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在神奇的秦嶺地區,曆來就是人才輩出、藏龍臥虎之地。武當派掌門張三豐被天元聖教的公主舞天鵝用天元鐵刺刺中,縱然張三豐精通道家醫理,也不能分辨是為何毒所傷,怎樣能治愈。天台觀高德真人使出渾身解數,也隻是為張三豐控製住了病情,並不能使張三豐康複。在“武林神通”張斷橋的建議下,他們決定前往太白山尋找聞名江湖的“鬼手神醫”武天佑為張三豐解毒療傷。


    幾乎也就在張三豐們動身前往太白山的同時,有一夥人趕在他們的前麵也向太白地界趕去。這夥人抬著兩頂轎子,轎子內被遮掩密實,坐著的不知道是男是女?他們著急趕往太白山究竟所為何事?


    經沿路詢問鄉民,得知太白醫草院坐落在奉元路郿縣太白鄉南塬村的山腳下。張三豐坐在一輛馬車上,在楊軌山、邱元清、孫碧雲、盧秋雲等七名徒弟的護送下,在“武林神通”張斷橋、金刀門掌門朱振邦、天竺山建雲方丈等的陪同下,一路急速向太白醫草院趕去。


    張三豐看著沿途的景色,讚歎道:“早就聽說太白山是秦嶺山脈的主峰,也是元帝國大陸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這裏沿途的景色果然與眾不同,人們常傳說這裏物產豐富,經濟繁榮。”


    建雲方丈說:“太白山還是長江和黃河兩大水係分水嶺。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類型,一日四季,特點各異。特別是冰川活動所雕琢的各種地貌形態保留完整,奇絕優勝,曆來為文人墨客所讚頌。”


    張三豐道:“太白山在《尚書.禹貢》中謂之““惇物山”,《說文解字》雲:“惇者,物之豐厚也。”可見古人早對其得天獨厚的物產便有發現,以“惇物”名山,也可見當時經濟發展與此山關係密切。東漢班固所著《漢書》對太白山也早有詳細描寫。《漢書.地理誌》謂之“太乙山”,據傳說為太乙真人修煉之地。五代杜光誕撰《錄異記》對這裏也有許多故事傳說記錄。《錄異記》載:“金星之精,墜於終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時有紫氣複之。故名。”大抵是取太白金星之意稱為“太白山”的。”


    建雲方丈說:“《尚書.禹貢》是曆史上的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托名大禹的寫成,因而就以《禹貢》名篇。《說文解字》的作者是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說文解字》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這些祖宗的書對秦嶺地區和太白山的介紹自然不會假。但“太白山”之名最早見於《魏書》。《魏書》是北齊魏收撰寫,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內容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曆史。因有些本紀、列傳和誌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0卷。《魏書.地理誌》中對太白山有較詳細的描寫,隋、唐後就把“太白山”之名直沿用至今。”


    張三豐說:“建雲方丈果然熟知曆史。文脈深厚。北朝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約公元470-527),字善長,範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曆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曆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其中《水經注》載:太白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皓然。”過去,人們以太白山氣勢巋然,風雨無時,僅在六月盛暑時,始通行人,俗唿“開山”。六月以外,霧雪塞路,人跡罕至,俗稱“封山”。以至《水經注》有“山下行軍,不得鼓角,鼓角,則疾風雨至”的近乎神話之說。現代人已不受什麽“開山”、“封山”限製,即可隨時登山。“不得鼓角”、“疾風雨至”的說法,僅隻能說明山上氣候變化無常而已。”


    “武林神通”張斷橋哈哈大笑說:“你們二位說得很是精彩,但太白山最有名的奇景則是“太白積雪六月天”。“太白積雪六月天”是關中八景之一。唐代詩人杜甫有“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詩句。唐柳宗元的《太白山祠記》文首就寫到:“雍州西南界於梁,其山日太白,其地恆寒,冰雪之積未尚已也。”宋代蘇軾在《太白山禱雨記》中就有春季發生大旱,天氣幹熱,麥苗枯萎,而山上卻依然是“岩崖已奇絕,冰雪戛琱鎪”的描述。本朝朱鐸《太白山》一詩中有“雪花點翠屏,秋風吹不起”之句,極言降雪、積雪之早。本朝《一統誌》中載:“山(太白山)極高,上恆積雪,望之皓然”。這些記述可見太白盛夏積雪之奇麗景色,確實來曆已久,蔚為奇觀,巍巍高峰,終年積雪,銀光四射,百裏可見,故“太白積雪六月天”之奇觀勝景由此名揚天下,為天下人所向往。借此機會,我們何不登太白以覽勝,何不登太白睹真顏。”


