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之上,宋徽宗正與文武百官商討國事。
趙佶道:“楊愛卿此行夏國功勳卓著,成功化解宋夏兩國不休之烽火,換來兩國社稷升平之盛世。朕有意重賞楊愛卿,不知諸位有何高議?”
蔡京道:“微臣提議封楊將軍為上柱國,賞白銀五萬兩。”
正在趙佶思索之時,一武官奔進紫宸殿內。趙佶微怒道:“你乃何人?衝撞早朝成何體統?來人,將此莽夫拉下去。”
武官氣喘籲籲,道:“皇上,小人深知此舉魯莽,但事關緊急,小人必要報於聖上。”
趙佶道:“何事這般緊急?”
武官取出一封信箋,太監接過呈與趙佶。趙佶見信中寫道:“大夏崇宗皇帝在上,請受微臣楊天慕一拜,皇上所托微臣之事,微臣已經辦妥,微臣即日便可棄暗投明,奔赴大夏,楊天慕承蒙聖恩,萬死不辭……”
趙佶先行默讀一遍,隨即發聲讀與文官百官聽,楊天慕聞後不禁心中大駭,心道:“定是蔡京加害於我。”
趙佶道:“楊愛卿,你來看看。”太監將信箋遞與楊天慕,楊天慕望見信箋,發覺信中字跡竟與自己一模一樣。
蔡京心中竊喜道:“蕭奉先模仿的功夫確是爐火純青。楊天慕,這隻是前奏罷了。”
楊天慕不知如何解釋,隻聽趙佶道:“楊愛卿,朕雖覺信中筆法剛勁有力,頗有風骨,與你的字跡甚為相似,但楊家世代忠良,朕相信楊愛卿不會做出背叛大宋、令祖蒙羞之事。”
楊天慕道:“皇上明鑒。”
這時,隻聽童貫道:“啟稟皇上,楊將軍一向對進攻夏國之事,萬般阻攔,微臣以為此中定有緣由。”
遠處再次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趙佶一看此人乃是禁軍千夫長的裝束,便未令紫宸殿外侍衛加以阻攔。
禁軍千夫長道:“小人叩見皇上。”
趙佶心中對方才信箋一事懸而未決,猜想這名禁軍千夫長亦有可能因楊天慕之事貿然前來紫宸殿,便道:“你有何事?速速道來。”
禁軍千夫長道:“小人方才於楊府之中搜得一封信箋。”
趙佶道:“速速呈上來。”趙佶接過太監所呈信箋一看,發覺乃是夏崇宗李乾順親筆寫予楊天慕的密信,信中文字流露出李乾順對楊天慕的欣賞與喜愛,趙佶心中大驚,不忍細讀。
趙佶道:“楊家英雄輩出,但這封信箋,你作何解釋?”趙佶將信箋擲向楊天慕,楊天慕俯身拾起信箋閱之,大為震驚。
蔡京湊眼一看,道:“真是料想不到,楊將軍你竟通敵賣國,難怪你一直袒護夏國。皇上,請治微臣舉奸之罪。”
童貫道:“楊將軍,皇上一向待你楊家不薄,你怎能如此忘恩負義啊。”
蔡京見趙佶尚未深信,道:“皇上,依微臣之見,不如徹底調查此事,若是有人從中陷害楊將軍,定要給楊將軍一個清白。若是徹查之後,證實楊將軍當真棄宋叛國,再治其罪亦是不遲。”
趙佶道:“且將楊天慕押入天牢,聽候發落。”
楊天慕斜目望向蔡京,道:“如此栽贓,真是費勁心機啊。”
楊天慕心緒不寧,所思所想全是當下家人的安危。楊天慕不作抵抗,戴上手銬腳鐐,緩步走向天牢。
開封府郊外,汴河之畔。甄玥、李憐玉、葉風、楊霖浩四人佇立河堤之上。
甄玥靜靜沉思,李憐玉佇立一旁,不作打擾。葉風望著李憐玉,心道:“突逢如此大變,楊夫人尚能處變不驚,當真女中英雄。”葉風倍覺自己有負秦怡重托,心中愧疚萬分。葉風望向甄玥寧靜深思的臉龐,心道:“這般冰雪聰明的女子,世上當真會有第二個麽?”
半晌之後,甄玥轉過身來,道:“葉少俠,煩勞你護送憐玉與霖浩母女二人前往河南府知府李青複李大人之處。”
李憐玉道:“姐姐將我托付給一淫……”李憐玉見楊霖浩在此,未將後半句話語道完。
甄玥輕撫李憐玉的柔嫩麵龐,道:“我相信葉少俠。”
葉風聞得此語,心中不知有多歡暢,心道:“即便教主師姐未曾下令於我,單憑甄醫仙這句話,我亦甘願護衛這對母女,至死方休。”
李憐玉不願再提葉風,朝甄玥道:“姐姐,你一人留於開封,我怎放心得下?”
楊霖浩道:“我要和姑姑一起,救得爹爹出來。”
甄玥輕撫楊霖浩,道:“霖浩,聽姑姑的話,隨葉叔叔前往河南府舅舅處避避風頭。”
李憐玉憂道:“姐姐,我與兄長的疏遠關係,你不是不知。”
甄玥笑道:“憐玉,勿要多心,大難當頭,親情為大,李大人不會惦記舊事。”
葉風忍不住酒癮,微微飲著酒水,心道:“楊夫人待人柔和,猶如教主師姐一般,雖然楊夫人對我甚是冷漠,但其中確是有著緣由,這般溫順可親的楊夫人怎會同兄長不和?想必其中定有隱情。”
李憐玉不舍地望著甄玥,甄玥道:“憐玉你且寬心,我心中已有打算。”甄玥遞與李憐玉一支刺繡蝴蝶,道:“若是有難,你可向青麓宮林玄香女俠求援。其見素紗紫蝶,定會全力相助。”
李憐玉便不再迴頭,牽著楊霖浩走上馬車,葉風迴望甄玥,倍覺秋風中這位紫衫女子無比堅強,心中暗自佩服。甄玥道:“葉少俠,起行吧。”
葉風一揮馬鞭,馬車快速離去。
葉風駕著馬車前行,不時小酌幾口。李憐玉與楊霖浩坐於馬車之內。李憐玉心緒難安,不知楊天慕現今是何處境,但其自知無力援救夫君,惟能先行避禍以待夫君離險重聚。馬車起行一炷香之後,楊霖浩道:“娘親,我要小解。”
李憐玉道:“去去就迴。”李憐玉並未招唿葉風勒馬停車,其知葉風定然已經聽到其與楊霖浩的對話。葉風果然籲的一聲,馬車緩緩停下。
楊霖浩跳下馬車,快步鑽進樹林。
半晌之後,李憐玉未見楊霖浩歸來,心中甚是焦慮,伸頭望向車外。葉風見此,道:“楊夫人勿急,待我前去找尋公子。”葉風飛身離開座處,疾飛旋繞林間,但未曾發現楊霖浩的蹤影。
李憐玉見葉風茫然歸來,道:“小兒生性倔強,勿要管他,繼續西行。”
葉風驚道:“楊夫人此言當真?”
李憐玉放下簾布,不再出聲。
葉風一揮馬鞭,心道:“李憐玉此時選擇西行退避,著實識得大體,若是其執意留於開封,非但不能為援救楊將軍之事出力,反倒成為甄醫仙需要保護的對象。”
汴河之畔,甄玥凝望水中倒影,清風徐徐,甄玥鬢發微微悠動。這時,隻聽身後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甄師姐。”
甄玥迴身望去,見一位年歲約莫二十三四,眉清目秀,身著青花道袍的男子立於自己身前。甄玥喜道:“莫師弟,你怎來到開封?”
這名俊朗道士名曰莫如秋,乃是天柱派上清道長的愛徒,莫如秋與甄玥相識已久,二人素來親密融洽。天柱派智空大師乃是甄玥醫術的啟蒙恩師,遂甄玥行走江湖,每每以天柱派俗家弟子自居,故二人乃互稱為師姐弟。
莫如秋道:“前些日子,武林同道相約齊聚青城山,為玄青道長祝六十大壽,祈長生之福,但家師正值閉關靜修之際,便令我攜帶壽禮前往青城山代表天柱派參加玄青道長壽辰。”
甄玥抑製心中煩憂,笑道:“之後如何?”
莫如秋道:“待我離開青城山之後,在返迴天柱山的途中,聞得甄師姐與楊將軍從夏國返迴的消息,便借道開封,趕來與甄師姐一聚。”
甄玥道:“莫師弟,你來的正是時候。楊府變故,你可已經知曉?”
莫如秋點頭不語。
甄玥低聲道:“眼下,不知事情根結,惟有前去相問天慕,對症下藥,方知解救之法。”
莫如秋憂道:“隻怕楊將軍此時已被押入天牢,甄師姐你我勢單力薄恐難成此事。”
甄玥凝望水中二人倒影,思索應對之策。片刻之後,隻聽莫如秋道:“師姐,你我來了‘救兵’。”
甄玥心中不禁疑問:“是何救兵?”甄玥迴身一看,見楊霖浩正快步奔來。甄玥笑道:“這是救兵麽?”
