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農業產業化浪潮在全國興起。鄒開曾在大學裏做了一大本這方麵的筆記。安崇縣也適時地推出了五個林業產業化項目。一是鬆脂產業,培育鬆林資源,發展采脂及加工產業。二是竹產業,推廣雷竹,發展竹林資源開發及加工。三是食用菌產業,培育木耳,袋裝香菇和雙孢磨菇。四是高效果業。五是花卉產業。縣裏打算通過發展這五大產業實現安崇林業的再度振興。鄒開剛到局裏工作時,縣裏和局裏已就這五個產業化項目提出了初步設想。
“小鄒,楊局長要你去他辦公室一下。”局辦主任董豔萍對鄒開說。鄒開馬上放下手中的《安崇縣林業誌》,急急地走進了二樓楊潔仁的辦公室。
“小鄒,你已經來了一個多月了,適應了這裏的環境吧?”楊局長四十出頭,精力旺盛,練達灑脫。
“適應了。”
“你應該知道,我們林業局提出了五個林業產業化項目。縣裏已基本同意給予一定的扶植,但要我們拿出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你文化水平高,這個方案就你來搞,怎麽樣?”
“我沒有第一手材料,恐怕搞得不好。”
“要什麽材料,你盡管找董主任,她會給你提供的。”
“那好吧,我試試看。”
鄒開起身就走。
“等一下,我想問一下你,你對這幾個產業有什麽看法?應該如何搞才比較好?”
“我覺得——”
“坐下說。”
“我覺得這五個產業定位是比較符合我們縣裏的資源條件,隻要措施到位,產生的效益是很大的。我個人認為,要搞好農林類的產業化項目,應該引入市場機製,在明晰產權、盤活資源的基礎上,以‘基地十農民’為基本模式組織實施。比如說竹業,可以引進外資或自行籌資組建竹膠板加工廠,建立竹業資源基地,引導林農積極參與,發展非公有製竹業,可以采用“工廠+基地+農民”的產業化模式。鬆脂采集和加工產業也可采用這一形式。至於食用菌、果業,我們政府部門可以創辦一個示範服務基地,建立一個中介服務公司,開辟銷售渠道,以農民等非公有製成分為主,采用“中介組織+基地+農民”的模式。至於花卉產業,在目前的條件下,應以政府創辦為主,引導其它經濟主體參與。在我們欠發達地區,無論搞什麽產業化項目,有兩點是非常關鍵的,一是政策扶持,在產業貸款、農特稅減免、資金投入、物資供應、技術支持方麵提供服務。二是銷售保障。銷售市場規模的大小,銷售價格的高低直接決定產業的興衰存亡。所以,我覺得方案可以從六個方麵考慮,也就是產權界定,經營模式,技術服務,銷售市場、政策扶植和組織保障。”
“很好,你就按你剛才的思路去搞,越快越好。”
“好的。”
走出局長辦公室,鄒開頓時感覺神清氣爽。他終於有機會一試身手,能把自己的思想付諸實踐。這是一件多令人愉快的事,再沒有什麽能比這更讓鄒開興奮了。鄒開連夜加班,第二天一上班便把方案交給了楊潔仁。楊潔仁審閱後簽了字給鄒開,鄒開拿過來一看,楊潔仁在篇首簽的是“已閱。請辦公室打印。”
鄒開下樓把方案交給董豔萍,說“董主任,這是產業化實施方案,楊局長要辦公室拿去打印。”
董豔接過翻了翻,笑著說 “這麽多啊。小鄒,你自己拿去打印,好嗎?”
