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赦讓賈瑚扶太夫人靈樞迴南邊,雖是事出突然,卻也早有預兆。
一來,賈氏兩府,一國公、一國公夫人先後逝世,雖說都是後事風光,但是隨著這兩位的去世,賈家晚輩或丁憂或守製,偌大賈家在朝堂上已然沒了有足夠分量說得上話的人,而姻親之中,張家接連遭逢變故,林家官位尚且低微,便是有心,也是無力,而王家、史家·····不提也罷。
二來,因著祖母去世,賈赦勞心勞力,兼之哀思過甚,喪儀中已有不支之勢,喪禮一過,更是新疾舊傷交織,聽從了太醫的建議搬到梨香院靜養,此種情況下,便是再想自己送祖母歸南,也是不能的了。賈瑚作為他的嫡長子,代父扶靈自是理所應當。
三來,賈赦想著賈家若是能僥幸不敗,往後承嗣襲爵自是落在賈瑚身上,這孩子好是好,隻是在家中從來寵愛有加,餐玉噎金,縱是讀千萬卷聖賢書,困於膏腴之地,錦繡之鄉,未經風雨,到底難成大器,不如趁此機會,讓他也曆練曆練。此外更有一件,今後數年,正是朝局最為洶湧詭譎之時,賈瑚若是繼續留在京城,恐怕不免卷入其中,若是有個萬一,他一生心血,豈不白付了流水!於是跟張氏商量,以守孝之名命賈瑚留在南邊,一則安葬曾祖,修葺墳塋,結廬守孝,二則增置祭田,查虧補缺,三則靜心讀書,以備科舉。
商議既定,全家上下便忙著給賈瑚收拾行囊,打點車馬船隻禮物,占擇吉日,因是扶靈歸鄉,諸事從簡,賈瑚身邊隻帶了自己的一個貼身小廝,四個二等小廝,賈赦給了自己身邊一個李姓管事,其餘仆婢不必詳談。
且說榮府上下忙碌,卻有賈代儒先前在外為官,嫡母去了,便也報了憂,因著路遠人老,行路不便,難免迴來得遲了幾日,心中惴惴,又因年老人衰,遂不再以官身為念,隻以兒孫前程為要,心中思慮,幾日不曾睡好,便帶著兒子賈放登上門來。賈放比賈赦小不了幾歲,雖是旁支,到底是賈瑚也要叫一聲叔叔的,賈赦本不情願,考校兩日,卻見賈放其人雖溫柔敦厚,卻也機敏靈活,不是他父親那般中正迂腐不通庶務之人,不由暗歎前世若是賈放不死,賈代儒夫婦當不會老來無依,便點了頭,代儒一家如得至寶,忙忙打點行裝不提。
史氏得知賈瑚這一去,怕是兩三年迴不來,惱賈赦不跟她商量就下決定,隻是賈赦鐵了心的叫賈瑚離了京城這渾水,不管史氏怎麽哭罵也不肯收迴成命;賈敬因著賈珍的事,認為此事有益無害,很該如此;賈政自詡孝悌至極的,兩個哥哥既然這麽說了,他便閉了口不言不語。史氏每每見賈瑚來請安就抱著哭,或是罵賈赦張氏:“瑚兒才那麽點小小年紀,你們做老子娘的,也忍心要叫他幾年在南邊不迴來!”搞得賈瑚頭疼無比。
等到了日子,賈放、賈瑚登船南去了,張氏、小張氏在家便唯有幾件大事,一是賈赦身體安養,二是賈瑚行程計量,三是賈敏身懷有孕,其餘諸事,左不過循著舊例而已。
卻說賈璉,雖說曾祖母去世,但到底年紀幼小貪玩喜耍,又還沒開蒙,不過是他母親、姐姐帶著,閑來教幾個字而已,親祖喪事浩大,到底累不到他,如今父親搬出榮禧堂到梨香院靜養,哥哥又去了金陵,無人管教,一時隻如籠中雀兒出了鳥籠,自在隨心得很。
