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說到趙構與嶽飛聊起了條陳中的各項條款,在談到金軍北撤時,嶽飛表示,為了宋徽宗宋欽宗的安全,萬萬不可冒然強搶。趙構當然深以為然,感概後,繼續讀下麵的條款:
第七條,金人北撤後,義勇軍應立即趕迴開封,整頓河北軍事、民生;
第八條,建議趙構迴河北後,招募民兵以木藤修築連營;等年末,天氣轉涼,再以水澆木藤,灌注冰製長城,準備迎戰金人第三次入侵;
第九條,今年年底,金人必將再次南下,那時,才是義勇軍與金人決一死戰之時,義勇軍守城,民兵襲擾,上天庇佑大宋,義勇軍必勝;
第十條,穩住陣腳後,大宋應先整頓內務、操練兵馬,然後取西夏、收燕雲,重修長城穩定北疆。唯如此,大宋才能放馬南山,還天下百姓海內宴然。
趙構看完十條條陳,萬分感慨,嶽飛的理論,和他的理論十分相近。農耕民族vs遊牧民族,對攻永遠虧本,最好的辦法,真就是修長城。正因如此,華夏族才從周到明,一口氣修了二千多年長城。於是,趙構由衷道,“嶽卿,你這條陳之於本帥,如隆中對之於劉備啊。”這話趙構說完就後悔了,畢竟劉備之後是稱了帝的,他這個時候用劉備類比自己,明顯不合適。雖然嶽飛已經在內心深處明白趙構早晚會當皇帝,但按照中國人的習慣,不符合儒家傳統的事情可以做,但萬萬不可講出來啊!兩個人正大眼瞪小眼的尷尬著,康履捧了封信劄進屋,道,“稟大王,信德府知府梁揚祖,寄了封信給大王。”
趙構心說這信來的正好,連忙皮笑肉不笑的接過信,撕開便讀,宋人的字寫的都很漂亮,個個像書法家一樣(如果字寫的不漂亮,他們會找人代寫),信的大概意思是梁揚祖已經按照趙構的標準篩選了自己的一萬部隊,有一千二百人符合義勇軍的要求。他已率領這一千二百人來大名府投奔大帥,並將信德府全部財產:一千匹戰馬、黃金五千錠、白銀二萬錠、粟米一萬石一並獻與大帥,大約臘月二十七到達大名府。
趙構見了心花怒放,以前,也有不少官軍來投靠他,但基本上來,以前的官軍都是些無處可去,等他喂飯的敗軍潰軍,軍容不整、士氣低落。有他們不如沒他們,所以十之八九都被他拿油茶麵打發了。現在,居然來了一千兩百名精兵強將,還是自帶幹糧的精兵強將,而且,還附贈了寶馬金銀。他豈能不歡喜非常?趙構的高興溢於言表,當即叫來汪伯彥寫信誇獎梁揚祖,並任命了梁揚祖為元帥府參謀。
-------------------
別看梁揚祖說臘月二十七日到,二十六日中午,信德府的精兵便已然趕到大名府城下了。這讓趙構對梁揚祖更加看好,還是按照老規矩,初見新人,趙構會帶著大家一塊兒哭鼻抹淚,表達對東京局勢的傷心欲絕。然後,再互相鼓勵,以示對對方的信任。趙構本來已經練熟這套流程了,但這迴,他一邊領哭一邊聽著信德府千匹駿馬的嘶鳴,實在控製不住內心的喜悅,隻好用袖子捂住自己的笑臉,虛情假意的幹嚎。
趙構一邊假哭,一邊透過袖子打量梁揚祖和他身後排排站的信德府將士,眼神堅定、身板挺拔,看起來個個勇武精神,果然,是按照他的標準篩選出的精兵。趙構暗暗點頭,心說有這些老兵,義勇軍的實力肯定是大為加強,正高興著,突然,趙構驀地窺到一位將領竟然也一邊捂臉幹嚎,一邊打量他!趙構心底一奇、一凜,放下袖子,把哭得泣不成聲的梁揚祖扶到一邊(也不知他是不是往眼睛裏抹花椒麵了),向這將領揮了揮手,問,“這位勇士姓甚名誰?”
