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泉州安溪湖頭人。開漳先鋒,輔勝將軍李伯瑤之後。其祖係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渡東村人。後其祖經風水大師黃妙應指點,將李伯瑤墓遷到渡東,並按黃妙應之說定居在湖頭(其中還有段故事)。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進翰林,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他為官期間,政績顯著,貢獻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禦匾,表彰其功。明末以來,戰爭頻仍,民族矛盾尖銳,朝政腐敗,水利失修,水患頻繁。至康熙親政,把“平三藩”、整治河務和漕運列為首先辦理的大事。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白巾軍進犯安溪,迴鄉守製的李光地募鄉勇百餘人扼守險要,力保安溪;六月,鄭經軍圍困泉州,李光地大破鄭軍,贏得地方大員薦舉,被從優授為學士,服滿赴京遇缺即補。這個時候,若是一般人,肯定會欣喜若狂,但李光地卻上疏說泉州圍解“乃將帥仰奉威靈,拯百萬垂危之命延及臣家,微臣其何功之有哉!”他又以極為謙恭的態度說,所有這些都是別人故意給他讓功,他接受官職的話會於心不安,因而懇請辭去所授學士之官。這些當然是李光地以退為進的伎倆,但卻給康熙帝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占據台灣的鄭經一死,李光地便立即上奏收取台灣,並建議任用熟悉海上情形的內大臣施琅領兵攻打。康熙帝完全采納了他的建議,終於收複台灣。李光地因此為清朝立下了一大功勞,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光地因薦施琅率軍統台有功,被擢升為掌院學士。從此李光地步步高升。三年後,因同僚誣告,被革職,降為通政使。其罪名是:湖頭李氏家族萬人,有霸王之心;早年“出賣”朋友陳夢雷,中年父喪,“奪情”任官;晚年娶妾生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一月,康熙帝命李光地為直隸巡撫。就任才三個月,康熙帝就麵諭李光地親自踏勘漳河和滹沱河(子牙河水係包括漳河、滹沱河和滏河),並上奏治理方案。李光地得旨後迅即行動,於次年四月上呈周詳的治漳河方案。康熙帝覽後表示讚同,下旨迅速施行。秋後,李光地批示兩岸州縣官府組織民眾疏浚河道,使漳、滹兩河由館閣流入大運河,又開通單家橋處的老漳民子牙河的支流。前後隻用十個月,子牙河工程告竣。康熙帝親臨巡視,十分滿意,禦賜李光地《子牙河詩》。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月,康熙帝命河道總督王新命和工部侍郎赫碩茲治理永定河,事過一年,毫無成效。康熙帝甚怒,待命李光地查核河上物料、錢糧。李光地遵旨“確查題參”,如實上奏。康熙撤王、赫二人之職,授李光地負責治理永定河事宜。他認為治河不僅是防害,更重要的是變水害為水利。為了主持治河工程,他多次親臨工地調查。由於因時因人製宜,李光地的治河實踐大獲成功,於是又被擢升為吏部尚書,仍管巡撫事。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李光地為民請命,請求赦免“偷墾之罪”,允許百姓繼續耕種這些田地,以體現“皇上優恤黎民之至意”。康熙準奏。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月,又派工部侍郎白碩色協助。二月,李光地奏請全麵動工。李光地嚴密規劃組織,劃界承包,專人負責。他乘船駐柳坌口,每天巡視工地,督促指揮。百姓起初不解其意,消極怠工甚而口出怨言。李光地即召集父老民眾,說明修建永定河水利工程功在國家,利澤百姓,從而調動了民工的積極性,原定一年完成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康熙帝親自巡視工程,為表彰李光地的功績,特頒賜詩、字,並禦書“夙誌澄清”匾額。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一月,康熙帝以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優”,升為文淵閣大學士。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再賜李光地“夾輔高風”禦匾。“夾輔”,意即左右輔佐;“高風”指李光地德才兼優,風格高尚。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康熙帝在熱河又賜李光地“謨明弼諧”禦匾,以褒揚他“計謨明智,抉弼和諧”。