這日賈瓊起了晨妝,剛剛梳洗完畢,便聽外邊丫頭笑道:“二爺來了”。一語未了,賈璉便皮猴子一般,鑽了進來,笑道:“姐姐早好。”賈瓊漫應一聲,賈璉坐到姐姐身邊來,一邊唧唧咕咕地說著話兒,一邊看那胭脂水粉各色鮮妍,□□可愛,不由得老毛病起了,伸手沾了就要往嘴裏送。
賈瓊見了,伸手一敲,嗔道:“又來了,也不知道你這毛病怎麽慣出來的,迴頭叫老爺看見了,仔細你的皮。”
賈璉仗著賈赦賈瑚不在,也不怕,撒嬌道:“這粉兒很香,姐姐給了我罷。”
賈瓊身邊的大丫鬟芸香聽了,轉頭就對芸豆說:“二爺說了要香粉兒了,你快去廊下,叫管鳥兒雀兒的老趙媽多備幾隻鸚哥兒花雀兒,記住了,白的要幾隻,黑的要幾隻,紅的綠的花的也要幾隻,迴頭上麵問起來,就說是給二爺畫畫的。”話未說完,一屋子的丫鬟已是笑倒一片,賈瓊加了一句:“廚房下也備幾隻,保不住二爺這次不止想畫,還想吃呢。”說完,自己也撐不住,一邊笑,一邊戳了賈璉一指頭,“你啊!”
原來昨天張氏收到張家寄來的家書,於是把賈瓊叫了過去,誰料賈璉頑皮,趁著姐姐不在,把那桃花、玫瑰的膏子,褚石、朱砂的顏料一股腦兒拿了,攪作一處,把那廊下的各色鳥兒雀兒禍害了個遍,連那鳥雀的米麥飲水都染成了紅色,真真把那信佛的老趙媽嚇得不輕,事情報到張氏那裏,倒是歪打正著去了那家信帶來的愁雲慘霧。
賈璉被丫鬟們笑得臉紅,滾在賈瓊懷裏:“好姐姐,是我不對,你且別氣,我叫奶哥哥往外頭給你買好的。”
外頭買得到的東西哪有府裏的東西好,賈瓊逗他:“誰要那外頭買的,我這屋子裏的都是芸豆、芸香她們自己動手做的,你若是有心兒,也該自己做了來才對。”
賈璉想了想,認真道:“好,那我就自己做給姐姐用。”賈瓊道:“罷罷!你這好玩好吃胭脂的毛病也改了罷,叫老爺知道了,隻怕得打你一頓。”說著,叫來賈璉的大丫頭秀芹吩咐道:“以後你也多看著些,好歹叫他慢慢改了。”秀芹諾諾應是。
賈瓊不過隨口一說,誰想賈璉當了真,後來真的為她采花搗粉去,結果被他父親撞見,挨了一頓好打不說,還得從此讀書上學去,再無自在,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再說賈敏,自她傳出喜訊後,林家上下無不精心,林老夫人更是把兒媳婦移到自己身邊,飲食起居一如自己,且日夜念佛,寺院許願也不知許了多少,隻盼賈敏能一舉得男,自己便是立時閉了眼也是心甘情願的。
賈敏心中明白婆婆雖然嘴上不說,但盼的無疑是孫子,不免鑽了牛角尖,加上祖母生病、去世,諸事疊加,幾成心疾,到後來茶飯漸少,日漸消瘦,隻把林老夫人急得頭發都掉了一大把,賈敏見婆母真心為自己著急,人前若無其事,夜裏隻默默垂淚,雖然有人時時勸慰,到底意難平。