楊霖浩故作生氣,道:“姑姑莫要瞧不起霖浩。”
甄玥恍然道:“霖浩,你的出現,正好為我解決一個難題。”
楊霖浩摟著甄玥,道:“姑姑,是何難題?”
甄玥道:“虎父無犬子。霖浩,你聽我言……”
甄玥將心中計劃告知於莫如秋與楊霖浩,二人隨即會心。甄玥拉著楊霖浩小手走在前,莫如秋跟於二人身後,三人朝開封城內走去。
甄玥、莫如秋與楊霖浩來到開封市集,遠遠聽見一路邊茶攤之上,傳來早已沸沸揚揚的流言。
長臉男子道:“聽聞楊天慕將軍將要投奔夏國?這可不得了,楊將軍可是我大宋大將,大宋不能沒有楊將軍啊。”
圓臉男子道:“朱兄此言當真?楊將軍可是楊業將軍後人,能征善戰,要是其當真投奔夏國,我大宋該如何是好!”
瘦臉男子道:“你二人還是勿要討論什麽國家大事了,小心被大人物聽到,說你倆胡說八道,要了你倆小命。”
長臉男子道:“是,是,喝茶,喝茶。”
甄玥不作理睬,偕莫如秋與楊霖浩走進一男子衣裳店內,取出一錠銀子,買了兩件男子青布長衫與兩頂笠帽。
一刻之後,楊霖浩舞著木劍來到開封府天牢之外,起初,天牢守衛見數丈之外,有一七八歲孩童徑自玩耍,未太在意。不一會兒,兩名頭戴笠帽,身著青布長衫的男子緩緩走近。
天牢守衛見遠處走來之人打扮甚是怪異,便道:“你倆乃是何人?還請止步。”
甄玥用男聲道:“我奉蔡宰相之令,前來訊問楊天慕。”
天牢守衛道:“可有宰相大人文書?”
甄玥從袖中掏出一封信箋,道:“請看。”
待甄玥攤開此信,幾縷粉色煙霧從信箋中散發出來,四名天牢守衛漸漸倒下,道:“有……毒……”莫如秋趁其餘天牢守衛悉數驚慌之時,快速點住其等穴道。
楊霖浩望見這番景象,與甄玥會心一視。楊霖浩繼續玩耍於天牢周遭,便象任何事從未發生過一般。
甄玥與莫如秋走進天牢之中,兩名獄卒揮劍攔截,莫如秋步法輕盈,劍意明快,一劍橫於一名獄卒脖頸之上,道:“楊將軍所在何處?”
獄卒指向右首盡處,莫如秋旋轉手中義和劍,用劍柄點住兩名獄卒穴道。正待甄玥與莫如秋起步之時,二人左右兩側各殺來六七名獄卒。
甄玥低聲道:“若是這般糾纏下去,你我終將不敵。”甄玥從腰中解下一壺藥瓶,遞與莫如秋。莫如秋會心接過藥瓶,掀開木塞,旋身飛於兩隊獄卒周遭,散發藥粉。
莫如秋見獄卒接二連三悉數倒地,驚道:“師姐,此乃何藥?竟這般厲害。”
甄玥笑道:“此藥名曰醉生夢蝶,僅是致人昏睡而已。行走江湖,得饒人處且饒人。”
莫如秋道:“師姐真乃慈悲之心。”
甄玥與莫如秋走至楊天慕牢房之前,甄玥眼神中流露出無比憐惜之情。楊天慕將先前朝堂之上發生之事告知甄玥。
此時,天牢之外,楊霖浩若無其事地舞著木劍,但見蔡京與另外二人正走過來,楊霖浩大聲唱道:“風雨欲來,百鳥歸巢,期盼晴空,再作翱翔……”
長發齊胸,耳係吊環的男子道:“楊天慕長期率軍駐紮宋遼邊境,令我遼國上下寢食難安。宰相大人果然足智多謀,短短幾日之間便為我遼國除一大害。”
白白胖胖的和尚道:“宰相大人運籌帷幄,我等習武之人萬萬不及。”
蔡京笑道:“二位過獎,過獎。”
楊霖浩心想:“莫非這兩位便是姑姑先前所說的蕭夢揚與靜遠?”
楊霖浩繼續唱道:“風雨欲來,百鳥歸巢,期盼晴空,再作翱翔……”
蕭夢揚輕聲道:“小雜種也在這?正好鏟草除根。”
楊霖浩聞之,轉身逃離。蕭夢揚欲要追擊楊霖浩。
蔡京見四名侍衛躺倒在地,六名侍衛被點穴道,道:“有人闖入天牢之中,我等勿要顧此失彼。”
靜遠道:“這手法……應是楊天慕表姐甄玥所為。不過,此四人隻是昏迷,倒無生命危險,從跡象上看,此毒才下不到半柱香的時間。”
靜遠解開六名侍衛穴道,一侍衛驚惶道:“方才有兩名頭戴笠帽,身著青布長衫的男子闖入天牢之中。其二人武功高強,小的十人著實不敵。”
蔡京道:“一群廢物。”蔡京稍作思索,道:“如此說來,甄玥應該仍在大牢之中,我等悄聲進去,切勿打草驚蛇。”
甄玥與莫如秋早早聞得楊霖浩口中暗語,二人先行藏於天牢屋梁之上。
待蔡京、蕭夢揚、靜遠三人走進天牢,甄玥與莫如秋立即施展輕功,翩身飛離,速度之快,令蔡京、蕭夢揚、靜遠反應不及。蕭夢揚欲作追擊,靜遠道:“少莊主,勿要追去,論輕功,你我二人都不是甄玥這臭婆娘的對手。再者,此地乃是大宋皇城,在此動武,難免給宰相大人惹來麻煩。”
蕭夢揚道:“大師此言不錯。”
蔡京道:“煩勞你二人日夜守候於天牢之中,謹防生變。”
靜遠道:“宰相大人客氣了,貧僧與少莊主亦是巴不得楊天慕早死一天,怎容生變。”
蕭夢揚道:“大師所言甚是……甚是。”
半柱香時間之後,甄玥、莫如秋與楊霖浩會合於汴河之畔。
甄玥道:“天慕此刻被奸人陷害,不幸入獄。若想援救天慕,單憑我三人定是不行,需恭請他人助我等一臂之力。”
甄玥一撫秀發,道:“即便此刻皇上誤信讒言,但顧念楊家曆代衛國之恩,皇上應不會處斬天慕,皇上或將天慕發配邊疆。天慕自身亦作這般猜測。但若真如此,蔡京必定讓蕭夢揚與靜遠護送發配,以便途中暗下毒手。如此看來,在發配途中解救天慕,實乃不易。”
莫如秋沉思片刻,道:“甄師姐,令尊生前與家師乃是至交、智空師叔亦是你的醫術啟蒙恩師,師姐若請家師、智空師叔出手相助,便是霧龍山莊、普度寺再來幾位高手,我等也可輕鬆應對。”
甄玥道:“師弟之言,我亦曾想過,但是上清師伯、師父都是武林中的泰山北鬥,此事讓他們親自出手,是否……”甄玥一貫思緒清晰,此時卻略帶猶豫,可見此事何等棘手。
莫如秋道:“師姐多慮了,楊將軍乃是大宋忠臣良將,楊將軍有難,家師與智空師叔怎會置之不顧。況且,我等一時之間無法為楊將軍昭雪,惟能先行保住楊將軍性命,日後再作打算。”
甄玥道:“也隻好如此了。天慕當下關押於天牢之中,三五日之內,皇上應不會草率發配天慕,待刑部調查數日,得不到證實天慕叛國一事有假的證據,皇上便會考慮將天慕發配邊疆。莫師弟,你與霖浩先行留於開封,待發配隊伍啟程之後,你二人遠遠跟隨發配隊伍,沿途留下暗號。我即刻前往天柱山,恭請上清師伯與師父前來相助。”
楊霖浩道:“姑姑,一路小心。”
甄玥撫著楊霖浩後腦,道:“霖浩,一切聽從莫師叔安排。”
楊霖浩道:“是,請姑姑放心。”
過了數個時辰,葉風與李憐玉來到河南府,是時已然未時。葉風駕著馬車來到河南府知府李青複府邸,葉風道:“楊夫人,到了。”
李憐玉未作應答,葉風便掀開簾布,見李憐玉滿麵愁容,葉風惟能暫時放下簾布。李憐玉稍作遲疑,緩緩下了馬車,對李府侍衛道:“煩勞告知李大人,開封李憐玉求見。”
半晌之後,一中等身型,瘦臉細眼,身著官袍的男子走出府門,道:“妹妹,怎的大駕來我河南府?”
李憐玉苦澀道:“夫君遇事,不敢煩勞哥哥相救,但不知憐玉可否棲身貴府數日?”
葉風心道:“原來此人便是李憐玉的兄長李青複,但瞧二人模樣相差甚遠,一人天香國色,一人形貌猥瑣。”葉風心中頗覺詫異,便徑自飲了一口燒酒。
李青複聞得酒香,便道:“少俠方才所飲想必是產於鳳翔的西鳳酒。”李青複隨口輕吟東坡詩句:“花開酒美曷不醉,來看南山冷翠微。”
李憐玉道:“哥哥,憐玉此行實為避禍,非來河南府與你品酒也。”
葉風本來聞得李青複口中的東坡詩句,心想此時此刻遇得酒友知己,真乃一大喜事,但被李憐玉一言驚醒,心道:“李憐玉所言極是,此時哪是飲酒作樂之時。”
李青複道:“百事食為先。憐玉,你與少俠不妨先行就餐,填飽肚子,其餘之事,飯後再說亦是不遲。”
李憐玉與葉風跟隨李青複走進李府,葉風見府內石道兩旁布滿秋菊,豔麗非常。李青複見葉風沉醉的眼神,笑道:“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少俠莫非對花亦有濃厚興趣?”