李光地任直隸巡撫時,奉命修治漳河和子牙河。他認為治河不僅是防害,更重要的是變水害為水利。為了主持治河工程,他多次親臨工地調查。在治河理論上,他反對人順水性之說,堅持讓水隨人意。康熙將李光地的治河思想,向黃河淮河推廣,他說:“朕觀永定河修築之法甚善,河身直,河底深,所以淤泥盡皆衝刷,今治黃河亦用此法,方為有益。”張鵬翮提出異議,康熙帝仍然堅持“姑試用之”,用後,“河堤果然堅固”。李光地在治河實踐中,因他因時因人製宜,終於獲得巨大成功康熙帝諭大學士等日“李光地自任直隸巡撫以來,每年雨水調順,五穀豐登,官吏兵民無不心服。”他還高興地說“朕用一清正撫臣,便歲豐民樂。”李光地胸懷寬廣,“肚裏能撐船”。他當督學時,有個縣令因求他辦事而達不到目的,曾對李光地無禮。後來,李光地升為巡撫,這個縣令嚇壞了,向李光地請罪。李光地說“改了也就好了,不必再為以前的事擔心。”這個縣令感動極了,深深檢點自己,後來為公殉職。古北口,總兵馬進良,對李光地過問他的軍政很不高興。有一次,李光地在堤上行馬,他故意放出群馬,要嚇唬李光地。李光地並不和他計較,還和他交談,對他的成績給予肯定,馬進良終於口服心服。與李光地同歲舉進士的陳夢雷,因耿精忠事下獄論斬,由於誤會李光地搞鬼,他對李光地恨之入骨,寫了《劾李光地疏》、《與李光地絕交書》,李光地並不懷恨,而且“疏陳西次密約狀”,救了陳夢雷一命李光地還多方留意為國選拔人才,先後推薦了20多個碩學名臣,他們都成為康熙盛事的中流砥柱,為國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李光地一生,輔弼帝業,清勤謹慎,始終如一,其光輝業績,不勝枚舉。“三藩之亂”發生後,國家處於分烈日裂的嚴重關頭,李光地派人冒險上京,進獻蠟丸密疏,獻策平定耿精忠在福建的叛亂。他以全家生命力薦施琅專征平台,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李光地為政席仁,他義設常平倉,荒年賑濟饑民;減免賦稅,廢除自秦以來的“十家連坐法”和“淩尺”、“滅族”等酷刑,拯救了因《南山集》案被株連入獄的文學家方苞。江南知府陳鵬是一位清官,康熙帝南巡時,江南總督阿山乘機向陳鵬要求供奉、饋贈,增收百姓地丁銀,以討好皇上。陳鵬不理,被阿山罷官投獄,以“大不敬”罪擬判死刑。李光地為陳奏辯伸冤,陳鵬獲得康熙帝赦免,被召入武英殿編書。康熙帝與李光地“情雖君臣,義同朋友”。李光地近半個世紀的政治生涯均在康熙帝執政時期。他病逝時,康熙帝深為震悼,諭朝臣曰:“知之(李光地)最真,無有如朕者;知朕,變無過於光地者”。其死後被諡“文貞”,加贈太子太傅。並列清初一氏名宦,誠非過譽。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白巾軍進犯安溪,迴鄉守製的李光地募鄉勇百餘人扼守險要,力保安溪;六月,鄭經軍圍困泉州,李光地大破鄭軍,贏得地方大員薦舉,被從優授為學士,服滿赴京遇缺即補。這個時候,若是一般人,肯定會欣喜若狂,但李光地卻上疏說泉州圍解“乃將帥仰奉威靈,拯百萬垂危之命延及臣家,微臣其何功之有哉!”他又以極為謙恭的態度說,所有這些都是別人故意給他讓功,他接受官職的話會於心不安,因而懇請辭去所授學士之官。這些當然是李光地以退為進的伎倆,但卻給康熙帝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占據台灣的鄭經一死,李光地便立即上奏收取台灣,並建議任用熟悉海上情形的內大臣施琅領兵攻打。康熙帝完全采納了他的建議,終於收複台灣。李光地因此為清朝立下了一大功勞,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光地因薦施琅率軍統台有功,被擢升為掌院學士。從此李光地步步高升。三年後,因同僚誣告,被革職,降為通政使。其罪名是:湖頭李氏家族萬人,有霸王之心;早年“出賣”朋友陳夢雷,中年父喪,“奪情”任官;晚年娶妾生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一月,康熙帝命李光地為直隸巡撫。就任才三個月,康熙帝就麵諭李光地親自踏勘漳河和滹沱河(子牙河水係包括漳河、滹沱河和滏河),並上奏治理方案。李光地得旨後迅即行動,於次年四月上呈周詳的治漳河方案。康熙帝覽後表示讚同,下旨迅速施行。秋後,李光地批示兩岸州縣官府組織民眾疏浚河道,使漳、滹兩河由館閣流入大運河,又開通單家橋處的老漳民子牙河的支流。前後隻用十個月,子牙河工程告竣。康熙帝親臨巡視,十分滿意,禦賜李光地《子牙河詩》。