到頭來還是林如海解了這困局,也不知他是歪打正著,還是有意為之,某日迴家來,便說自己迴來路上,有一道人為人卜卦:“說來也奇了,前幾天李翰林從那裏過,他隻看了李世兄一眼便說,世兄家中有一子三女,李世兄不信,說他家中隻二個女公子,哪來一子三女?誰料得昨日他家繼夫人便生下一對龍鳳胎來,可把李世兄喜得,拉著諸位同年前去拜謝。”又笑道:“我看那老道為人風度,不像個凡俗中人,或真是神算也說不定,說來好笑,他見了我,便問‘府上千金可好?’我道家中並無千金麟兒,何來此言,他便不肯理我了,如此看來,也不過僥幸而已。”
林老夫人將信將疑,道:“他既然說得準李家的事,那必定說得準我們家的了,難道我們家將多個千金?”到底不死心,將跟著林如海出去的小廝叫來,隔著屏風問,果有其事,便先信了八分,心下難免失望,別扭了兩天,自己轉過念頭來,反而好笑,暗忖:“也是我迷障了,隻想著見了孫子,對祖宗有個交代,他們夫妻倆成婚才幾年,年紀輕輕,又是恩恩愛愛的,有了花兒,還怕沒有果兒不成?也難為了那孩子,怕是一直提著心兒呢,我隻以為她為她祖母傷心來著,竟是沒想到這一層。”
林老夫人既然信了賈敏懷的是孫女,便一應事物隻按著女孩兒的樣式來,賈敏去了一樁心事,又有娘家兄長嫂子近在咫尺不時派人探慰,倒也漸漸放寬了心思,安心養胎。
誰想得十月懷胎,一朝瓜熟蒂落,這年端午節裏,賈敏掙紮了四五個時辰,生下一個男孩,穩婆出來一報,老太太佛珠都拿不穩了,連念阿彌陀佛:“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
消息傳到賈家,張氏還沒細問,便先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再將諸事細細問過,並之前備下的賀禮加厚兩分,迴頭與小張氏私下感歎:“你姑姑在林家,總算是站穩了腳跟了,老祖宗泉下有知,必然是歡喜的。”
林老夫人既得了孫兒,那便是萬事皆足的了,隻一件,因著前頭道人的胡謅,老太太唯恐孩子養不住,連小名兒也不取自不必說,從上到下,連“哥兒”兩個字也不許說,孩子養在身邊,儼然是養了個孫女兒的樣子,林如海雖不大讚成,但既然無傷大雅,便也隨著母親高興。
一來,賈氏兩府,一國公、一國公夫人先後逝世,雖說都是後事風光,但是隨著這兩位的去世,賈家晚輩或丁憂或守製,偌大賈家在朝堂上已然沒了有足夠分量說得上話的人,而姻親之中,張家接連遭逢變故,林家官位尚且低微,便是有心,也是無力,而王家、史家·····不提也罷。
二來,因著祖母去世,賈赦勞心勞力,兼之哀思過甚,喪儀中已有不支之勢,喪禮一過,更是新疾舊傷交織,聽從了太醫的建議搬到梨香院靜養,此種情況下,便是再想自己送祖母歸南,也是不能的了。賈瑚作為他的嫡長子,代父扶靈自是理所應當。
三來,賈赦想著賈家若是能僥幸不敗,往後承嗣襲爵自是落在賈瑚身上,這孩子好是好,隻是在家中從來寵愛有加,餐玉噎金,縱是讀千萬卷聖賢書,困於膏腴之地,錦繡之鄉,未經風雨,到底難成大器,不如趁此機會,讓他也曆練曆練。此外更有一件,今後數年,正是朝局最為洶湧詭譎之時,賈瑚若是繼續留在京城,恐怕不免卷入其中,若是有個萬一,他一生心血,豈不白付了流水!於是跟張氏商量,以守孝之名命賈瑚留在南邊,一則安葬曾祖,修葺墳塋,結廬守孝,二則增置祭田,查虧補缺,三則靜心讀書,以備科舉。
