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水名士


    劉征見到了送來的軍糧,心裏更加有了底,有荀彧在後方群策群力,支應調度,再加上益州這麽多年的積蓄,想來自己不必為糧草問題發愁了。


    張繡率部趕上之後,整個武都已經聚集了七萬兵馬,由張繡、閻行和劉征自己,分為三部,分別駐於武都三縣。


    漢陽郡中,漢陽太守韋康早已接到了武都告急軍情,之後又有韓遂調兵文書。


    其實從韋康的本意來說,他是不願意分兵給韓遂的。涼州諸郡,大多臣服於韓遂,但是實際上漢陽卻是有些例外。


    漢王也聽韓遂節度,僅僅是因為韋康的父親韋端被曹操“請”去了許都,現在正擔任朝廷的太仆。


    韋康,字元將,少有賢名,楊彪曾稱讚韋康“韋主薄年雖少有老成之風,昴昴千裏之駒”。


    其父韋端,建安初年為朝廷署置的涼州刺史,後來曹操拉攏了馬騰韓遂之後,便將韋端請進了許都,表奏其為太仆,實際上就是要給馬騰、韓遂騰出位子來。


    當然這個“位子”隻是個虛位,即算是韋端當涼州刺史的時候,整個關中加上涼州實際上也還是馬騰韓遂說了算,畢竟拳頭硬才是道理。


    韋端赴許都之後,隴右之地最有權勢的依次經曆了馬騰,如今又是韓遂。但是最有“名望”的卻一直都是韋康!


    韋康淵才亮茂,雅度弘毅,尤其是賢而愛民。因此雖然關中這麽多年掌握在各路軍閥手裏麵,實際上隴右之地還是相當安定,這都是韋康的功勞。


    馬騰、韓遂對待韋康的態度基本上都差不多,巴不得人家治理的好,畢竟在二人看來,整個潼關以西都是自己的地盤,因此對於韋康在隴右的治理,甚至於交結涼州士人,馬騰、韓遂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韋康手下有兩個謀士,一個是主簿閻溫,一個是參軍楊阜。


    閻溫字伯儉,漢陽郡西城縣人,此人忠義有節,不惜死,韋康很是信任。


    參軍楊阜,字義山,漢陽冀縣人,為人剛亮公直,正諫匪躬。與同郡人趙昂、薑敘、尹奉俱聲名在外,因此被涼州人稱為“天水四士”。


    天水即是漢陽,漢武帝置天水郡,後漢永平十七年更名為漢陽郡,此地人常以天水稱。


    這楊阜很有些見識,也曾被舉孝廉,曹操當司空的時候,經韋端的推薦,楊阜曾被曹操召為幕僚,不過在官渡之戰時,楊阜又被派迴了涼州。


    迴到涼州之後,隴右諸將問他袁紹和曹操誰會勝利,當時楊阜就一口斷定最後勝利的一定是曹操,後來的結果果然證明了楊阜的預測,因此隴右之人對楊阜更加稱讚不已。


    韋康與楊阜性情相投,於是便任命楊阜為參軍,參軍即是參謀軍事。


    當剛剛得到武都軍情時,韋康問見於閻溫、楊阜、趙昂三人。


    楊阜當時便不假思索的迴答道:“武都旦夕不可保,數日之內,韓遂必遣人來取我漢陽兵馬!”


    韋康雖然是“淵才亮茂”,但這“才”並非是見識深遠,而是善於治政治民,因此對於楊阜的話,韋康一時沒有理解。


    閻溫也不禁問楊阜道:“武都既旦夕不可保,則隴右之地危矣!如此韓遂為何要來漢陽取兵?”


    從表麵上看,武都失守,就意味著隴右第一道門戶已經洞開,這樣的話,整個隴右地區便將要麵臨漢王雄兵,在這種情況下韓遂應該是加強隴右的防守,又怎麽會從隴右調兵呢?因此閻溫很是不解。


    聽得閻溫疑問,楊阜臉上露出了一抹對韓遂的譏笑。


    “伯儉兄以為韓遂何許人也?漢王何許人也?”楊阜反問閻溫道。


    閻溫想了一下迴答道:“韓遂陰計老謀,漢王頗有世祖之風!”世祖就是光武皇帝劉秀。


    閻溫的評斷還是比較中肯的,楊阜於是說道:“韓遂陰計老謀,二十年從來‘甘居’第二,如今與馬騰相爭關中,而漢王與馬騰有嶽婿之親,如今用兵武都,韓遂必以為漢王虛向隴右,實出故道,如此韓遂必先除馬騰!以韓遂兵力既要抵擋漢王,又要對付馬騰,誠然不足。因此其必從各郡調兵,漢陽首當其衝。”


    “那義山兄以為,漢王到底是欲往何處用兵?”同為參軍的趙昂也問楊阜道。


    韋端、閻溫也等著聽楊阜怎麽說,畢竟對於漢陽來說,這才是關鍵。


    楊阜沉吟了片刻,態度肯定的說道:“所謂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以漢王之智略,必當坐觀虎鬥,而後收漁利!其用兵故道為虛,欲取隴右才是實!”


    韋康質疑道:“適才你也說道馬騰與漢王有嶽婿之親,漢王如何不先救馬騰,而欲先取隴右之地?”


    楊阜慨然笑道:“夫雄才大略者,不以私情廢公事!先取隴右,坐觀韓遂馬騰兩敗俱傷,然後關右(關中、涼州)一舉可定,此為上上之策,漢王豈不知之?”


    座中三人聽了楊阜的話,都點頭稱是。


    “如此我漢陽該當如何?”韋康繼續問策道。


    這才是重點,楊阜猶豫了一下,但還是問韋康道:“此事還要看太守如何抉擇!”


    “此話怎講?”韋康問道。


    “當即天下,諸雄割據,然觀其大略者,則隻有曹操與漢王二人而已!天子在許,漢王在益,二雄之間,明公如何決之?”楊阜繼續問韋康道。


    楊阜問出這話,其實就證明了韋康其實是不太認同曹操的,否則其父韋端在許都身居太仆,韋康根本就不需要思考站隊問題。


    但是楊阜與韋康相交頗深,也知道韋康其實對於曹操並沒有什麽好感,因此才有這麽一問。


    這一問恰恰也是韋康的難處!


    曹操習慣於“養虎”,這對於關右地區的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如今韓遂與馬騰之爭就是曹操綏靖政策的結果,雖然曹操是安枕無憂了,但是對於雍涼關中地區的老百姓可就是災難了。


    而如果漢王得到關中,那麽整個關右地區就不會再有這種諸侯割據的狀態,長達二十多年的紛亂,或許可以就此終結。


    對於韋康來說,這就是家國兩端的抉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中王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子湖釣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子湖釣叟並收藏漢中王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