這將領見趙構不裝了,也放下捂著臉的袖子,向前一步,拱手,趙構心說,好相貌!在趙構認識的二十青年中,相貌最好的是韓淵,唇紅齒白,麵若冠玉。而三十多歲的男子,相貌最好的,大概就是這位了,玉樹臨風,英武風流。隻聽這中年美男子朗聲道,“迴大帥,末將張俊,鳳翔府成紀人。”
趙構聽到這名字,心底轟隆一聲,嶽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並稱南宋中興四將。這四將中,嶽飛、韓世忠都是忠心耿耿的猛將,劉光世有些名不副實,而張俊這家夥,最為特別。他開始殺敵無數,實實在在的抗金名將,可惜後來晚節不保,成了“莫須有”的幫兇。晚年,張俊更是奇葩,一方大將居然搞起了海上貿易,並以中國曆史上最豐盛的一桌宴席名留青史。
雖然,眼前是陷害過嶽飛的人,不過,趙構心底暗笑一下,自毀長城的鍋,應由真趙構一人來背,不要說張俊,就是秦檜,隻要他繼續主降,他也懶得計較。當然,這不計較,和張俊在另一個時空經常請真趙構吃飯無關。
梁揚祖見趙構注意到張俊,止住嚎哭,在邊上介紹:“大帥好眼力,伯英(張俊,字伯英)戰功顯著。今年二月,抗擊金兵於東明縣。五月,隨種少師(種師中)進援太原,少師兵敗身亡,唯伯英率所部突圍,斬殺追兵五百餘人,整編製歸至信德府。”
張俊聽梁揚祖這般誇他,臉都紅了,尷尬道,“大人莫要再說了,末將沒打過一次勝仗,實在愧不敢當戰功卓著。”
趙構一開始也覺得梁揚祖誇得莫名其妙,不過是非常會逃跑罷了,有什麽可誇的,但看到張俊麵紅耳赤,趙構又對他產生了好感,畢竟,敗軍之即,控製軍隊不潰逃也是極有能力的表現啊!趙構點了點頭,拍了拍張俊的胳膊,道,“伯英能率所部整編戰退,當然戰功顯著。如大宋將領都能如伯英般英武果敢,國事也不至於此了。”
梁揚祖聽趙構認同他的觀點,繼續道,“大帥更是英武果敢,整個河北都知道大帥在太行山中生擒金賊,神威赫赫啊!”
趙構老臉一紅,心說神威赫赫個屁,他們十三個勇士加上幾條猛犬,偷襲五個金人,還搞得一死一傷。這梁揚祖怎麽誇人跟罵人似的?
趙構幹笑兩聲,不再理睬梁揚祖,繼續對張俊道,“伯英在信德府什麽差遣?”
張俊低頭,“末將信德府都尉(信德府最大的武官)。”
趙構拉過張俊,附耳低聲道,“本帥有心任伯英為義勇軍都指揮。伯英在信德府勇士中再優中選優,挑五百精兵出來。明天就來參加攻防演習吧,讓其他義勇將士也和本帥一樣,知道伯英的能力。”
張俊眸中閃過一絲喜悅,但刹那後,喜悅便轉為恭敬謙卑,張俊單膝跪地,道,“末將謝大帥抬舉,必結草銜環,報答大帥。”
趙構一笑,道,“伯英不必結草銜環,為國殺敵即可。”說完,他又歎了口氣,虛偽又用袖子捂住臉,泣道,“唉,快過年了,也不知官家和本帥父母如何了?”
第七條,金人北撤後,義勇軍應立即趕迴開封,整頓河北軍事、民生;
第八條,建議趙構迴河北後,招募民兵以木藤修築連營;等年末,天氣轉涼,再以水澆木藤,灌注冰製長城,準備迎戰金人第三次入侵;
第九條,今年年底,金人必將再次南下,那時,才是義勇軍與金人決一死戰之時,義勇軍守城,民兵襲擾,上天庇佑大宋,義勇軍必勝;
第十條,穩住陣腳後,大宋應先整頓內務、操練兵馬,然後取西夏、收燕雲,重修長城穩定北疆。唯如此,大宋才能放馬南山,還天下百姓海內宴然。
趙構看完十條條陳,萬分感慨,嶽飛的理論,和他的理論十分相近。農耕民族vs遊牧民族,對攻永遠虧本,最好的辦法,真就是修長城。正因如此,華夏族才從周到明,一口氣修了二千多年長城。於是,趙構由衷道,“嶽卿,你這條陳之於本帥,如隆中對之於劉備啊。”這話趙構說完就後悔了,畢竟劉備之後是稱了帝的,他這個時候用劉備類比自己,明顯不合適。雖然嶽飛已經在內心深處明白趙構早晚會當皇帝,但按照中國人的習慣,不符合儒家傳統的事情可以做,但萬萬不可講出來啊!兩個人正大眼瞪小眼的尷尬著,康履捧了封信劄進屋,道,“稟大王,信德府知府梁揚祖,寄了封信給大王。”
趙構心說這信來的正好,連忙皮笑肉不笑的接過信,撕開便讀,宋人的字寫的都很漂亮,個個像書法家一樣(如果字寫的不漂亮,他們會找人代寫),信的大概意思是梁揚祖已經按照趙構的標準篩選了自己的一萬部隊,有一千二百人符合義勇軍的要求。他已率領這一千二百人來大名府投奔大帥,並將信德府全部財產:一千匹戰馬、黃金五千錠、白銀二萬錠、粟米一萬石一並獻與大帥,大約臘月二十七到達大名府。