“好啊!”鄒開愉快地接受了。
“我們局就在隔壁的東門打印店裏打印材料,完了你在那裏簽個字就行了。”
“好的,那我去了。”
“去吧。”
鄒開打印好的方案交給楊潔仁。楊潔仁說,“你去找董豔萍,拿張發文稿紙來。”
“董主任,楊局長要發文稿紙。”
董豔萍從文件櫃拿出一本,撕了幾張給鄒開,“小鄒,等一下我去幫你配個鑰匙,以後你要什麽東西可以自己到這些櫃和我的抽屜裏找,不用問我。”
“那謝謝你哪。”
“不用客氣,同事嗎。”
鄒開填寫好發文稿紙交給楊潔仁。楊潔仁用迴形針別上後便走了出去。下午上班時,楊潔仁又把鄒開叫到了辦公室,“張副縣長已經看過了,作了修改。你按修改後的重新打一份再去找張副縣長的秘書。”
鄒開應諾而去。在縣政府秘書室裏,鄒開找到了韓秘書。他向韓秘書說明來意,並遞出新打印好的方案和新填寫好的發文稿紙。
“你在這裏等一下。”韓秘書說完便出去了,過一會兒就下來了。他把鄒開填的林業局發文稿紙取下來,丟在一旁,問,“你們是要以縣政府的名義發文,還是以縣政府辦的名義發文?”
“應該是縣政府吧,發給全縣的。”
韓秘書取出一張縣政府發文稿紙,填寫後起身對鄒開說,“你跟我來。”
兩人到了張副縣長的辦公室。韓秘書把材料遞給他,輕輕地說,“張縣長,縣林業局的方案搞好吧,送過來了,要您簽字。”
“嗯,”張勁鬆副縣長正低頭看文件。他接過韓秘書遞過的材料頭也不抬,也不翻看就在發文稿上簽了一行字,“叫林業局快點搞出來。”“好。”
從主管林業的張勁鬆副縣長辦公室出來,韓秘書又帶鄒開來到縣政協主任辦公室,“範主任,林業局要以縣政府名義發文,看看這是幾號。”
範主任拿過材料,大略地看了看,便拿過旁邊的文件登記本翻看,拿筆在發文稿低填上發文字號、主題詞和打印份數。然後,韓秘書又帶鄒開來到縣政府打字室領取套紅的文件紙,叫鄒開簽字。從打字室出來,鄒開問,“韓秘書,還要去哪裏嗎?”
“不用了,你打印完以後,把材料拿到一樓的文件收發室裏。那裏有一個收發箱,每個小箱是一個單位,你每個單位放一份就夠了。哦,對了,這份張縣長簽了字的是底稿,用完後,你要把它交還我存底。另外,這個方案要給兩份我存檔。”
“好的。那我下午給你吧。順便問一下,剛才我領文件紙為什麽要簽字?”
“以後要向你們單位收錢呀。”
這是鄒開第一次全過程在縣政府辦理發文,一切他感到新鮮有趣。但在縣政府麵對那麽多領導,他感到一種巨大的無形壓力和強烈的自卑,也激起了他奮起的鬥誌。他心裏明白,隻有在更高的層次上才能更有效地實現自己的理想,進而貫徹自己的思想。鄒開認為職務角色應為職業思想服務。
年關將至,楊潔仁把鄒開叫到辦公室,對他說,“小鄒,還有個把月縣財政就要關門了,你今天向縣財政局打兩個報告,題目就是關於要求解決辦公經費和林業產業化工作經費的報告。”
鄒開又是快馬加鞭,反複修改後交給楊潔仁。楊潔仁歎了一口氣,“又要去找縣領導。窮單位的局長真難當。”楊潔仁剛要走出辦公室,像想起什麽事,轉過身對鄒開說,“哦,對了,小鄒,剛剛我接到縣委宣傳部的電話,明天要我們派人去參加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我考慮了一下,就你和董主任去,把我們五個產業的相關資料帶去散發,做些宣傳解釋。”
“董主任知道這事嗎?”
“還不知道,等下我跟會她說。明天早上八點在縣委大院集合,你準備一下。”
鄒開又忙開了,找資料,編印宣傳資料。他整個人全身心地投入,幾乎達到忘我的境地。
“小鄒,今天上午,有幾個鄉鎮林業工作站的同誌在局裏吃飯,你跟我去陪一下他們吧,反正你迴去也是一個人,好嗎?”
