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風再起卷旗旌,
妖氣頓滅難逞兇!
縱有好賊撲烈火,
星火燎原火更紅!
璞鼎查領著大隊人馬要進廣州,在西關外被憤怒的民眾包圍起來,璞鼎查大吃一驚,勒住馬頭,定睛瞧看。但見:
人山人海,
徹地連天,
旌旗飄擺。
鼓響號喧。
棍棒林立,
刀槍耀眼。
老幼居後,
青壯在前。
怒視自己,
圓睜雙眼。
氣壯山河,
威風凜然!
在對麵十丈遠的地方,挑起兩杆大旗。左邊那麵旗:藍緞子鑲白邊,中間繡著“平英團”三個黃字;右邊那麵旗:紅緞子鑲黑邊,上繡“升平社學”四個大字。兩麵大旗,迎風飄揚,行舒就卷。旗腳下並排站著五百餘名壯漢,一個個短衣襟,小打扮,顯得幹淨利落;人人擰眉怒目,氣勢逼人。手中都拿著家夥,真像一道銅牆鐵壁。在前麵,站著兩個人。上首這位:身高五尺開外,細腰爹臂,麵皮白嫩,濃眉闊目,八字黑胡,二目如電,腰中掛著一口寶劍,懷中抱著一麵令旗,往那兒一站,穩如泰山;下首這位:也是五尺多高,頭上軟布包頭,身穿米色長衫,腰束皮帶,黃白麵皮,長得細眉朗目,鼻直口方,留著兩撇燕尾胡,看樣子也就在三十歲左右,氣字軒昂,英姿勃勃。
書中暗表:璞鼎查看到的這兩位,一個是何玉成,一個是錢江錢東平。
原來,何玉成帶領社眾去找廣州知府劉潯,說英國鬼子打死社眾五人,要求官府做主,隻是造一造聲勢而已。他們知道官府是不能支持群眾的。他們料到英國人不會善罷甘休,還會到廣州來,便派出密探,偵查敵情。當璞鼎查率兵登陸之後,升平社學就得到了報告,何玉成馬上派人到各總報警。其實大家早就準備好了,一唿即到,並事先埋伏在這裏。
敵我雙方打了個照麵,對峙了足有五分多鍾。璞鼎查吼道:“你們是什麽人,趕緊把道路閃開!”何玉成搶上一步迴答:“我們是中國人!這裏是大清國的土地,不許你們進城!”“我限你們在三分鍾內閃開;否則,我可就不客氣了!”“三個小時也不閃開!你不客氣,我們也不客氣!”“準備——”璞鼎查向後麵一招手,兩千多名英國兵都把洋槍頂上了子彈,黑乎乎的槍口對準了社眾。
何玉成和錢江,毫無懼色。何玉成把掌中號旗往空中一晃,數萬社眾,“刷!”各舉刀槍,拉開了衝鋒的架勢。此時,空氣異常緊張,真好比箭在弦上。璞鼎查瞪著雙眼,死盯著何玉成和錢江,心裏在不停地打著主意。他要命令開槍,可又沒敢開口。平英團消滅伯麥、包圍義律的教訓,警告他不能貿然行事。現在,他又親自看到,廣州的民眾如此厲害。一旦捅了馬蜂窩,後果是不堪設想的。這隻狡猾的狐狸,思前想後,馬上就改變了主意:“哈哈哈哈!”他仰麵大笑了幾聲,“好!既然你們不同意我們進城,我們就不進了。不過,這件事完不了,我要找你們的官府算賬!”璞鼎查說到這裏,一調馬頭:“收兵!”接著,帶侵略軍灰溜溜地撤走了。民眾見了,無不拍手稱快!
這件事大長了廣州民眾的士氣,大滅了英國鬼子的威風!在當時的廣州傳為美談,城裏城外,張燈結彩,鼓樂喧天,熱烈慶祝。
再說這個璞鼎查。他不敢惹廣州的老百姓,就拿滿清官員撒氣!迴到兵船,立刻派人把伊裏布找來。當伊裏布的腳步剛剛邁進他的辦公室,他就破口大罵:“混蛋!你是個混蛋!”把伊裏布罵得瞠目結舌,不知所措。
伊裏布乃是滿清政府的大學士兼外交特使,是道光皇帝派駐廣州的代表,按外交禮節講,無論如何,絕不該張口罵人!現在璞鼎查竟然不顧外交上的起碼原則,足以看出英國侵略者是多麽蠻橫無理了。
伊裏布麵色灰白,心如刀割!他沒有想到洋人會這樣罵他!
