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風雨欲來兮
因客人都散了,玉德妃也隻能故作無事地迴了宮。
夏侯任心智比一般成年人還出眾些,自然立刻嗅出了風雨欲來的味道。小鳳凰倒是單純許多,但也為母親生辰宴被草草收場而不高興。兩個孩子都是孝順的,和青青感情也好,夏侯任還能在人前保持鎮定,小鳳凰由來比較任性,立時就在臉上帶出生氣的意思。
一旁的幾個宮人見了,眼裏閃爍出幾許別樣的意味,不等誰注意到,立刻低下了頭。
玉德妃為人清高,本不在意這些,但兒女不開心,連她的心腹,岐山和綺年也忍不住挑了幾句,畢竟還隻是個被寵著長大的年輕女子,難免心裏還是有些不順意。宮裏的老人都是人精兒,玉德妃這輩子恐怕還沒試著“裝樣”,這次雖努力裝作若無其事,但是別說心懷叵測的某些人了,就是她身邊的尚宮,也一眼就瞧出她不平靜的心緒。
唉,帝王隆寵,果然是禍不是福啊。
想當初,玉德妃初初進宮,不過十四五歲的丫頭,麵對那樣複雜的形勢,仍然是聰慧敏銳的,把自己和別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心態和身段兒都放得極正。如今不過短短五六年,就不知不覺迷了心。
人啊,旁觀總是清,相處漸漸迷。
宮裏察覺到此次風暴的人,心裏都不太看好玉德妃。
玉德妃的確美貌傾城,皇帝對她的寵愛也是日漸深厚,但是經的多了,雖說不出確實的理論,經驗卻讓許多人明白,人總是那麽奇怪,明明是情到濃時,沒甚緣由的,又會突然轉淡。玉德妃進宮這些年,新鮮勁兒早就過了,再美的顏色也習以為常了。皇帝平時看著似乎對她愈加寵愛,但耐心和細心卻是絕對比不上當初,一旦遇事,玉德妃定是要吃好大一場苦頭的。
不過,幸好她生了兒子,還有個公認的“祥瑞”女兒,隻要不犯抽作死,也不會真流落到十分悲慘的境地。
隻是,一直被寵得天上有地上無的女人,一朝逢上變故,本身又是個目下無塵的性子,怕是很難端正心態,日日怨天尤人著,皇帝隻會更不耐煩。她身子向來又算不上好,隔三差五就要病上一病,這如花紅顏,想來過不了多久,就又會凋零在這深宮裏了。
青青倒是不知道,旁人為她提前灑了些許同情嗟歎淚,迴到永和宮,反正無事,兒女心情還不好,她幹脆帶著兩個小的做蛋糕玩兒。
果然,再看著成熟的孩子,那還是小孩兒,抹奶油什麽的,絕對是大殺器。
這邊母子三人玩兒得開心,東宮卻出了件大事——鸞駕自東宮迴長春宮路上,皇後突然昏迷,不知為何,一則謠言傳得極快,說是太子妃不肖,竟然頂撞帶病去探望她的嫡母,致使國母氣昏,如今是病情急轉直下,眼看著要不行了!
還有那些不知存了什麽心的人,甚至把髒水潑到太子和珍淑妃頭上,說是太子妃是受了這母子倆的指使,因太子正位東宮,那就是一等一的尊貴了,偏偏他的生母,太後親侄女,血統高貴的獨孤氏,卻要對一個無德無子無寵的小輩俯首稱臣,那自然是心氣兒不順的。
按理說,宮裏長舌婦那一直是殺也殺不完的,謠言也總是傳得很快,但這次明顯是不對勁兒。
太子、珍淑妃,甚至帶累了太後,這樣的事兒,有幾個不要命的敢亂傳?
皇後病重是大事,她這昏迷不醒的,也不能發號施令,比之前臥病在床還要讓人重視些,闔宮有身份的妃嬪都是要去侍疾的。曲青青急急忙忙喚了轎輦,因宮中亂糟糟的,一雙兒女也不敢胡亂托付,隻好自個兒抱著,一同趕去了長春宮。貴妃和珍淑妃也不敢托大,一聽到消息,就準備了許多,等眾人都動起來,便捏著帕子去了長春宮。
珍淑妃在宮中經營多年,自然是消息靈通的,那些流言蜚語,也是一出人口就入得她耳,她城府雖不如貴妃,甚至比不上之前的賢妃,但是畢竟是風裏雨裏挺過來的勝利者,從來不是本人,立刻就下了許多指示。
因為對老對手貴妃還算得上了解,她倒是知道這次和這位無甚相關,那麽很明顯,現如今宮中,能翻得起這樣大的波浪的人,除了皇後、玉德妃一脈,還能有誰?
雖然珍淑妃再清楚不過,這次最後遭殃的,自然是忍耐不住動了手腳的,但心裏卻一點兒不為終於能碾死玉德妃而高興。說實在的,要是知道這人這麽沉不住氣,她絕對不會設計種種給玉德妃沒臉——的確,這次玉德妃和皇後將會是自作自受,可男人,皇帝,說起來多理智講道理,實際上很多時候比女人還無理取鬧。
玉德妃那真是難得的美人,現在皇帝可能在氣頭上處理了她,事過境遷,卻又必然會懷念起這麽個美人兒,到時候,自然會疑心是太子、她珍淑妃設計陷害——畢竟,她和太子這次也是完全沒有掩飾地要給玉德妃沒臉,這也是皇帝自己默許的,到時候,那可不就是證據了麽!
