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舍,周國使節杜杲正與負責接待的梁國黃門侍郎徐陵交談,說著說著,說到梁國改的年號。
前不久,梁國改元,所以今年是泰安元年。
泰安,取“國泰民安”之意,去年梁國皇帝禦駕親征,收複青州地區,並擊退齊軍反撲,加上饒州樂安發現大銅礦,兩件大事促成了改元。
杜杲其實對梁國的年號沒有絲毫興趣,但為了打聽真正有價值的消息,當然要東扯西談。
去年年底梁軍攻下青州地區,周國執政的晉國公宇文護意識到齊國的河南地區形勢急轉直下,梁國很可能數年後就要全據河南。
便遣使建康,探探梁人的口風。
杜杲這一來,探得許多消息後,嚇了一跳。
其一,梁國的少帝要駐蹕淮陰,以淮陰為行在,為北伐做準備。
所以,梁國不止想要拿下河南,還對河北起了心思。
其二,梁國最能打的名將李笠,成了皇帝丈人。
去年皇帝禦駕親征,實際軍務是由李笠主持。
而皇帝駐蹕淮陰,也是李笠的主張。
其三,梁國饒州樂安發現了大銅礦,據說開采數年後,銅的年產量能接近千萬斤。
總總跡象表明,梁國已經有了並吞天下之意,並逐漸具備財力,肯定會將其意圖付諸實施。
證據就是皇帝會離開建康,渡江北上,在淮水南岸的淮陰長期駐蹕,為北伐做準備。
但實際上,應該是那個大名鼎鼎的“鄱陽李笠”?借助外戚的身份?開始以皇帝的名號,在兩淮厲兵秣馬?為攻取河南、窺探河北做準備。
這是個極度危險的預兆?周國不能坐視不理,之前“聯梁攻齊”的策略?恐怕要改了。
周國必須拿下洛陽,否則一旦梁國控製洛陽?周國就失去了爭奪河南乃至河北的機會。
畢竟?以李笠的能力,加上得了皇帝做幌子,可以掌握更多的權力和資源,越往後?梁國實力越強?北伐的勝算就越大。
屆時不僅河南,河北也會被梁國一口吞下。
真到了那個時候,即便周國拿下並朔地區,和周國東西對峙,麵對掌握大權的“鄱陽李笠”?恐怕局勢不妙。
杜杲命人將打聽到的消息立刻帶迴長安,而他和其他使臣不能立刻走?得留在建康,看看事態發展。
如果?梁國皇帝真的離開建康、駐蹕淮陰,又真的學周國實行府兵製?那就意味著接下來兩三年內?梁軍必然會對河南地區發動攻勢。
杜杲心中想著事情?麵上卻和徐陵談笑風生。
徐陵今日過來,不是兩手空空,而是給周國的使節們帶來了一份厚禮。
那就是大型類書——《華林遍略》。
天監年間,高祖(蕭衍)為了彰顯自己的文治,組織許多文學之士編纂了大型類書《華林遍略》,耗時多年方成。
此書一成,便被視為“奇貨”,被書商販賣各地,賺取不菲利潤。
這是一份厚禮,杜杲和其他人為之精神一振,等看到了書,更是驚訝不已:這些書,不是一卷卷,而是一“本”“本”。
而且數量不少,總共有十套。
徐陵命人先拿出一套《華林遍略》,杜杲迫不及待翻閱起來,而徐陵在一旁介紹。
首先介紹書,這種一本本的書,裝訂形式為“線裝訂”,所以又稱“線裝書”。
雖然書名為《第某某卷》,但實際上是“本”,對應“卷”。
杜杲仔細翻看著,越看越愛不釋手。
線裝書,製作精良,紙質不錯,而字跡...
字跡整齊劃一,比劃很細。
他反複看了看,忽然發現有些不對勁:同一“本”書裏,同一個字,其字跡一模一樣。
好像不是手寫的,而是....
那能是什麽?
