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哎,你的傷好點沒?”


    拍戲間歇,王大倫穿著身運動服,下麵一條極為花哨的大紅秋褲,湊在爐子邊給女朋友打電話。說起來範子怡也特別倒黴,到了廣.州第一天拍戲就摔破了腿,因為剛來什麽都不熟悉,她都沒敢哭,硬是咬著牙,上完藥接著拍,結果腦門上又中了一箭,鼓起來個大包。


    “頭上的包倒是褪了,可腳上的傷還沒長好,我怕留下疤,到時候都不能穿裙子了。”範子怡在電話裏鬱悶道。


    “你注意了,這段時間別吃醬油。還有當地不是有特產珍珠粉嘛,你買點來塗塗,這東西很靈的,以後肯定不會留下疤。”


    “這兒的工作人員也跟我這麽說,我今天已經讓莎莎幫我去買了,晚上塗一塗,看看效果。哎,對了,你那兒拍得怎麽樣?”


    “還成吧,就是進度慢了一點。主要是這幾天天氣不太好,風大,忒冷,拍外景時間長了,機器就不頂用,這兩天拍室內呢。”


    “你們那兒冷,我們這兒熱,現在還都二十幾度,動動就是一身汗。就昨天,潔哥還鬧出笑話來呢。”


    “什麽笑話?”王大倫好奇道,心裏琢磨著這貨該不是又耍大牌吧?


    “上次我不是跟你說過,潔哥演的包拯,腦門上還貼個月牙吧。這東西是劇組到香港用模具定製的。結果昨天潔哥拍了一身汗,把月牙都弄直了,他自己還都不知道,你說好笑不好笑。”範子怡咯咯笑道。


    雖然她跟周潔的關係隻能說一般,但兩人畢竟都是屬於還珠家族的,周潔即便愛耍耍大牌,但對她還是挺客氣的。


    王大倫附和著笑了兩聲,又問道:“你不忙嗎?”


    “今天上午沒我的戲,我都沒去片場,現在正擱房間裏看電視呢!”


    “那我咋沒聽見電視機的聲音呢?”


    “我把音量關了,怎麽,查我崗呢?”


    “我哪敢查你崗呀,就隨口一問。”王大倫連忙道,他可沒無聊到去查女朋友的崗。


    “哼,那你呢?現在幹嘛呢?”範子怡冷哼道。


    “剛剛拍完一場戲,都凍死了,正烤火呢。”


    “你們那兒這麽冷呀,現在十二月都沒到呢!”


    “廢話,剛才不是還跟你說了嘛,現在連外景都拍不了,老賈還說這天估摸著該下雪了。”


    “這都要下雪啦?”範子怡一副不可思議的語氣,她是很喜歡下雪的,因為他們閩北老家幾年都見不著一場雪。為此王大倫說她就是一條小草狗,除了喜歡咬人,還喜歡下雪。有句俗話怎麽說來著,哦,就是下雪狗歡喜!


    “這兒邊上就是呂梁山,這地方屬於內陸山區,比京城冷多了,一般十二月初就會下雪。”他給女朋友普及一下地理知識。


    “哦,那你們拍得慢,元旦能迴來嗎?”範子怡又問。


    “我看可能夠嗆。”


    他這幾天正在看修改後的劇本,比原先的劇本,老賈又加了不少的戲。更坑的是,他還喜歡臨場發揮,明明劇本上都沒有,但臨時有了感覺,他會現場編出一場戲來,拍上一整天。


    “我們這兒還有幾天就結束了,接下來去合肥,元旦之前肯定能迴京城。”範子怡的語氣有些失望。


    “哎,對了,你說合.肥有什麽好吃的地方。”不過她的心情收拾很快,又問道。年前王大倫剛剛在合.肥拍完《刑警本色》。


    “就三河小吃還不錯,其他的我就不太清楚了,那會兒拍戲忙,根本沒空瞎轉悠。”


    “切!”範子怡對他這種敷衍的迴答很不滿,“咦,你這兒老是嘎達嘎達的,在幹什麽呀?”


    “哦,這是我媽再給我做喇叭褲呢。喇叭褲,懂不懂?”