趙構見了心花怒放,以前,也有不少官軍來投靠他,但基本上來,以前的官軍都是些無處可去,等他喂飯的敗軍潰軍,軍容不整、士氣低落。有他們不如沒他們,所以十之八九都被他拿油茶麵打發了。現在,居然來了一千兩百名精兵強將,還是自帶幹糧的精兵強將,而且,還附贈了寶馬金銀。他豈能不歡喜非常?趙構的高興溢於言表,當即叫來汪伯彥寫信誇獎梁揚祖,並任命了梁揚祖為元帥府參謀。
-------------------
別看梁揚祖說臘月二十七日到,二十六日中午,信德府的精兵便已然趕到大名府城下了。這讓趙構對梁揚祖更加看好,還是按照老規矩,初見新人,趙構會帶著大家一塊兒哭鼻抹淚,表達對東京局勢的傷心欲絕。然後,再互相鼓勵,以示對對方的信任。趙構本來已經練熟這套流程了,但這迴,他一邊領哭一邊聽著信德府千匹駿馬的嘶鳴,實在控製不住內心的喜悅,隻好用袖子捂住自己的笑臉,虛情假意的幹嚎。
趙構一邊假哭,一邊透過袖子打量梁揚祖和他身後排排站的信德府將士,眼神堅定、身板挺拔,看起來個個勇武精神,果然,是按照他的標準篩選出的精兵。趙構暗暗點頭,心說有這些老兵,義勇軍的實力肯定是大為加強,正高興著,突然,趙構驀地窺到一位將領竟然也一邊捂臉幹嚎,一邊打量他!趙構心底一奇、一凜,放下袖子,把哭得泣不成聲的梁揚祖扶到一邊(也不知他是不是往眼睛裏抹花椒麵了),向這將領揮了揮手,問,“這位勇士姓甚名誰?”
這將領見趙構不裝了,也放下捂著臉的袖子,向前一步,拱手,趙構心說,好相貌!在趙構認識的二十青年中,相貌最好的是韓淵,唇紅齒白,麵若冠玉。而三十多歲的男子,相貌最好的,大概就是這位了,玉樹臨風,英武風流。隻聽這中年美男子朗聲道,“迴大帥,末將張俊,鳳翔府成紀人。”
趙構聽到這名字,心底轟隆一聲,嶽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並稱南宋中興四將。這四將中,嶽飛、韓世忠都是忠心耿耿的猛將,劉光世有些名不副實,而張俊這家夥,最為特別。他開始殺敵無數,實實在在的抗金名將,可惜後來晚節不保,成了“莫須有”的幫兇。晚年,張俊更是奇葩,一方大將居然搞起了海上貿易,並以中國曆史上最豐盛的一桌宴席名留青史。
雖然,眼前是陷害過嶽飛的人,不過,趙構心底暗笑一下,自毀長城的鍋,應由真趙構一人來背,不要說張俊,就是秦檜,隻要他繼續主降,他也懶得計較。當然,這不計較,和張俊在另一個時空經常請真趙構吃飯無關。
梁揚祖見趙構注意到張俊,止住嚎哭,在邊上介紹:“大帥好眼力,伯英(張俊,字伯英)戰功顯著。今年二月,抗擊金兵於東明縣。五月,隨種少師(種師中)進援太原,少師兵敗身亡,唯伯英率所部突圍,斬殺追兵五百餘人,整編製歸至信德府。”
張俊聽梁揚祖這般誇他,臉都紅了,尷尬道,“大人莫要再說了,末將沒打過一次勝仗,實在愧不敢當戰功卓著。”
趙構一開始也覺得梁揚祖誇得莫名其妙,不過是非常會逃跑罷了,有什麽可誇的,但看到張俊麵紅耳赤,趙構又對他產生了好感,畢竟,敗軍之即,控製軍隊不潰逃也是極有能力的表現啊!趙構點了點頭,拍了拍張俊的胳膊,道,“伯英能率所部整編戰退,當然戰功顯著。如大宋將領都能如伯英般英武果敢,國事也不至於此了。”
梁揚祖聽趙構認同他的觀點,繼續道,“大帥更是英武果敢,整個河北都知道大帥在太行山中生擒金賊,神威赫赫啊!”
趙構老臉一紅,心說神威赫赫個屁,他們十三個勇士加上幾條猛犬,偷襲五個金人,還搞得一死一傷。這梁揚祖怎麽誇人跟罵人似的?
趙構幹笑兩聲,不再理睬梁揚祖,繼續對張俊道,“伯英在信德府什麽差遣?”
張俊低頭,“末將信德府都尉(信德府最大的武官)。”
趙構拉過張俊,附耳低聲道,“本帥有心任伯英為義勇軍都指揮。伯英在信德府勇士中再優中選優,挑五百精兵出來。明天就來參加攻防演習吧,讓其他義勇將士也和本帥一樣,知道伯英的能力。”
張俊眸中閃過一絲喜悅,但刹那後,喜悅便轉為恭敬謙卑,張俊單膝跪地,道,“末將謝大帥抬舉,必結草銜環,報答大帥。”
趙構一笑,道,“伯英不必結草銜環,為國殺敵即可。”說完,他又歎了口氣,虛偽又用袖子捂住臉,泣道,“唉,快過年了,也不知官家和本帥父母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