“好的。”
“那走吧。”
有幾個人已在餐館門口等著。
“這是新來的鄒秘書。”董豔萍向眾人介紹到。大家都一一握手,算是相識,然後彼此客套寒喧。聽了董豔萍的介紹,鄒開頗感舒服。這似乎是肯定鄒開在單位上所處的位置。他一直以來不敢鬆懈,無法安定的情緒,此時才突然穩定下來。說實話,秘書一職,是鄒開曾經夢寐以求的,現在他終於擁有了它。
縣委大院停著七八輛車,有桑塔納,有吉普車,有切諾基,還有一張醫院120救護車。夾著公文包的人三五成群地在議論著。林業局的車剛一停下,鄒開就聽見有人在喊,“林業局,林業局的人到了沒有?”
“韓部長,到了,到了。”董豔萍舉起手揮了揮。
“教育局,教育局的,到了沒有?”韓部長繼續點。
“還沒有,就差教育一家了。”跟在韓部長身旁的秘書模樣的小青年悄聲說。
“小黃,那你打電話催一下,告訴他們,我們先走一步。”
“好的。”黃秘書一邊拿起手機,一邊跟韓部長鑽進了桑塔納。
人們各自散開,上車,用力甩上車門。鄒開聽見一連串“撲撲”的聲音,接著是發動機匆匆發動的聲音,一輛接著一輛地駛出了縣委大院。鄒開第一次下鄉,也是第一次參加這麽大型的活動,一切都新奇而令人興奮。這次“三下鄉”活動,由縣委宣傳部牽頭,成立了領導小組,農業局、科委、林業局、老區建設辦、水利局、農機局、農經委等涉農單位,文化局、衛生局、縣醫院、計生委,人事勞動局、新華書店、教育局等單位及縣科協、縣婦聯、縣團委等群團組織都抽調了精幹人員參加。“三下鄉”活動的覆蓋麵按上級要求達到百分之百,也就是說要到每個鄉鎮都要搞一次集中的大型活動。安崇縣有十三個鄉鎮,且財政狀況令人擔憂,鄉鎮更是空轉。考慮到這種現實情況,結合曆年的活動經驗及當年的社會經濟發展任務,領導小組決定,今年的活動隻選擇三個有代表性的鄉鎮進行。今天要去的是東崗鄉。車隊在山路間顛跛而行。路兩旁的山坡上,映山紅正熱烈地盛開,漫山遍野,如此囂張的美麗,讓人心醉。偶而峰迴路轉,轉出一片田野,農民正吆喝著老牛,踏著泥水整地,犁耙過處,泥浪在飛,沉寂了一個冬季的田野又熱鬧起來。雖然知識經濟風起雲湧,這裏依然是農業文明的景觀。農村的現實依然嚴峻,甚至殘酷。農民不但要承擔辛勤勞作的艱辛和生存壓力,還要承受社會轉型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以及消化整個農村劇變帶來的壓抑和痛苦,留守者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和種種生存困惑。
東崗鄉的集貿市場人流如織。在入口處,鄉黨委分管領導王副書記已經等候在那裏。
“怎麽還沒有布置好?”韓部長問。
“等你們來選地點,所以沒動手。”
東崗市場左邊是高高的鋼管石棉瓦廠棚,鋪著水泥地板,砌著一排排的水泥案台,右邊是木梁柱青磚瓦,泥土地麵,新舊共存。從車上下來,大家一齊動手,在市場出入咽喉處懸掛橫幅和展覽圖片,張帖標語,安裝音響、電視機和vcd。一群中學生扛著桌椅趕到現場,然後把桌椅排成兩排。布置妥當後,大家各就各位。婦聯的同誌播放婦幼保健的光盤,醫院的專家義診隊伍在忙著看病,科協向農民講解展覽圖片,新華書店的書攤前人頭讚動,其他單位都在散發自己帶來的資料,一時間,場麵異常火爆。電視台的攝像機不斷調整位置,搶拍精彩的鏡頭。