    張三豐也哈哈大笑道:“張前輩果然神通廣大,對這裏也是了如指掌啊!既然我們來到太白山,自然是要拜訪這裏名人名跡,瞻仰前輩們足跡所至的神奇地方的。”


    建雲方丈也笑著說:“我也正有此意。等張真人病體稍愈後,我們一起登太白山,尋訪仙跡所在,好好修煉真性。”


    經過艱難跋涉,不一日,大家終於找到了坐落在太白山腳下的太白醫草院。隻見前來就診的患者從醫館內排隊一直排到院外百米外的小道邊。足有一二百人之多。其中許多前來看病的百姓衣著破爛,麵色黑黃。還有許多啼哭的孩童夾雜在隊伍中間,在太陽的暴曬下。顯得非常可憐。


    張三豐在徒弟們的攙扶下也自覺的排在候診的隊伍中間。那些衣著破爛的百姓們看到這一大群衣著華麗的道人、和尚和武林人裝扮的人也前來求醫,都有些自豪和好奇。自豪的是在這窮鄉僻壤,偏僻荒涼之地,家鄉出了這麽有名的大夫,吸引遙遠的地方各色人等前來光臨。好奇的是這些拿著刀劍兵器的和尚、道士們自稱萬事可料,神聖異常,居然也生病。還來找王德成大夫看病,真是不可思議啊!


    一些膽大的鄉民們試著和張三豐們攀談。“道人們來自哪裏?因何病求醫?”有人問道。張三豐和氣的迴答道:“我們來自武當山,據此有千裏之遙。我們患疑難雜症,特來求醫。”


    鄉民們竊竊私語道:“人言道士都是半個神仙,他們不是也懂醫術嗎?看來。王大夫果然是名不虛傳,是天下名醫啊。”


    張三豐聽到這些議論後,微微笑道:“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不是誰勝過誰的問題,是各人有專攻,我們不會的自然會來求教比我們精通的人,這是一種不斷求進步,學習的態度,與我們道家的求真知、思因果是鍥合的。”


    看到隊伍中許多嬰兒和兒童饑渴的不斷哭泣。張三豐親自拿出隨身攜帶的開水和大餅分給他們,孩子們看到食物後,不再哭泣了。大人們也一再感謝。


    隊伍在慢慢前移,張三豐不久就可以就診了,但當他看到有幾名家長帶著發燒的孩子急匆匆前來求醫時,他把自己的位置又讓給了他們。


    天黑了,太白醫草院除了危急病人,就不再診治了。那些沒有看上病的鄉民紛紛迴家或在附近的客棧就宿。準備明天一大早又來排隊。


    徒弟們勸說張三豐按照危急病人報診,張三豐清楚王德成大夫。也就是“鬼手神醫”武天佑大夫忙碌了一天,也需要休息。就說道:“大夫也是人,他們也不是鐵打的。讓大夫好好休息,我們明早再來。”


    在附近的一處道觀內,張三豐們找好了借宿的地方,早早吃過飯休息,準備明天一大早再到醫館去排隊。


    第二天,當張三豐醒來時天已大亮,他急忙漱洗停當帶領徒弟們前來醫館排隊。誰知令他們大吃一驚,他們來晚了,他們又排在了長長的隊伍後麵。


    張三豐埋怨徒弟們不早點叫醒他。其實徒弟們也有苦衷,他們心裏惦記著師父的病情,天不亮都起床了,但看到師父由於疲勞和病痛好不容易才睡熟了,就不忍心叫醒他,就一直坐在師父床邊等待,直到師父自己醒來。


    又是一天的等待,張三豐一邊忍著疼痛,一邊還是把自己的位置讓給那些危重的患者。天又黑了,太白醫草院又結束了一天的治病工作,開始休息了。


    有人要說,張三豐這麽多人,何不多排幾個位置?