葉風嘖嘖稱是,心中卻道:“花雖美豔,但能當作酒飲麽?”
李青複笑道:“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洛陽眾花,當屬牡丹最為出名,但此時乃是秋季,可惜你我欣賞不到牡丹的國色天香。”
葉風聞見“國色天香”四字,不禁望向李憐玉。葉風見李憐玉麵色略帶氣憤,心中不解。
李憐玉並未發現葉風望向自己,心中暗自道:“東坡也罷,元稹也罷,劉禹錫也罷。唉……”
李青複見李憐玉不屑一顧的表情,道:“妹妹自幼飽讀詩書,哥哥借引幾句詩詞,在妹妹麵前獻醜了。”
李憐玉道:“是憐玉有眼不識泰山,昔日,憐玉常常譏諷哥哥不讀詩書,但哥哥今日搖身一變,成為河南府知府,恕憐玉眼拙。”
李青複笑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李青複朝葉風道:“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
葉風一介武夫,哪知這些事情,但李青複既然誠心介紹,葉風惟能虛心靜聽。
李憐玉與葉風跟隨李青複步入廳堂,李憐玉見室內家具皆是鐵杉製成,茶幾之上果盒之中盛有山楂與蘋果,皆是上品。
李青複道:“憐玉與少俠路途辛苦,飯食本府已令廚子加緊準備,二位不妨先食些果子。”
李青複恍然道:“方才本府隻知與少俠談論美酒與鮮花,未及詢問少俠尊名,著實怠慢,還請原諒。”
葉風道:“在下尊名乃是……”
未及葉風道完,李憐玉道:“真是沒有禮節之人。”
葉風方才醒悟,羞道:“在下敝名葉風,江湖浪子也,不是什麽大俠。”
李青複笑道:“葉少俠性情直爽,英姿瀟灑。敢問葉少俠與舍妹是何關係?”
未待葉風迴答,李憐玉道:“我一有夫之婦有一江湖浪子,能有何關係?”
李青複道:“哥哥原以為葉少俠乃是你與天慕的密友也。”
李憐玉無心再次譏諷葉風,心中暗自牽掛楊天慕、楊霖浩與甄玥。這時,飯食已經開始呈上餐桌。李青複坐於一旁,徑自閱卷,李憐玉無言進食,心道:“幼時起,我與哥哥便極為不和,哥哥乃是庶出,自小便倍受爹爹冷落。昔日哥哥不學無術,我每每不屑與其玩耍,我雖是一女子,但琴棋書畫、詩詞音律皆略懂一二,因此自幼便倍受爹爹喜愛。幸好哥哥成年之後,發奮圖強,終於取得今日之成就。但哥哥建功立業之後便帶生母遠離開封,自此未歸家中,於是乎,我與哥哥的隔閡再無消除的機會。今日,想必哥哥定不會因為袒護我而放棄自身前程。”
進食完畢,李憐玉道:“憐玉今日走投無路,還請哥哥指點一條明路。”
李青複道:“近日發生了何事,還請妹妹一一道來。”
李憐玉緩緩講述近日之事,李青複聽聞之後麵露憂愁,道:“妹婿叛國定然不會,但此時卻無反駁的證據。想必兩封信箋乃是臨摹而成,但臨摹之人會是何人?”
李憐玉道:“憐玉見識短淺,不知大宋何人有著這般出神入化的臨摹本領。天下茫茫,當下若想尋到此人,談何容易。但若是尋不到此人,又如何為將軍平冤昭雪?”
李青複道:“眼下惟能先行避禍,再作打算。”
李憐玉道:“如何避禍,還請哥哥指點迷經。”
李青複道:“不是為兄留不得你,隻是你若留於我府中,屆時宰相大人前來要人,我當如何是好。”
李憐玉淺笑道:“多謝哥哥今日的盛情款待,憐玉多有叨擾,還請哥哥原諒。”
語畢,李憐玉疾步走向府外。葉風萬分不解,惟能朝李青複作揖道:“李大人,在下告辭。”
李憐玉徑自走上馬車,放下簾布,葉風坐於車外,道:“楊夫人,敢問你我現今前往何處?”
李憐玉心想葉風一路跟隨,若是其有歹意藏於心中,自己早已被其淩辱,李憐玉頓覺自己先前對葉風確實太過冷漠,便道:“煩勞葉大俠駕馬西行鳳翔,我心中已有去處。”
葉風一聽鳳翔兩字,心中酒癮頓生,便掀開木塞,握起酒囊,大飲一口。李憐玉聽得葉風飲酒之聲,笑道:“你這等酒徒竟然還有女子對你那般牽掛,唉……”
葉風知曉李憐玉此語乃是一句玩笑,心中竊喜道:“李憐玉不再生我氣便好。”隨即,一揮馬鞭,馬車西行而去。
馬車行出河南府,走在官道之上,隻聽李憐玉道:“葉大俠,可否與我講講你與那湖綠輕衫女子的舊事?”
葉風道:“九年之前,我來到蘇州,趁著夜黑之時,來到碧竹門……”
李憐玉雖不是武林中人,但李憐玉十分喜愛與甄玥促膝而坐,聽著甄玥講述江湖見聞,於是乎李憐玉對武林之事有著一些了解,李憐玉知曉碧竹門乃是江湖之中一個較為孤僻的門派,鮮少參與武林之事。
葉風續道:“我聽聞碧竹門之中藏有一件奇特兵刃,名曰青絲。”
李憐玉微微思索,道:“那青絲想必便是湖綠輕衫女子袖中的索帶吧?”
葉風道:“正是。尋常兵刃皆是金屬質地,綿柔索帶怎做殺人之物?我心生好奇,便想盜來一賞。於是乎我潛入碧竹門中,來到門主臥房之前,隻見前任門主正奄奄一息,門下弟子悉數跪於榻前。”
葉風飲酒一口,道:“我當時想,碧竹門遇此不幸,我不便於此時下手,於是先行離開,尋一酒樓,休憩十日。”
李憐玉道:“十日之後,發生何事?”
葉風道:“十日已滿,我便再次前往碧竹門,見新任門主正於月下婀娜練武,索帶飄蕩,甚是柔美。我不禁萌生試探這位新任門主武功如何的念頭,但我不願偷襲一位柔弱女子,於是乎我便咳嗽一聲,隨即一記飛鏢射出。”
李憐玉心弦繃緊,葉風道:“豈知這名女子並未明白我的意思,反而問道:‘你是何人?見你咳嗽……’一語尚未道完,飛鏢便擊中這名女子左肩。”
李憐玉道:“這名新任門主言下之意是在詢問你身子是否要緊?”
葉風慚愧道:“正是。我行走江湖以來,未曾遇到過這般純真善良之人,竟然先行關切一陌生人。”
李憐玉道:“之後,你便好生照料其之傷勢,但最後還是悄然離去?”
葉風長歎一口,道:“正如楊夫人所言。”
李憐玉當即不語,知曉葉風此時心中定然萬分難受,葉風亦就此封口,將其與水寒之育有一子之事咽於腹中,葉風滿心愧疚,心道:“待到楊將軍與楊夫人安全團聚之時,我再返迴蘇州看看小兒,陪陪寒之。”
為緩解葉風的悲傷,李憐玉道:“葉大俠,齊雲觀所在何處你可知曉?”
葉風道:“齊雲觀坐落於鳳翔府以北,約莫二十裏之處。”
李憐玉道:“煩勞葉大俠擇道前往齊雲觀。”
葉風道:“此地前往齊雲觀約需六七個時辰。以我之見,入夜之後,不妨尋一集鎮,暫宿一夜,明日一早再作西行。”
李憐玉道:“將軍於牢中度日如年,你我勿要耽擱時間,遇到集鎮買些幹糧帶著便可,勿作過多停留。”
漸漸晚霞浮現空中,葉風與李憐玉購置幹糧之後,繼續西行。天地漆黑之後,李憐玉並未閉眼入睡,不時與葉風交談幾句,以消葉風駕車之孤寂,葉風則鮮與李憐玉對話,期望李憐玉能稍作休息。
翌日辰時,馬車來到齊雲觀門前,葉風喚醒李憐玉,道:“楊夫人,你我已到齊雲觀門外。”
李憐玉道:“繼續北行。”葉風聽聞李憐玉清亮但略微疲倦的聲音,知曉李憐玉一夜未眠,葉風心中料想李憐玉萬分掛念楊天慕的同時,興許亦是為了陪伴自己,於是乎心中大喜。
北行數十裏之後,葉風道:“楊夫人,前方山石遍布,馬車恐不便前行。”
李憐玉掀開簾布,緩緩下馬,道:“煩勞,你與我步行。”
葉風奇道:“北去乃是高山密林,藏身固然不錯,但日常飲食惟恐困難。”
李憐玉道:“葉大俠勿要焦慮,你一會便知。”
葉風將馬車拴於一棵鬆樹之上,與李憐玉繼續北行。步走三裏之後,葉風聞得溪水之聲,道:“楊夫人,是否覺得口渴?”