“老人家,吃飯要有規律。不能有一頓沒一頓的,那隻會加重你的胃病。”一位白發蒼蒼的老醫生對坐在對麵的同樣白發蒼蒼的老農說。
“我幾個兒子都打工去了,家裏沒人做事。裏裏外外的活隻有靠我一個老頭子。早上出去,晚上迴家,經常是中飯晚飯一起吃。”
“那可不行。這樣吧,我幫你開個方子,可緩一下胃痛,但一定注意飯食規律。”
“這是計劃生育政策資料。”
“這是我們縣五大林業產業化項目資料。”
“這是最新農村致富信息。”
“這是衛生保健知識資料。”
“這是最新的優質稻品種,這是網箱養魚、配方養殖技術資料,這是……”
集會散後,大家心滿意足地迴到鄉政府,興高采烈地談論著剛才的火爆場麵。
“農民拿這些資料迴去未必管用,他們大部分不識字。像我們的資料,雖然是普及性的大眾化的,但畢竟都是專業性的新技術,跟傻瓜技術不一樣,不到現場去指導,集中培訓,手把手地教他們肯定是沒用。就是這幾年風行的傻瓜技術,也要現場培訓幾個小時。”縣農業局的袁副局長說,涉農單位的同誌們都點頭讚同。鄒開也認為,技術含量高的技術,不是散發一些資料就能讓農民掌握得了,沒有集中培訓,沒有實地指導,農業產業化就失去了技術支撐,就不會產生效益,更談不上形成規模。
“袁副局長,那是沒辦法的事。要知道,其它的不說,就是像今天一樣把大家集中起來搞一次活動就很不容易。搞培訓指導,經費呢?現在鄉鎮一年才發一兩個月的工資。我們縣直單位的工資也危險了,前幾個月不是也拖了好久才發的。吃飯尚且成問題,開展其它工作可能嗎?”韓部長深有感慨地說。
“這種情況不知要拖到什麽時候?”“長著呢。”
大家嘀嘀咕咕議論開了,正在鬧哄哄當口,縣科協劉主席一夥人從外麵走了進來,滿臉怒容,“這幫家夥,太不像話了。”
“什麽事?”
“那些商販正拿我們的資料紙包裝東西喲。我們辛辛苦苦搞出來的資料竟成了他們的包裝紙,你說氣人不氣人?我跟他們吵了一架,他們說我們搞形式主義。”
大家繼而憤怒,而後哂然。有人自嘲地說,“劉主席,這也是物有所值,多功能多用途嗎。人家農民伯伯還要用那些資料上毛廁擦屁股呢!”
“小鄒,楊局長要你去他辦公室一下。”局辦主任董豔萍對鄒開說。鄒開馬上放下手中的《安崇縣林業誌》,急急地走進了二樓楊潔仁的辦公室。
“小鄒,你已經來了一個多月了,適應了這裏的環境吧?”楊局長四十出頭,精力旺盛,練達灑脫。
“適應了。”
“你應該知道,我們林業局提出了五個林業產業化項目。縣裏已基本同意給予一定的扶植,但要我們拿出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你文化水平高,這個方案就你來搞,怎麽樣?”
“我沒有第一手材料,恐怕搞得不好。”
“要什麽材料,你盡管找董主任,她會給你提供的。”
“那好吧,我試試看。”
鄒開起身就走。
“等一下,我想問一下你,你對這幾個產業有什麽看法?應該如何搞才比較好?”
