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經文】「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解釋】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的沙數,如沙數那麽多的恆河,您的意思怎麽樣?那麽多恆河的沙子,多不多呢?須菩提說:很多,世尊。單單恆河的數量就已經無法計算,何況是河中的沙子。須菩提,我現在明白的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充滿所說恆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用來布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說: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以此經中的道理,甚至隻實踐四句偈語,並解說給別人聽,他的福德遠勝前麵所說的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經文】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解釋】還有,須菩提,隨時隨地隻要一宣說此經,那怕隻說四句偈語,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包括天、人、阿修羅等,都應供養。好像佛的塔廟所在地那樣。更何況有人完全能夠實踐修持、讀誦。須菩提,你應當知道,此人已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如果是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在。就應當像弟子尊重佛那樣尊重這部經典。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經文】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雲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複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解釋】這時,須菩提恭敬的對佛說:世尊,當如何稱唿此經,我們要如何奉行實踐?佛告訴須菩提:這部經典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用這個名字為經題,你們應當奉行實踐。為什麽要這樣呢?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為令一切有情依「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遠離色聲香味觸法所引起的種種貪欲煩惱,而到達不生不滅境界,是一種修行法門,不是玄談空理。其心要是「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宇宙人生無一真實,令你離苦得樂的般若波羅蜜也是虛幻不實在的般若波羅蜜,非法非非法。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所說法嗎?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來沒有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多不多?須菩提說:很多,世尊。須菩提,這麽多的微塵,如來說,是虛幻的微塵,隻是名叫做微塵。如來說世界,是虛幻的世界,隻是名叫做世界。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可以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種好相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嗎?不可以,世尊。為什麽呢?須菩提,如來說佛色身的三十二種好相,就是虛幻相,隻是名叫做三十二相。若見諸相非相,當知虛幻相雖然有生滅變化,實際上本來就沒有生滅,和不生不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並沒有兩樣。那麽,你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鼻子所嗅到的;舌頭所嚐到的;身體所碰觸到的;心裏所想到的,無不是虛幻相,無不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像恆河沙數那樣多次的以身命來布施。如果另外有人以此經中的道理,甚至隻實踐四句偈語,並解說給別人聽,他的福德甚多於以身命布施。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解釋】這時,須菩提聽佛演說此經,深切明了此中義理,悲傷的流下眼淚,而對佛說: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自從我證得照見一切眾生根性的慧眼以來,沒有聽說過像這樣的經典。世尊,如果有人能夠聽到這部經。信心清淨,就發現了無上正等正覺心的真實現象,當知這種人成就了第一希有功德。世尊,無上正等正覺心的真實現象,就是沒有任何什麽相的虛幻相,所以如來說。隻是名叫做實相。世尊,我現在能夠聽到這樣的經典,信解實踐,並不為難。如果將來第五個五百年開始的末法時期,有眾生能夠聽到此經,就信解實踐,這種人就是第一希有。為什麽呢?這種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為什麽這樣說呢?我相就是虛幻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虛幻相。為什麽呢?既然我人眾生壽者相是虛幻相,離一切諸相就名叫做諸佛。佛告訴須菩提:就是如此,就是如此。如果有人能夠聽到此經,不驚訝我人眾生壽者相原來是虛幻相;不恐怖無上正等正覺原來也是夢幻境界;不畏懼無上正等正覺法不可取不可說,當知這種人很希有。為什麽呢?須菩提,如來所說最希有無上的般若波羅蜜,就是虛幻的第一波羅蜜,隻是名叫做第一波羅蜜。須菩提,以實踐忍辱之行,到達不生不滅境界,如來說是虛幻的忍辱波羅蜜,隻是名叫做忍辱波羅蜜。為什麽呢?須菩提,在實踐履行當中,如果有我人眾生壽者相,就不能名叫忍辱波羅蜜。為什麽呢?。比如以前,歌利王為試驗我有沒有嗔恨心,而割宰我的身體,我在那個時候,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沒有壽者相。為什麽呢?因為我的眼睛耳朵四肢,被歌利王一一支解時如果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當會生起嗔恨心,那麽就不可能在我發誓:「如果我沒有起嗔恨心,則身體複元如故」時,身體就真的複元如故了。