李憐玉微微點頭,與葉風走向溪邊,葉風伸手掬水,大飲數口,道:“未有酒水香醇。”李憐玉微笑不語,蹲身溪畔,掬水慢飲。葉風俯瞰李憐玉,見其美發略有淩亂,嬌容稍帶疲倦,但身姿依然綽約,不禁眼神呆滯。李憐玉迴身望著葉風,葉風心中怦怦直跳,當即目光移向遠方,道:“西施!西施!”
李憐玉故作生氣,道:“瘋人。”
葉風掏出昨日所購幹糧,遞與李憐玉。李憐玉掩袖慢食,道:“再行五裏,便會到達一世外桃源。”
葉風奇道:“世外桃源?是何世外桃源?”
李憐玉溫婉一笑,道:“天機不可泄露。”
葉風道:“無酒之地皆是了無生趣,縱使景色再美,我不稀罕。”
李憐玉道:“酒水定是有的,不過種類應不繁盛,興許隻有越州花雕。”
【作者注:宋高宗駐蹕越州,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於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升越州為紹興府。此乃後世之事,故此處花雕當稱之為越州花雕。】
葉風欣喜笑道:“雖說花雕酒不夠剛烈,但越州花雕香醇潤口,勝過無酒,勝過無酒也。”
李憐玉道:“既然如此,還不快走?”
葉風當即加快步伐,與李憐玉繼續北行,半柱香之後,二人來到一岩壁麵前。葉風見岩壁之上布滿藤蔓,失落道:“這便是楊夫人方才所言的世外桃源?”
李憐玉不答,徑自遊走於藤蔓之前,半晌之後,道:“應該便是這裏。”
葉風緩步來到李憐玉身前,當真發現麵前的藤蔓與左右的藤蔓有著細微不同,葉風當即伸手拉動麵前藤蔓,藤蔓竟似木門一般,現出一道縫隙。葉風見此,繼續拉動藤蔓,果真一道門洞出現於二人麵前。
李憐玉微微喜道:“你我快快進去。”
葉風與李憐玉走入門洞之後,果真發現眼前的絕美景色堪稱世外桃源,葉風見道路臨溪而走,兩麵高山立於道路與溪水兩側,仰觀天為一線,俯看河流湍急。葉風見李憐玉欣賞美景的溫婉神色,道:“楊夫人,莫非你亦未曾來過此地?”
李憐玉道:“正是。”
葉風奇道:“那你怎會知曉此座隱蔽峽穀的所在?”
李憐玉道:“聽聞姐姐言過,此地群碟飛舞,四季常青,風景美不勝收,且峽穀之中花草蟲魚皆可入藥,於是精研醫術藥理且愛戀自然美景的姐姐,便擇此地定居。姐姐講得多了,我自然便知曉了峽穀入口所在。”
葉風道:“甄醫仙飄逸瀟灑,想必其定為此地取了一個美妙名字。”
李憐玉微笑道:“彩蝶峽穀。”
葉風會意道:“無怪外界蒙甄玥救治之人都喚甄玥為彩蝶醫仙。但此穀這般隱秘,為何楊夫人你會帶我前來?”
李憐玉淡然道:“我先前著實想過,透露彩蝶峽穀所在於你,是否愧對姐姐。但俠客行走江湖,焉能一生平安,若是葉大俠日後有難,能得彩蝶峽穀暫避,亦是我與姐姐對你恩情的迴報。除此之外,我不能為葉大俠做任何。”
葉風道:“楊夫人言重了,在下隻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李憐玉笑道:“即便是路見不平,焉能見到我的梁上?”
葉風羞愧不語,隻見小道盡處有一瀑布從天垂下。葉風道:“莫非走到了盡頭?”
李憐玉道:“跟我來。”
李憐玉與葉風沿著小道走下溪邊,二人衣衫濺上瀑布激起的水珠,葉風跟隨李憐玉繞到瀑布之後,儼然見到一座木屋。
李憐玉道:“這應是姐姐所住的木屋。”
李憐玉緩緩推開木門,二人走入其中。李憐玉見木屋分為三室,中間一室乃是廳堂,陳設簡單,僅有木桌、木椅與木櫃等一些簡單的家具,進門方位的左室乃是甄玥廂房,廂房由一屏風一隔為二,內室之中置有木床、衣櫃與衣架,外室之中設有鏡台與盆架,進門方位的右室乃是甄玥製藥之所,室內盡是些製藥器具,右室木櫃各個抽屜之中,放有各色風幹藥材。
李憐玉見桌椅之上,鋪滿灰塵,道:“姐姐有些許日子未歸家中了。這般簡陋的居所,真是難為姐姐。姐姐當年可是天波楊府大小姐,荊楚鏢局二少奶奶,過的當真是盡享榮華的日子。不過,姐姐生性節儉。”
葉風從李憐玉寥寥數語中聽得甄玥眾多往事,葉風雖十分欽佩與欣賞甄玥,但此刻確有要事在身,不便於細問甄玥的舊事,遂道:“敢問楊夫人,接下來有何吩咐?”
李憐玉掏出袖中的素紗紫蝶,道:“姐姐一人孤掌難鳴,且姐姐亦要時時照顧霖浩。葉大俠,煩勞你前往青麓宮,請求林女俠出手幫助姐姐援救夫君。若得林女俠相助,姐姐便多了分把握。”
葉風接過素紗紫蝶,道:“楊夫人請放心,在下定當完成囑托。”
李憐玉知曉甄玥住處定有準備入藥的黃酒,便道:“藥房之中定有花雕酒,葉大俠不妨自行尋之。”
葉風欣喜,走入木屋右室,果然發現一壇黃酒,當即握勺暢飲,李憐玉走進右室,褪下玉鐲,道:“葉大俠,這玉鐲產自古時於闐國,萬分珍貴,你且拿去,尋得集鎮之後,換一匹快馬。夫君之脫險,仰仗你了。”
葉風推卻道:“這等絕世珍寶,葉風萬萬不敢收下,我行走江湖多年,至於遠行途中的馬匹與飯食,我自當信手拈來,楊夫人不必掛心,對我而言,這些皆是輕而易舉之事。”
李憐玉強行將玉鐲推於葉風,葉風心道:“得楊夫人所帶玉鐲,當真令人心動萬分。”於是乎,葉風便不再推辭。
李憐玉取下葉風腰中酒囊,徑自走向酒壇,用木勺為酒囊中注酒,葉風見李憐玉焦慮的神情,接過盛滿的酒囊,道:“楊夫人,你且珍重,在下這便前往青麓宮。”
李憐玉為葉風打開木門。葉風走出木屋,迴望李憐玉一眼,便手握玉鐲,飛身而出。
葉風拎著酒囊,獨自步行走出彩蝶峽穀,來到馬車之旁,道:“馬兒,勞你再次載我一程,待尋得集鎮之後,我再好生犒勞你。”葉風摸著馬背,旋身上馬,隨即駕馬南行,繞過鳳翔府,徑直西去。
一個時辰之後,葉風見前方出現一人煙稠密的集鎮,喜道:“哈哈,流淮鎮近在眼前。馬兒,馬兒,想必你腹中早覺**了。”進入流淮鎮之後,葉風先行購些草料,喂與一路隨行的河曲馬。待馬兒尚在食草飲水之時,葉風摸著手中李憐玉先前所贈的玉鐲,心道:“這玉鐲是無論如何不能變賣。但這馬兒一路西行,已無甚體力,需再尋一千裏良駒。”葉風解開束縛河曲馬的馬鞍與韁繩,道:“馬兒,你我就此相別,後會有期。”這河曲馬並不急於奔離,反倒是將頭頸向葉風身上貼了貼,葉風愛惜道:“馬兒,有緣定會再見,勿要不舍。”葉風語畢,河曲馬徑自走向溪邊,繼續飲水。
葉風緩步離開,行於流淮鎮街頭,心道:“情勢所迫,需尋些銀兩。”葉風見道旁有一書院,名曰:毓秀草堂。葉風心道:“姑且向這群夫子,取些銀子。”葉風輕功飛進毓秀草堂,趁無人之際,奔走於草堂廊中,隨即躲進一房間之內。葉風見室內懸掛曆代書畫,心道:“牆上書畫定然值些銀兩,但一時之間,何處尋得買家。”葉風便搜尋室內桌櫃抽屜,但皆是些筆墨紙硯,無甚值錢之物,葉風頓覺自己行為肮髒齷齪,但這窮途末路之上,葉風心中亦無他法。葉風摸了摸衣中手鐲,心道:“即便是嚼著草根,徒步奔向夏國,這玉鐲定然不能變賣。”
這時,葉風聞得一陣酒香,不禁欣然道:“好酒!好酒!”葉風酒癮頓起,且腰中酒囊所剩酒水已然不多,葉風便微微開門,探頭望去,見走廊之中悄然無人,便順著酒香,緩步走去。
葉風來到廚房門前,見廚房之中並無他人,喜道:“美酒君,原來你在這。”葉風開懷暢飲,但三杯過後,葉風不禁昏昏入睡,驚道:“糟……糕……”
趙佶道:“楊愛卿此行夏國功勳卓著,成功化解宋夏兩國不休之烽火,換來兩國社稷升平之盛世。朕有意重賞楊愛卿,不知諸位有何高議?”