“我覺得——”
“坐下說。”
“我覺得這五個產業定位是比較符合我們縣裏的資源條件,隻要措施到位,產生的效益是很大的。我個人認為,要搞好農林類的產業化項目,應該引入市場機製,在明晰產權、盤活資源的基礎上,以‘基地十農民’為基本模式組織實施。比如說竹業,可以引進外資或自行籌資組建竹膠板加工廠,建立竹業資源基地,引導林農積極參與,發展非公有製竹業,可以采用“工廠+基地+農民”的產業化模式。鬆脂采集和加工產業也可采用這一形式。至於食用菌、果業,我們政府部門可以創辦一個示範服務基地,建立一個中介服務公司,開辟銷售渠道,以農民等非公有製成分為主,采用“中介組織+基地+農民”的模式。至於花卉產業,在目前的條件下,應以政府創辦為主,引導其它經濟主體參與。在我們欠發達地區,無論搞什麽產業化項目,有兩點是非常關鍵的,一是政策扶持,在產業貸款、農特稅減免、資金投入、物資供應、技術支持方麵提供服務。二是銷售保障。銷售市場規模的大小,銷售價格的高低直接決定產業的興衰存亡。所以,我覺得方案可以從六個方麵考慮,也就是產權界定,經營模式,技術服務,銷售市場、政策扶植和組織保障。”
“很好,你就按你剛才的思路去搞,越快越好。”
“好的。”
走出局長辦公室,鄒開頓時感覺神清氣爽。他終於有機會一試身手,能把自己的思想付諸實踐。這是一件多令人愉快的事,再沒有什麽能比這更讓鄒開興奮了。鄒開連夜加班,第二天一上班便把方案交給了楊潔仁。楊潔仁審閱後簽了字給鄒開,鄒開拿過來一看,楊潔仁在篇首簽的是“已閱。請辦公室打印。”
鄒開下樓把方案交給董豔萍,說“董主任,這是產業化實施方案,楊局長要辦公室拿去打印。”
董豔接過翻了翻,笑著說 “這麽多啊。小鄒,你自己拿去打印,好嗎?”
“好啊!”鄒開愉快地接受了。
“我們局就在隔壁的東門打印店裏打印材料,完了你在那裏簽個字就行了。”
“好的,那我去了。”
“去吧。”
鄒開打印好的方案交給楊潔仁。楊潔仁說,“你去找董豔萍,拿張發文稿紙來。”
“董主任,楊局長要發文稿紙。”
董豔萍從文件櫃拿出一本,撕了幾張給鄒開,“小鄒,等一下我去幫你配個鑰匙,以後你要什麽東西可以自己到這些櫃和我的抽屜裏找,不用問我。”
“那謝謝你哪。”
“不用客氣,同事嗎。”
鄒開填寫好發文稿紙交給楊潔仁。楊潔仁用迴形針別上後便走了出去。下午上班時,楊潔仁又把鄒開叫到了辦公室,“張副縣長已經看過了,作了修改。你按修改後的重新打一份再去找張副縣長的秘書。”
鄒開應諾而去。在縣政府秘書室裏,鄒開找到了韓秘書。他向韓秘書說明來意,並遞出新打印好的方案和新填寫好的發文稿紙。
“你在這裏等一下。”韓秘書說完便出去了,過一會兒就下來了。他把鄒開填的林業局發文稿紙取下來,丟在一旁,問,“你們是要以縣政府的名義發文,還是以縣政府辦的名義發文?”
“應該是縣政府吧,發給全縣的。”
韓秘書取出一張縣政府發文稿紙,填寫後起身對鄒開說,“你跟我來。”
兩人到了張副縣長的辦公室。韓秘書把材料遞給他,輕輕地說,“張縣長,縣林業局的方案搞好吧,送過來了,要您簽字。”
“嗯,”張勁鬆副縣長正低頭看文件。他接過韓秘書遞過的材料頭也不抬,也不翻看就在發文稿上簽了一行字,“叫林業局快點搞出來。”“好。”
從主管林業的張勁鬆副縣長辦公室出來,韓秘書又帶鄒開來到縣政協主任辦公室,“範主任,林業局要以縣政府名義發文,看看這是幾號。”
範主任拿過材料,大略地看了看,便拿過旁邊的文件登記本翻看,拿筆在發文稿低填上發文字號、主題詞和打印份數。然後,韓秘書又帶鄒開來到縣政府打字室領取套紅的文件紙,叫鄒開簽字。從打字室出來,鄒開問,“韓秘書,還要去哪裏嗎?”
“不用了,你打印完以後,把材料拿到一樓的文件收發室裏。那裏有一個收發箱,每個小箱是一個單位,你每個單位放一份就夠了。哦,對了,這份張縣長簽了字的是底稿,用完後,你要把它交還我存底。另外,這個方案要給兩份我存檔。”
“好的。那我下午給你吧。順便問一下,剛才我領文件紙為什麽要簽字?”
