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蘭庭生玉樹
曲青青雖然說是閉宮祈福,但是畢竟隻是清修不是圈禁、守孝,隻飲食言行上注意幾分便是,也不怎麽見生人,倒是同章和帝、兒女、閨蜜親友等相見相親,並不避諱。
那日她風光迴宮,雖然也遠遠見了娘親姐嫂一麵,到底沒說上幾句話。青青還好,畢竟有係統在,她可以說是對曲家上下的情況都了如指掌。
但是封蕪卻是實實在在三年沒見著女兒,偏偏事情一出一出的,還不能通書信,心裏自然十分焦慮。這好不容易盼著女兒迴了宮,那陣仗也是揚眉吐氣風光無限的,卻又聽說女兒還要清修,便又生出許多猜測,心中難安。好在青青也是了解自家娘親,特特讓人請了她入宮相見。
封蕪卻不是自己一個人來的。
她帶著唯一的兒媳周氏青青不奇怪,卻還帶了一稚童,偏偏還不是青青兄長曲士廉所出。
岐山帶著宮人們退下,隻留個忠心口緊的綺年伺候。
青青打量那孩子,她當然知道這是曲畫的兒子,因青青當年是用了比較粗暴的手段,這孩子資質卻是比一般人還要差上許多。特別是見慣了宮中仕宦家聰明靈動的孩童,這孩子便更顯得木木的了。好在他家中隻這麽一個男丁,自小身子又不好,他娘和祖母自然是膽戰心驚地養著,半點不敢給他學業上進上的壓力。
因此這孩子雖看著就知道不聰明,卻絲毫沒喲怯懦,反而樂嗬嗬胖乎乎,並不惹人厭煩。
招唿三人坐下,封蕪見沒了外人,立刻拉住青青的手,張口就是一串一串的問題。從吃穿用度到待人接物,囉嗦的不得了。青青卻最喜歡她這娘每每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其他甚至是龍子鳳孫,也要在關鍵時候退一射之地,因此也不嫌這老太太,細細答了。
直到這時,封蕪一顆心才算是落了地。
雖然還是難免認為曲青青報喜不報憂,自己一個人在這深宮裏受了無數委屈。但是她一向是覺得女子在這世上本就難得好過,天生就有無數委屈,所以隻要青青還算是好好的,其他的也不必在意那麽多。
又掉了幾滴淚,封蕪才平靜下來,可以好好和女兒說話了。
青青又道:“吉兒如今也是長大成人,可惜我這個做姑媽的也沒有給過他這個小輩什麽好處,昨兒和皇上求了,也是聖上恩德,特特準了今日我們一家團聚。現在好早,過會兒任兒就會帶著他過來,也讓我好好看看這孩子。”
這下封蕪的注意力便被轉移了,臉上也有了笑意,開始滔滔不絕地跟青青將曲吉的“文武雙全”、“長袖善舞”,又特特提了,全賴青青之故,皇上對曲家特別是曲吉多有照顧,十分恩寵。
青青不想再評說她這奇葩娘了——就算實際上曲吉確實稱不上天資縱橫,但畢竟也沒他爹或他爺爺那樣駑鈍,從小受皇家精英教育,還肯吃苦上進,怎麽也是皇城裏命婦們眼中的青年才俊了。封蕪倒好,誇起來是不餘遺力了,可話裏話外卻總是落實在“曲吉有今天,全靠曲青青這個姑媽”。
這話想來按照封蕪的性格,也絕對不是隻在曲青青麵前說,那肯定是年年日日的在曲家上下幾口’耳邊念叨的。這要是但凡曲吉或者周氏心胸狹窄些,那必然是十分刺耳,長年累月,又是怨懟。
好在封蕪這些年越發養尊處優,智商下降,情商堪憂,到底看人識人還是準的,至少選的這個兒媳,不說她自己滿意,青青卻是再喜歡不過了。這不,天天聽婆婆說這些刺耳的話,周氏也沒什麽心氣兒不順的,青青不管是從自己的經驗還是係統的反饋,周氏居然真的對自己十分感念。
這倒是曲家上下的福分了。
於是青青也願意給這個嫂嫂多謝體麵善意,問道:“嫂嫂這些年可好?兩個榆(瑜)兒也是快十二歲了吧,我還是早年間見過一麵,如今卻不知他倆長成人麽樣子了。吉兒倒是不用說,皇上早早給他看好了徐家的婚事,想來這一年裏就要賜下。我見過徐家女兒,是個乖巧大方的,他家是早早通過氣的,嫂嫂這邊卻是現在才聽到風聲,也別不好意思,咱們家又不是什麽世家大族的,沒那麽多規矩,嫂嫂大可以大大方方去相看相看。”
