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正月汴梁
“曾觀大海難為水,除卻梁園總是村。”在十二世紀,把全世界所有城市列個排行榜,第一當然是東京汴梁,而第二名,是汴梁郊區。反而,這座人口超百萬的繁華大城,在靖康二年已經走到盡頭。
金軍東西兩路大軍合計二十餘萬,團團包圍汴梁城。身為魚肉的宋欽宗君臣不僅沒能肩負起救亡的責任,反而心存幻想,認為金人會自行退去。本該率領大宋軍民奮勇抵抗的宋朝皇帝,荒唐的成了金人的“維持會”會長。欽宗盡心盡力的搜刮民財、搶奪民女,厚著臉皮送入金營;更愚蠢的是,他居然自廢武功,將汴梁城內可以用於抵抗的武器、馬匹全部收繳,送往金營。或許,我們縱觀整個中國史,都不會再找到如此愚蠢之人吧!
正月初九,金人再次要求宋欽宗赴金營談判,欽宗雖然膽怯再入虎口,但更膽怯違抗金人的命令。他不顧百姓阻擋,出城向金營而去,開始了自己屈辱的戰俘生涯。
——————————————————————————————————
宋欽宗在汴梁百姓的哭喊聲中出城的時候,趙構正笑盈盈的給大名府的小孩子分發冰糖葫蘆。一個掛著鼻涕的小女孩跑進軍營,接過糖葫蘆,張嘴就啃o(n_n)o,她媽媽趕忙過來拽了拽她,教道,“快,說謝謝大元帥。”
小女孩一咧嘴,奶聲道,“謝謝大元帥,”說完,她一歪腦袋,好奇的問,“嘻嘻,你都是大元帥了,為什麽要偷天帝的油茶麵呢?”
都說童言無忌,不到半天,趙構已經被三個小孩子問過這個問題了,他半蹲下身子,一本正經反問,“小朋友,本帥自己會做油茶麵,為什麽還要偷呢?”
小女孩嘻嘻嘻的笑,“是呀,你自己會做,為什麽要偷呢?”
趙構搖搖頭,繼續一本正經,“因為,這都是謠言呀!本帥從未偷過天帝的東西,我是自願下凡,解救大宋黎民,尤其是你這樣的小朋友的。”
小女孩聽趙構這麽講,似懂非懂的點點頭,笑了,一邊流哈喇子,一邊啃糖葫蘆。她媽媽一開始嚇的夠嗆,但見趙構看起來沒有發怒的意思,鬆了口氣,納了個禮,抱起孩子,大步流星走開了。喔,趙構看出來了,這時候裹腳的陋習還沒在民間流傳。
趙構正在想神經病才喜歡被裹過的腳呢!康履過來,附在他耳邊,低聲道,“大王,汴梁有人送了蠟丸密信過來。”
趙構一聽這話,立即緊張起來,讓教導營指揮楊沂中繼續分發糖葫蘆,他迴府衙看密信。這次的蠟丸密信是汴梁城內一個叫呂好問的官員送來的,趙構把趙野(他原來可是當過宰相的)叫來,詢問呂好問是誰。趙野解釋,呂好問是現任禦史中丞(相當於現在的紀委書記),司空呂公著之孫。趙構雖然不知道呂公著是何人,但他知道司空是個很大的官,也知道禦史中丞是個很重要的職位,於是格外重視這封密信。
密信的內容大概是,呂好問探聽到金人正在部署部隊,可能近期派五千重騎攻打大名府,希望趙構千萬小心,呂好問還表示,趙構手下的部隊如果真的特別強,確實可以來汴梁救駕,但如果不強,最好還是暫避金軍鋒芒。
趙構看了這密信,心說呂好問不錯啊,汴梁淪陷了,還能刺探軍情,還能來給他送信,感動,真是感動。趙構連忙召義勇軍五位都指揮來開會,商討軍情要務。
說到五位都指揮,自然都是前一段營間攻防演習的勝利者。張俊沒來時,嶽飛最佳,韓淵次之,張三郎、劉斌尚可;張俊投奔趙構後,從一千二信德府精兵中挑選了五百勇士,加入演習。趙構知道,自己的義勇軍怎麽優秀,但終究沒上過戰場,比起真正經曆過生死打殺的老兵還是差一些。所以趙構也預見到,張俊的隊伍應該在演習中連戰連捷。但沒想,這五百勇士,何止連戰連捷,簡直是摧枯拉朽。
三天下來,從排名第一的嶽飛營到排名十五的呂鬆營,張俊營把年輕的義勇軍打得鼻青臉腫。趙構看的心髒病都要犯了,幹脆直接叫他們猛虎教導營,讓教導營和護衛營一起,護衛在他身邊,一方麵看著就安心,另一方麵隨時以暴打的方式幫助其他營提升戰力。當然了,張俊升任都指揮,他的副手楊沂中,不僅武功強悍,祖父、父親,更在抗金守城戰中戰死。趙構感慨楊沂中是真楊家將,忠勇無雙,命其接任教導營指揮。
實話說,教導營對戰其他義勇軍手拿把掐,而這個教導營的官兵卻都是對金戰場上逃下來的敗軍,這讓趙構對即將趕來的五千重騎十分上火。雖然真趙構在當皇帝前都沒有與金人遭遇的記錄,但真趙構也沒俘虜過金兵啊!
