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省,官署裏,錄尚書事的江夏王蕭大款,與迴京述職的北荊州刺史王僧辯商議事務。


    近十年前,邵陵王、河東王、嶽陽王作亂,蕭大款掛帥出征,王僧辯輔佐,不僅平定叛亂,後來還收複沔北失地,所以相互間比較熟悉。


    而當年同樣參戰的李笠,此時也在座。


    皇帝要以淮陰為行在,厲兵秣馬,籌劃北伐,為此,兩淮地區要實施一些新政。


    為了“特事特辦”,尚書省要在兩淮設行台:北道行台。


    行台,即尚書行台,為尚書省(尚書台)設在地方的派駐官署,一般管轄數州或十餘州,履行尚書省的部分職權,與都督區不同,很少設立。


    新設的北道行台,實際管轄、處理兩淮地區軍政事務,包括人事任免。


    兩淮地區的官員,除了刺史、州長史和州司馬的任免以及處置需要先經過尚書省核準,刺史以下官員的任免,由北道行台直接決定。


    事後上報即可。


    北道行台的主官——行台尚書,由王僧辯擔任。


    承擔著尚書令職責的江夏王蕭大款,就北道行台的設立,有一些關鍵事宜要和王僧辯商議。


    而李笠之所以列席,是因為北道行台要負責府兵的組建,並要和尚書省做好“對接”,他作為這一製度的倡導者,要參加會談。


    府兵製的具體建設,由淮北屯田都督彭均負責。


    彭均有數年的“兵轉農”屯田經驗,如今辦起“兵農結合”的府兵製,再合適不過。


    說到府兵製,蕭大款有些好奇,雖說兩淮要實行的府兵製,參考了西魏/周國的府兵製,但他看過細則,發現有所不同。


    王僧辯對西魏/周國的府兵製有所耳聞,但李笠擬定的府兵製,另有不同?兼具開荒、屯田、兵轉農的職能。


    現在?李笠大進行大概講解。


    府兵,就是軍府的兵?軍府?梁國就有,即各州的州軍府、郡軍府。


    但府兵的府?是脫離州、郡行政區劃的軍府,為了有所區別?定名為衛府。


    衛府兵?以農為兵,農忙種田,農閑操練,必要時自備兵仗隨軍出征?所以官府會免其租調、勞役?是世兵製的一種改進。


    這種兵農結合的兵製,可以在不大幅增加朝廷財政負擔的前提下,有效增加軍隊數量。


    而淮北徐州,實行了屯田的衛所兵製度,即組織軍隊屯田?然後一個個屯田聚落會轉變為村落,兵卒解甲歸田?由兵轉農。


    李笠擬定的府兵製,和周國的府兵製有區別?區別就在於多了“衛所兵”,多了“兵轉農”。


    衛府加衛所?農轉兵、兵轉農?既可以在現有土地上組織起府兵隊伍?也可以組織將士開荒,作為衛所兵卸甲歸田。


    將屯田的軍事堡壘變成新的民間聚落,並承擔維持當地治安的職責。


    衛所兵製度,在徐州實行數年,逐漸完善,效果很不錯,能夠給府兵製帶來額外的活力。


    將來朝廷發兵北伐,對於各收複地區的管理,需要靠衛所屯田這個辦法,來給將士們變相的分田地。


    而衛所屯田聚落還會作為地方治安力量的支點,協助新任地方官管理收複的州郡,壓製地方上的豪強和賊寇。


    並且吸納各地流民,協助地方官將其另行安置,譬如編入廂兵。


    廂兵製是徐州實行的又一種製度,廂兵雖然有個“兵”字,但不是軍事編製。


    廂兵由流民或者百姓構成,官府將其以軍隊的形式組織起來,作為直接掌握的勞動力,承擔各類勞役,緩解尋常百信的勞役負擔。


    因為廂兵製在徐州實行數年,製度較為完善,且鍛煉出不少管理隊伍,所以北道行台在兩淮實行廂兵製,可以有現成的“骨架”可用。


    因為廂兵不是兵,所以歸民政管理,北道行台有了廂兵,隻要有錢維持,就有了能直接調動的大量勞動力(相對而言)。


    李笠大概介紹了一番,蕭大款有些期盼:一係列新政在兩淮實施,到底能不能成功?