說是這麽說,其實曲家早就得了皇帝和曲青青的暗示,知道自家媳婦將出自哪家,甚至許多事兒早就準備上了,不過前幾年孩子們都還小,不曾明言罷了。如今曲青青這話,卻是表示皇上不日就會賜婚,讓曲家好好準備了。畢竟今年曲吉已經十五歲了,賜婚後還要各種事兒擺弄一年多,這年齡上成家,也是合適的。
周氏可比封蕪聰明多了,自然順口就接——“可是太常卿家的嫡次女?不瞞娘娘,小婦人雖無才無德,卻得娘娘恩庇,也能和各家誥命們有個三五交情,這徐大家人的太太小婦人也是見過,卻是最最和善的。她家女兒那可真是個個出類拔萃,小婦人之前隻想著若能得個女兒有她家的三分便心滿意足了。不想竟能得皇上和娘娘的眷顧,為吉兒玉成如此美事,真是感激不盡。”
雖然話裏話外都太誇張,曲青青卻是也喜歡別人感念自己的好意,好話聽著總是順耳的嘛。
又道:“嫂嫂喜歡是最好不過,也是皇上和本宮的心意。本來咱們家人丁還是少了些,為著家族延續,開枝散葉,也是該讓吉兒早日成家的。隻是皇上的意思,想給吉兒賜個從三品的爵位,因沒甚緣由,不好行事,便想借著他成婚的當頭,也是長輩疼愛的意思。因此,倒是耽誤了吉兒兩年。”
這話封蕪和周氏自然都不敢接,喜不自禁下更是語無倫次的聲聲感激。
隻是周氏畢竟比封蕪和曲青青之間遠了不止一層,凡是都要多想幾分,聽了青青的話,又低聲告罪,隻說自己不能為曲家多添子嗣,合該尋訪幾位清白女子,納為良妾。
本心講,周氏當然是一百個不願意。
這些年夫君雖不是什麽溫柔體貼話語巧語的,但是隻憑後院無二色,就足夠周氏愛意深沉了,怎麽可能甘願他人破壞?隻是若玉德妃有意見,為著夫君和兒女的前程,她自己這點兒委屈,又算得了什麽呢?
青青隻每每讚歎她這嫂子多麽聰明懂事,性子豁達,卻不想周氏有多麽感念她這個難得的小姑子!曲青青畢竟是“外來戶”因為末世那些年,對後宅事有些許概念,卻還是不能真切地體會到古代女子在種種體製下受到的磋磨。
周氏娘家隻是一介鄉紳,當年曲青青未入宮,曲平隻是沒實權的芝麻小官,曲士廉也隻是微末武官。就算這樣,說起來也是封蕪為了自己的小女兒特特選的,俯身低就。那就更別說後來曲家憑著玉德妃節節高升,改換門庭了,這已經不是一個高攀可以形容了。因此,但凡是曲青青這個曲家的驕傲,周氏的小姑子稍微對她有點兒不滿意——比如以前最疼她的兄長為了周氏後院再無二色什麽的,周氏的日子那就是在地獄熬日子了。
甚至,多少人家,升官發財死老婆,那些妻子真的是那麽巧合的死去麽?
在曲家日漸成為“豪門”後,周氏竟然能日子過得越發的好,不曾“不幸”去世,為曲家和門當戶對的人家聯姻騰出位子,反而地位地位節節高升,連丈夫沒有妾室之事,都沒被詬病。
不知多少人,在背後或嘲笑,或羨慕了。
這曲家眾人,也不知是真傻,還是真良善了。
特別是,看起來最需要家族支持的玉德妃曲青青。
因此,周氏對曲家和曲青青的感激,比曲青青自認為的,要多得多。就像是曲青青時常無奈的封蕪——她是覺得自家娘十分奇葩了,卻不想周氏遇到這樣嘴上厲害,實際從不行動的婆婆,有多麽慶幸。不管是初嫁時多年不孕,還是後來曲士廉清空後院,封蕪真的也隻是嘴上念叨,不曾下手。不然,但凡封蕪這個婆婆——還是有著玉德妃這樣大靠山的婆婆,真要作威作福磋磨兒媳,特別是封蕪並不怎麽喜歡這個兒媳的情況下,周氏都不敢想自己會過著什麽樣的日子。
在曲家地位漸高,周氏也必須和夫人們交往後,知道的更多大宅院裏的齷齪,對比同樣的情況,她簡直可以拉住全大湯媳婦兒們的仇恨值。
畢竟,周氏的經曆,不比德妃本身的傳奇少什麽幸運度。
這事兒封蕪當然是歡喜的,也沒在意兒媳就在旁邊,立刻問了:“青青是看好了哪個麽?”
