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淩成靜靜的躺在“床”上,看著陽光從屋頂灑射下來,映著屋頂的稻草都變得五彩斑斕起來,藍天很遼闊,所能覷見的不過是那星星點點的幾束陽光,唯有無限的想象才不受任何束縛。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人生很奇妙,夢想和追求大都隻存在自己的腦中,與現實總有著偌大的差距,上蒼給了他再生的機會,起點已經比這個時代的人高出太多,也正在走著別人所不能複製的道路,他堅信這個空間的嶽飛依舊不會平凡,幫助落難時的嶽飛就是奠定自己成功的基礎。
他就那麽靜靜的躺著,茫然的想著,不敢輕易的翻動,一個個小小的動作都會讓身下的“床”大聲抗議不已。作為功效,可以暫稱作它為“床”,不過是依著牆的二三十塊破磚上麵拚著幾塊爛木板,木板上再鋪些幹稻草罷了,指不定什麽時候就“罷工”了。
一抬頭就可以知道今天的天氣,今日陽光明媚,微風徐徐,風景這邊獨好……屋頂是稻草搭的,映著五彩的陽光別有一番風景;四麵牆壁是稻草結的,外壁糊了些泥,一腳可以蹬個大窟窿,位置好的話再加點運氣可以直接把整個屋子解決了,即使運氣再背,拆這樣的屋子也用不著兩分鍾,抗地震有著絕對的優勢。
就這樣的草屋還是韓府的恩賜,佃戶與長工不同,長工在東家幹活,東家負責食住,支付固定的費用,在租賃期內沒有人生自由;而佃戶隻是承包東家的地,每年按合約交一定的租子,逢災年或是豐年由東家按合約規定減或是增加租子。佃戶一般都是沒有土地或是土地很少的農民,家住的不遠,東家並沒有提供住所的義務,能夠給李淩成三人安置一間破舊的住所,韓府的確是“仁至義盡”了。
嶽飛等人沒有賴床的習慣,大清早的就出去“透透氣”了,其實裏麵外麵還不一樣。一隻蜘蛛正歡快的蕩著秋千,垂到了李淩成的正上方一尺距離,與他的大眼小眼的相視著,李淩成瀟灑的唿出新一天的第一口濁氣,將那個小家夥不知道吹向了何方,這個屋子新舊主人的交接程序就此完成。
小心的下了床,長長的伸了個懶腰,看著牆角的那堆雜亂的稻草,李淩成不禁感激起來,自己至少還有張“床”,嶽飛和王貴是在地上過的夜。整個屋子就一張床,嶽飛二人隻看了一眼,就知趣的到牆角鋪稻草去了,這樣的“床”是不可能承受得住他們的身軀的。
十多日的顛簸和擔心害怕,昨夜總算睡了個安穩覺。出了茅屋,長長的伸個懶腰,享受著溫和的陽光。這是一處“荒地”,所謂“荒地”便是產量不高的的土地,將缺水和土質貧瘠合而為之一便是“荒地”的特色。原先的佃戶眼見插下去的水稻還不到一個月就枯死了小半,預見到前途的淒涼,連夜跑了,留下了個臨時搭建的茅草屋,“便宜”了李淩成等人。
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田野,水稻已經收獲,麥苗還未播種,荒草地裏露出一排排的稻根,雖然稀稀朗朗,但整整齊齊劃得筆直,那是農夫半個夏季辛苦耕耘的痕跡,一群麻雀正在地裏啄食著散落的稻穀,整個一荒蕪的田園風景圖。
遠遠的見嶽飛、王貴、湯懷從土坡的盡頭緩緩走來,累累贅贅的背了一身,像是將全部家當背在身上逃難的苦工,鍋碗瓢盆,棉被,釘耙等物件夾七纏八的背了一身,身後跟了個一臉苦相的牛皋,黑黑的人抗了五把鋤頭還背了一個黑黑的鐵鍋。
李淩成驚駭的看著嶽飛四人走近,還未來得及說話,牛皋便嚷嚷道:“不行了,不行了,累死俺了……”
“男人是不能說不行滴!還有……你們的馬呢?怎麽不用馬馱呢?你們弄這些東西迴來幹嘛,難道真打算在這裏長住了?”李淩成一邊幫眾人卸下,一邊疑慮的問道。
王貴沒好氣道:“你見過那個佃戶家養馬的,還人頭一匹,若再把兵器拿迴來,不是擺明了讓別人懷疑我們麽!”這小子在地上睡了一夜,大清早的便被嶽飛拖了起來,還謊稱去透透氣,結果來迴跑了三十多裏的路,在城裏轉了小半天,還不得不背一大堆東西,一迴來就見李淩成一臉睡眼惺忪的模樣,如何讓他不氣。