    這是張三豐完全不能接受的。有徒弟曾經建議,但張三豐說:“來看病的都是患者,他們都迫切需要醫治。我們不能耽擱他們的醫治。我一個人看病,就排一個位置,千萬不要影響其他患者的就診。”


    張三豐們這兩天的舉動,早已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這個人就是太白醫草院的少大夫武春娘,武天佑的寶貝女兒。


    就在張三豐一行準備離開這裏,迴到昨晚投宿的道觀時,武春娘告訴爹爹武天佑,他們一起出來招唿張三豐一行。武天佑說:“道友們勿走,聽說你們已來兩天了,還給許多患者讓過位置。請你們進診室,我加班為你們診治。”


    張三豐看到武天佑氣宇軒昂,果然具有秦嶺名醫的風采。武天佑旁邊這位穿著白衣的姑娘卻是五官秀美,皮膚白皙,標致異常。張三豐感謝道:“感謝王大夫的盛情,但你們也勞累了一天了,還是好好休息為要。明天還有許多患者等著你們呢。我們不能搞特殊,我還是明天一大早來排隊。我們走了,謝謝了。”建雲方丈勸說道:“既然王大夫美意,張真人何不入鄉隨俗。治病要緊。”張三豐道:“善容納物,多想別人,少為自己,這是我們道家修行的根本。我豈能不顧大夫之辛勞乎。”隨拱手告辭,和眾徒弟離開。


    不多時,武天佑旁邊那位身穿白衣的姑娘追上來,送給張三豐一行幾張大鍋盔。張三豐看著雪白冒著熱氣的大鍋盔感謝說:“不知姑娘尊姓?謝謝對我們的幫助。”武春娘大方的說:“我叫春娘。是王大夫的女兒。看到你們如此高尚的行為,我很感動。不用謝。你們明日早些來吧。看你行動艱難,麵色發黑,定是傷的不輕,不要耽擱了治療的黃金時間。”張三豐心中暗暗吃驚想:此女果然精明。我鎮定如此,她還能看出我是受傷。就在張三豐吃驚時,武春娘已告辭離去。


    “武林神通”張斷橋一路抱怨說:“張真人願意做君子,但我們都還有事在身,那能在這裏如此耽擱時間?況且你為何不讓我們說出那大夫的真實身份,我本想叫他的真名武天佑的?”


    張三豐道:“想來你再忙,也不差一兩天的。感謝你陪我,日後我也多陪你。至於不能叫大夫真名,想他隱姓埋名在這大山深處。窮鄉僻壤,定是有許多苦處的,我們應該知道王德成大夫的不易啊。”


    張斷橋聽到張三豐答應日後會陪自己的。馬上高興的說:“我最怕病了沒人管。有你聞名天下的張掌門陪我,老夫也就知足了。你說的也對,我們不能揭別人的傷疤,不能利用自己的消息靈通,胡亂打聽別人的*。不能擾亂他人平靜的生活。就當我們是匆匆過客,對這裏什麽都不知道吧。”


    聽了張斷橋富有哲理的說辭。大家哈哈大笑,都感到修煉又增加了一點點的功力。


    第三天早上。大家不敢再馬虎,張三豐也天不亮就起床了,一行人冒著晨曦,快速向醫館趕去。到了醫館,他們來的不算太早,前麵已經有幾名鄉民在排隊了。張三豐自覺地排在這幾位鄉民的身後,感歎的對幾名徒弟說:“心裏裝著事,就不會誤事。我們比不上這些老鄉,雖然我們今早也盡力了,但還是落在了他們的身後。可見做事更要勤勉。”幾位鄉民聽到張三豐這樣說,大家不好意思地說:“道長言重了,我們習慣了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行事,這是我們多年的習慣啊,沒有什麽可學習的。”


    張三豐終於能就診了。武天佑大夫認真地了解了他的病情後,診斷說:“幸虧你內力深後,延緩了毒氣的擴散,你前麵的治療也起了作用,但不能解決根本。若在拖延幾日,恐難救治。”就為張三豐開了十二味中草藥,要求每日三次飯前煎服。又開了擦拭傷口的藥水,要求每日早晚各擦拭一次。