封蕪是最信任女兒手段的,青青既然說了殿內絕對安全,她也就不會繞老繞去地講究,哭都敢唿天搶地的,直唿妃子名諱就更不算什麽了。
也別怪封蕪貪心不足,欺負媳婦兒。
盡管周氏生了二子一女,其中還有對吉祥的龍鳳胎,但是曲家畢竟是被分出來的,和那邊又完全撕開了臉。在古代這個講究宗族人脈的社會環境下,那對後代子孫的向往絕對是無比狂熱的,說實話,曲士廉不納妾這事兒,若不是曲青青聽後沒表態,不隻是封蕪會弄死周氏,就是曲平也能打斷不孝子的腿。
這不,周氏雖然一想到若是玉德妃賜下人,哪怕為曲青青的名聲遮掩不說,至少那妾室在曲家後院的地位絕對會比自己高。甚至自己那敬重妻子的丈夫,為著最疼愛的卻無奈在深宮苦熬的妹妹的麵子,也會對那妾室倍加疼愛。而且,若那女子生下兒子……
盡管想了許多,也不可避免白了臉色,周氏仍然是真心誠意地表示了感謝和歡迎。
沒辦法,如果玉德妃真有想法,周氏能做什麽呢?但凡有半點反對的意思,無非是害了自己,甚至害了兒女。
曲青青倒是沒想到自己隨意一句話惹出這一番事兒。
連忙說了自己沒那個意思,還順便表示了一下對於哥哥後院清靜些其實對他和對曲家都好——當然,也說了,若哥哥有喜歡的,自己決定就好,不用過多顧慮。
周氏一喜一憂又一喜的,大感心髒受不住,卻終歸是感激的。
這邊又說了許多閑話,還提了下次帶一雙龍鳳胎來給玉德妃娘娘看看,曲青青還是挺感興趣,賜下些隨禮。
這時,封蕪才把一旁老老實實聽了好一陣兒自己根本不明白的女人私房話的小孩兒介紹給曲青青。
青青當然是“第一次”見這侄子,送了些表禮,也完全不能和曲吉幾個的待遇相比了。
曲青青雖然說是閉宮祈福,但是畢竟隻是清修不是圈禁、守孝,隻飲食言行上注意幾分便是,也不怎麽見生人,倒是同章和帝、兒女、閨蜜親友等相見相親,並不避諱。
那日她風光迴宮,雖然也遠遠見了娘親姐嫂一麵,到底沒說上幾句話。青青還好,畢竟有係統在,她可以說是對曲家上下的情況都了如指掌。
但是封蕪卻是實實在在三年沒見著女兒,偏偏事情一出一出的,還不能通書信,心裏自然十分焦慮。這好不容易盼著女兒迴了宮,那陣仗也是揚眉吐氣風光無限的,卻又聽說女兒還要清修,便又生出許多猜測,心中難安。好在青青也是了解自家娘親,特特讓人請了她入宮相見。
封蕪卻不是自己一個人來的。
她帶著唯一的兒媳周氏青青不奇怪,卻還帶了一稚童,偏偏還不是青青兄長曲士廉所出。
岐山帶著宮人們退下,隻留個忠心口緊的綺年伺候。
青青打量那孩子,她當然知道這是曲畫的兒子,因青青當年是用了比較粗暴的手段,這孩子資質卻是比一般人還要差上許多。特別是見慣了宮中仕宦家聰明靈動的孩童,這孩子便更顯得木木的了。好在他家中隻這麽一個男丁,自小身子又不好,他娘和祖母自然是膽戰心驚地養著,半點不敢給他學業上進上的壓力。
因此這孩子雖看著就知道不聰明,卻絲毫沒喲怯懦,反而樂嗬嗬胖乎乎,並不惹人厭煩。
招唿三人坐下,封蕪見沒了外人,立刻拉住青青的手,張口就是一串一串的問題。從吃穿用度到待人接物,囉嗦的不得了。青青卻最喜歡她這娘每每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其他甚至是龍子鳳孫,也要在關鍵時候退一射之地,因此也不嫌這老太太,細細答了。
直到這時,封蕪一顆心才算是落了地。
雖然還是難免認為曲青青報喜不報憂,自己一個人在這深宮裏受了無數委屈。但是她一向是覺得女子在這世上本就難得好過,天生就有無數委屈,所以隻要青青還算是好好的,其他的也不必在意那麽多。