    他懷疑李笠鼓動皇帝駐蹕淮陰施別有所圖,但針對的不是李笠這個人,而是針對某件事。


    平心而論,他認為李笠確實有棟梁之才。


    李笠這十來年的表現十分出色,無論是打仗,還是治理地方,都做得很好。


    地方官任上推出的各項措施,在饒州鄱陽和徐州都已經過考驗,證明確實有效,才開始進一步推廣。


    譬如專營許可、新稅製(商稅)、衛所屯田、廂兵,以及各種產業經營、管理製度。


    現在,這些經過李笠精心培育培育的“幼苗”,即將移植到兩淮地區的大片土地,一旦真的長起來,就可以進一步移植到各地。


    如此一來,就能大幅增強國力。


    蕭大款也有遠大誌向,希望國富民強,也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國家統一天下,還都洛陽。


    所以即便不讚成皇帝駐蹕淮陰,他還是理智的麵對現實,沒有蓄意阻攔。


    既然李笠策劃得妥妥當當,樂安的銅礦正式開采後,可以解決皇帝駐蹕淮陰產生的巨大開支,蕭大款就拭目以待,看看數年之後,兩淮會是何等樣的景象。


    但對於王僧辯來說,兩淮實行的一係列“新政”,卻有更多的含義。


    毫無疑問,這是以軍事優先為前提,構建起來的新“建築”。


    正如李笠所說,一切都是為了北伐成功,而不是喊喊口號而已。


    徐州的成功經驗,去年北伐青州地區的大獲成功,以及皇帝駐蹕淮陰的決定,讓許多人都看到了希望。


    那就是天下一統,結束數百年的亂世。


    有生之年能看到這一天,死而無憾。


    年近花甲的王僧辯,上一次錯失了機會,北伐河南,卻敗於長社。


    這一次,他得任北道行台尚書,又是一次機會,無論如何,都要把住。


    然而,雄心壯誌的背後,得看錢糧到不到位,北道行台要在兩淮盡快實行各項新政,其開支十分巨大。


    光靠樂安銅礦目前的開采量,沒法完全應付巨大的開支。


    畢竟行宮及各類官署、建築的修建,以及安置大量人員所產生的開支,本身就是個巨大的數字。


    王僧辯知道缺錢是事實,那該怎麽辦?


    反正他變不出來。


    蕭大款也想知道答案,李笠則是一臉淡定:“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錢,我來想辦法。”


    “莫非還是靠總稅司?”蕭大款問,李笠點點頭,又搖搖頭:“僅靠收稅還不行,商稅的增長幅度總歸有限,不過...”


    “急公好義的商賈們,會想出辦法的。”


    蕭大款和王僧辯才不信奸商們會急公好義,不過,比奸商還“奸”的彭城公,或許真會有辦法,讓奸商們把家裏的金山銀山抬出來。


    到底是什麽辦法呢?


    若說李笠常用的“許可經營”辦法,好像解決不了這麽大的開支問題。


    他們不懂經營,更不懂經商,想不明白。


    反正錢得問題,李笠負責解決。


    畢竟,這事情還是李笠帶頭挑的。


    李笠不打算多說,因為這種事情看結果即可,說多沒用。


    他不親自抓權而是去賺錢,不是腦子有問題,是因為做了取舍。


    政治博弈,一定要盡可能拉攏更多的盟友,這就得用利益來證明自己的“誠意”。


    所以在“皇帝駐蹕淮陰”這件大事上,他把好處分出去,以拉攏更多的人。


    王僧辯為北道行台尚書,一是因為資曆夠,二是因為其親朋故舊眾多,又代表著荊、襄地區許多士族、寒人的利益,所以必須拉攏。


    要拉攏,官職可不能低。


    李笠要盡可能拉攏更多的政治勢力來“利益均沾”,才能做到“得道多助”。


    畢竟他侵犯了一群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若不盡快拉攏強有力的盟友來分擔怒火,麻煩事會越來越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棟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糕羊並收藏亂世棟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