蔡京道:“微臣提議封楊將軍為上柱國,賞白銀五萬兩。”
正在趙佶思索之時,一武官奔進紫宸殿內。趙佶微怒道:“你乃何人?衝撞早朝成何體統?來人,將此莽夫拉下去。”
武官氣喘籲籲,道:“皇上,小人深知此舉魯莽,但事關緊急,小人必要報於聖上。”
趙佶道:“何事這般緊急?”
武官取出一封信箋,太監接過呈與趙佶。趙佶見信中寫道:“大夏崇宗皇帝在上,請受微臣楊天慕一拜,皇上所托微臣之事,微臣已經辦妥,微臣即日便可棄暗投明,奔赴大夏,楊天慕承蒙聖恩,萬死不辭……”
趙佶先行默讀一遍,隨即發聲讀與文官百官聽,楊天慕聞後不禁心中大駭,心道:“定是蔡京加害於我。”
趙佶道:“楊愛卿,你來看看。”太監將信箋遞與楊天慕,楊天慕望見信箋,發覺信中字跡竟與自己一模一樣。
蔡京心中竊喜道:“蕭奉先模仿的功夫確是爐火純青。楊天慕,這隻是前奏罷了。”
楊天慕不知如何解釋,隻聽趙佶道:“楊愛卿,朕雖覺信中筆法剛勁有力,頗有風骨,與你的字跡甚為相似,但楊家世代忠良,朕相信楊愛卿不會做出背叛大宋、令祖蒙羞之事。”
楊天慕道:“皇上明鑒。”
這時,隻聽童貫道:“啟稟皇上,楊將軍一向對進攻夏國之事,萬般阻攔,微臣以為此中定有緣由。”
遠處再次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趙佶一看此人乃是禁軍千夫長的裝束,便未令紫宸殿外侍衛加以阻攔。
禁軍千夫長道:“小人叩見皇上。”
趙佶心中對方才信箋一事懸而未決,猜想這名禁軍千夫長亦有可能因楊天慕之事貿然前來紫宸殿,便道:“你有何事?速速道來。”
禁軍千夫長道:“小人方才於楊府之中搜得一封信箋。”
趙佶道:“速速呈上來。”趙佶接過太監所呈信箋一看,發覺乃是夏崇宗李乾順親筆寫予楊天慕的密信,信中文字流露出李乾順對楊天慕的欣賞與喜愛,趙佶心中大驚,不忍細讀。
趙佶道:“楊家英雄輩出,但這封信箋,你作何解釋?”趙佶將信箋擲向楊天慕,楊天慕俯身拾起信箋閱之,大為震驚。
蔡京湊眼一看,道:“真是料想不到,楊將軍你竟通敵賣國,難怪你一直袒護夏國。皇上,請治微臣舉奸之罪。”
童貫道:“楊將軍,皇上一向待你楊家不薄,你怎能如此忘恩負義啊。”
蔡京見趙佶尚未深信,道:“皇上,依微臣之見,不如徹底調查此事,若是有人從中陷害楊將軍,定要給楊將軍一個清白。若是徹查之後,證實楊將軍當真棄宋叛國,再治其罪亦是不遲。”
趙佶道:“且將楊天慕押入天牢,聽候發落。”
楊天慕斜目望向蔡京,道:“如此栽贓,真是費勁心機啊。”
楊天慕心緒不寧,所思所想全是當下家人的安危。楊天慕不作抵抗,戴上手銬腳鐐,緩步走向天牢。
開封府郊外,汴河之畔。甄玥、李憐玉、葉風、楊霖浩四人佇立河堤之上。
甄玥靜靜沉思,李憐玉佇立一旁,不作打擾。葉風望著李憐玉,心道:“突逢如此大變,楊夫人尚能處變不驚,當真女中英雄。”葉風倍覺自己有負秦怡重托,心中愧疚萬分。葉風望向甄玥寧靜深思的臉龐,心道:“這般冰雪聰明的女子,世上當真會有第二個麽?”
半晌之後,甄玥轉過身來,道:“葉少俠,煩勞你護送憐玉與霖浩母女二人前往河南府知府李青複李大人之處。”
李憐玉道:“姐姐將我托付給一淫……”李憐玉見楊霖浩在此,未將後半句話語道完。
甄玥輕撫李憐玉的柔嫩麵龐,道:“我相信葉少俠。”
葉風聞得此語,心中不知有多歡暢,心道:“即便教主師姐未曾下令於我,單憑甄醫仙這句話,我亦甘願護衛這對母女,至死方休。”
李憐玉不願再提葉風,朝甄玥道:“姐姐,你一人留於開封,我怎放心得下?”
楊霖浩道:“我要和姑姑一起,救得爹爹出來。”
甄玥輕撫楊霖浩,道:“霖浩,聽姑姑的話,隨葉叔叔前往河南府舅舅處避避風頭。”
李憐玉憂道:“姐姐,我與兄長的疏遠關係,你不是不知。”
甄玥笑道:“憐玉,勿要多心,大難當頭,親情為大,李大人不會惦記舊事。”
葉風忍不住酒癮,微微飲著酒水,心道:“楊夫人待人柔和,猶如教主師姐一般,雖然楊夫人對我甚是冷漠,但其中確是有著緣由,這般溫順可親的楊夫人怎會同兄長不和?想必其中定有隱情。”
李憐玉不舍地望著甄玥,甄玥道:“憐玉你且寬心,我心中已有打算。”甄玥遞與李憐玉一支刺繡蝴蝶,道:“若是有難,你可向青麓宮林玄香女俠求援。其見素紗紫蝶,定會全力相助。”
李憐玉便不再迴頭,牽著楊霖浩走上馬車,葉風迴望甄玥,倍覺秋風中這位紫衫女子無比堅強,心中暗自佩服。甄玥道:“葉少俠,起行吧。”
葉風一揮馬鞭,馬車快速離去。
葉風駕著馬車前行,不時小酌幾口。李憐玉與楊霖浩坐於馬車之內。李憐玉心緒難安,不知楊天慕現今是何處境,但其自知無力援救夫君,惟能先行避禍以待夫君離險重聚。馬車起行一炷香之後,楊霖浩道:“娘親,我要小解。”
李憐玉道:“去去就迴。”李憐玉並未招唿葉風勒馬停車,其知葉風定然已經聽到其與楊霖浩的對話。葉風果然籲的一聲,馬車緩緩停下。
楊霖浩跳下馬車,快步鑽進樹林。
半晌之後,李憐玉未見楊霖浩歸來,心中甚是焦慮,伸頭望向車外。葉風見此,道:“楊夫人勿急,待我前去找尋公子。”葉風飛身離開座處,疾飛旋繞林間,但未曾發現楊霖浩的蹤影。
李憐玉見葉風茫然歸來,道:“小兒生性倔強,勿要管他,繼續西行。”
葉風驚道:“楊夫人此言當真?”
李憐玉放下簾布,不再出聲。
葉風一揮馬鞭,心道:“李憐玉此時選擇西行退避,著實識得大體,若是其執意留於開封,非但不能為援救楊將軍之事出力,反倒成為甄醫仙需要保護的對象。”
汴河之畔,甄玥凝望水中倒影,清風徐徐,甄玥鬢發微微悠動。這時,隻聽身後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甄師姐。”
甄玥迴身望去,見一位年歲約莫二十三四,眉清目秀,身著青花道袍的男子立於自己身前。甄玥喜道:“莫師弟,你怎來到開封?”
這名俊朗道士名曰莫如秋,乃是天柱派上清道長的愛徒,莫如秋與甄玥相識已久,二人素來親密融洽。天柱派智空大師乃是甄玥醫術的啟蒙恩師,遂甄玥行走江湖,每每以天柱派俗家弟子自居,故二人乃互稱為師姐弟。
莫如秋道:“前些日子,武林同道相約齊聚青城山,為玄青道長祝六十大壽,祈長生之福,但家師正值閉關靜修之際,便令我攜帶壽禮前往青城山代表天柱派參加玄青道長壽辰。”
甄玥抑製心中煩憂,笑道:“之後如何?”
莫如秋道:“待我離開青城山之後,在返迴天柱山的途中,聞得甄師姐與楊將軍從夏國返迴的消息,便借道開封,趕來與甄師姐一聚。”
甄玥道:“莫師弟,你來的正是時候。楊府變故,你可已經知曉?”
莫如秋點頭不語。
甄玥低聲道:“眼下,不知事情根結,惟有前去相問天慕,對症下藥,方知解救之法。”
莫如秋憂道:“隻怕楊將軍此時已被押入天牢,甄師姐你我勢單力薄恐難成此事。”
甄玥凝望水中二人倒影,思索應對之策。片刻之後,隻聽莫如秋道:“師姐,你我來了‘救兵’。”
甄玥心中不禁疑問:“是何救兵?”甄玥迴身一看,見楊霖浩正快步奔來。甄玥笑道:“這是救兵麽?”
楊霖浩故作生氣,道:“姑姑莫要瞧不起霖浩。”
甄玥恍然道:“霖浩,你的出現,正好為我解決一個難題。”
楊霖浩摟著甄玥,道:“姑姑,是何難題?”
