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生於順治十五年(1658),卒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文學家,號荔軒,又號楝亭,先世為漢族,原籍奉天遼陽(今遼寧)。自其祖父起為滿洲貴族的包衣(奴仆),隸屬正白旗,官至通政使、管理江寧織造、巡視兩準鹽漕監察禦史。善騎射,能詩及詞曲。曹寅是小說家曹雪芹的祖父。

    曹寅十六歲時入宮為康熙禦前侍衛,一說曾做過康熙伴讀,曹寅與康熙這對少年君臣在幼時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這也是曹寅一生深得康熙信任的主要原因之一。康熙二十九年任蘇州織造,三年後移任江寧織造,康熙四十二年起與李煦隔年輪管兩淮鹽務,凡四次。康熙後四次南巡皆住曹寅家,曹寅病危時康熙特賜奎寧,並派人星夜兼程由北京送到南京,可惜藥未到,曹寅已卒。曹寅為人風雅,喜交名士,通詩詞,曉音律,主編《全唐詩》,有《楝亭詩抄八卷》、《詩抄別集四卷》、《詞抄一卷》、《詞抄別集一卷》、《文抄一卷》傳世。一說戲曲《虎口餘生》與《續琵琶》為曹寅所著。原配顧氏,早卒,後娶李煦父李士禎族弟李月桂之女李氏。

    況

    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攝政王多爾袞死後被認定犯了大罪,順治將多爾袞的正白旗收歸自己掌管,曹家也由王府包衣轉為內務府包衣,成為皇帝的家奴。這時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也由王府護衛升任內廷二等侍衛。“內廷”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曹璽在這種地方當差,他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和皇家的人接觸,取得他們的喜歡和信任。在三年以後,康熙皇帝出生。按清朝的製度,凡皇子、皇女出生後,一律在內務府三旗即鑲黃、正黃、正白三旗包衣婦人當中,挑選奶媽和保姆。曹璽的妻夫人孫氏,被選為康熙的保姆。從此,曹家與皇帝的關係也就更加親密。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正擔任內務府營繕司郎中的曹璽被康熙任命為江寧織造,負責織辦宮廷裏和朝廷官用的綢緞布匹,以及皇帝臨時交給的差使,充任皇帝的耳目。由於曹璽忠實勤奮、辦事利索,康熙對他更加寵信,又賞蟒袍,又贈一品尚書銜,並親手寫“敬慎”的匾額賜給他。康熙二十三年,曹璽“積勞成疾”,死在工作崗位上。康熙南巡至江寧時(今天的南京),親自到織造署慰問曹璽的家屬,還特派了內大臣去祭奠他。曹璽的兒子,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17歲時就當上康熙的侍衛,深得康熙賞識。康熙二十九年,他出任蘇州織造,兩年後又調任江寧織造。從此,曹寅和他的兒子曹顒、繼子曹盍謂織造近40年。

    曹寅喜好文藝,又愛好藏書,他精通詩詞、戲曲和書法,他的代表作有《楝亭詩鈔》、《楝亭詞鈔》等。曹寅深厚的文化教養和廣泛的文化活動,營造了曹家的文化藝術氛圍。此時的曹家,呈現出空前的繁榮。然而,就在這繁華的背後,已是潛伏著危機,由於曹寅的日用排場,應酬送禮,特別是康熙四次南巡的接駕等等,在經濟上給曹寅造成了巨額的虧空,甚至可以說,曹寅已經給曹家種下了衰敗的禍根。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公元1709年),兩江總督噶禮參奏曹寅,密報康熙說,曹寅和李煦虧欠兩淮鹽課銀三百萬兩,請求公開彈劾他。康熙把曹寅看成是“家人”,噶禮要求公開彈劾曹寅,康熙當然不會批準。但事關重大,康熙不得不私下諄諄告誡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必需設法補上虧空。曹寅麵對茫茫債海,已經無法彌補,也沒有能力挽迴局麵。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一病不起,死在揚州。李煦奏折上說:彌留之際,核算出虧空庫銀二十三萬兩,而且曹寅已經沒有資產可以補上。曹寅死後,康熙為保全曹家的江南家產,免遭搬遷的損毀,特命曹寅之子曹顒繼任江寧織造;兩年後曹顒病故,康熙又親自主持將曹寅的四侄曹罟坦矗尤瘟私織造的職務。同時康熙又讓曹寅的大舅子蘇州織造李煦代管兩淮鹽差一年,用所得的銀子補齊曹寅生前的虧空。就在曹寅去世的當年,即康熙五十一年,其於二月進京述職,攜長子曹顒南返。曹寅去後,康熙命曹顒任江寧織造,至卒,康熙又命其弟曹羆倘巍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又查出曹寅生前虧空織造庫銀三十七萬三千兩。康熙隻好再次做安排。讓兩淮鹽政李陳常和李煦代為補還。到了康熙五十六年,才總算把這筆賬補上。康熙照顧曹家,是看在曹璽和曹寅的情分,到了曹鈁庖槐玻褪柙丁5誦磯唷?滴踉魅範圓茴說:“念爾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康熙六十一年,因李煦、曹鍆鍁仿羧瞬蔚囊劍諼窀嗲肟滴酰狹罾鐸恪2茴將拖欠的銀兩必須在年底之前交清,否則就嚴加懲處,康熙當即就批準了。顯然,這與康熙以前對曹寅的態度,已是決然不同了。雍正上台以後,接連頒布諭旨,開始在全國上下大張旗鼓地清查錢糧,追補虧空。他一再表示,我不能再像父皇那樣寬容了,凡虧空錢糧官員一經揭發,立刻革職。僅雍正元年,被革職抄家的各級官吏就達數十人,與曹家既是親戚又患難與共的蘇州織造李煦,也因虧空獲罪,被革職抄家。但一開始雍正並沒有把曹家與李煦一起治罪,而是允許他將虧空分三年還完。曹鈄隕淼目骺丈形床雇輳衷黽恿瞬芤帕艫目骺眨緩枚嚳角筧送腥恕s赫樂褂腥訟嘔g謎┎茴,特地在曹畹那氚艙凵閑戳搜洗逝錚郝遺苊怕罰喚崴耍荒芡俠圩約海狗研乃劑ζ蚧鍪埽恢饕庖枚ǎ卜質丶海灰依矗裨蚧惦廾鴕刂卮Ψ鄭淄躋簿炔渙四悖雍正皇帝的這個朱批特諭,說明他對曹睢奧遺苊怕貳筆鞘植宦模譴幼芴逕俠純矗赫實芻故淺鯰諍靡獾摹