徐陵眼見杜杲發現有不對勁,卻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便講解起來。
“此書文字並非手寫,而是印出來的,確切來說,是版印。”
“版印?”杜杲聞言來了興致,其他人亦是如此。
徐陵不急不慢的說著:“版印,原理和印章一樣,就是在木版上雕字,當然,字是反的,雕成一版文字,就是一頁書的內容。”
“然後給木版刷墨,如用印一般,印於白紙,紙上便有了字跡。”
原來如此,杜杲點點頭,他才思敏捷,很快就想到新問題:
“製版恐怕要花費不少時間吧?可書上的同一個字,字跡一模一樣,雕工要做到版字一模一樣,可不容易。”
“正是,所以進一步改良,用的是活字,而不是雕一版的字。”徐陵笑起來,杜杲和同僚麵麵相覷:“活字?”
“此為活字印刷術,去年才實用。”徐陵說著說著,驕傲起來,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從今往後,書的價格會大幅下降了。
活字印刷術印刷書籍,原理同印章印字,把一個個字製作成印章,然後根據內容“排版”,製成一版,然後版印。
因為版中文字隨時可以更換,如同活的一般,便稱“活字”,這樣的印刷術,稱為活字印刷術。
“活字”為鉛製,以模範批量製作,所以“活字”的製作成本不高。
有了這種印刷術,能夠如同用錢範大批量鑄錢那樣,大批量印刷書籍。
印刷術取代了人力抄書(傭書),且因為紙張價格便宜,所以製書成本大幅下降,書籍的內容有保障。
不會有錯別字、漏字、多字(排版時要校對),同一印刷批次的書,每一頁的內容都一模一樣,每一頁正反兩麵都有頁碼,這對教學、教育是十分有利的。
徐陵隻是簡單介紹一番,杜杲就明白這“活字印刷術”的意義有多麽重大:可以讓書變得便宜!
書便宜,且書的數量驟增,那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買得起書、買得到書,學習知識的成本大幅下降。
杜杲心中激動,但很快想到徐陵談話中透露的兩個關鍵點:物美價廉的紙,以及鉛活字。
物美價廉的紙,涉及到造紙術的改良,暫且不論。
鉛活字,杜杲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知道,鉛,是不怎麽沾墨水的。
那麽,鉛活字如何把墨水印在紙上、形成筆劃飽滿的字?
“確實,墨,才是關鍵。”徐陵不迴避疑問,朝廷要向周國炫耀文治,所以活字印刷術可得好好誇一誇。
“墨,不同於一般的墨,產自饒州鄱陽,據說許多製墨工匠花了近十年時間,通過不斷的試,才試出來。”
“若沒有這種容易讓鉛活字沾上的墨,活字印刷術,可不好使。”
答案有些模糊,但確實解答了杜杲的心中疑問:果然關鍵在於墨。
而他注意到一個地名“饒州鄱陽”,然後聯想到一個人。
“莫非,是貴國大將軍家鄉的那個鄱陽?”
徐陵點頭:“正是,這墨,是大將軍家鄉鄱陽所出,去年才試出來的。”
“而且,鄱陽工匠改良了造紙術,以竹製紙,物美價廉,有許多用途。”
鄱陽,又是鄱陽!