須菩提,又念過去,五百生作忍辱仙人,在那些時候,我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沒有壽者相。所以,須菩提,菩薩應當離一切相。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不應當住物質現象上生起妄想心,比如眼睛看見可愛的色相,心知可愛,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看見不可愛的色相,心知不可愛,但不要生起厭惡情緒。向來,我們身臨清淨環境,便想多待一會兒,這已經生起貪愛歡喜心,如果處在汙穢環境,行動自然快捷,巴不得趕快離開,這已經生起厭惡心。當我們看到俊男美女,習慣性的多看他一眼,諸君,這是欲心!當我們和麵目可憎的人在一塊時,厭惡之情油然而生,這也是欲心在作祟,沒有欲心不會有厭惡之情緒。還有,我們見錢眼開,見寶物便想要擁有,布施時心生不舍,都已經生妄想心,住物質現象上,處在凡夫境界,無上正等正覺心本來如如不動,你自己背離迷失,□卻菩提。不應當住在聲音、香氣、滋味、細滑、思想記憶等現象上生起妄想心,比如耳朵聽到悅耳的聲音,心知聲音悅耳,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聽到聒噪聲音,心知聒噪,但不要生起厭惡情緒。悠揚的音樂令人情緒波動,所謂陶醉,已經墮在妄想境,如果聽到刺耳的聲音。心煩不安,都已經□卻無上正等正覺心。平日最常麵臨的是聽到動心的異性聲音,你如果覺得好聽,想多聽他一句話。當心,你可能已經墮入欲心,如你覺得某人說話令人厭惡,佰不必有厭惡的情緒產生,你如果心生厭惡。所發露的無上正等正覺心本來如如不動,在這個時候,你自己背離迷失,□卻了菩提。又比如鼻子聞到香氣,心知好聞,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聞到臭味,心知臭味,但不要生起厭惡情緒。假使我們聞到異性體味,食物香氣。心生喜歡,即時已經落在妄想境界,如果聞到惡臭心生厭惡,也一樣已經住心妄想境界。又比如舌頭嚐到美味,心知可嚐美味,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多吃它一口,吃到不可口的食物,心知不可嚐,但不要心生厭惡。又比如身體碰觸細滑。心知細滑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碰觸粗劣心知粗劣,但不要生起厭惡心。又比如心裏想起美麗的往事,心知追憶往事。但不生起貪愛喜歡,想到不堪迴首的往事,心知不善,但不要心生厭煩。亂想往事很容易迷失,修道難,幾乎都是迷失在亂想中。所以要修習禪定,不要染著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妄想心,應當遠離種種貪欲,不貪愛色聲香味觸法,現前一念清淨心,也不染著清淨味,便是應無所住的無上正等正覺心。如果心有住相,以為應無所住是住在一種無所住的境界,那就不是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所謂「住」如同住房子的「住」,見聞覺知便被約束在房中如井底之蛙。比如眼睛若凝住俊男美女,秀色可餐,心意識便被色欲所困,俊男美女外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知,霎那間墮入癡迷無明中,常人迷而不知返,欲念熾盛,歌誦人間真善美,下焉者邪淫無所不用其極,上焉者詩歌文章,美術圖騰,音樂舞蹈。修行人不怕念起,隻怕覺遲,俊男美女固然賞心悅目,不必秀色可餐,亂想淫欲,無非是循業發現的色相,俊男美女非俊男美女,則顯無上正等正覺心,俊男美女外的大千世界朗然可見,也一樣賞心悅目,心包太虛,無一不是如來。又比如往事迴憶:兒時嬉戲、歡笑同學、初戀滋味、顛倒愛情、求不得苦、恩怨仇恨、名望利養等等,胡思亂想,霎那間忘記正在聽課,正在和親友交談,正在和客人接洽商務,麵對著師長、親友、客戶,彼所言說斷斷續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知,散亂無明,整日如此,經年如此,終身如此,累世如此。修行人不怕念起,隻怕覺遲,如果念念分明,往事如夢如幻,曆曆所現皆是等正覺心。但如果以為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卻住在不住相的清淨境界,也如同住房子的住,清淨境界外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見,,已經昧卻「應無所住心」。所以佛說:菩薩心不應當住色布施,同樣的道理,如果菩薩心住色行布施,布施外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知,昧卻無上正等正覺心,很難斷除飲食、男女淫欲、睡眠、嗔恨、愚癡等種種煩惱。因為私心作祟,慈濟眾生的事業,做起來也就倍感困難,但有菩薩心而無菩薩行,福德智慧兩欠缺,沒有種種大能力,泥菩薩過江,自身都難保。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不隻是不執著所施物、施者、受者,應當無所住而行布施,所謂不住色行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念念分明,行住坐臥都不昧卻無上正等正覺。如來說一切現象就是虛幻相,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又說一切有情眾生就是虛幻的眾生,若見眾生非眾生則見如來,諸君,若見如來即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你放眼不見一切諸相嗎?不見一切眾生嗎?任何一相都是如來相,任何一眾生都是如來,此時不悟,等待何時?須菩提,如來是說真誠話,說實在話,說如實如理的話,不說誑騙話,不說怪異話的。須菩提,如來所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法,此法沒有真實,也沒有虛妄。須菩提,如果菩薩的心住於無上正等正覺法。染著法相而行布施,如人走入黑暗中,什麽也看不見;如果菩薩的心裏不住無上正等正覺法而行布施,好比人有眼睛。日光明照,可以看到種種的色相。須菩提,未來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夠實踐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行住坐臥當中修行。遠離種種貪愛染著,令無上正等正覺心須臾不昧,教化眾生也以布施無上正等正覺法,令一切有情同沾法喜,速證無上正等正覺,而且每天誦讀經文不令忘失,以便於為人解說。