    清朝時轟動朝野的《全唐詩》、《佩文韻府》和《全唐文》三部古籍巨著,分別於康熙、嘉慶年間在揚州刊刻而成。近日,市檔案局清史工程中整理搶救出的《清宮揚州禦檔選編》不少奏折,描繪了當年揚州刷印業高度發達的盛景。青島市檔案局副局長、文史專家魏怡勤經過對“禦檔”精心研究,昨天向記者解讀了這三部古籍巨著在揚州校刻的全過程。揚州詩局為何設於天寧寺?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兼任兩淮巡鹽禦史曹寅,在揚州創辦了一個大規模的編校出版機構——“揚州詩局”,奉旨校刻《全唐詩》。“揚州詩局”就設在揚州天寧寺裏麵。康熙四十四年的三月十九日,“上發《全唐詩》一部,命江寧織造曹寅校刊,以翰林彭定求等九人分校。”曹寅奉旨後,即積極著手籌備。當年至次年期間,曹寅所上的奏折很多內容與刊刻《全唐詩》有關。據史料稱,曹寅把“揚州詩局”設在天寧寺裏,是因為天寧寺內就有巡鹽禦史的行署,屬於兩淮巡鹽禦史的房產,而且10多年前孔尚任曾住在天寧寺東廊待漏館。這樣既不用出去另找房子,也便於管理,有利於提高校刊《全唐詩》的質量,加快校刊《全唐詩》的速度。《全唐詩》究竟何時開刻?《全唐詩》開刻時間問題一直有爭論,而清宮揚州禦檔的解密,使這個曆史疑團迎刃而解。據《清宮揚州禦檔選編》載,曹寅四十四年(1705)五月初一日折雲:“恭蒙諭旨刊刻《全唐詩集》,命詞臣彭定求等九員校刊。臣寅已行文,期於五月初一日天寧寺開局……”可以看出,五月初一日,天寧寺開刊刻《全唐詩》書局,但校刊工作並未完全開展。另從其他檔案資料可以看到,編校詞臣是陸續到位的。曹寅於康熙四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的奏折:“校刊全唐詩,現今鏤刻已成者,臣先將唐太宗及高、岑、王、孟肆家刷印,裝潢一樣貳部進呈。其紙張之厚薄,本頭之高下,伏候欽定,俾臣知所遵行。”康熙帝朱批:“知道了。樣本都改過發迴。”《全唐詩》大規模的刊印工作自此開始。揚州詩局進入刊刻工作的高峰期,實際上是在康熙四十四年十月以後。《全唐詩》何時刊印完畢?在此後的一年時間裏,曹寅多次上奏康熙,請示刊刻事宜。康熙四十五年(1706)二月二十八日的奏折說:“又詩局翰林官等,校修唐詩,今年可以竣事。”到了七月初一奏折:“遵旨校刊全唐詩集,目下刊刻隻剩五百餘頁,大約本月內可以刻完,八月內校對錯字畢,即可全本進呈。共計有十二套,除春間所進二套外,又校對得六套,謹裝訂進呈禦覽,伏求聖訓俯鑒錯誤,指示臣等,使得刊改歸正,以成一代之書。”康熙帝朱批:“刻的書甚好,等細細看完序文,完時即打發去。”至此,《全唐詩》的校刻工作已接近尾聲。康熙四十五年九月十五日奏折:“今有刻對完全唐詩九十套,進呈禦覽。其餘俱已刻完,月內對完,即行刷印進呈,合並奏聞。”《進全唐詩表》說:“於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書成,謹裝潢成帙,進呈聖覽者。”康熙四十六年(1707)四月十六日(5月17日,康熙《禦製全唐詩序》寫成頒發,補刻詩序,冠式書前。《全唐詩》的刊印工作即全部結束。刊印速度和質量如何?今本《全唐詩》900卷計9814頁,除去先前所試刻少部分外,平均每月刊刻在1000頁以上,這個速度在雕版印刷時代是相當快的。從奏折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全唐詩》異常重視寫刻質量。曹寅上奏康熙時說:“臣細計書寫之人,一樣筆跡者甚是難得,僅擇其相近者,令其習成一家,再為繕寫,因此遲誤,一年之間恐不能竣工。”當時正流行軟字精刻風尚,曹寅於康熙四十四年七月專門召集文人訓練名手繕寫和雕刻《全唐詩》,《全唐詩》字體借鑒歐體、趙體風格,秀麗、俊逸且900卷前後字體幾近一致,因為字體風格獨特、印刷精美、校勘謹嚴,也為其成為清代雕版史上的典範之作奠定基礎。