杜杲心中感慨,他愈發想見一見,在長安都大名鼎鼎的“鄱陽李笠”,而這也是晉國公的一個願望。
那個活捉了侯跛子的李笠,那個號稱征戰十餘年未嚐敗績的李笠;
那個斷了武關道、導致朝廷丟了沔北的李笠;
那個攻下徐州、接連擊敗齊國大軍、坐鎮淮北得李笠。
鄱陽李笠這個名號,在長安,已為文武官員熟知。
此人不僅有赫赫武功,也有擅經營的大名,所以晉國公常歎:南國國主何德何能,有如此奇才效命,保得國泰民安。
杜杲想見見大名鼎鼎的“鄱陽李笠”,徐陵卻笑著搖搖頭:“此事,我可做不了主。”
前不久,梁國改元,所以今年是泰安元年。
泰安,取“國泰民安”之意,去年梁國皇帝禦駕親征,收複青州地區,並擊退齊軍反撲,加上饒州樂安發現大銅礦,兩件大事促成了改元。
杜杲其實對梁國的年號沒有絲毫興趣,但為了打聽真正有價值的消息,當然要東扯西談。
去年年底梁軍攻下青州地區,周國執政的晉國公宇文護意識到齊國的河南地區形勢急轉直下,梁國很可能數年後就要全據河南。
便遣使建康,探探梁人的口風。
杜杲這一來,探得許多消息後,嚇了一跳。
其一,梁國的少帝要駐蹕淮陰,以淮陰為行在,為北伐做準備。
所以,梁國不止想要拿下河南,還對河北起了心思。
其二,梁國最能打的名將李笠,成了皇帝丈人。
去年皇帝禦駕親征,實際軍務是由李笠主持。
而皇帝駐蹕淮陰,也是李笠的主張。
其三,梁國饒州樂安發現了大銅礦,據說開采數年後,銅的年產量能接近千萬斤。
總總跡象表明,梁國已經有了並吞天下之意,並逐漸具備財力,肯定會將其意圖付諸實施。
證據就是皇帝會離開建康,渡江北上,在淮水南岸的淮陰長期駐蹕,為北伐做準備。
但實際上,應該是那個大名鼎鼎的“鄱陽李笠”?借助外戚的身份?開始以皇帝的名號,在兩淮厲兵秣馬?為攻取河南、窺探河北做準備。
這是個極度危險的預兆?周國不能坐視不理,之前“聯梁攻齊”的策略?恐怕要改了。
周國必須拿下洛陽,否則一旦梁國控製洛陽?周國就失去了爭奪河南乃至河北的機會。
畢竟?以李笠的能力,加上得了皇帝做幌子,可以掌握更多的權力和資源,越往後?梁國實力越強?北伐的勝算就越大。
屆時不僅河南,河北也會被梁國一口吞下。
真到了那個時候,即便周國拿下並朔地區,和周國東西對峙,麵對掌握大權的“鄱陽李笠”?恐怕局勢不妙。
杜杲命人將打聽到的消息立刻帶迴長安,而他和其他使臣不能立刻走?得留在建康,看看事態發展。
如果?梁國皇帝真的離開建康、駐蹕淮陰,又真的學周國實行府兵製?那就意味著接下來兩三年內?梁軍必然會對河南地區發動攻勢。
杜杲心中想著事情?麵上卻和徐陵談笑風生。
徐陵今日過來,不是兩手空空,而是給周國的使節們帶來了一份厚禮。
那就是大型類書——《華林遍略》。
天監年間,高祖(蕭衍)為了彰顯自己的文治,組織許多文學之士編纂了大型類書《華林遍略》,耗時多年方成。
此書一成,便被視為“奇貨”,被書商販賣各地,賺取不菲利潤。
這是一份厚禮,杜杲和其他人為之精神一振,等看到了書,更是驚訝不已:這些書,不是一卷卷,而是一“本”“本”。
而且數量不少,總共有十套。
徐陵命人先拿出一套《華林遍略》,杜杲迫不及待翻閱起來,而徐陵在一旁介紹。
首先介紹書,這種一本本的書,裝訂形式為“線裝訂”,所以又稱“線裝書”。
雖然書名為《第某某卷》,但實際上是“本”,對應“卷”。
杜杲仔細翻看著,越看越愛不釋手。
線裝書,製作精良,紙質不錯,而字跡...
字跡整齊劃一,比劃很細。
他反複看了看,忽然發現有些不對勁:同一“本”書裏,同一個字,其字跡一模一樣。
好像不是手寫的,而是....
那能是什麽?