如來以佛的智慧,清楚的知道這種人,清楚的看見這種人,都可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經文】「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複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解釋】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和恆河沙數目相等的次數做身命布施,中午以和恆河沙數目相等的次數做身命布施,下午也以和恆河沙數目相等的次數做身命布施,像這樣經過無量百千萬億無法計算的歲月,不斷的都以身命布施。但如果另外有人,聽到此經,信心不動搖,他的福德就勝過無數次以身命布施的人,更何況書寫、實踐、讀誦,為他人解釋說明。須菩提,簡要的說,此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的功德,如來為發心,學大乘佛法的人說,為發心學最上乘佛法的人說。如果有人能夠實踐、讀誦,並廣為他人解釋說明,如來清楚的知道這種人,清楚的看見這種人,都會成就不可量不可稱,沒有邊際不可思議的功德。像這種人,就是承擔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人。為什麽呢?須菩提,如果喜歡咒術、祈福消災、算命風水、喜歡雙修采補住空樂境界,喜歡長生不老,守住靈明覺知,信以為有道、有真常,等等小法的人,不知道咒術、祈福消災、算命風水、長生不老等等隻是增長我見,所悟方術、所悟境界隻是增長人見,但守靈明覺知,住空樂境界隻是染著眾生見,信以為有道可修、有真常可證,隻是增長壽者見。有這種知見的人,對於此經就不能聽受讀誦,為他人解說。須菩提,無論什麽地方,如果有此經典在,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都應該供養,應當知道這地方就是塔廟,都應該恭敬作禮圍繞,以種種花香散布其處。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經文】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複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解釋】還有,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實踐讀誦此經,反而被他人輕賤,那是他前世所造的罪業,本來應當墮入惡道,因為今世實踐讀誦此經,卻被人輕賤,以這個緣故。前世應當墮地獄的罪業就消滅了,將來必當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已經經過很久很久了,我在然燈佛以前。遇到八百四千萬億億的佛,都一一供養承事,沒有白白空過。但是如果有人,在未來世,能夠實踐。讀誦此經,所獲得的功德,以我供養八百四千萬億億佛的功德,都不及他的百分之一,也不及他的千萬億分之一,甚至用算數都沒有辦法比喻的幾分之一。因為一切供養以依教修行最為第一。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於未來的末法時期,有實踐、讀誦此經,所獲得的功德。我若一一說出來,隻怕有人聽到了心裏會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此經的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也是不可思議。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經文】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解釋】這時,須菩提又對佛說: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了知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再執取邪知邪見的禁戒和外道修持法門,對世尊所說正法深信不疑,淡薄種種貪欲、嗔心、愚癡,自然發露了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菩提心,到此時節,應當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修道難,度眾更難的畏懼心理?佛告訴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露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菩提心,應當生起這樣的心:我要救度一切眾生,救度了一切眾生,而沒有一眾生實際被我救度。為什麽呢?如果菩薩畏懼修道難,畏懼度化眾生更難,就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是菩薩。為什麽這樣說呢?須菩提,實在沒有任何什麽,連發無上正等正覺心都沒有,夢幻中的事,究竟什麽也沒有。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在無數阿僧祗劫,然燈佛出現於世時,有任何什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嗎?沒有,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說的義理,佛在然燈佛那裏,持五蓮花奉上如來,又持身投地布發遮住汙泥,供養聖尊從身上走過,並發誓願,願將來之世作佛當如然燈佛,那是現象上的事,如夢如幻,於無上正等正覺心,沒有任何什麽,願將來之世作佛當如然燈佛,也沒有然燈佛授記,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佛說: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須菩提,我於爾時,心意清淨,沒有任何什麽妄想住相,如來於未來世當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那時候我如果住相供養如來。住相發願將來成佛當如然燈佛,心裏畏懼成佛難,畏懼度化眾生更難,以為如來必得真常不滅的無上正等正覺。然燈佛就不給我授記說:你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因為我無所住發無上正等正覺心,領悟實無有法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然燈佛給我授記,說這樣的話:你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什麽原因呢?所謂如來,就是萬法都如其本來的義理,沒有任何什麽。如果有人說:如來證得真常不滅的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實在沒有任何什麽,佛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如來所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無實無虛。