璞鼎查說:“我懷疑你們的政府在暗中支持暴民。否則,老百姓決不敢這樣膽大妄為!”伊裏布強壓怒氣,一再解釋沒有這種事情。璞鼎查說:“看來,我們進廣州是有困難的。為了避免我國商人受損失,所以,我建議把貿易港口從廣州遷到香港去,暫時可以不進廣州。”伊裏布聞聽,長長出了一口氣,好像從肩上卸下了千斤重擔,忙迴答說:“可以,可以。”璞鼎查說:“這是大英政府對貴國的讓步,也是兩全其美的辦法。”伊裏布不住地拱手稱謝。
伊裏布迴到廣州,把璞鼎查的想法對耆英說了一遍。耆英認為可以照辦,可惜這些昏庸無能的滿清官吏,並沒有識破璞鼎查的陰謀詭計。其實,璞鼎查並沒有讓步。把貿易港口移到香港,一可避免雙方發生衝突;二可不向清廷海關繳百分之五的關稅;第三,中國商人到香港貿易還要給英國上稅;第四,在表麵上還體現了英國政府忍讓的風度。實質上,璞鼎查用的是以退為攻的毒計。
別看耆英和伊裏布上了璞鼎查的當,可沒瞞過錢江和何玉成。他們聽到了這個消息,馬上把廣州十幾家商行的大商人請到社學,揭穿了英國人的這個陰謀,剖析了這樣做的利害關係,說服他們不要去香港貿易。大商人王道全首先表態:“我是一個商人,不太明白安邦治國的道理。可是,作為一個中國人,首先應該愛自己的國家。決不能為一己之私,把良心都不要了。我是不去香港做買賣的!”王道全的發言,引起很大反響,又有幾位商人表示:“我們不能把大清國的銀子白白送到英國人的腰包裏去。他們不來廣州,我們也不去香港!”經過大家的串連,廣州大小商人一致罷市,不到香港同英國人貿易。
且說璞鼎查。他認為滿清政府上了當,心中十分得意,便命令英國商人把運往中國的貨物卸到香港,等待中國商人前來購買。可是,等來等去,連一個買主也沒等來。結果是,英國商人想賣的東西沒有人買,想買的東西又沒人賣。貨物積壓如山,把英商人急得亂蹦,都埋怨璞鼎查無能。後來,英商一齊擁到香港總督府,向璞鼎查提出質問:“閣下,您有些聰明過分了。您想沒想過,這樣做將會使我們傾家蕩產呀!”“這個辦法太愚蠢了,您必須設法包賠我們的損失!”璞鼎查被英國商人質問得七竅生煙,火冒三丈,好不容易才把他們打發走。他想來想去,便決定放棄這個計劃,還把貿易港口移到廣州。這真叫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弄巧成拙。
妖氣頓滅難逞兇!
縱有好賊撲烈火,
星火燎原火更紅!
璞鼎查領著大隊人馬要進廣州,在西關外被憤怒的民眾包圍起來,璞鼎查大吃一驚,勒住馬頭,定睛瞧看。但見:
人山人海,
徹地連天,
旌旗飄擺。
鼓響號喧。
棍棒林立,
刀槍耀眼。
老幼居後,
青壯在前。
怒視自己,
圓睜雙眼。
氣壯山河,
威風凜然!
在對麵十丈遠的地方,挑起兩杆大旗。左邊那麵旗:藍緞子鑲白邊,中間繡著“平英團”三個黃字;右邊那麵旗:紅緞子鑲黑邊,上繡“升平社學”四個大字。兩麵大旗,迎風飄揚,行舒就卷。旗腳下並排站著五百餘名壯漢,一個個短衣襟,小打扮,顯得幹淨利落;人人擰眉怒目,氣勢逼人。手中都拿著家夥,真像一道銅牆鐵壁。在前麵,站著兩個人。上首這位:身高五尺開外,細腰爹臂,麵皮白嫩,濃眉闊目,八字黑胡,二目如電,腰中掛著一口寶劍,懷中抱著一麵令旗,往那兒一站,穩如泰山;下首這位:也是五尺多高,頭上軟布包頭,身穿米色長衫,腰束皮帶,黃白麵皮,長得細眉朗目,鼻直口方,留著兩撇燕尾胡,看樣子也就在三十歲左右,氣字軒昂,英姿勃勃。
書中暗表:璞鼎查看到的這兩位,一個是何玉成,一個是錢江錢東平。
原來,何玉成帶領社眾去找廣州知府劉潯,說英國鬼子打死社眾五人,要求官府做主,隻是造一造聲勢而已。他們知道官府是不能支持群眾的。他們料到英國人不會善罷甘休,還會到廣州來,便派出密探,偵查敵情。當璞鼎查率兵登陸之後,升平社學就得到了報告,何玉成馬上派人到各總報警。其實大家早就準備好了,一唿即到,並事先埋伏在這裏。
敵我雙方打了個照麵,對峙了足有五分多鍾。璞鼎查吼道:“你們是什麽人,趕緊把道路閃開!”何玉成搶上一步迴答:“我們是中國人!這裏是大清國的土地,不許你們進城!”“我限你們在三分鍾內閃開;否則,我可就不客氣了!”“三個小時也不閃開!你不客氣,我們也不客氣!”“準備——”璞鼎查向後麵一招手,兩千多名英國兵都把洋槍頂上了子彈,黑乎乎的槍口對準了社眾。
何玉成和錢江,毫無懼色。何玉成把掌中號旗往空中一晃,數萬社眾,“刷!”各舉刀槍,拉開了衝鋒的架勢。此時,空氣異常緊張,真好比箭在弦上。璞鼎查瞪著雙眼,死盯著何玉成和錢江,心裏在不停地打著主意。他要命令開槍,可又沒敢開口。平英團消滅伯麥、包圍義律的教訓,警告他不能貿然行事。現在,他又親自看到,廣州的民眾如此厲害。一旦捅了馬蜂窩,後果是不堪設想的。這隻狡猾的狐狸,思前想後,馬上就改變了主意:“哈哈哈哈!”他仰麵大笑了幾聲,“好!既然你們不同意我們進城,我們就不進了。不過,這件事完不了,我要找你們的官府算賬!”璞鼎查說到這裏,一調馬頭:“收兵!”接著,帶侵略軍灰溜溜地撤走了。民眾見了,無不拍手稱快!