甄玥道:“虎父無犬子。霖浩,你聽我言……”
甄玥將心中計劃告知於莫如秋與楊霖浩,二人隨即會心。甄玥拉著楊霖浩小手走在前,莫如秋跟於二人身後,三人朝開封城內走去。
甄玥、莫如秋與楊霖浩來到開封市集,遠遠聽見一路邊茶攤之上,傳來早已沸沸揚揚的流言。
長臉男子道:“聽聞楊天慕將軍將要投奔夏國?這可不得了,楊將軍可是我大宋大將,大宋不能沒有楊將軍啊。”
圓臉男子道:“朱兄此言當真?楊將軍可是楊業將軍後人,能征善戰,要是其當真投奔夏國,我大宋該如何是好!”
瘦臉男子道:“你二人還是勿要討論什麽國家大事了,小心被大人物聽到,說你倆胡說八道,要了你倆小命。”
長臉男子道:“是,是,喝茶,喝茶。”
甄玥不作理睬,偕莫如秋與楊霖浩走進一男子衣裳店內,取出一錠銀子,買了兩件男子青布長衫與兩頂笠帽。
一刻之後,楊霖浩舞著木劍來到開封府天牢之外,起初,天牢守衛見數丈之外,有一七八歲孩童徑自玩耍,未太在意。不一會兒,兩名頭戴笠帽,身著青布長衫的男子緩緩走近。
天牢守衛見遠處走來之人打扮甚是怪異,便道:“你倆乃是何人?還請止步。”
甄玥用男聲道:“我奉蔡宰相之令,前來訊問楊天慕。”
天牢守衛道:“可有宰相大人文書?”
甄玥從袖中掏出一封信箋,道:“請看。”
待甄玥攤開此信,幾縷粉色煙霧從信箋中散發出來,四名天牢守衛漸漸倒下,道:“有……毒……”莫如秋趁其餘天牢守衛悉數驚慌之時,快速點住其等穴道。
楊霖浩望見這番景象,與甄玥會心一視。楊霖浩繼續玩耍於天牢周遭,便象任何事從未發生過一般。
甄玥與莫如秋走進天牢之中,兩名獄卒揮劍攔截,莫如秋步法輕盈,劍意明快,一劍橫於一名獄卒脖頸之上,道:“楊將軍所在何處?”
獄卒指向右首盡處,莫如秋旋轉手中義和劍,用劍柄點住兩名獄卒穴道。正待甄玥與莫如秋起步之時,二人左右兩側各殺來六七名獄卒。
甄玥低聲道:“若是這般糾纏下去,你我終將不敵。”甄玥從腰中解下一壺藥瓶,遞與莫如秋。莫如秋會心接過藥瓶,掀開木塞,旋身飛於兩隊獄卒周遭,散發藥粉。
莫如秋見獄卒接二連三悉數倒地,驚道:“師姐,此乃何藥?竟這般厲害。”
甄玥笑道:“此藥名曰醉生夢蝶,僅是致人昏睡而已。行走江湖,得饒人處且饒人。”
莫如秋道:“師姐真乃慈悲之心。”
甄玥與莫如秋走至楊天慕牢房之前,甄玥眼神中流露出無比憐惜之情。楊天慕將先前朝堂之上發生之事告知甄玥。
此時,天牢之外,楊霖浩若無其事地舞著木劍,但見蔡京與另外二人正走過來,楊霖浩大聲唱道:“風雨欲來,百鳥歸巢,期盼晴空,再作翱翔……”
長發齊胸,耳係吊環的男子道:“楊天慕長期率軍駐紮宋遼邊境,令我遼國上下寢食難安。宰相大人果然足智多謀,短短幾日之間便為我遼國除一大害。”
白白胖胖的和尚道:“宰相大人運籌帷幄,我等習武之人萬萬不及。”
蔡京笑道:“二位過獎,過獎。”
楊霖浩心想:“莫非這兩位便是姑姑先前所說的蕭夢揚與靜遠?”
楊霖浩繼續唱道:“風雨欲來,百鳥歸巢,期盼晴空,再作翱翔……”
蕭夢揚輕聲道:“小雜種也在這?正好鏟草除根。”
楊霖浩聞之,轉身逃離。蕭夢揚欲要追擊楊霖浩。
蔡京見四名侍衛躺倒在地,六名侍衛被點穴道,道:“有人闖入天牢之中,我等勿要顧此失彼。”
靜遠道:“這手法……應是楊天慕表姐甄玥所為。不過,此四人隻是昏迷,倒無生命危險,從跡象上看,此毒才下不到半柱香的時間。”
靜遠解開六名侍衛穴道,一侍衛驚惶道:“方才有兩名頭戴笠帽,身著青布長衫的男子闖入天牢之中。其二人武功高強,小的十人著實不敵。”
蔡京道:“一群廢物。”蔡京稍作思索,道:“如此說來,甄玥應該仍在大牢之中,我等悄聲進去,切勿打草驚蛇。”
甄玥與莫如秋早早聞得楊霖浩口中暗語,二人先行藏於天牢屋梁之上。
待蔡京、蕭夢揚、靜遠三人走進天牢,甄玥與莫如秋立即施展輕功,翩身飛離,速度之快,令蔡京、蕭夢揚、靜遠反應不及。蕭夢揚欲作追擊,靜遠道:“少莊主,勿要追去,論輕功,你我二人都不是甄玥這臭婆娘的對手。再者,此地乃是大宋皇城,在此動武,難免給宰相大人惹來麻煩。”
蕭夢揚道:“大師此言不錯。”
蔡京道:“煩勞你二人日夜守候於天牢之中,謹防生變。”
靜遠道:“宰相大人客氣了,貧僧與少莊主亦是巴不得楊天慕早死一天,怎容生變。”
蕭夢揚道:“大師所言甚是……甚是。”
半柱香時間之後,甄玥、莫如秋與楊霖浩會合於汴河之畔。
甄玥道:“天慕此刻被奸人陷害,不幸入獄。若想援救天慕,單憑我三人定是不行,需恭請他人助我等一臂之力。”
甄玥一撫秀發,道:“即便此刻皇上誤信讒言,但顧念楊家曆代衛國之恩,皇上應不會處斬天慕,皇上或將天慕發配邊疆。天慕自身亦作這般猜測。但若真如此,蔡京必定讓蕭夢揚與靜遠護送發配,以便途中暗下毒手。如此看來,在發配途中解救天慕,實乃不易。”
莫如秋沉思片刻,道:“甄師姐,令尊生前與家師乃是至交、智空師叔亦是你的醫術啟蒙恩師,師姐若請家師、智空師叔出手相助,便是霧龍山莊、普度寺再來幾位高手,我等也可輕鬆應對。”
甄玥道:“師弟之言,我亦曾想過,但是上清師伯、師父都是武林中的泰山北鬥,此事讓他們親自出手,是否……”甄玥一貫思緒清晰,此時卻略帶猶豫,可見此事何等棘手。
莫如秋道:“師姐多慮了,楊將軍乃是大宋忠臣良將,楊將軍有難,家師與智空師叔怎會置之不顧。況且,我等一時之間無法為楊將軍昭雪,惟能先行保住楊將軍性命,日後再作打算。”
甄玥道:“也隻好如此了。天慕當下關押於天牢之中,三五日之內,皇上應不會草率發配天慕,待刑部調查數日,得不到證實天慕叛國一事有假的證據,皇上便會考慮將天慕發配邊疆。莫師弟,你與霖浩先行留於開封,待發配隊伍啟程之後,你二人遠遠跟隨發配隊伍,沿途留下暗號。我即刻前往天柱山,恭請上清師伯與師父前來相助。”
楊霖浩道:“姑姑,一路小心。”
甄玥撫著楊霖浩後腦,道:“霖浩,一切聽從莫師叔安排。”
楊霖浩道:“是,請姑姑放心。”
過了數個時辰,葉風與李憐玉來到河南府,是時已然未時。葉風駕著馬車來到河南府知府李青複府邸,葉風道:“楊夫人,到了。”
李憐玉未作應答,葉風便掀開簾布,見李憐玉滿麵愁容,葉風惟能暫時放下簾布。李憐玉稍作遲疑,緩緩下了馬車,對李府侍衛道:“煩勞告知李大人,開封李憐玉求見。”
半晌之後,一中等身型,瘦臉細眼,身著官袍的男子走出府門,道:“妹妹,怎的大駕來我河南府?”
李憐玉苦澀道:“夫君遇事,不敢煩勞哥哥相救,但不知憐玉可否棲身貴府數日?”
葉風心道:“原來此人便是李憐玉的兄長李青複,但瞧二人模樣相差甚遠,一人天香國色,一人形貌猥瑣。”葉風心中頗覺詫異,便徑自飲了一口燒酒。
李青複聞得酒香,便道:“少俠方才所飲想必是產於鳳翔的西鳳酒。”李青複隨口輕吟東坡詩句:“花開酒美曷不醉,來看南山冷翠微。”
李憐玉道:“哥哥,憐玉此行實為避禍,非來河南府與你品酒也。”
葉風本來聞得李青複口中的東坡詩句,心想此時此刻遇得酒友知己,真乃一大喜事,但被李憐玉一言驚醒,心道:“李憐玉所言極是,此時哪是飲酒作樂之時。”
李青複道:“百事食為先。憐玉,你與少俠不妨先行就餐,填飽肚子,其餘之事,飯後再說亦是不遲。”
李憐玉與葉風跟隨李青複走進李府,葉風見府內石道兩旁布滿秋菊,豔麗非常。李青複見葉風沉醉的眼神,笑道:“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少俠莫非對花亦有濃厚興趣?”