如果諸相非相,唯獨如來所得是真實,好比夢中所見一切皆虛妄。唯獨撿到的金錢不假。這麽說,無上正等正覺虛幻而根本沒有嗎?所說虛幻非虛幻,即是「諸相非相」,如果虛幻是斷滅性的,何必辛苦修行?無上正等正覺於是中無實無虛,所以如來說任何一切什麽,都是佛法。須菩提,所說任何一切什麽,包括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六根六塵六識,苦集滅道等四諦法,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緣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波羅蜜,涅盤,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及其他看不到,想不到的任何什麽,就是虛幻的任何一切什麽。所以隻是名叫做任何一切什麽。須菩提,譬如人的身體長得很大。須菩提說:世尊,如來說人的身體長得很大,比如在夢中,身體長得很大很大,而實際上沒有,隻是虛幻的長得很大,隻是名叫做大身。須菩提,菩薩也是如此,如果他這樣說:我應當救度無量眾生。那麽,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薩。為什麽呢?須菩提,實在沒有任何什麽,微塵都沒有,那有眾生可滅度?菩薩要開悟,破迷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徹底領悟諸相非相,沒有任何一法,才名為菩薩,所以佛說任何一切什麽,沒有我、沒有人、沒有眾生、沒有壽者。須菩提,如果菩薩這樣說:我難行能行,我難證能證,難度能度,我當以種種功德和智慧來建設未來的佛土,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薩,為什麽呢?如來說莊嚴佛土,就是虛幻的莊嚴,隻是名叫做莊嚴。須菩提,如果菩薩通達沒有我沒有任何一切什麽,即知成佛不難,度化眾生也不難,如來說他真的是名叫做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經文】「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看見一切物質現象的肉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看見一切物質現象的肉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看見一切眾生心事的天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看見一切眾生心事的天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照見一切眾生根性的慧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照見一切眾生根性的慧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照見一切實際現象的法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照見一切實際現象的法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無事不知,無事不見,無事不聞,聞見互用無礙的佛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無事不知,無事不見,無事不聞,聞見互用無礙的佛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恆河中所有沙子,佛說它是沙子嗎?是的,世尊,如來說它是沙子。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一恆河中的所有沙子,有像沙子那麽多的恆河,又像那麽多恆河所有沙數那麽多的佛世界,你說它多不多呢?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像那麽多國土中的所有眾生有很多種心,如來具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很清楚的知道他們的種種心。好比一切泡沫同一海水,但一切眾生固執泡沫為己心,興風作浪,生生滅滅的泡沫始終不離海水,海水自然悉知悉見。為什麽呢?如來說一切眾生種種心都是虛妄心,隻是循業所起的一種意識作用,但是眾生染著五欲,錯謬的以為意識作用為己心,比如興風作浪所起的泡沫,泡沫隻是海水波動的現象,泡沫並不是海水的原狀,若知種種心是虛妄心,隻是假名為心,則見無上正等正覺心,比方泡沫與海水,若知泡沫隻是海水的波動現象,但沒有海水就沒有泡沫,見泡沫則見海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同這番道理,我們縮小心量以泡沫為己心,住心在泡沫上而見不到海水,若不住泡沫則見海水,不住妄想心則顯現無上正等正覺心。為什麽這樣說呢?須菩提,過去心了不可得,現在心了不可得,未來心了不可得,隻是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所產生的意識現象,相續不斷使我們錯謬的以為己心。諸君!若不住相,見諸心非心,現前便見無上正等正覺心。當知,泡沫雖不是海水的原狀,卻也是海水啊!還不悟嗎?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經文】「須菩提!於意雲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果有人以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這種人以這樣的緣故,所獲得的福德多不多?是的,世尊,這種人以這樣的緣故,得福很多。須菩提,如果以為福德是實在有的,就是著我人眾生壽者相,如來就不說得福德多,如果以為福德是虛幻的緣故,如來說他得到的福德很多。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經文】「須菩提!於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可以以見圓滿的色身就是見佛嗎?不可以,世尊,不應當以見圓滿色身就是見如來。為什麽呢?因為如來說,圓滿的色身,就是虛幻的圓滿色身,隻是名叫做圓滿的色身。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可以見圓滿的種種成就,譬如三十二相、放光、神通,等等就是見如來嗎?不可以,世尊,不可以見圓滿的種種成就是見如來。為什麽呢?如來說具足,就是虛幻的具足,隻是名叫做諸相具足。若見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則見如來。