總有老工人吧?那些老工人,過去可都是經過嚴格的學徒製度培養出來的。”
美美就不言語了,顯得有些若有所思。
姚遠就繼續說:“礦機這一萬員工,現在在廠的,起碼還有一半,五六千人。這些人,在學徒過程中,不僅僅是學會了操做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們具有了做為一個優秀工人的素質,包括識圖、操做設備,還有安全意識,守紀意識。
他們具備的這些素質,一般的農民工有嗎?美美製衣成立的時候,大家為什麽為沒有合格的工人頭疼,想盡一切辦法從礦機挖工人呢?因為對技術加工行業來說,農民工不僅不具備操做、識圖這些技術技能,還不具備最基本的做工人的應有意識和素質,難以管理。
礦機剩下的這五六千職工,對搞工業來講,就是一筆財富。你看他們現在好像自由散漫,跟放了羊差不多。那是因為沒有一個合適的領導者。我們要是接過來,這些人就是最優秀的工人,直接不用培訓,就能當熟練工人使用。
而且,這裏麵好多人經過這麽些年的工廠鍛煉,不僅僅可以做工人使用,當基層管理人員使用,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這筆財富,是別人花多少錢想弄,都弄不到的。”
美美承認姚遠說的有道理,可她接著就問:“那麽,我們把他們弄過來,讓他們幹什麽呢?活呢?就是有了活,你拿什麽幹,礦機現在那些設備嗎?”
“這正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問題。”姚遠立刻就迴答她,“先說活。礦機現在為什麽沒活幹?
攤子太大,管理成本太高。周圍這麽多小私企,礦機過去幹的那些礦山機械,技術含量太低,作業方式簡單,小企業都可以幹。而小企業成本低。
所以,那天劉建的話對,如果還幹這些東西,成本這麽高,人家兩毛錢幹出來了,你得賣二百,不會有人要。
當然,這話有些誇張,可事實就是這樣。小企業可以接受的價格,到礦機這裏就得賠著錢幹。
可是,你們想過沒有?礦機為什麽偏偏要去和小企業競爭,為什麽不發揮自己大企業幹大事的優勢,去幹小企業根本幹不了的大活呢?”
薑美美反駁他說:“你以為他們不想幹啊?工人素質下降,設備老化,加工水平下降,一盤散沙,又沒有資金支持,怎麽幹?你以為黃仲煥願意搞分廠製呢,他不也沒辦法嗎?分成小單位,大家把成本降下來,沒準還能活下去。都擠到一堆,什麽也幹不成,死的更快。就這個難點,你拿出個辦法來我看看!”
姚遠就搖搖頭說:“這隻是表麵現象。實行分廠製,各分廠各自為政,從銷售到技術、質量、財會、生產指揮調度等等,甚至是一些普遍機械加工需要的工序,都得重複設立。這樣下來,生產和管理資源多次重複設置,管理成本和生產成本更高。而且,從此失去了做大產品的能力,這才是飲鴆止渴,造成礦機最終越走路越窄的根本原因。”
美美就又問:“可是,綁在一起就能做成大事了?做大事得有錢,錢呢,從哪裏來?”
姚遠說:“這就是我說的第三個問題,資金。這幾天我也找了礦機不少的幹部談話。他們也有這個觀點,認為像這樣龐大的企業,沒有國家投資,小錢根本轉不動。隻有國家肯投資,有錢了,才能做大事。
我不同意這個看法。這麽臃腫無效率的管理機構,這麽多重複設立的生產工序,這麽低的效率,就算公家給你投錢,也是一塊錢能幹成的事得投十塊錢。這種賠本的買賣,國家不投錢就對了。”
說到這裏,他沉默一下,給薑美美一個思考的時間。
然後就問她:“美美,如過現在我們參與進來,由你來重組礦機的生產程序和管理機構。你思考一下,可不可以從礦機這一大堆破磚爛瓦裏,重新組合出一個可以幹大事的生產係統來?”