曹寅何時何因去世?為了更好地昭示自己的文治武功,玄燁又於康熙五十一年三月,命江寧織造曹寅、蘇州織造李煦、杭州織造孫文成等,於揚州開刻《佩文韻府》。之所以把刊刻地定在揚州,恐與曹寅曾在揚州校刻《全唐詩》,所刻書令康熙十分滿意有關。曹寅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月初三日(5月7日)奏折稱:“《佩文韻府》已於三月十七日(4月22日)開工刊刻。”此則奏折十分清楚地表明了《佩文韻府》在揚州開刻的準確日期。至於刊竣的日期,我們可以從檔案書籍中找到答案。據《清宮揚州禦檔選編》載,李煦在“奏為禦頒佩文韻府在揚州刊刻公竣裝箱進呈等請旨事”一折中稱:“竊臣與曹寅、孫文成奉旨在揚州刊刻禦頒《佩文韻府》一書,今已工竣。謹將連四紙刷訂十部,將樂紙刷訂十部,共裝二十箱,恭進呈樣。再連四紙應刷釘若幹部,將樂紙應刷釘若幹部。”此奏折還說明《佩文韻府》的雕印任務是曹、李、孫三人共同奉旨承辦的,書局的初期刊刻工作由曹寅主持,但不久曹寅病故。李煦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七月十八日(8月19日)奏曰:“江寧織造曹寅於六月十六日(7月19日)自江寧來揚州書局料理刻工,於七月初一日感受風寒,臥病數日,轉而成臒,雖服藥調理,日漸虛弱。”七月二十三日又上奏:“曹寅七月初一日(8月2日)感受風寒,輾轉成臒,競成不起之症,於七月二十三日(8月24日)辰時身故。”曹寅未能主持工作至《佩文韻府》完工,曹寅卒後,李煦主持刊刻工作,直至竣工。實際上,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初十日全書已刻完,康熙在看完樣本後,朱批道:“此書刻得好的極處。”至此,《佩文韻府》的刊刻工作全部結束。《佩文韻府》自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二月在京開編,康熙五十一年三月在揚開刻,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刊竣,前後曆時近十年。《全唐文》為何稱“揚州官本”?揚州詩局刊刻《全唐詩》80年後,嘉慶皇帝也用其曾祖的辦法,命兩淮巡鹽禦史阿克當阿,在揚州刊刻《全唐文》等內府古籍。與《全唐詩》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編撰力量。先後參與編撰者近百人,其中既有詞章名家法式善、周之琦、秦恩複等,又有淵博學者阮元、徐鬆、胡承珙等。該書編成後,即頒發揚州,由督理兩淮鹽政阿克當阿等負責校刻,嘉慶二十四年(1819)刻成,此即後人所稱的“揚州官本”。翻閱《清宮揚州禦檔選編》,收錄有關《全唐文》的奏折計三則,其中《奏為校刊欽定全唐文告成奉旨賞還頂戴謝恩事》一折,除了讓我們知道嘉慶帝對刊成的《全唐文》非常滿意之外,還得知另一件事:阿克當阿和蘇楞額二官員因刊刻《全唐文》有功,嘉慶帝賞還了兩人的頂戴,官複原職。

    既為電視劇中魏東亭的原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朝名臣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家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家喻並收藏清朝名臣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