商議既定,全家上下便忙著給賈瑚收拾行囊,打點車馬船隻禮物,占擇吉日,因是扶靈歸鄉,諸事從簡,賈瑚身邊隻帶了自己的一個貼身小廝,四個二等小廝,賈赦給了自己身邊一個李姓管事,其餘仆婢不必詳談。
且說榮府上下忙碌,卻有賈代儒先前在外為官,嫡母去了,便也報了憂,因著路遠人老,行路不便,難免迴來得遲了幾日,心中惴惴,又因年老人衰,遂不再以官身為念,隻以兒孫前程為要,心中思慮,幾日不曾睡好,便帶著兒子賈放登上門來。賈放比賈赦小不了幾歲,雖是旁支,到底是賈瑚也要叫一聲叔叔的,賈赦本不情願,考校兩日,卻見賈放其人雖溫柔敦厚,卻也機敏靈活,不是他父親那般中正迂腐不通庶務之人,不由暗歎前世若是賈放不死,賈代儒夫婦當不會老來無依,便點了頭,代儒一家如得至寶,忙忙打點行裝不提。
史氏得知賈瑚這一去,怕是兩三年迴不來,惱賈赦不跟她商量就下決定,隻是賈赦鐵了心的叫賈瑚離了京城這渾水,不管史氏怎麽哭罵也不肯收迴成命;賈敬因著賈珍的事,認為此事有益無害,很該如此;賈政自詡孝悌至極的,兩個哥哥既然這麽說了,他便閉了口不言不語。史氏每每見賈瑚來請安就抱著哭,或是罵賈赦張氏:“瑚兒才那麽點小小年紀,你們做老子娘的,也忍心要叫他幾年在南邊不迴來!”搞得賈瑚頭疼無比。
等到了日子,賈放、賈瑚登船南去了,張氏、小張氏在家便唯有幾件大事,一是賈赦身體安養,二是賈瑚行程計量,三是賈敏身懷有孕,其餘諸事,左不過循著舊例而已。
卻說賈璉,雖說曾祖母去世,但到底年紀幼小貪玩喜耍,又還沒開蒙,不過是他母親、姐姐帶著,閑來教幾個字而已,親祖喪事浩大,到底累不到他,如今父親搬出榮禧堂到梨香院靜養,哥哥又去了金陵,無人管教,一時隻如籠中雀兒出了鳥籠,自在隨心得很。
這日賈瓊起了晨妝,剛剛梳洗完畢,便聽外邊丫頭笑道:“二爺來了”。一語未了,賈璉便皮猴子一般,鑽了進來,笑道:“姐姐早好。”賈瓊漫應一聲,賈璉坐到姐姐身邊來,一邊唧唧咕咕地說著話兒,一邊看那胭脂水粉各色鮮妍,□□可愛,不由得老毛病起了,伸手沾了就要往嘴裏送。
賈瓊見了,伸手一敲,嗔道:“又來了,也不知道你這毛病怎麽慣出來的,迴頭叫老爺看見了,仔細你的皮。”
賈璉仗著賈赦賈瑚不在,也不怕,撒嬌道:“這粉兒很香,姐姐給了我罷。”
賈瓊身邊的大丫鬟芸香聽了,轉頭就對芸豆說:“二爺說了要香粉兒了,你快去廊下,叫管鳥兒雀兒的老趙媽多備幾隻鸚哥兒花雀兒,記住了,白的要幾隻,黑的要幾隻,紅的綠的花的也要幾隻,迴頭上麵問起來,就說是給二爺畫畫的。”話未說完,一屋子的丫鬟已是笑倒一片,賈瓊加了一句:“廚房下也備幾隻,保不住二爺這次不止想畫,還想吃呢。”說完,自己也撐不住,一邊笑,一邊戳了賈璉一指頭,“你啊!”