嶽飛笑笑,接過話道:“既然借這個地方容身些日子,即使為了掩人耳目,總得有個樣子吧,也不能太惹人注意了。”又抬頭看了看茅屋,“這間屋子雖然破舊了些,幸喜周圍沒人,要住這麽多人的話,還得拾掇下,床鋪也是個問題,說不定還要再搭一間屋子,這幾天大家就辛苦些吧,順便商量下,今後的打算。”
將東西稍作整理後,嶽飛取出從城裏買的幹糧與眾人分食了。休息了一會後,想要在這廢墟一般的茅屋中長住,工作量必定不會小,嶽飛、湯懷、牛皋負責加厚牆壁,重搭屋頂,王貴與李淩成負責堆砌灶台、床鋪等屋內工作,各按所長分配工作後,眾人便開始忙碌起來。屋內的稻草儲量不多,而且幾乎全爛了,好在正值深秋,野外茅草一人多高,鋪在地上比稻草更理想,李淩成“大義”的將床拆了,磚頭用於建灶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天後,整個茅屋煥然一新,四壁糊上了新泥,屋頂被掀掉用茅草重編過,李淩成想要看天氣,也需要出門了;地麵上被細細的鏟過,幹淨平整,門窗齊整,灶台也可以開火了,大通鋪上鋪著幹淨的棉被,下麵是厚厚的有半尺高幹燥的茅草,五人重重的躺在上麵,均有一種收獲的喜悅感,現在即使有人拿一百兩銀子來買他們的茅屋,相信也不會有人賣。
小小的茅屋內到處充滿了李淩成從“交換空間”學習來的知識,將空間利用的淋漓盡致,原本想弄個上下鋪的,奈何材料有限。最大的遺憾就是後屋的茅房,暫時還沒想到辦法弄成抽水馬桶,不過用木桶做一個簡單的淋浴房倒是簡單不過的事,隻是氣溫漸冷,也用不了幾天,才放棄了這一想法。
取水的河距離茅屋有三裏多路,於是眾人又花了三天的時間挖了口井,由於沒有磚石壘砌,隻能算在地上打了個深深的大洞而已,不過總算解決了取水難的問題。本來李淩成還有著無限的創意,但考慮到很多地方要花更多的錢才能完成,不符合目前所扮演的身份,才暫時放棄了。不過,想象一旦被勾起就很難澆滅,李淩成甚至想若不是出了這檔子事,做一個超時代的裝潢設計師到也不錯……
韓府的家丁來過一次,看見那破落的茅屋煥然一新後,眼中的神色比較複雜,既有一絲驚訝又有一絲不屑,螞蟻隻是螞蟻,將窩弄得再豪華也隻是螞蟻窩。他是來通知眾人去韓府糧倉領小麥種子的,這是韓府為了保證收成,為佃戶們提供的“好處”之一。韓府的種子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種子的優劣直接決定了收成,佃戶將地裏的水稻、小麥等作物收割後將種子的成本附上租子一共上交。這是一項雙贏的方案,韓府已經沿用了數十年,佃戶們也大都樂得種韓府的種子。當然兩樣都交不出跑掉的也很多,特別是近兩年旱災,就曾有管事提議將這一項取消,韓肖胄思慮再三還是決定繼續沿用。
領不領種子對眾人來說其實無所謂,沒有人真的打算在這裏長此以往,但既然租了地,不領種子的話更會引起韓府的懷疑,於是嶽飛拉著王貴與楊懷去了,李淩成這次到沒有偷懶,主動積極的要求一同去,隻留了牛皋看家。
將小麥種下去後,嶽飛算算再有兩天張顯應該快到湯陰縣了,獨自去客棧取了馬匹和武器,便踏上了去湯陰縣的路程,乘著夜色在城門旁留下了與張顯聯係的記號。
三天後,李淩成等人在忐忑中迎迴了嶽飛與張顯,眾人少不得痛飲一番。多了一人,原本十分擁擠的茅屋越發的擁擠,幹脆又在挨著茅屋搭了兩間房。這下徹底寬敞了,卻沒人願意和唿嚕打的山響的牛皋同住,最後也隻能是嶽飛大義了,湯懷與王貴住,張顯也樂得和李淩成住。
於是將卻何方這個話題又重新被提起,引發了無數爭議,去哪裏、去幹嗎雖然沒有具體結果,時間卻已經定了下來,那就是年後動身,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