(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經文】「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解釋】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的沙數,如沙數那麽多的恆河,您的意思怎麽樣?那麽多恆河的沙子,多不多呢?須菩提說:很多,世尊。單單恆河的數量就已經無法計算,何況是河中的沙子。須菩提,我現在明白的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充滿所說恆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用來布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說: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以此經中的道理,甚至隻實踐四句偈語,並解說給別人聽,他的福德遠勝前麵所說的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經文】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解釋】還有,須菩提,隨時隨地隻要一宣說此經,那怕隻說四句偈語,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包括天、人、阿修羅等,都應供養。好像佛的塔廟所在地那樣。更何況有人完全能夠實踐修持、讀誦。須菩提,你應當知道,此人已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如果是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在。就應當像弟子尊重佛那樣尊重這部經典。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經文】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雲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複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解釋】這時,須菩提恭敬的對佛說:世尊,當如何稱唿此經,我們要如何奉行實踐?佛告訴須菩提:這部經典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用這個名字為經題,你們應當奉行實踐。為什麽要這樣呢?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為令一切有情依「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遠離色聲香味觸法所引起的種種貪欲煩惱,而到達不生不滅境界,是一種修行法門,不是玄談空理。其心要是「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宇宙人生無一真實,令你離苦得樂的般若波羅蜜也是虛幻不實在的般若波羅蜜,非法非非法。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所說法嗎?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來沒有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多不多?須菩提說:很多,世尊。須菩提,這麽多的微塵,如來說,是虛幻的微塵,隻是名叫做微塵。如來說世界,是虛幻的世界,隻是名叫做世界。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可以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種好相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嗎?不可以,世尊。為什麽呢?須菩提,如來說佛色身的三十二種好相,就是虛幻相,隻是名叫做三十二相。若見諸相非相,當知虛幻相雖然有生滅變化,實際上本來就沒有生滅,和不生不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並沒有兩樣。那麽,你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鼻子所嗅到的;舌頭所嚐到的;身體所碰觸到的;心裏所想到的,無不是虛幻相,無不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像恆河沙數那樣多次的以身命來布施。如果另外有人以此經中的道理,甚至隻實踐四句偈語,並解說給別人聽,他的福德甚多於以身命布施。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解釋】這時,須菩提聽佛演說此經,深切明了此中義理,悲傷的流下眼淚,而對佛說: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自從我證得照見一切眾生根性的慧眼以來,沒有聽說過像這樣的經典。世尊,如果有人能夠聽到這部經。信心清淨,就發現了無上正等正覺心的真實現象,當知這種人成就了第一希有功德。世尊,無上正等正覺心的真實現象,就是沒有任何什麽相的虛幻相,所以如來說。隻是名叫做實相。世尊,我現在能夠聽到這樣的經典,信解實踐,並不為難。如果將來第五個五百年開始的末法時期,有眾生能夠聽到此經,就信解實踐,這種人就是第一希有。為什麽呢?這種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為什麽這樣說呢?我相就是虛幻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虛幻相。為什麽呢?既然我人眾生壽者相是虛幻相,離一切諸相就名叫做諸佛。佛告訴須菩提:就是如此,就是如此。如果有人能夠聽到此經,不驚訝我人眾生壽者相原來是虛幻相;不恐怖無上正等正覺原來也是夢幻境界;不畏懼無上正等正覺法不可取不可說,當知這種人很希有。為什麽呢?須菩提,如來所說最希有無上的般若波羅蜜,就是虛幻的第一波羅蜜,隻是名叫做第一波羅蜜。須菩提,以實踐忍辱之行,到達不生不滅境界,如來說是虛幻的忍辱波羅蜜,隻是名叫做忍辱波羅蜜。為什麽呢?須菩提,在實踐履行當中,如果有我人眾生壽者相,就不能名叫忍辱波羅蜜。為什麽呢?。比如以前,歌利王為試驗我有沒有嗔恨心,而割宰我的身體,我在那個時候,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沒有壽者相。為什麽呢?因為我的眼睛耳朵四肢,被歌利王一一支解時如果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當會生起嗔恨心,那麽就不可能在我發誓:「如果我沒有起嗔恨心,則身體複元如故」時,身體就真的複元如故了。