又掉了幾滴淚,封蕪才平靜下來,可以好好和女兒說話了。
青青又道:“吉兒如今也是長大成人,可惜我這個做姑媽的也沒有給過他這個小輩什麽好處,昨兒和皇上求了,也是聖上恩德,特特準了今日我們一家團聚。現在好早,過會兒任兒就會帶著他過來,也讓我好好看看這孩子。”
這下封蕪的注意力便被轉移了,臉上也有了笑意,開始滔滔不絕地跟青青將曲吉的“文武雙全”、“長袖善舞”,又特特提了,全賴青青之故,皇上對曲家特別是曲吉多有照顧,十分恩寵。
青青不想再評說她這奇葩娘了——就算實際上曲吉確實稱不上天資縱橫,但畢竟也沒他爹或他爺爺那樣駑鈍,從小受皇家精英教育,還肯吃苦上進,怎麽也是皇城裏命婦們眼中的青年才俊了。封蕪倒好,誇起來是不餘遺力了,可話裏話外卻總是落實在“曲吉有今天,全靠曲青青這個姑媽”。
這話想來按照封蕪的性格,也絕對不是隻在曲青青麵前說,那肯定是年年日日的在曲家上下幾口’耳邊念叨的。這要是但凡曲吉或者周氏心胸狹窄些,那必然是十分刺耳,長年累月,又是怨懟。
好在封蕪這些年越發養尊處優,智商下降,情商堪憂,到底看人識人還是準的,至少選的這個兒媳,不說她自己滿意,青青卻是再喜歡不過了。這不,天天聽婆婆說這些刺耳的話,周氏也沒什麽心氣兒不順的,青青不管是從自己的經驗還是係統的反饋,周氏居然真的對自己十分感念。
這倒是曲家上下的福分了。
於是青青也願意給這個嫂嫂多謝體麵善意,問道:“嫂嫂這些年可好?兩個榆(瑜)兒也是快十二歲了吧,我還是早年間見過一麵,如今卻不知他倆長成人麽樣子了。吉兒倒是不用說,皇上早早給他看好了徐家的婚事,想來這一年裏就要賜下。我見過徐家女兒,是個乖巧大方的,他家是早早通過氣的,嫂嫂這邊卻是現在才聽到風聲,也別不好意思,咱們家又不是什麽世家大族的,沒那麽多規矩,嫂嫂大可以大大方方去相看相看。”
說是這麽說,其實曲家早就得了皇帝和曲青青的暗示,知道自家媳婦將出自哪家,甚至許多事兒早就準備上了,不過前幾年孩子們都還小,不曾明言罷了。如今曲青青這話,卻是表示皇上不日就會賜婚,讓曲家好好準備了。畢竟今年曲吉已經十五歲了,賜婚後還要各種事兒擺弄一年多,這年齡上成家,也是合適的。
周氏可比封蕪聰明多了,自然順口就接——“可是太常卿家的嫡次女?不瞞娘娘,小婦人雖無才無德,卻得娘娘恩庇,也能和各家誥命們有個三五交情,這徐大家人的太太小婦人也是見過,卻是最最和善的。她家女兒那可真是個個出類拔萃,小婦人之前隻想著若能得個女兒有她家的三分便心滿意足了。不想竟能得皇上和娘娘的眷顧,為吉兒玉成如此美事,真是感激不盡。”
雖然話裏話外都太誇張,曲青青卻是也喜歡別人感念自己的好意,好話聽著總是順耳的嘛。
又道:“嫂嫂喜歡是最好不過,也是皇上和本宮的心意。本來咱們家人丁還是少了些,為著家族延續,開枝散葉,也是該讓吉兒早日成家的。隻是皇上的意思,想給吉兒賜個從三品的爵位,因沒甚緣由,不好行事,便想借著他成婚的當頭,也是長輩疼愛的意思。因此,倒是耽誤了吉兒兩年。”
這話封蕪和周氏自然都不敢接,喜不自禁下更是語無倫次的聲聲感激。
隻是周氏畢竟比封蕪和曲青青之間遠了不止一層,凡是都要多想幾分,聽了青青的話,又低聲告罪,隻說自己不能為曲家多添子嗣,合該尋訪幾位清白女子,納為良妾。
本心講,周氏當然是一百個不願意。
這些年夫君雖不是什麽溫柔體貼話語巧語的,但是隻憑後院無二色,就足夠周氏愛意深沉了,怎麽可能甘願他人破壞?隻是若玉德妃有意見,為著夫君和兒女的前程,她自己這點兒委屈,又算得了什麽呢?