根據湯陰縣城門口的標記,嶽母等人在湯陰縣已經安全定居了下來。半個月後,眾人一同去見了嶽母與王貴等人的家人,少不得深表愧疚,說些連累眾位長輩流連,十分不孝之類的話語,好在那三位員外都是十分大義之人,反倒是寬慰起嶽飛四人來,當然自家的兒子是欽犯,不寬慰不大義也沒有任何辦法,倒不如做出坦然的樣子來。
嶽飛四人從此常於半夜趕往湯陰縣與家人單線往來,不覺光陰荏苒,冬日已至。
他就那麽靜靜的躺著,茫然的想著,不敢輕易的翻動,一個個小小的動作都會讓身下的“床”大聲抗議不已。作為功效,可以暫稱作它為“床”,不過是依著牆的二三十塊破磚上麵拚著幾塊爛木板,木板上再鋪些幹稻草罷了,指不定什麽時候就“罷工”了。
一抬頭就可以知道今天的天氣,今日陽光明媚,微風徐徐,風景這邊獨好……屋頂是稻草搭的,映著五彩的陽光別有一番風景;四麵牆壁是稻草結的,外壁糊了些泥,一腳可以蹬個大窟窿,位置好的話再加點運氣可以直接把整個屋子解決了,即使運氣再背,拆這樣的屋子也用不著兩分鍾,抗地震有著絕對的優勢。
就這樣的草屋還是韓府的恩賜,佃戶與長工不同,長工在東家幹活,東家負責食住,支付固定的費用,在租賃期內沒有人生自由;而佃戶隻是承包東家的地,每年按合約交一定的租子,逢災年或是豐年由東家按合約規定減或是增加租子。佃戶一般都是沒有土地或是土地很少的農民,家住的不遠,東家並沒有提供住所的義務,能夠給李淩成三人安置一間破舊的住所,韓府的確是“仁至義盡”了。
嶽飛等人沒有賴床的習慣,大清早的就出去“透透氣”了,其實裏麵外麵還不一樣。一隻蜘蛛正歡快的蕩著秋千,垂到了李淩成的正上方一尺距離,與他的大眼小眼的相視著,李淩成瀟灑的唿出新一天的第一口濁氣,將那個小家夥不知道吹向了何方,這個屋子新舊主人的交接程序就此完成。
小心的下了床,長長的伸了個懶腰,看著牆角的那堆雜亂的稻草,李淩成不禁感激起來,自己至少還有張“床”,嶽飛和王貴是在地上過的夜。整個屋子就一張床,嶽飛二人隻看了一眼,就知趣的到牆角鋪稻草去了,這樣的“床”是不可能承受得住他們的身軀的。
十多日的顛簸和擔心害怕,昨夜總算睡了個安穩覺。出了茅屋,長長的伸個懶腰,享受著溫和的陽光。這是一處“荒地”,所謂“荒地”便是產量不高的的土地,將缺水和土質貧瘠合而為之一便是“荒地”的特色。原先的佃戶眼見插下去的水稻還不到一個月就枯死了小半,預見到前途的淒涼,連夜跑了,留下了個臨時搭建的茅草屋,“便宜”了李淩成等人。
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田野,水稻已經收獲,麥苗還未播種,荒草地裏露出一排排的稻根,雖然稀稀朗朗,但整整齊齊劃得筆直,那是農夫半個夏季辛苦耕耘的痕跡,一群麻雀正在地裏啄食著散落的稻穀,整個一荒蕪的田園風景圖。
遠遠的見嶽飛、王貴、湯懷從土坡的盡頭緩緩走來,累累贅贅的背了一身,像是將全部家當背在身上逃難的苦工,鍋碗瓢盆,棉被,釘耙等物件夾七纏八的背了一身,身後跟了個一臉苦相的牛皋,黑黑的人抗了五把鋤頭還背了一個黑黑的鐵鍋。
李淩成驚駭的看著嶽飛四人走近,還未來得及說話,牛皋便嚷嚷道:“不行了,不行了,累死俺了……”
“男人是不能說不行滴!還有……你們的馬呢?怎麽不用馬馱呢?你們弄這些東西迴來幹嘛,難道真打算在這裏長住了?”李淩成一邊幫眾人卸下,一邊疑慮的問道。
王貴沒好氣道:“你見過那個佃戶家養馬的,還人頭一匹,若再把兵器拿迴來,不是擺明了讓別人懷疑我們麽!”這小子在地上睡了一夜,大清早的便被嶽飛拖了起來,還謊稱去透透氣,結果來迴跑了三十多裏的路,在城裏轉了小半天,還不得不背一大堆東西,一迴來就見李淩成一臉睡眼惺忪的模樣,如何讓他不氣。
嶽飛笑笑,接過話道:“既然借這個地方容身些日子,即使為了掩人耳目,總得有個樣子吧,也不能太惹人注意了。”又抬頭看了看茅屋,“這間屋子雖然破舊了些,幸喜周圍沒人,要住這麽多人的話,還得拾掇下,床鋪也是個問題,說不定還要再搭一間屋子,這幾天大家就辛苦些吧,順便商量下,今後的打算。”