須菩提,又念過去,五百生作忍辱仙人,在那些時候,我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沒有壽者相。所以,須菩提,菩薩應當離一切相。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不應當住物質現象上生起妄想心,比如眼睛看見可愛的色相,心知可愛,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看見不可愛的色相,心知不可愛,但不要生起厭惡情緒。向來,我們身臨清淨環境,便想多待一會兒,這已經生起貪愛歡喜心,如果處在汙穢環境,行動自然快捷,巴不得趕快離開,這已經生起厭惡心。當我們看到俊男美女,習慣性的多看他一眼,諸君,這是欲心!當我們和麵目可憎的人在一塊時,厭惡之情油然而生,這也是欲心在作祟,沒有欲心不會有厭惡之情緒。還有,我們見錢眼開,見寶物便想要擁有,布施時心生不舍,都已經生妄想心,住物質現象上,處在凡夫境界,無上正等正覺心本來如如不動,你自己背離迷失,□卻菩提。不應當住在聲音、香氣、滋味、細滑、思想記憶等現象上生起妄想心,比如耳朵聽到悅耳的聲音,心知聲音悅耳,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聽到聒噪聲音,心知聒噪,但不要生起厭惡情緒。悠揚的音樂令人情緒波動,所謂陶醉,已經墮在妄想境,如果聽到刺耳的聲音。心煩不安,都已經□卻無上正等正覺心。平日最常麵臨的是聽到動心的異性聲音,你如果覺得好聽,想多聽他一句話。當心,你可能已經墮入欲心,如你覺得某人說話令人厭惡,佰不必有厭惡的情緒產生,你如果心生厭惡。所發露的無上正等正覺心本來如如不動,在這個時候,你自己背離迷失,□卻了菩提。又比如鼻子聞到香氣,心知好聞,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聞到臭味,心知臭味,但不要生起厭惡情緒。假使我們聞到異性體味,食物香氣。心生喜歡,即時已經落在妄想境界,如果聞到惡臭心生厭惡,也一樣已經住心妄想境界。又比如舌頭嚐到美味,心知可嚐美味,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多吃它一口,吃到不可口的食物,心知不可嚐,但不要心生厭惡。又比如身體碰觸細滑。心知細滑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碰觸粗劣心知粗劣,但不要生起厭惡心。又比如心裏想起美麗的往事,心知追憶往事。但不生起貪愛喜歡,想到不堪迴首的往事,心知不善,但不要心生厭煩。亂想往事很容易迷失,修道難,幾乎都是迷失在亂想中。所以要修習禪定,不要染著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妄想心,應當遠離種種貪欲,不貪愛色聲香味觸法,現前一念清淨心,也不染著清淨味,便是應無所住的無上正等正覺心。如果心有住相,以為應無所住是住在一種無所住的境界,那就不是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所謂「住」如同住房子的「住」,見聞覺知便被約束在房中如井底之蛙。比如眼睛若凝住俊男美女,秀色可餐,心意識便被色欲所困,俊男美女外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知,霎那間墮入癡迷無明中,常人迷而不知返,欲念熾盛,歌誦人間真善美,下焉者邪淫無所不用其極,上焉者詩歌文章,美術圖騰,音樂舞蹈。修行人不怕念起,隻怕覺遲,俊男美女固然賞心悅目,不必秀色可餐,亂想淫欲,無非是循業發現的色相,俊男美女非俊男美女,則顯無上正等正覺心,俊男美女外的大千世界朗然可見,也一樣賞心悅目,心包太虛,無一不是如來。又比如往事迴憶:兒時嬉戲、歡笑同學、初戀滋味、顛倒愛情、求不得苦、恩怨仇恨、名望利養等等,胡思亂想,霎那間忘記正在聽課,正在和親友交談,正在和客人接洽商務,麵對著師長、親友、客戶,彼所言說斷斷續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知,散亂無明,整日如此,經年如此,終身如此,累世如此。修行人不怕念起,隻怕覺遲,如果念念分明,往事如夢如幻,曆曆所現皆是等正覺心。但如果以為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卻住在不住相的清淨境界,也如同住房子的住,清淨境界外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見,,已經昧卻「應無所住心」。所以佛說:菩薩心不應當住色布施,同樣的道理,如果菩薩心住色行布施,布施外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知,昧卻無上正等正覺心,很難斷除飲食、男女淫欲、睡眠、嗔恨、愚癡等種種煩惱。因為私心作祟,慈濟眾生的事業,做起來也就倍感困難,但有菩薩心而無菩薩行,福德智慧兩欠缺,沒有種種大能力,泥菩薩過江,自身都難保。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不隻是不執著所施物、施者、受者,應當無所住而行布施,所謂不住色行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念念分明,行住坐臥都不昧卻無上正等正覺。如來說一切現象就是虛幻相,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又說一切有情眾生就是虛幻的眾生,若見眾生非眾生則見如來,諸君,若見如來即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你放眼不見一切諸相嗎?不見一切眾生嗎?任何一相都是如來相,任何一眾生都是如來,此時不悟,等待何時?須菩提,如來是說真誠話,說實在話,說如實如理的話,不說誑騙話,不說怪異話的。須菩提,如來所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法,此法沒有真實,也沒有虛妄。須菩提,如果菩薩的心住於無上正等正覺法。染著法相而行布施,如人走入黑暗中,什麽也看不見;如果菩薩的心裏不住無上正等正覺法而行布施,好比人有眼睛。日光明照,可以看到種種的色相。須菩提,未來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夠實踐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行住坐臥當中修行。遠離種種貪愛染著,令無上正等正覺心須臾不昧,教化眾生也以布施無上正等正覺法,令一切有情同沾法喜,速證無上正等正覺,而且每天誦讀經文不令忘失,以便於為人解說。