美美說:“礦機大部分設備雖然老舊,自動化程度不高,可是設備使用率低,而且比起鄉鎮企業來,設備保養好,精度沒有太大問題。加上工人技術操做技能,和農民工不是一個檔次。這樣分析下來,組織一支精幹的工人隊伍,做小企業沒法做的大型設備生產,應該沒有問題。”
但接著她就說:“可是,把所有好的東西,從那堆破磚爛瓦裏挑揀出來,至少還要剩下一多半沒用的設備和人員,這些你怎麽辦?他們不能創造效益,可天天要吃喝用度,你從哪兒弄錢養活他們?我們挑揀出來的設備和人員,就算立刻就能生產盈利,這些盈利,恐怕還不夠你養活那些閑置設備和人員的,最後綜合起來,仍舊要賠錢,仍舊要虧損。”
姚遠就咧著嘴笑了:“你隻要有信心,把咱們要幹的東西幹出來,剩下的我來幹。我爹當年能帶著大家赤手空拳打出礦機這麽大一片天下,我一樣能帶著這些人挺過來,保證不要你支援一分錢!”
美美依舊愁眉不展:“你不要忘了,姚大爺當初是有國家在後麵做後盾,要啥有啥。你現在,可是真的什麽都沒有,真的是一窮二白!還有,就算組織起一批能生產大型機械的隊伍,初期投資,購買原材料,這些都要投入,還是要花錢。”
姚遠說:“這個我想好了。咱們兩個公司目前的盈利結餘,足夠給你投資生產的。而且,你當年在礦機的時候,組織的研究所,已經有了大型機械的定型圖紙,隻是沒有得到上級批準,投資生產。
這些產品的圖紙,估計還躺在礦機呢,隻要咱們接手過來,盡快組織起生產線,投資生產就可以。這就為我們節省了大筆的研發和定型費用啊!
目前,你也看到了,全國各地都在搞基本建設,最缺什麽,就是這些大型設備!
這些設備,隻靠進口,費用昂貴不說,錢還都讓外國人掙去了。
我為什麽要接手礦機呀?就是想讓咱們自己也有能力生產這些設備。
咱們雖然現在生產設備落後,自動化程度不高,但咱們不是幹不出來。隻要咱們自己幹出來,成本就一定比進口要低的多。
隻要咱們能幹出來,就不怕賣不出去。賣出去,咱們就能拿迴更多的利潤。因為這東西小企業幹不了,咱們站到了最高點,就不怕別人用粗製濫造的東西降低成本來和咱們競爭。
憑現有的設備,咱們的生產效率肯定不高,利潤也不見得能夠達到咱們的預期。
可是,隻要咱們幹出來了,盈利了,就會不斷提高生產經驗,不斷用盈利換取更先進的生產設備,最終形成自動生產線。
當咱們做到這一步的時候,你想想,全國都在搞建設,都需要這些設備,這將是一個多大的市場?
咱們的美美製衣和抗抗服裝,跟生產這些大型設備比起來,是不是根本不值一提了?咱們幹這個的利潤,將來會有多大?恐怕咱們現在兩個公司的利潤加起來,也不會趕上礦機創造利潤的一半吧?這才是真正有發展前途的事業!”
在坐的,包括薑姨,都讓姚遠給畫的這幅藍圖震撼了。如果他的這個構想能夠實現的話,將來的礦機這個地方,將成為一個大型設備生產基地,規模和最大的汽車製造廠有的一比,就能形成一座單獨的工業城市,甚至礦機現有的地盤都遠遠不夠。
可是,美美領導過礦機這樣的大型企業,已經有了豐富的大局觀經驗。她知道,姚遠的這種辦法,純粹就是以小博大的冒險做法。
搞這麽大的事業,沒有充足的資金,也沒有齊全先進的設備,企圖依靠老舊設備,從單機生產,慢慢擴大到生產流水線式的自動化產業鏈,這個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姚遠這個辦法,也並不是不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