葉風嘖嘖稱是,心中卻道:“花雖美豔,但能當作酒飲麽?”
李青複笑道:“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洛陽眾花,當屬牡丹最為出名,但此時乃是秋季,可惜你我欣賞不到牡丹的國色天香。”
葉風聞見“國色天香”四字,不禁望向李憐玉。葉風見李憐玉麵色略帶氣憤,心中不解。
李憐玉並未發現葉風望向自己,心中暗自道:“東坡也罷,元稹也罷,劉禹錫也罷。唉……”
李青複見李憐玉不屑一顧的表情,道:“妹妹自幼飽讀詩書,哥哥借引幾句詩詞,在妹妹麵前獻醜了。”
李憐玉道:“是憐玉有眼不識泰山,昔日,憐玉常常譏諷哥哥不讀詩書,但哥哥今日搖身一變,成為河南府知府,恕憐玉眼拙。”
李青複笑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李青複朝葉風道:“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
葉風一介武夫,哪知這些事情,但李青複既然誠心介紹,葉風惟能虛心靜聽。
李憐玉與葉風跟隨李青複步入廳堂,李憐玉見室內家具皆是鐵杉製成,茶幾之上果盒之中盛有山楂與蘋果,皆是上品。
李青複道:“憐玉與少俠路途辛苦,飯食本府已令廚子加緊準備,二位不妨先食些果子。”
李青複恍然道:“方才本府隻知與少俠談論美酒與鮮花,未及詢問少俠尊名,著實怠慢,還請原諒。”
葉風道:“在下尊名乃是……”
未及葉風道完,李憐玉道:“真是沒有禮節之人。”
葉風方才醒悟,羞道:“在下敝名葉風,江湖浪子也,不是什麽大俠。”
李青複笑道:“葉少俠性情直爽,英姿瀟灑。敢問葉少俠與舍妹是何關係?”
未待葉風迴答,李憐玉道:“我一有夫之婦有一江湖浪子,能有何關係?”
李青複道:“哥哥原以為葉少俠乃是你與天慕的密友也。”
李憐玉無心再次譏諷葉風,心中暗自牽掛楊天慕、楊霖浩與甄玥。這時,飯食已經開始呈上餐桌。李青複坐於一旁,徑自閱卷,李憐玉無言進食,心道:“幼時起,我與哥哥便極為不和,哥哥乃是庶出,自小便倍受爹爹冷落。昔日哥哥不學無術,我每每不屑與其玩耍,我雖是一女子,但琴棋書畫、詩詞音律皆略懂一二,因此自幼便倍受爹爹喜愛。幸好哥哥成年之後,發奮圖強,終於取得今日之成就。但哥哥建功立業之後便帶生母遠離開封,自此未歸家中,於是乎,我與哥哥的隔閡再無消除的機會。今日,想必哥哥定不會因為袒護我而放棄自身前程。”
進食完畢,李憐玉道:“憐玉今日走投無路,還請哥哥指點一條明路。”
李青複道:“近日發生了何事,還請妹妹一一道來。”
李憐玉緩緩講述近日之事,李青複聽聞之後麵露憂愁,道:“妹婿叛國定然不會,但此時卻無反駁的證據。想必兩封信箋乃是臨摹而成,但臨摹之人會是何人?”
李憐玉道:“憐玉見識短淺,不知大宋何人有著這般出神入化的臨摹本領。天下茫茫,當下若想尋到此人,談何容易。但若是尋不到此人,又如何為將軍平冤昭雪?”
李青複道:“眼下惟能先行避禍,再作打算。”
李憐玉道:“如何避禍,還請哥哥指點迷經。”
李青複道:“不是為兄留不得你,隻是你若留於我府中,屆時宰相大人前來要人,我當如何是好。”
李憐玉淺笑道:“多謝哥哥今日的盛情款待,憐玉多有叨擾,還請哥哥原諒。”
語畢,李憐玉疾步走向府外。葉風萬分不解,惟能朝李青複作揖道:“李大人,在下告辭。”
李憐玉徑自走上馬車,放下簾布,葉風坐於車外,道:“楊夫人,敢問你我現今前往何處?”
李憐玉心想葉風一路跟隨,若是其有歹意藏於心中,自己早已被其淩辱,李憐玉頓覺自己先前對葉風確實太過冷漠,便道:“煩勞葉大俠駕馬西行鳳翔,我心中已有去處。”
葉風一聽鳳翔兩字,心中酒癮頓生,便掀開木塞,握起酒囊,大飲一口。李憐玉聽得葉風飲酒之聲,笑道:“你這等酒徒竟然還有女子對你那般牽掛,唉……”
葉風知曉李憐玉此語乃是一句玩笑,心中竊喜道:“李憐玉不再生我氣便好。”隨即,一揮馬鞭,馬車西行而去。
馬車行出河南府,走在官道之上,隻聽李憐玉道:“葉大俠,可否與我講講你與那湖綠輕衫女子的舊事?”
葉風道:“九年之前,我來到蘇州,趁著夜黑之時,來到碧竹門……”
李憐玉雖不是武林中人,但李憐玉十分喜愛與甄玥促膝而坐,聽著甄玥講述江湖見聞,於是乎李憐玉對武林之事有著一些了解,李憐玉知曉碧竹門乃是江湖之中一個較為孤僻的門派,鮮少參與武林之事。
葉風續道:“我聽聞碧竹門之中藏有一件奇特兵刃,名曰青絲。”
李憐玉微微思索,道:“那青絲想必便是湖綠輕衫女子袖中的索帶吧?”
葉風道:“正是。尋常兵刃皆是金屬質地,綿柔索帶怎做殺人之物?我心生好奇,便想盜來一賞。於是乎我潛入碧竹門中,來到門主臥房之前,隻見前任門主正奄奄一息,門下弟子悉數跪於榻前。”
葉風飲酒一口,道:“我當時想,碧竹門遇此不幸,我不便於此時下手,於是先行離開,尋一酒樓,休憩十日。”
李憐玉道:“十日之後,發生何事?”
葉風道:“十日已滿,我便再次前往碧竹門,見新任門主正於月下婀娜練武,索帶飄蕩,甚是柔美。我不禁萌生試探這位新任門主武功如何的念頭,但我不願偷襲一位柔弱女子,於是乎我便咳嗽一聲,隨即一記飛鏢射出。”
李憐玉心弦繃緊,葉風道:“豈知這名女子並未明白我的意思,反而問道:‘你是何人?見你咳嗽……’一語尚未道完,飛鏢便擊中這名女子左肩。”
李憐玉道:“這名新任門主言下之意是在詢問你身子是否要緊?”
葉風慚愧道:“正是。我行走江湖以來,未曾遇到過這般純真善良之人,竟然先行關切一陌生人。”
李憐玉道:“之後,你便好生照料其之傷勢,但最後還是悄然離去?”
葉風長歎一口,道:“正如楊夫人所言。”
李憐玉當即不語,知曉葉風此時心中定然萬分難受,葉風亦就此封口,將其與水寒之育有一子之事咽於腹中,葉風滿心愧疚,心道:“待到楊將軍與楊夫人安全團聚之時,我再返迴蘇州看看小兒,陪陪寒之。”
為緩解葉風的悲傷,李憐玉道:“葉大俠,齊雲觀所在何處你可知曉?”
葉風道:“齊雲觀坐落於鳳翔府以北,約莫二十裏之處。”
李憐玉道:“煩勞葉大俠擇道前往齊雲觀。”
葉風道:“此地前往齊雲觀約需六七個時辰。以我之見,入夜之後,不妨尋一集鎮,暫宿一夜,明日一早再作西行。”
李憐玉道:“將軍於牢中度日如年,你我勿要耽擱時間,遇到集鎮買些幹糧帶著便可,勿作過多停留。”
漸漸晚霞浮現空中,葉風與李憐玉購置幹糧之後,繼續西行。天地漆黑之後,李憐玉並未閉眼入睡,不時與葉風交談幾句,以消葉風駕車之孤寂,葉風則鮮與李憐玉對話,期望李憐玉能稍作休息。
翌日辰時,馬車來到齊雲觀門前,葉風喚醒李憐玉,道:“楊夫人,你我已到齊雲觀門外。”
李憐玉道:“繼續北行。”葉風聽聞李憐玉清亮但略微疲倦的聲音,知曉李憐玉一夜未眠,葉風心中料想李憐玉萬分掛念楊天慕的同時,興許亦是為了陪伴自己,於是乎心中大喜。
北行數十裏之後,葉風道:“楊夫人,前方山石遍布,馬車恐不便前行。”
李憐玉掀開簾布,緩緩下馬,道:“煩勞,你與我步行。”
葉風奇道:“北去乃是高山密林,藏身固然不錯,但日常飲食惟恐困難。”
李憐玉道:“葉大俠勿要焦慮,你一會便知。”
葉風將馬車拴於一棵鬆樹之上,與李憐玉繼續北行。步走三裏之後,葉風聞得溪水之聲,道:“楊夫人,是否覺得口渴?”