“以後要向你們單位收錢呀。”
這是鄒開第一次全過程在縣政府辦理發文,一切他感到新鮮有趣。但在縣政府麵對那麽多領導,他感到一種巨大的無形壓力和強烈的自卑,也激起了他奮起的鬥誌。他心裏明白,隻有在更高的層次上才能更有效地實現自己的理想,進而貫徹自己的思想。鄒開認為職務角色應為職業思想服務。
年關將至,楊潔仁把鄒開叫到辦公室,對他說,“小鄒,還有個把月縣財政就要關門了,你今天向縣財政局打兩個報告,題目就是關於要求解決辦公經費和林業產業化工作經費的報告。”
鄒開又是快馬加鞭,反複修改後交給楊潔仁。楊潔仁歎了一口氣,“又要去找縣領導。窮單位的局長真難當。”楊潔仁剛要走出辦公室,像想起什麽事,轉過身對鄒開說,“哦,對了,小鄒,剛剛我接到縣委宣傳部的電話,明天要我們派人去參加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我考慮了一下,就你和董主任去,把我們五個產業的相關資料帶去散發,做些宣傳解釋。”
“董主任知道這事嗎?”
“還不知道,等下我跟會她說。明天早上八點在縣委大院集合,你準備一下。”
鄒開又忙開了,找資料,編印宣傳資料。他整個人全身心地投入,幾乎達到忘我的境地。
“小鄒,今天上午,有幾個鄉鎮林業工作站的同誌在局裏吃飯,你跟我去陪一下他們吧,反正你迴去也是一個人,好嗎?”
“好的。”
“那走吧。”
有幾個人已在餐館門口等著。
“這是新來的鄒秘書。”董豔萍向眾人介紹到。大家都一一握手,算是相識,然後彼此客套寒喧。聽了董豔萍的介紹,鄒開頗感舒服。這似乎是肯定鄒開在單位上所處的位置。他一直以來不敢鬆懈,無法安定的情緒,此時才突然穩定下來。說實話,秘書一職,是鄒開曾經夢寐以求的,現在他終於擁有了它。
縣委大院停著七八輛車,有桑塔納,有吉普車,有切諾基,還有一張醫院120救護車。夾著公文包的人三五成群地在議論著。林業局的車剛一停下,鄒開就聽見有人在喊,“林業局,林業局的人到了沒有?”
“韓部長,到了,到了。”董豔萍舉起手揮了揮。
“教育局,教育局的,到了沒有?”韓部長繼續點。
“還沒有,就差教育一家了。”跟在韓部長身旁的秘書模樣的小青年悄聲說。
“小黃,那你打電話催一下,告訴他們,我們先走一步。”
“好的。”黃秘書一邊拿起手機,一邊跟韓部長鑽進了桑塔納。
人們各自散開,上車,用力甩上車門。鄒開聽見一連串“撲撲”的聲音,接著是發動機匆匆發動的聲音,一輛接著一輛地駛出了縣委大院。鄒開第一次下鄉,也是第一次參加這麽大型的活動,一切都新奇而令人興奮。這次“三下鄉”活動,由縣委宣傳部牽頭,成立了領導小組,農業局、科委、林業局、老區建設辦、水利局、農機局、農經委等涉農單位,文化局、衛生局、縣醫院、計生委,人事勞動局、新華書店、教育局等單位及縣科協、縣婦聯、縣團委等群團組織都抽調了精幹人員參加。“三下鄉”活動的覆蓋麵按上級要求達到百分之百,也就是說要到每個鄉鎮都要搞一次集中的大型活動。安崇縣有十三個鄉鎮,且財政狀況令人擔憂,鄉鎮更是空轉。考慮到這種現實情況,結合曆年的活動經驗及當年的社會經濟發展任務,領導小組決定,今年的活動隻選擇三個有代表性的鄉鎮進行。今天要去的是東崗鄉。車隊在山路間顛跛而行。路兩旁的山坡上,映山紅正熱烈地盛開,漫山遍野,如此囂張的美麗,讓人心醉。偶而峰迴路轉,轉出一片田野,農民正吆喝著老牛,踏著泥水整地,犁耙過處,泥浪在飛,沉寂了一個冬季的田野又熱鬧起來。雖然知識經濟風起雲湧,這裏依然是農業文明的景觀。農村的現實依然嚴峻,甚至殘酷。農民不但要承擔辛勤勞作的艱辛和生存壓力,還要承受社會轉型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以及消化整個農村劇變帶來的壓抑和痛苦,留守者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和種種生存困惑。