原來昨天張氏收到張家寄來的家書,於是把賈瓊叫了過去,誰料賈璉頑皮,趁著姐姐不在,把那桃花、玫瑰的膏子,褚石、朱砂的顏料一股腦兒拿了,攪作一處,把那廊下的各色鳥兒雀兒禍害了個遍,連那鳥雀的米麥飲水都染成了紅色,真真把那信佛的老趙媽嚇得不輕,事情報到張氏那裏,倒是歪打正著去了那家信帶來的愁雲慘霧。
賈璉被丫鬟們笑得臉紅,滾在賈瓊懷裏:“好姐姐,是我不對,你且別氣,我叫奶哥哥往外頭給你買好的。”
外頭買得到的東西哪有府裏的東西好,賈瓊逗他:“誰要那外頭買的,我這屋子裏的都是芸豆、芸香她們自己動手做的,你若是有心兒,也該自己做了來才對。”
賈璉想了想,認真道:“好,那我就自己做給姐姐用。”賈瓊道:“罷罷!你這好玩好吃胭脂的毛病也改了罷,叫老爺知道了,隻怕得打你一頓。”說著,叫來賈璉的大丫頭秀芹吩咐道:“以後你也多看著些,好歹叫他慢慢改了。”秀芹諾諾應是。
賈瓊不過隨口一說,誰想賈璉當了真,後來真的為她采花搗粉去,結果被他父親撞見,挨了一頓好打不說,還得從此讀書上學去,再無自在,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再說賈敏,自她傳出喜訊後,林家上下無不精心,林老夫人更是把兒媳婦移到自己身邊,飲食起居一如自己,且日夜念佛,寺院許願也不知許了多少,隻盼賈敏能一舉得男,自己便是立時閉了眼也是心甘情願的。
賈敏心中明白婆婆雖然嘴上不說,但盼的無疑是孫子,不免鑽了牛角尖,加上祖母生病、去世,諸事疊加,幾成心疾,到後來茶飯漸少,日漸消瘦,隻把林老夫人急得頭發都掉了一大把,賈敏見婆母真心為自己著急,人前若無其事,夜裏隻默默垂淚,雖然有人時時勸慰,到底意難平。
到頭來還是林如海解了這困局,也不知他是歪打正著,還是有意為之,某日迴家來,便說自己迴來路上,有一道人為人卜卦:“說來也奇了,前幾天李翰林從那裏過,他隻看了李世兄一眼便說,世兄家中有一子三女,李世兄不信,說他家中隻二個女公子,哪來一子三女?誰料得昨日他家繼夫人便生下一對龍鳳胎來,可把李世兄喜得,拉著諸位同年前去拜謝。”又笑道:“我看那老道為人風度,不像個凡俗中人,或真是神算也說不定,說來好笑,他見了我,便問‘府上千金可好?’我道家中並無千金麟兒,何來此言,他便不肯理我了,如此看來,也不過僥幸而已。”
林老夫人將信將疑,道:“他既然說得準李家的事,那必定說得準我們家的了,難道我們家將多個千金?”到底不死心,將跟著林如海出去的小廝叫來,隔著屏風問,果有其事,便先信了八分,心下難免失望,別扭了兩天,自己轉過念頭來,反而好笑,暗忖:“也是我迷障了,隻想著見了孫子,對祖宗有個交代,他們夫妻倆成婚才幾年,年紀輕輕,又是恩恩愛愛的,有了花兒,還怕沒有果兒不成?也難為了那孩子,怕是一直提著心兒呢,我隻以為她為她祖母傷心來著,竟是沒想到這一層。”
林老夫人既然信了賈敏懷的是孫女,便一應事物隻按著女孩兒的樣式來,賈敏去了一樁心事,又有娘家兄長嫂子近在咫尺不時派人探慰,倒也漸漸放寬了心思,安心養胎。
誰想得十月懷胎,一朝瓜熟蒂落,這年端午節裏,賈敏掙紮了四五個時辰,生下一個男孩,穩婆出來一報,老太太佛珠都拿不穩了,連念阿彌陀佛:“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
消息傳到賈家,張氏還沒細問,便先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再將諸事細細問過,並之前備下的賀禮加厚兩分,迴頭與小張氏私下感歎:“你姑姑在林家,總算是站穩了腳跟了,老祖宗泉下有知,必然是歡喜的。”
林老夫人既得了孫兒,那便是萬事皆足的了,隻一件,因著前頭道人的胡謅,老太太唯恐孩子養不住,連小名兒也不取自不必說,從上到下,連“哥兒”兩個字也不許說,孩子養在身邊,儼然是養了個孫女兒的樣子,林如海雖不大讚成,但既然無傷大雅,便也隨著母親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