如來以佛的智慧,清楚的知道這種人,清楚的看見這種人,都可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經文】「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複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解釋】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和恆河沙數目相等的次數做身命布施,中午以和恆河沙數目相等的次數做身命布施,下午也以和恆河沙數目相等的次數做身命布施,像這樣經過無量百千萬億無法計算的歲月,不斷的都以身命布施。但如果另外有人,聽到此經,信心不動搖,他的福德就勝過無數次以身命布施的人,更何況書寫、實踐、讀誦,為他人解釋說明。須菩提,簡要的說,此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的功德,如來為發心,學大乘佛法的人說,為發心學最上乘佛法的人說。如果有人能夠實踐、讀誦,並廣為他人解釋說明,如來清楚的知道這種人,清楚的看見這種人,都會成就不可量不可稱,沒有邊際不可思議的功德。像這種人,就是承擔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人。為什麽呢?須菩提,如果喜歡咒術、祈福消災、算命風水、喜歡雙修采補住空樂境界,喜歡長生不老,守住靈明覺知,信以為有道、有真常,等等小法的人,不知道咒術、祈福消災、算命風水、長生不老等等隻是增長我見,所悟方術、所悟境界隻是增長人見,但守靈明覺知,住空樂境界隻是染著眾生見,信以為有道可修、有真常可證,隻是增長壽者見。有這種知見的人,對於此經就不能聽受讀誦,為他人解說。須菩提,無論什麽地方,如果有此經典在,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都應該供養,應當知道這地方就是塔廟,都應該恭敬作禮圍繞,以種種花香散布其處。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經文】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複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解釋】還有,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實踐讀誦此經,反而被他人輕賤,那是他前世所造的罪業,本來應當墮入惡道,因為今世實踐讀誦此經,卻被人輕賤,以這個緣故。前世應當墮地獄的罪業就消滅了,將來必當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已經經過很久很久了,我在然燈佛以前。遇到八百四千萬億億的佛,都一一供養承事,沒有白白空過。但是如果有人,在未來世,能夠實踐。讀誦此經,所獲得的功德,以我供養八百四千萬億億佛的功德,都不及他的百分之一,也不及他的千萬億分之一,甚至用算數都沒有辦法比喻的幾分之一。因為一切供養以依教修行最為第一。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於未來的末法時期,有實踐、讀誦此經,所獲得的功德。我若一一說出來,隻怕有人聽到了心裏會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此經的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也是不可思議。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經文】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解釋】這時,須菩提又對佛說: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了知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再執取邪知邪見的禁戒和外道修持法門,對世尊所說正法深信不疑,淡薄種種貪欲、嗔心、愚癡,自然發露了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菩提心,到此時節,應當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修道難,度眾更難的畏懼心理?佛告訴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露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菩提心,應當生起這樣的心:我要救度一切眾生,救度了一切眾生,而沒有一眾生實際被我救度。為什麽呢?如果菩薩畏懼修道難,畏懼度化眾生更難,就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是菩薩。為什麽這樣說呢?須菩提,實在沒有任何什麽,連發無上正等正覺心都沒有,夢幻中的事,究竟什麽也沒有。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在無數阿僧祗劫,然燈佛出現於世時,有任何什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嗎?沒有,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說的義理,佛在然燈佛那裏,持五蓮花奉上如來,又持身投地布發遮住汙泥,供養聖尊從身上走過,並發誓願,願將來之世作佛當如然燈佛,那是現象上的事,如夢如幻,於無上正等正覺心,沒有任何什麽,願將來之世作佛當如然燈佛,也沒有然燈佛授記,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佛說: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須菩提,我於爾時,心意清淨,沒有任何什麽妄想住相,如來於未來世當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那時候我如果住相供養如來。住相發願將來成佛當如然燈佛,心裏畏懼成佛難,畏懼度化眾生更難,以為如來必得真常不滅的無上正等正覺。然燈佛就不給我授記說:你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因為我無所住發無上正等正覺心,領悟實無有法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然燈佛給我授記,說這樣的話:你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什麽原因呢?所謂如來,就是萬法都如其本來的義理,沒有任何什麽。如果有人說:如來證得真常不滅的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實在沒有任何什麽,佛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如來所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無實無虛。