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月,康熙帝命河道總督王新命和工部侍郎赫碩茲治理永定河,事過一年,毫無成效。康熙帝甚怒,待命李光地查核河上物料、錢糧。李光地遵旨“確查題參”,如實上奏。康熙撤王、赫二人之職,授李光地負責治理永定河事宜。他認為治河不僅是防害,更重要的是變水害為水利。為了主持治河工程,他多次親臨工地調查。由於因時因人製宜,李光地的治河實踐大獲成功,於是又被擢升為吏部尚書,仍管巡撫事。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李光地為民請命,請求赦免“偷墾之罪”,允許百姓繼續耕種這些田地,以體現“皇上優恤黎民之至意”。康熙準奏。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月,又派工部侍郎白碩色協助。二月,李光地奏請全麵動工。李光地嚴密規劃組織,劃界承包,專人負責。他乘船駐柳坌口,每天巡視工地,督促指揮。百姓起初不解其意,消極怠工甚而口出怨言。李光地即召集父老民眾,說明修建永定河水利工程功在國家,利澤百姓,從而調動了民工的積極性,原定一年完成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康熙帝親自巡視工程,為表彰李光地的功績,特頒賜詩、字,並禦書“夙誌澄清”匾額。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一月,康熙帝以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優”,升為文淵閣大學士。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再賜李光地“夾輔高風”禦匾。“夾輔”,意即左右輔佐;“高風”指李光地德才兼優,風格高尚。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康熙帝在熱河又賜李光地“謨明弼諧”禦匾,以褒揚他“計謨明智,抉弼和諧”。
李光地任直隸巡撫時,奉命修治漳河和子牙河。他認為治河不僅是防害,更重要的是變水害為水利。為了主持治河工程,他多次親臨工地調查。在治河理論上,他反對人順水性之說,堅持讓水隨人意。康熙將李光地的治河思想,向黃河淮河推廣,他說:“朕觀永定河修築之法甚善,河身直,河底深,所以淤泥盡皆衝刷,今治黃河亦用此法,方為有益。”張鵬翮提出異議,康熙帝仍然堅持“姑試用之”,用後,“河堤果然堅固”。李光地在治河實踐中,因他因時因人製宜,終於獲得巨大成功康熙帝諭大學士等日“李光地自任直隸巡撫以來,每年雨水調順,五穀豐登,官吏兵民無不心服。”他還高興地說“朕用一清正撫臣,便歲豐民樂。”李光地胸懷寬廣,“肚裏能撐船”。他當督學時,有個縣令因求他辦事而達不到目的,曾對李光地無禮。後來,李光地升為巡撫,這個縣令嚇壞了,向李光地請罪。李光地說“改了也就好了,不必再為以前的事擔心。”這個縣令感動極了,深深檢點自己,後來為公殉職。古北口,總兵馬進良,對李光地過問他的軍政很不高興。有一次,李光地在堤上行馬,他故意放出群馬,要嚇唬李光地。李光地並不和他計較,還和他交談,對他的成績給予肯定,馬進良終於口服心服。與李光地同歲舉進士的陳夢雷,因耿精忠事下獄論斬,由於誤會李光地搞鬼,他對李光地恨之入骨,寫了《劾李光地疏》、《與李光地絕交書》,李光地並不懷恨,而且“疏陳西次密約狀”,救了陳夢雷一命李光地還多方留意為國選拔人才,先後推薦了20多個碩學名臣,他們都成為康熙盛事的中流砥柱,為國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李光地一生,輔弼帝業,清勤謹慎,始終如一,其光輝業績,不勝枚舉。“三藩之亂”發生後,國家處於分烈日裂的嚴重關頭,李光地派人冒險上京,進獻蠟丸密疏,獻策平定耿精忠在福建的叛亂。他以全家生命力薦施琅專征平台,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李光地為政席仁,他義設常平倉,荒年賑濟饑民;減免賦稅,廢除自秦以來的“十家連坐法”和“淩尺”、“滅族”等酷刑,拯救了因《南山集》案被株連入獄的文學家方苞。江南知府陳鵬是一位清官,康熙帝南巡時,江南總督阿山乘機向陳鵬要求供奉、饋贈,增收百姓地丁銀,以討好皇上。陳鵬不理,被阿山罷官投獄,以“大不敬”罪擬判死刑。李光地為陳奏辯伸冤,陳鵬獲得康熙帝赦免,被召入武英殿編書。康熙帝與李光地“情雖君臣,義同朋友”。李光地近半個世紀的政治生涯均在康熙帝執政時期。他病逝時,康熙帝深為震悼,諭朝臣曰:“知之(李光地)最真,無有如朕者;知朕,變無過於光地者”。其死後被諡“文貞”,加贈太子太傅。並列清初一氏名宦,誠非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