將東西稍作整理後,嶽飛取出從城裏買的幹糧與眾人分食了。休息了一會後,想要在這廢墟一般的茅屋中長住,工作量必定不會小,嶽飛、湯懷、牛皋負責加厚牆壁,重搭屋頂,王貴與李淩成負責堆砌灶台、床鋪等屋內工作,各按所長分配工作後,眾人便開始忙碌起來。屋內的稻草儲量不多,而且幾乎全爛了,好在正值深秋,野外茅草一人多高,鋪在地上比稻草更理想,李淩成“大義”的將床拆了,磚頭用於建灶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天後,整個茅屋煥然一新,四壁糊上了新泥,屋頂被掀掉用茅草重編過,李淩成想要看天氣,也需要出門了;地麵上被細細的鏟過,幹淨平整,門窗齊整,灶台也可以開火了,大通鋪上鋪著幹淨的棉被,下麵是厚厚的有半尺高幹燥的茅草,五人重重的躺在上麵,均有一種收獲的喜悅感,現在即使有人拿一百兩銀子來買他們的茅屋,相信也不會有人賣。
小小的茅屋內到處充滿了李淩成從“交換空間”學習來的知識,將空間利用的淋漓盡致,原本想弄個上下鋪的,奈何材料有限。最大的遺憾就是後屋的茅房,暫時還沒想到辦法弄成抽水馬桶,不過用木桶做一個簡單的淋浴房倒是簡單不過的事,隻是氣溫漸冷,也用不了幾天,才放棄了這一想法。
取水的河距離茅屋有三裏多路,於是眾人又花了三天的時間挖了口井,由於沒有磚石壘砌,隻能算在地上打了個深深的大洞而已,不過總算解決了取水難的問題。本來李淩成還有著無限的創意,但考慮到很多地方要花更多的錢才能完成,不符合目前所扮演的身份,才暫時放棄了。不過,想象一旦被勾起就很難澆滅,李淩成甚至想若不是出了這檔子事,做一個超時代的裝潢設計師到也不錯……
韓府的家丁來過一次,看見那破落的茅屋煥然一新後,眼中的神色比較複雜,既有一絲驚訝又有一絲不屑,螞蟻隻是螞蟻,將窩弄得再豪華也隻是螞蟻窩。他是來通知眾人去韓府糧倉領小麥種子的,這是韓府為了保證收成,為佃戶們提供的“好處”之一。韓府的種子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種子的優劣直接決定了收成,佃戶將地裏的水稻、小麥等作物收割後將種子的成本附上租子一共上交。這是一項雙贏的方案,韓府已經沿用了數十年,佃戶們也大都樂得種韓府的種子。當然兩樣都交不出跑掉的也很多,特別是近兩年旱災,就曾有管事提議將這一項取消,韓肖胄思慮再三還是決定繼續沿用。
領不領種子對眾人來說其實無所謂,沒有人真的打算在這裏長此以往,但既然租了地,不領種子的話更會引起韓府的懷疑,於是嶽飛拉著王貴與楊懷去了,李淩成這次到沒有偷懶,主動積極的要求一同去,隻留了牛皋看家。
將小麥種下去後,嶽飛算算再有兩天張顯應該快到湯陰縣了,獨自去客棧取了馬匹和武器,便踏上了去湯陰縣的路程,乘著夜色在城門旁留下了與張顯聯係的記號。
三天後,李淩成等人在忐忑中迎迴了嶽飛與張顯,眾人少不得痛飲一番。多了一人,原本十分擁擠的茅屋越發的擁擠,幹脆又在挨著茅屋搭了兩間房。這下徹底寬敞了,卻沒人願意和唿嚕打的山響的牛皋同住,最後也隻能是嶽飛大義了,湯懷與王貴住,張顯也樂得和李淩成住。
於是將卻何方這個話題又重新被提起,引發了無數爭議,去哪裏、去幹嗎雖然沒有具體結果,時間卻已經定了下來,那就是年後動身,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
根據湯陰縣城門口的標記,嶽母等人在湯陰縣已經安全定居了下來。半個月後,眾人一同去見了嶽母與王貴等人的家人,少不得深表愧疚,說些連累眾位長輩流連,十分不孝之類的話語,好在那三位員外都是十分大義之人,反倒是寬慰起嶽飛四人來,當然自家的兒子是欽犯,不寬慰不大義也沒有任何辦法,倒不如做出坦然的樣子來。
嶽飛四人從此常於半夜趕往湯陰縣與家人單線往來,不覺光陰荏苒,冬日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