    也許象範子怡這種八零後或許不太明白喇叭褲是什麽,但是對於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人來說,喇叭褲那是象征著一個時代。


    說起來,這部電影除了故事背景依舊在汾陽,語言依舊是汾陽話之外,老賈依舊沿襲著喜歡用非職業演員的習慣。除了王大倫是職業演員,楊麗娜演過話劇,其他的都不是職業演員,比如文工團團長老徐由前衛詩人西川扮演,演張軍的梁靖東和演電工老宋的宋永平還兼任著美術指導,而且從製片主任王紅偉到副導演顧正,幾乎劇組所有的成員都在片中扮演了角色。


    用老賈的話來說,這是他在美學上的興趣,因為他非常想拍到人的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如果用受過訓練的演員,他們受過長時間的語言訓練、形體訓練,他們的語言方法、形體方法,很難融入他的紀實方法裏。一個有過形體訓練的演員走在汾陽街上,會很難跟這個環境融合在一起,當然王大倫是個例外。


    而王紅偉卻在暗地裏告訴王大倫,雖然《站台》的總投資達到了八百萬,但是老賈一心想把這部電影拍成史詩般的規模,不但因為季節不同要分三次獨立拍攝,整個製作穿梭於多個外景地,而且還需要通過不斷變換的服飾時尚、發型、流行音樂、宣傳標語和場景設計來傳達時光的流逝。這樣算下來資金還是捉襟見肘,這還不算那貨毫無節製的使用膠片。所以在演員陣容上,老賈隻能從青年實驗電影小組的成員到他的朋友圈和合作者中挑選,當然還包括一大批汾陽當地的土著。


    比如扮演尹瑞娟父親的演員梁永浩,他就是汾陽當地的警察,《小武》裏的警察郝有亮就是他演的。再比如王大倫演的崔明亮的弟弟,父母也都是老賈的同鄉——汾陽本地的土著。


    但是問題來了,相比《小武》就幾個演員,《站台》裏有名有號的人物可比《小武》多出n倍,要不然怎麽好意思稱作史詩般的電影。


    這非專業的演員一多,老賈再也不象拍《小武》時那麽淡定,讓他們盡情“耍”電影這種話也說不出口了,每天他都要花大量的精力跟這些非專業人員說戲。


    當然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如同煮熟的鴨子,嘴硬!說什麽非專業演員對這個職業不熟悉,需要幫他們建立信心,要讓他們信任導演和攝製組,要不然就演不好這部電影什麽的。


    但實際上每天他在跟這些人說戲的時候,如同吵架一般,鬧哄哄的都是又急又快的汾陽土話,就連汾陽話說得挺溜的王大倫都聽起來吃力,更別說那幫子從京城過來的人了。


    這不趁著拍戲的空隙,老賈又在外麵的院子裏跟梁靖東、扮演崔父、崔弟的幾位演員說戲呢。餘力威、雅各布,還有那位叫市山尚三的日本監製在一旁聽著,也不知道他們能不能聽懂。他是懶得湊這個熱鬧,一個人擱在外間一邊烤火一邊跟女朋友打電話。


    “吱呀!”門從外麵被打開,就見餘力威裹著件軍大衣,跑過來。


    “還是裏麵暖和,外麵凍死了。”他湊到爐子邊,搓著手烤火。他跟雅各布雖然都是香港人,但一個在比利時,一個在英國都待過幾年,對這種寒冷的天氣多少還有點抵抗力。


    “他在說什麽呢?”王大倫掛了女朋友的電話,探頭朝院子裏看了看。


    “呃,唔聽懂。”


    “沒聽懂你湊什麽熱鬧呀,威哥,有煙不?”


    他換了戲服,自己的三五煙沒帶,兜裏就是那種為了符合時代特征,掐了過濾嘴的煙,這抽一口嘴裏盡是煙絲。


    “給!”餘力威摸出一包白殼三五遞給他一根。


    王大倫吸了一口,點頭道:“這白殼的味道也挺醇的。”


    “這是特醇三五,焦油含量和尼古丁都要比老三五低。老弟,我勸你以後還是改抽這個,比較健康。”餘力威顯擺道。


    “不抽更健康。”王大倫不慣他作為香港人的優越感,白了一眼,反駁道。


    “呃,這倒是。”


    一根煙抽完,賈導演總算跟非專業演員們溝通好感情,進屋稍稍稍稍暖和了一陣,看看時間差不多了,朝裏麵問道:“姨,褲子差不多了嗎?”