徐陵眼見杜杲發現有不對勁,卻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便講解起來。
“此書文字並非手寫,而是印出來的,確切來說,是版印。”
“版印?”杜杲聞言來了興致,其他人亦是如此。
徐陵不急不慢的說著:“版印,原理和印章一樣,就是在木版上雕字,當然,字是反的,雕成一版文字,就是一頁書的內容。”
“然後給木版刷墨,如用印一般,印於白紙,紙上便有了字跡。”
原來如此,杜杲點點頭,他才思敏捷,很快就想到新問題:
“製版恐怕要花費不少時間吧?可書上的同一個字,字跡一模一樣,雕工要做到版字一模一樣,可不容易。”
“正是,所以進一步改良,用的是活字,而不是雕一版的字。”徐陵笑起來,杜杲和同僚麵麵相覷:“活字?”
“此為活字印刷術,去年才實用。”徐陵說著說著,驕傲起來,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從今往後,書的價格會大幅下降了。
活字印刷術印刷書籍,原理同印章印字,把一個個字製作成印章,然後根據內容“排版”,製成一版,然後版印。
因為版中文字隨時可以更換,如同活的一般,便稱“活字”,這樣的印刷術,稱為活字印刷術。
“活字”為鉛製,以模範批量製作,所以“活字”的製作成本不高。
有了這種印刷術,能夠如同用錢範大批量鑄錢那樣,大批量印刷書籍。
印刷術取代了人力抄書(傭書),且因為紙張價格便宜,所以製書成本大幅下降,書籍的內容有保障。
不會有錯別字、漏字、多字(排版時要校對),同一印刷批次的書,每一頁的內容都一模一樣,每一頁正反兩麵都有頁碼,這對教學、教育是十分有利的。
徐陵隻是簡單介紹一番,杜杲就明白這“活字印刷術”的意義有多麽重大:可以讓書變得便宜!
書便宜,且書的數量驟增,那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買得起書、買得到書,學習知識的成本大幅下降。
杜杲心中激動,但很快想到徐陵談話中透露的兩個關鍵點:物美價廉的紙,以及鉛活字。
物美價廉的紙,涉及到造紙術的改良,暫且不論。
鉛活字,杜杲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知道,鉛,是不怎麽沾墨水的。
那麽,鉛活字如何把墨水印在紙上、形成筆劃飽滿的字?
“確實,墨,才是關鍵。”徐陵不迴避疑問,朝廷要向周國炫耀文治,所以活字印刷術可得好好誇一誇。
“墨,不同於一般的墨,產自饒州鄱陽,據說許多製墨工匠花了近十年時間,通過不斷的試,才試出來。”
“若沒有這種容易讓鉛活字沾上的墨,活字印刷術,可不好使。”
答案有些模糊,但確實解答了杜杲的心中疑問:果然關鍵在於墨。
而他注意到一個地名“饒州鄱陽”,然後聯想到一個人。
“莫非,是貴國大將軍家鄉的那個鄱陽?”
徐陵點頭:“正是,這墨,是大將軍家鄉鄱陽所出,去年才試出來的。”
“而且,鄱陽工匠改良了造紙術,以竹製紙,物美價廉,有許多用途。”
鄱陽,又是鄱陽!
杜杲心中感慨,他愈發想見一見,在長安都大名鼎鼎的“鄱陽李笠”,而這也是晉國公的一個願望。
那個活捉了侯跛子的李笠,那個號稱征戰十餘年未嚐敗績的李笠;
那個斷了武關道、導致朝廷丟了沔北的李笠;
那個攻下徐州、接連擊敗齊國大軍、坐鎮淮北得李笠。
鄱陽李笠這個名號,在長安,已為文武官員熟知。
此人不僅有赫赫武功,也有擅經營的大名,所以晉國公常歎:南國國主何德何能,有如此奇才效命,保得國泰民安。
杜杲想見見大名鼎鼎的“鄱陽李笠”,徐陵卻笑著搖搖頭:“此事,我可做不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