“汴梁來信,”趙構等張俊和其他四位都指揮(嶽飛、韓淵、張三郎、劉斌)都趕到排排站後,開門見山,“金軍可能派五千重騎,攻打大名府。”
趙構說完,掃視眾將,隻見張俊緊皺眉頭;嶽飛低首沉思;韓淵眼珠亂轉;張三郎、劉斌,這兩個心大的,居然麵露喜色(⊙—⊙)b。
鴉雀無聲了好一會兒,嶽飛首先打破沉靜,道,“大帥,以末將之見,五千重騎這個數量虛高了。”
張俊聽嶽飛這樣講,立即點頭,“是,末將讚同鵬舉之言,金人派來的,頂多二千重騎,更可能是二千輕騎。”
“喔?”趙構聽這話,心裏鬆泛了不少,他現在也有二千騎兵,所以對兩千騎這個數量,至少有個概念,更何況按張俊的說法,五義勇軍圍攻一金兵,方可勝之,義勇軍現在一萬多,正好應付二千金軍鐵騎。不過,趙構想到這兒,心底又懷疑上了,二千這個數字,不會是張俊為了安慰他胡編的吧?“伯英,二千這個數字,你是怎麽推來的?”
“曾觀大海難為水,除卻梁園總是村。”在十二世紀,把全世界所有城市列個排行榜,第一當然是東京汴梁,而第二名,是汴梁郊區。反而,這座人口超百萬的繁華大城,在靖康二年已經走到盡頭。
金軍東西兩路大軍合計二十餘萬,團團包圍汴梁城。身為魚肉的宋欽宗君臣不僅沒能肩負起救亡的責任,反而心存幻想,認為金人會自行退去。本該率領大宋軍民奮勇抵抗的宋朝皇帝,荒唐的成了金人的“維持會”會長。欽宗盡心盡力的搜刮民財、搶奪民女,厚著臉皮送入金營;更愚蠢的是,他居然自廢武功,將汴梁城內可以用於抵抗的武器、馬匹全部收繳,送往金營。或許,我們縱觀整個中國史,都不會再找到如此愚蠢之人吧!
正月初九,金人再次要求宋欽宗赴金營談判,欽宗雖然膽怯再入虎口,但更膽怯違抗金人的命令。他不顧百姓阻擋,出城向金營而去,開始了自己屈辱的戰俘生涯。
——————————————————————————————————
宋欽宗在汴梁百姓的哭喊聲中出城的時候,趙構正笑盈盈的給大名府的小孩子分發冰糖葫蘆。一個掛著鼻涕的小女孩跑進軍營,接過糖葫蘆,張嘴就啃o(n_n)o,她媽媽趕忙過來拽了拽她,教道,“快,說謝謝大元帥。”
小女孩一咧嘴,奶聲道,“謝謝大元帥,”說完,她一歪腦袋,好奇的問,“嘻嘻,你都是大元帥了,為什麽要偷天帝的油茶麵呢?”
都說童言無忌,不到半天,趙構已經被三個小孩子問過這個問題了,他半蹲下身子,一本正經反問,“小朋友,本帥自己會做油茶麵,為什麽還要偷呢?”
小女孩嘻嘻嘻的笑,“是呀,你自己會做,為什麽要偷呢?”