東崗鄉的集貿市場人流如織。在入口處,鄉黨委分管領導王副書記已經等候在那裏。
“怎麽還沒有布置好?”韓部長問。
“等你們來選地點,所以沒動手。”
東崗市場左邊是高高的鋼管石棉瓦廠棚,鋪著水泥地板,砌著一排排的水泥案台,右邊是木梁柱青磚瓦,泥土地麵,新舊共存。從車上下來,大家一齊動手,在市場出入咽喉處懸掛橫幅和展覽圖片,張帖標語,安裝音響、電視機和vcd。一群中學生扛著桌椅趕到現場,然後把桌椅排成兩排。布置妥當後,大家各就各位。婦聯的同誌播放婦幼保健的光盤,醫院的專家義診隊伍在忙著看病,科協向農民講解展覽圖片,新華書店的書攤前人頭讚動,其他單位都在散發自己帶來的資料,一時間,場麵異常火爆。電視台的攝像機不斷調整位置,搶拍精彩的鏡頭。
“老人家,吃飯要有規律。不能有一頓沒一頓的,那隻會加重你的胃病。”一位白發蒼蒼的老醫生對坐在對麵的同樣白發蒼蒼的老農說。
“我幾個兒子都打工去了,家裏沒人做事。裏裏外外的活隻有靠我一個老頭子。早上出去,晚上迴家,經常是中飯晚飯一起吃。”
“那可不行。這樣吧,我幫你開個方子,可緩一下胃痛,但一定注意飯食規律。”
“這是計劃生育政策資料。”
“這是我們縣五大林業產業化項目資料。”
“這是最新農村致富信息。”
“這是衛生保健知識資料。”
“這是最新的優質稻品種,這是網箱養魚、配方養殖技術資料,這是……”
集會散後,大家心滿意足地迴到鄉政府,興高采烈地談論著剛才的火爆場麵。
“農民拿這些資料迴去未必管用,他們大部分不識字。像我們的資料,雖然是普及性的大眾化的,但畢竟都是專業性的新技術,跟傻瓜技術不一樣,不到現場去指導,集中培訓,手把手地教他們肯定是沒用。就是這幾年風行的傻瓜技術,也要現場培訓幾個小時。”縣農業局的袁副局長說,涉農單位的同誌們都點頭讚同。鄒開也認為,技術含量高的技術,不是散發一些資料就能讓農民掌握得了,沒有集中培訓,沒有實地指導,農業產業化就失去了技術支撐,就不會產生效益,更談不上形成規模。
“袁副局長,那是沒辦法的事。要知道,其它的不說,就是像今天一樣把大家集中起來搞一次活動就很不容易。搞培訓指導,經費呢?現在鄉鎮一年才發一兩個月的工資。我們縣直單位的工資也危險了,前幾個月不是也拖了好久才發的。吃飯尚且成問題,開展其它工作可能嗎?”韓部長深有感慨地說。
“這種情況不知要拖到什麽時候?”“長著呢。”
大家嘀嘀咕咕議論開了,正在鬧哄哄當口,縣科協劉主席一夥人從外麵走了進來,滿臉怒容,“這幫家夥,太不像話了。”
“什麽事?”
“那些商販正拿我們的資料紙包裝東西喲。我們辛辛苦苦搞出來的資料竟成了他們的包裝紙,你說氣人不氣人?我跟他們吵了一架,他們說我們搞形式主義。”
大家繼而憤怒,而後哂然。有人自嘲地說,“劉主席,這也是物有所值,多功能多用途嗎。人家農民伯伯還要用那些資料上毛廁擦屁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