青青隻每每讚歎她這嫂子多麽聰明懂事,性子豁達,卻不想周氏有多麽感念她這個難得的小姑子!曲青青畢竟是“外來戶”因為末世那些年,對後宅事有些許概念,卻還是不能真切地體會到古代女子在種種體製下受到的磋磨。
周氏娘家隻是一介鄉紳,當年曲青青未入宮,曲平隻是沒實權的芝麻小官,曲士廉也隻是微末武官。就算這樣,說起來也是封蕪為了自己的小女兒特特選的,俯身低就。那就更別說後來曲家憑著玉德妃節節高升,改換門庭了,這已經不是一個高攀可以形容了。因此,但凡是曲青青這個曲家的驕傲,周氏的小姑子稍微對她有點兒不滿意——比如以前最疼她的兄長為了周氏後院再無二色什麽的,周氏的日子那就是在地獄熬日子了。
甚至,多少人家,升官發財死老婆,那些妻子真的是那麽巧合的死去麽?
在曲家日漸成為“豪門”後,周氏竟然能日子過得越發的好,不曾“不幸”去世,為曲家和門當戶對的人家聯姻騰出位子,反而地位地位節節高升,連丈夫沒有妾室之事,都沒被詬病。
不知多少人,在背後或嘲笑,或羨慕了。
這曲家眾人,也不知是真傻,還是真良善了。
特別是,看起來最需要家族支持的玉德妃曲青青。
因此,周氏對曲家和曲青青的感激,比曲青青自認為的,要多得多。就像是曲青青時常無奈的封蕪——她是覺得自家娘十分奇葩了,卻不想周氏遇到這樣嘴上厲害,實際從不行動的婆婆,有多麽慶幸。不管是初嫁時多年不孕,還是後來曲士廉清空後院,封蕪真的也隻是嘴上念叨,不曾下手。不然,但凡封蕪這個婆婆——還是有著玉德妃這樣大靠山的婆婆,真要作威作福磋磨兒媳,特別是封蕪並不怎麽喜歡這個兒媳的情況下,周氏都不敢想自己會過著什麽樣的日子。
在曲家地位漸高,周氏也必須和夫人們交往後,知道的更多大宅院裏的齷齪,對比同樣的情況,她簡直可以拉住全大湯媳婦兒們的仇恨值。
畢竟,周氏的經曆,不比德妃本身的傳奇少什麽幸運度。
這事兒封蕪當然是歡喜的,也沒在意兒媳就在旁邊,立刻問了:“青青是看好了哪個麽?”
封蕪是最信任女兒手段的,青青既然說了殿內絕對安全,她也就不會繞老繞去地講究,哭都敢唿天搶地的,直唿妃子名諱就更不算什麽了。
也別怪封蕪貪心不足,欺負媳婦兒。
盡管周氏生了二子一女,其中還有對吉祥的龍鳳胎,但是曲家畢竟是被分出來的,和那邊又完全撕開了臉。在古代這個講究宗族人脈的社會環境下,那對後代子孫的向往絕對是無比狂熱的,說實話,曲士廉不納妾這事兒,若不是曲青青聽後沒表態,不隻是封蕪會弄死周氏,就是曲平也能打斷不孝子的腿。
這不,周氏雖然一想到若是玉德妃賜下人,哪怕為曲青青的名聲遮掩不說,至少那妾室在曲家後院的地位絕對會比自己高。甚至自己那敬重妻子的丈夫,為著最疼愛的卻無奈在深宮苦熬的妹妹的麵子,也會對那妾室倍加疼愛。而且,若那女子生下兒子……
盡管想了許多,也不可避免白了臉色,周氏仍然是真心誠意地表示了感謝和歡迎。
沒辦法,如果玉德妃真有想法,周氏能做什麽呢?但凡有半點反對的意思,無非是害了自己,甚至害了兒女。
曲青青倒是沒想到自己隨意一句話惹出這一番事兒。
連忙說了自己沒那個意思,還順便表示了一下對於哥哥後院清靜些其實對他和對曲家都好——當然,也說了,若哥哥有喜歡的,自己決定就好,不用過多顧慮。
周氏一喜一憂又一喜的,大感心髒受不住,卻終歸是感激的。
這邊又說了許多閑話,還提了下次帶一雙龍鳳胎來給玉德妃娘娘看看,曲青青還是挺感興趣,賜下些隨禮。
這時,封蕪才把一旁老老實實聽了好一陣兒自己根本不明白的女人私房話的小孩兒介紹給曲青青。
青青當然是“第一次”見這侄子,送了些表禮,也完全不能和曲吉幾個的待遇相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