趙構搖搖頭,繼續一本正經,“因為,這都是謠言呀!本帥從未偷過天帝的東西,我是自願下凡,解救大宋黎民,尤其是你這樣的小朋友的。”
小女孩聽趙構這麽講,似懂非懂的點點頭,笑了,一邊流哈喇子,一邊啃糖葫蘆。她媽媽一開始嚇的夠嗆,但見趙構看起來沒有發怒的意思,鬆了口氣,納了個禮,抱起孩子,大步流星走開了。喔,趙構看出來了,這時候裹腳的陋習還沒在民間流傳。
趙構正在想神經病才喜歡被裹過的腳呢!康履過來,附在他耳邊,低聲道,“大王,汴梁有人送了蠟丸密信過來。”
趙構一聽這話,立即緊張起來,讓教導營指揮楊沂中繼續分發糖葫蘆,他迴府衙看密信。這次的蠟丸密信是汴梁城內一個叫呂好問的官員送來的,趙構把趙野(他原來可是當過宰相的)叫來,詢問呂好問是誰。趙野解釋,呂好問是現任禦史中丞(相當於現在的紀委書記),司空呂公著之孫。趙構雖然不知道呂公著是何人,但他知道司空是個很大的官,也知道禦史中丞是個很重要的職位,於是格外重視這封密信。
密信的內容大概是,呂好問探聽到金人正在部署部隊,可能近期派五千重騎攻打大名府,希望趙構千萬小心,呂好問還表示,趙構手下的部隊如果真的特別強,確實可以來汴梁救駕,但如果不強,最好還是暫避金軍鋒芒。
趙構看了這密信,心說呂好問不錯啊,汴梁淪陷了,還能刺探軍情,還能來給他送信,感動,真是感動。趙構連忙召義勇軍五位都指揮來開會,商討軍情要務。
說到五位都指揮,自然都是前一段營間攻防演習的勝利者。張俊沒來時,嶽飛最佳,韓淵次之,張三郎、劉斌尚可;張俊投奔趙構後,從一千二信德府精兵中挑選了五百勇士,加入演習。趙構知道,自己的義勇軍怎麽優秀,但終究沒上過戰場,比起真正經曆過生死打殺的老兵還是差一些。所以趙構也預見到,張俊的隊伍應該在演習中連戰連捷。但沒想,這五百勇士,何止連戰連捷,簡直是摧枯拉朽。
三天下來,從排名第一的嶽飛營到排名十五的呂鬆營,張俊營把年輕的義勇軍打得鼻青臉腫。趙構看的心髒病都要犯了,幹脆直接叫他們猛虎教導營,讓教導營和護衛營一起,護衛在他身邊,一方麵看著就安心,另一方麵隨時以暴打的方式幫助其他營提升戰力。當然了,張俊升任都指揮,他的副手楊沂中,不僅武功強悍,祖父、父親,更在抗金守城戰中戰死。趙構感慨楊沂中是真楊家將,忠勇無雙,命其接任教導營指揮。
實話說,教導營對戰其他義勇軍手拿把掐,而這個教導營的官兵卻都是對金戰場上逃下來的敗軍,這讓趙構對即將趕來的五千重騎十分上火。雖然真趙構在當皇帝前都沒有與金人遭遇的記錄,但真趙構也沒俘虜過金兵啊!
“汴梁來信,”趙構等張俊和其他四位都指揮(嶽飛、韓淵、張三郎、劉斌)都趕到排排站後,開門見山,“金軍可能派五千重騎,攻打大名府。”
趙構說完,掃視眾將,隻見張俊緊皺眉頭;嶽飛低首沉思;韓淵眼珠亂轉;張三郎、劉斌,這兩個心大的,居然麵露喜色(⊙—⊙)b。
鴉雀無聲了好一會兒,嶽飛首先打破沉靜,道,“大帥,以末將之見,五千重騎這個數量虛高了。”
張俊聽嶽飛這樣講,立即點頭,“是,末將讚同鵬舉之言,金人派來的,頂多二千重騎,更可能是二千輕騎。”
“喔?”趙構聽這話,心裏鬆泛了不少,他現在也有二千騎兵,所以對兩千騎這個數量,至少有個概念,更何況按張俊的說法,五義勇軍圍攻一金兵,方可勝之,義勇軍現在一萬多,正好應付二千金軍鐵騎。不過,趙構想到這兒,心底又懷疑上了,二千這個數字,不會是張俊為了安慰他胡編的吧?“伯英,二千這個數字,你是怎麽推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