    “好咧,馬上就好!”老太太用標準的汾陽話道。嘎達嘎達的聲音頃刻快了起來。


    “好,大家利索點,第二場準備了。”


    ……


    老賈預言的下雪天沒有來臨,第二天開始轉晴了。


    外屋,灶台邊老太太在下麵條。旁邊支著張挨桌,四個小板凳,王大倫和崔父、崔弟,圍坐在挨桌旁,等著吃飯。


    崔弟跟同學打架打破了頭,象個傷病員一樣纏著繃帶,他穿著一身綠色的軍裝,崔父、崔母和王大倫都是一身藍色。這個年代和過去三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裏流行的服裝式樣——草綠色、藍色衣褲和毛式帽子。唯一區別的是他的褲子是喇叭褲,是老太太根據張軍姑媽從廣.州寄來的那條喇叭褲改的,這預示著變化山雨欲來。


    為此他還被崔父訓斥了一頓,說是“工人穿上這褲子能幹活?農民能下地?”


    他的迴應是“我是文藝工作者,不幹這活。”


    總體上崔父對兩個兒子的管束是嚴厲的,隻是長子偶爾還要頂嘴,小兒子隻有耷拉著腦袋老實聽著。


    麵條熟了,老太太先盛了一碗給崔父,一家之主,這是規矩,然後是王大倫。崔父正在搜查小兒子的書包,沒空吃。


    以前按規矩一家之主不動筷子,別人都不能先動。但是王大倫長大了,工作了,又是文藝工作者,屬於腦力工作者,他對著種規矩很排斥,自顧自先吃起來。


    都說山.西人做麵條那是一絕,老太太的手藝沒的說,都是老太太親手做的手擀麵。來兩勺醬,倒點香油,倒點醋,拌一拌,就著一大盆白菜炒肉片,這肉片肥的肥,瘦的瘦,肥的都在油裏炸過,吃起來別提有多香了。


    崔父從崔弟的書包裏翻出一把鐵尺。


    “拿上鐵尺幹什麽?打人啊?”


    鐵尺果斷沒收。


    老爹訓斥弟弟,王大倫隻當沒聽見,自顧自的吃著麵條。


    崔父又翻出一本小人書來,罵道:“小人書,你多大咧?”


    看看封麵又翻翻裏麵,讀著封麵的字,“茶花女,什麽叫茶花女?”


    作為家裏的文藝工作者,王大倫迴答了一句:“賣茶花的女人就叫茶花女。”


    崔父翻開來,看看第一頁上的簡介,看了兩眼眉頭就皺起來。


    “哢!”老賈喊停。


    “大叔,你把這簡介念出來。”


    這個劇本上沒有,拍之前也沒說,不過現在大家已經逐漸開始習慣老賈這種時不時就要改戲的工作風格。


    “知道咧。”崔父點點頭。


    “重來,action!”


    簡介上的字有點小,崔父五十多歲,眼睛早就有點老花了,拿著小人書離得老遠,一字一句地念著:“通過瑪格麗特的不幸生活和悲慘結局,整個揭露了資產階級的罪惡和道德上的虛偽……”


    這段如果用普通話念可能感覺不到什麽,但是用汾陽話以及崔父特有的說話腔調,別有一番喜感。


    “……女主人公瑪格麗特的出身寒苦,後為生活所迫,淪為巴黎街頭的妓女……還巴黎!還妓女!”


    崔父把小人書往桌上重重一摔,衝著小兒子的後背就重重地打了一下。


    小兒子脾氣強,但是不敢頂嘴,隻能憤憤的站起來,飯也不吃走了。


    王大倫瞟了一眼,拌了拌碗裏的麵條,跟崔父道:“吃吧。”算是變相的勸了一下。


    隻是他的神情有些不屑,從父親批評他的喇叭褲開始,他就認為跟上一代有代溝。父親批評弟弟看茶花女,原因竟然是這個故事描繪了一個巴黎街頭的妓女,這是他們老一輩所不能接受的。隻是他沒有意識到這不單單是代溝,而是反映這個時代政治、文化和曆史的一道清晰的裂縫。


    攝影機架在門口,這是一段中鏡頭,其實從開機到現在,拍攝基本上都是長鏡頭、遠景鏡頭,象今天的中鏡頭運用還是第一次。而且老賈還極端限製的攝影機的運動構成,沒有特寫和手持攝影機。


    這是老賈在開機前就宣稱的全新的拍攝手法,據他說這是為了客觀地展示他們存在於眼前的事物,保持一種有距離的觀察。


    尊重發生於特定時空的各種各樣的事情,自由地讓事件不受幹擾地展現,不對觀眾的凝視進行掌控並維護他們的觀影自主權。這是平等、尊重個體、渴望自由的意識的電影語言。


    別看他說的這麽冠冕堂皇,其實大家心裏都清楚,他這是在向他的偶像侯孝賢致敬。(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大倫的演藝生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奔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奔馳並收藏王大倫的演藝生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