李憐玉微微點頭,與葉風走向溪邊,葉風伸手掬水,大飲數口,道:“未有酒水香醇。”李憐玉微笑不語,蹲身溪畔,掬水慢飲。葉風俯瞰李憐玉,見其美發略有淩亂,嬌容稍帶疲倦,但身姿依然綽約,不禁眼神呆滯。李憐玉迴身望著葉風,葉風心中怦怦直跳,當即目光移向遠方,道:“西施!西施!”
李憐玉故作生氣,道:“瘋人。”
葉風掏出昨日所購幹糧,遞與李憐玉。李憐玉掩袖慢食,道:“再行五裏,便會到達一世外桃源。”
葉風奇道:“世外桃源?是何世外桃源?”
李憐玉溫婉一笑,道:“天機不可泄露。”
葉風道:“無酒之地皆是了無生趣,縱使景色再美,我不稀罕。”
李憐玉道:“酒水定是有的,不過種類應不繁盛,興許隻有越州花雕。”
【作者注:宋高宗駐蹕越州,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於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升越州為紹興府。此乃後世之事,故此處花雕當稱之為越州花雕。】
葉風欣喜笑道:“雖說花雕酒不夠剛烈,但越州花雕香醇潤口,勝過無酒,勝過無酒也。”
李憐玉道:“既然如此,還不快走?”
葉風當即加快步伐,與李憐玉繼續北行,半柱香之後,二人來到一岩壁麵前。葉風見岩壁之上布滿藤蔓,失落道:“這便是楊夫人方才所言的世外桃源?”
李憐玉不答,徑自遊走於藤蔓之前,半晌之後,道:“應該便是這裏。”
葉風緩步來到李憐玉身前,當真發現麵前的藤蔓與左右的藤蔓有著細微不同,葉風當即伸手拉動麵前藤蔓,藤蔓竟似木門一般,現出一道縫隙。葉風見此,繼續拉動藤蔓,果真一道門洞出現於二人麵前。
李憐玉微微喜道:“你我快快進去。”
葉風與李憐玉走入門洞之後,果真發現眼前的絕美景色堪稱世外桃源,葉風見道路臨溪而走,兩麵高山立於道路與溪水兩側,仰觀天為一線,俯看河流湍急。葉風見李憐玉欣賞美景的溫婉神色,道:“楊夫人,莫非你亦未曾來過此地?”
李憐玉道:“正是。”
葉風奇道:“那你怎會知曉此座隱蔽峽穀的所在?”
李憐玉道:“聽聞姐姐言過,此地群碟飛舞,四季常青,風景美不勝收,且峽穀之中花草蟲魚皆可入藥,於是精研醫術藥理且愛戀自然美景的姐姐,便擇此地定居。姐姐講得多了,我自然便知曉了峽穀入口所在。”
葉風道:“甄醫仙飄逸瀟灑,想必其定為此地取了一個美妙名字。”
李憐玉微笑道:“彩蝶峽穀。”
葉風會意道:“無怪外界蒙甄玥救治之人都喚甄玥為彩蝶醫仙。但此穀這般隱秘,為何楊夫人你會帶我前來?”
李憐玉淡然道:“我先前著實想過,透露彩蝶峽穀所在於你,是否愧對姐姐。但俠客行走江湖,焉能一生平安,若是葉大俠日後有難,能得彩蝶峽穀暫避,亦是我與姐姐對你恩情的迴報。除此之外,我不能為葉大俠做任何。”
葉風道:“楊夫人言重了,在下隻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李憐玉笑道:“即便是路見不平,焉能見到我的梁上?”
葉風羞愧不語,隻見小道盡處有一瀑布從天垂下。葉風道:“莫非走到了盡頭?”
李憐玉道:“跟我來。”
李憐玉與葉風沿著小道走下溪邊,二人衣衫濺上瀑布激起的水珠,葉風跟隨李憐玉繞到瀑布之後,儼然見到一座木屋。
李憐玉道:“這應是姐姐所住的木屋。”
李憐玉緩緩推開木門,二人走入其中。李憐玉見木屋分為三室,中間一室乃是廳堂,陳設簡單,僅有木桌、木椅與木櫃等一些簡單的家具,進門方位的左室乃是甄玥廂房,廂房由一屏風一隔為二,內室之中置有木床、衣櫃與衣架,外室之中設有鏡台與盆架,進門方位的右室乃是甄玥製藥之所,室內盡是些製藥器具,右室木櫃各個抽屜之中,放有各色風幹藥材。
李憐玉見桌椅之上,鋪滿灰塵,道:“姐姐有些許日子未歸家中了。這般簡陋的居所,真是難為姐姐。姐姐當年可是天波楊府大小姐,荊楚鏢局二少奶奶,過的當真是盡享榮華的日子。不過,姐姐生性節儉。”
葉風從李憐玉寥寥數語中聽得甄玥眾多往事,葉風雖十分欽佩與欣賞甄玥,但此刻確有要事在身,不便於細問甄玥的舊事,遂道:“敢問楊夫人,接下來有何吩咐?”
李憐玉掏出袖中的素紗紫蝶,道:“姐姐一人孤掌難鳴,且姐姐亦要時時照顧霖浩。葉大俠,煩勞你前往青麓宮,請求林女俠出手幫助姐姐援救夫君。若得林女俠相助,姐姐便多了分把握。”
葉風接過素紗紫蝶,道:“楊夫人請放心,在下定當完成囑托。”
李憐玉知曉甄玥住處定有準備入藥的黃酒,便道:“藥房之中定有花雕酒,葉大俠不妨自行尋之。”
葉風欣喜,走入木屋右室,果然發現一壇黃酒,當即握勺暢飲,李憐玉走進右室,褪下玉鐲,道:“葉大俠,這玉鐲產自古時於闐國,萬分珍貴,你且拿去,尋得集鎮之後,換一匹快馬。夫君之脫險,仰仗你了。”
葉風推卻道:“這等絕世珍寶,葉風萬萬不敢收下,我行走江湖多年,至於遠行途中的馬匹與飯食,我自當信手拈來,楊夫人不必掛心,對我而言,這些皆是輕而易舉之事。”
李憐玉強行將玉鐲推於葉風,葉風心道:“得楊夫人所帶玉鐲,當真令人心動萬分。”於是乎,葉風便不再推辭。
李憐玉取下葉風腰中酒囊,徑自走向酒壇,用木勺為酒囊中注酒,葉風見李憐玉焦慮的神情,接過盛滿的酒囊,道:“楊夫人,你且珍重,在下這便前往青麓宮。”
李憐玉為葉風打開木門。葉風走出木屋,迴望李憐玉一眼,便手握玉鐲,飛身而出。
葉風拎著酒囊,獨自步行走出彩蝶峽穀,來到馬車之旁,道:“馬兒,勞你再次載我一程,待尋得集鎮之後,我再好生犒勞你。”葉風摸著馬背,旋身上馬,隨即駕馬南行,繞過鳳翔府,徑直西去。
一個時辰之後,葉風見前方出現一人煙稠密的集鎮,喜道:“哈哈,流淮鎮近在眼前。馬兒,馬兒,想必你腹中早覺**了。”進入流淮鎮之後,葉風先行購些草料,喂與一路隨行的河曲馬。待馬兒尚在食草飲水之時,葉風摸著手中李憐玉先前所贈的玉鐲,心道:“這玉鐲是無論如何不能變賣。但這馬兒一路西行,已無甚體力,需再尋一千裏良駒。”葉風解開束縛河曲馬的馬鞍與韁繩,道:“馬兒,你我就此相別,後會有期。”這河曲馬並不急於奔離,反倒是將頭頸向葉風身上貼了貼,葉風愛惜道:“馬兒,有緣定會再見,勿要不舍。”葉風語畢,河曲馬徑自走向溪邊,繼續飲水。
葉風緩步離開,行於流淮鎮街頭,心道:“情勢所迫,需尋些銀兩。”葉風見道旁有一書院,名曰:毓秀草堂。葉風心道:“姑且向這群夫子,取些銀子。”葉風輕功飛進毓秀草堂,趁無人之際,奔走於草堂廊中,隨即躲進一房間之內。葉風見室內懸掛曆代書畫,心道:“牆上書畫定然值些銀兩,但一時之間,何處尋得買家。”葉風便搜尋室內桌櫃抽屜,但皆是些筆墨紙硯,無甚值錢之物,葉風頓覺自己行為肮髒齷齪,但這窮途末路之上,葉風心中亦無他法。葉風摸了摸衣中手鐲,心道:“即便是嚼著草根,徒步奔向夏國,這玉鐲定然不能變賣。”
這時,葉風聞得一陣酒香,不禁欣然道:“好酒!好酒!”葉風酒癮頓起,且腰中酒囊所剩酒水已然不多,葉風便微微開門,探頭望去,見走廊之中悄然無人,便順著酒香,緩步走去。
葉風來到廚房門前,見廚房之中並無他人,喜道:“美酒君,原來你在這。”葉風開懷暢飲,但三杯過後,葉風不禁昏昏入睡,驚道:“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