    張三豐原以為治療會很複雜,沒想到極短時間內就診治完畢,所開藥方和外用藥也很普通,就疑惑地問:“王大夫治療完了嗎?就是這些嗎?”武天佑看出張三豐有些疑惑,一邊給下一位患者號脈,一邊說:“病是大病,但並不是任何大病都需要大治的。隻要能祛根扶本,就是幾味藥也能治愈的。這藥方中有太白山獨有的獨葉草,效果自不是一般藥方可以比擬的。”


    張三豐滿意地告別。這些藥材總共隻花了十七文錢,令所有人感歎。建雲方丈說:“王德成大夫果然醫德高尚,不求利益啊。”


    在迴借宿的道觀的路上,有鄉民招唿他們說:“太白山,離天三尺三,終年白雪皚皚似銀冠,奇人奇事遍山川。道長們何不去朝拜一番?”


    張三豐隨決定上山朝拜,一睹太白真容。大家勸說道:“等你喝過七天藥後,再登山也不遲。”


    吃過三天藥,張三豐感覺到全身輕鬆,好像病症全消失了一樣。就更加佩服武天佑大夫醫術的高明,就更加迫切想前往太白山高處覽勝。


    第四日一大早,天剛微曦,張三豐就要爬山去。眾人勸說不住,隻好全體出動向太白深山進發。從太白鄉南塬村出發,登山沿小徑入羊皮溝,隻見景色開始變得奇絕,空氣也格外清醒,還有些微微的寒意。


    太白山氣侯迥然不同,隨著海拔高度遞增,氣候類型按一定規律呈連續的帶狀分布。氣候立體差異,使植物、動物分布也形成相應的垂直帶譜。山上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林木茂盛,中草藥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僅存的孑遺植物——獨葉草在太白山獨有。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類之血雉、紅腹角雉及獸類之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禽異獸於太白山繁衍生息。


    太白山是曆朝曆代的旅遊目的地和著名道教文化聖地,位列道教第十一洞天,玄德洞天。唐、宋以來,許多文人墨客登臨揮毫,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因此,每逢夏秋之時,登山覽勝者與朝山香客絡繹不絕。


    太白山名由來已久,大範圍地理定義的太白山,包括太白山主峰、鼇山以及聯接二者的西跑馬梁等。太白山主峰與鼇山東西對峙,又有東西太白山之稱。


    張三豐一行走過“雞上架”,來到平安寺,隻見平安寺非常雄偉,有三間大殿,鐵像9尊,鐵匾牌一副。此處“雲海”壯觀,立有一“平安雲海”石碑,字體豪放,但並無落款,不知是哪朝哪代何人所書。


    建雲方丈說:“平安雲海為太白山奇景之一,可惜我們今天來的時間不巧,雨過天晴才能以觀雲海蜃景。”


    由於今天是陰天,隻見山下白霧濛濛一片,縱有少許雲彩,也沒有多少迷人之處。


    大家再行二十多裏至明星寺,有石窟廟一洞、鐵像三尊、鐵鍾一口、罄一口。再行又到放羊寺,這裏海拔更高,氣候開始寒冷。由於是初冬,大家穿著都不多,開始感到寒冷了。放羊寺廟門旁蹲有一對石羊,很是可愛。


    繼續行走,來到文公廟,看到石砌洞廟二座、鐵像二尊、木雕像十八尊、鐵碑三通。張三豐等拜過各位神仙,從文公廟上行二十餘裏至大太白海(冰蝕湖)。大太白海湖麵圓形,有十餘畝大,水清澈可鑒毫發,湖岸有鳥名白頂溪鴝,俗稱“淨水童子”。湖東岸有廟八間、道房五間、鐵像三十六尊、鐵香爐五座、鍾一口、雲板(雲朵狀之扁鍾)二通。有不少道士和和尚在此居住走動。


    此時,天已黃昏,張三豐和徒弟們走進這裏的太白道觀,和這裏的道長、道童們打招唿,決定今晚先借宿在這裏,明早繼續登山。天竺山建雲方丈和“武林神通”張斷橋、金刀門掌門朱振邦等走進湖東岸的太白禪寺,投宿在這裏,決定明早和張三豐一行會合繼續登山觀景。(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嶺秘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秦嶺少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秦嶺少俠並收藏秦嶺秘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