這件事大長了廣州民眾的士氣,大滅了英國鬼子的威風!在當時的廣州傳為美談,城裏城外,張燈結彩,鼓樂喧天,熱烈慶祝。
再說這個璞鼎查。他不敢惹廣州的老百姓,就拿滿清官員撒氣!迴到兵船,立刻派人把伊裏布找來。當伊裏布的腳步剛剛邁進他的辦公室,他就破口大罵:“混蛋!你是個混蛋!”把伊裏布罵得瞠目結舌,不知所措。
伊裏布乃是滿清政府的大學士兼外交特使,是道光皇帝派駐廣州的代表,按外交禮節講,無論如何,絕不該張口罵人!現在璞鼎查竟然不顧外交上的起碼原則,足以看出英國侵略者是多麽蠻橫無理了。
伊裏布麵色灰白,心如刀割!他沒有想到洋人會這樣罵他!
璞鼎查說:“我懷疑你們的政府在暗中支持暴民。否則,老百姓決不敢這樣膽大妄為!”伊裏布強壓怒氣,一再解釋沒有這種事情。璞鼎查說:“看來,我們進廣州是有困難的。為了避免我國商人受損失,所以,我建議把貿易港口從廣州遷到香港去,暫時可以不進廣州。”伊裏布聞聽,長長出了一口氣,好像從肩上卸下了千斤重擔,忙迴答說:“可以,可以。”璞鼎查說:“這是大英政府對貴國的讓步,也是兩全其美的辦法。”伊裏布不住地拱手稱謝。
伊裏布迴到廣州,把璞鼎查的想法對耆英說了一遍。耆英認為可以照辦,可惜這些昏庸無能的滿清官吏,並沒有識破璞鼎查的陰謀詭計。其實,璞鼎查並沒有讓步。把貿易港口移到香港,一可避免雙方發生衝突;二可不向清廷海關繳百分之五的關稅;第三,中國商人到香港貿易還要給英國上稅;第四,在表麵上還體現了英國政府忍讓的風度。實質上,璞鼎查用的是以退為攻的毒計。
別看耆英和伊裏布上了璞鼎查的當,可沒瞞過錢江和何玉成。他們聽到了這個消息,馬上把廣州十幾家商行的大商人請到社學,揭穿了英國人的這個陰謀,剖析了這樣做的利害關係,說服他們不要去香港貿易。大商人王道全首先表態:“我是一個商人,不太明白安邦治國的道理。可是,作為一個中國人,首先應該愛自己的國家。決不能為一己之私,把良心都不要了。我是不去香港做買賣的!”王道全的發言,引起很大反響,又有幾位商人表示:“我們不能把大清國的銀子白白送到英國人的腰包裏去。他們不來廣州,我們也不去香港!”經過大家的串連,廣州大小商人一致罷市,不到香港同英國人貿易。
且說璞鼎查。他認為滿清政府上了當,心中十分得意,便命令英國商人把運往中國的貨物卸到香港,等待中國商人前來購買。可是,等來等去,連一個買主也沒等來。結果是,英國商人想賣的東西沒有人買,想買的東西又沒人賣。貨物積壓如山,把英商人急得亂蹦,都埋怨璞鼎查無能。後來,英商一齊擁到香港總督府,向璞鼎查提出質問:“閣下,您有些聰明過分了。您想沒想過,這樣做將會使我們傾家蕩產呀!”“這個辦法太愚蠢了,您必須設法包賠我們的損失!”璞鼎查被英國商人質問得七竅生煙,火冒三丈,好不容易才把他們打發走。他想來想去,便決定放棄這個計劃,還把貿易港口移到廣州。這真叫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