如果諸相非相,唯獨如來所得是真實,好比夢中所見一切皆虛妄。唯獨撿到的金錢不假。這麽說,無上正等正覺虛幻而根本沒有嗎?所說虛幻非虛幻,即是「諸相非相」,如果虛幻是斷滅性的,何必辛苦修行?無上正等正覺於是中無實無虛,所以如來說任何一切什麽,都是佛法。須菩提,所說任何一切什麽,包括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六根六塵六識,苦集滅道等四諦法,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緣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波羅蜜,涅盤,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及其他看不到,想不到的任何什麽,就是虛幻的任何一切什麽。所以隻是名叫做任何一切什麽。須菩提,譬如人的身體長得很大。須菩提說:世尊,如來說人的身體長得很大,比如在夢中,身體長得很大很大,而實際上沒有,隻是虛幻的長得很大,隻是名叫做大身。須菩提,菩薩也是如此,如果他這樣說:我應當救度無量眾生。那麽,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薩。為什麽呢?須菩提,實在沒有任何什麽,微塵都沒有,那有眾生可滅度?菩薩要開悟,破迷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徹底領悟諸相非相,沒有任何一法,才名為菩薩,所以佛說任何一切什麽,沒有我、沒有人、沒有眾生、沒有壽者。須菩提,如果菩薩這樣說:我難行能行,我難證能證,難度能度,我當以種種功德和智慧來建設未來的佛土,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薩,為什麽呢?如來說莊嚴佛土,就是虛幻的莊嚴,隻是名叫做莊嚴。須菩提,如果菩薩通達沒有我沒有任何一切什麽,即知成佛不難,度化眾生也不難,如來說他真的是名叫做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經文】「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看見一切物質現象的肉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看見一切物質現象的肉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看見一切眾生心事的天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看見一切眾生心事的天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照見一切眾生根性的慧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照見一切眾生根性的慧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照見一切實際現象的法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照見一切實際現象的法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無事不知,無事不見,無事不聞,聞見互用無礙的佛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無事不知,無事不見,無事不聞,聞見互用無礙的佛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恆河中所有沙子,佛說它是沙子嗎?是的,世尊,如來說它是沙子。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一恆河中的所有沙子,有像沙子那麽多的恆河,又像那麽多恆河所有沙數那麽多的佛世界,你說它多不多呢?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像那麽多國土中的所有眾生有很多種心,如來具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很清楚的知道他們的種種心。好比一切泡沫同一海水,但一切眾生固執泡沫為己心,興風作浪,生生滅滅的泡沫始終不離海水,海水自然悉知悉見。為什麽呢?如來說一切眾生種種心都是虛妄心,隻是循業所起的一種意識作用,但是眾生染著五欲,錯謬的以為意識作用為己心,比如興風作浪所起的泡沫,泡沫隻是海水波動的現象,泡沫並不是海水的原狀,若知種種心是虛妄心,隻是假名為心,則見無上正等正覺心,比方泡沫與海水,若知泡沫隻是海水的波動現象,但沒有海水就沒有泡沫,見泡沫則見海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同這番道理,我們縮小心量以泡沫為己心,住心在泡沫上而見不到海水,若不住泡沫則見海水,不住妄想心則顯現無上正等正覺心。為什麽這樣說呢?須菩提,過去心了不可得,現在心了不可得,未來心了不可得,隻是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所產生的意識現象,相續不斷使我們錯謬的以為己心。諸君!若不住相,見諸心非心,現前便見無上正等正覺心。當知,泡沫雖不是海水的原狀,卻也是海水啊!還不悟嗎?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經文】「須菩提!於意雲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果有人以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這種人以這樣的緣故,所獲得的福德多不多?是的,世尊,這種人以這樣的緣故,得福很多。須菩提,如果以為福德是實在有的,就是著我人眾生壽者相,如來就不說得福德多,如果以為福德是虛幻的緣故,如來說他得到的福德很多。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經文】「須菩提!於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可以以見圓滿的色身就是見佛嗎?不可以,世尊,不應當以見圓滿色身就是見如來。為什麽呢?因為如來說,圓滿的色身,就是虛幻的圓滿色身,隻是名叫做圓滿的色身。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可以見圓滿的種種成就,譬如三十二相、放光、神通,等等就是見如來嗎?不可以,世尊,不可以見圓滿的種種成就是見如來。為什麽呢?如來說具足,就是虛幻的具足,隻是名叫做諸相具足。若見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則見如來。(未完待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