所以,作為“受害人”的珍淑妃和太子,其實都是根本不願意此事鬧大的。
若是謠言遏製不住,逼著皇帝不得不重處皇後和玉德妃,現下他們當然是大大的得利,長遠來看,卻是得不償失。
隻是,珍淑妃能看的清楚,貴妃難道就會一葉障目麽?
這次的事情,不管是誰架了柴,無數人必然會添油加火,這火燒起來,可就是誰都控製不住了。
也不怪珍淑妃武斷。
章和朝,自玉德妃入宮來,後宮就日漸蕭條,以往錯綜複雜、水混不見底的地兒,如今是一眼在目,誰一動,身影就能從水裏看出來,清楚明白得很。
宮裏的下人、內官,沒幾個是傻的,沒幾把刷子,誰要想著白白指使著他們當炮灰,那絕對是個萬劫不複的下場。
既然不是珍淑妃,也不是朱貴妃,那除了皇後和玉德妃,還能有誰?
幾位皇子的生母,卓、王兩位小小美人?便是八皇子生母,許氏,之前升了位分,也不過才四品婕妤,算的什麽呢?所以說善妒、獨占皇帝什麽的,本就不是好事兒,如今皇後和玉德妃自己可算是要親嚐苦果了。
宮裏的流言,不到半個時辰,就轉了風向,玉德妃轎輦過處,宮人們眼神交匯,嘴角微撇。
竟是這樣小家子氣的!
後宮忙了起來,正在聽太子說江南事的章和帝,也很快得到消息。
皇後病倒,是國之大事,他身為皇帝,隻要不想傳出什麽動搖國本的流言,就不能置之不理。何況,這次還牽扯了太子夫妻、珍淑妃、玉德妃,甚至太後。
程元珍背後滿是冷汗地在皇帝耳邊叨叨叨,章和帝冷著臉,摔了杯子,怒吼了一句——“無法無天!”
太子也黑了臉。
心裏暗自後悔,早知道玉德妃那邊這樣經不起事兒,就該暗地裏動手腳,如今,他可算是把明晃晃的把柄紮在父皇心口了!
天知道,他以及他母妃,都隻是打算借著踩玉德妃一腳來向宮裏宮外表明,什麽是上下尊卑。究其原因,更多的是他明明已經身為太子,是名正言順的儲君,母妃在宮裏卻沒有超然的地位,導致他這個太子的含金量也惹人懷疑,平時拉攏大臣、打壓兄弟,都十分製肘,這才有次行動。
實際上,□□和玉德妃是沒什麽利益衝突的,甚至,若這女子能勾得皇帝流連後宮,他們們恨不得給送份兒大禮呢。因此,珍淑妃之前也是借著截胡玉德妃的東西,試探了皇帝的意思,明明大家都應該是暗地裏有了默契才對,為何事情突生如此變故?
女人真是不能寵,再聰明,也會漸漸不知道天高地厚!
太子低著頭跟著章和帝到了長春宮。
因現在的皇後年紀比眾多皇子還小些,平日裏為了避嫌,皇子們也不好單獨到長春宮,便是結伴,也不好經常去,更不能待得太久。
現在有皇帝自己帶著,他們倒是能好好表現一下孝心,於是章和帝前腳剛到長春宮,皇子們便聞風而至。
雖然大家心裏都懷疑這次是皇後和玉德妃自己作死,但不妨礙裝作不明白黑一黑太子和珍淑妃。於是,等皇帝去了寢殿,偏殿候著的皇子們開始用各種語調刺激太子,話裏話外都是太子也太縱容妻子,連她對嫡母不敬也不加以責罰,讓他們這些兄弟心裏也是戚戚然。
好在之前有三皇子休妻事,太子雖然心裏並不待見太子妃,卻堅持道:“事情尚未查明。拙妻雖是個蠢笨的,但孝心方麵向來無可指摘,等事情水落石出,孤定會給父皇、母後,以及各位兄弟一個交待!”
如此,大家便不再多說了。
隻是遺憾,若無三皇子之前的事兒,太子是很難堅持不先處理太子妃的,到時候,可供他們操作的就太多了。隻是有了前事,若現在咄咄逼人,倒是顯得他們心懷不軌了。
太醫來來往往,春日裏竟出了一身汗,皇帝黑著臉在皇後床邊坐著,身邊站在玉德妃,同樣是一副焦急憂心的模樣。貴妃和珍淑妃被皇帝趕到外間候著,其他妃嬪就直接被罵迴了自己宮裏,如此,章和帝剛到時亂糟糟的長春宮才不再鬧得人頭疼。
好一會兒,才有太醫跪著給章和帝迴話——
“娘娘身子向來不甚健壯,之前又一直在病中,今兒是,是,是不小心經了風,風邪入體,唐太醫已經開了藥,等娘娘醒來就可以用了。隻是娘娘身子弱,很難說會不會引起別的症候。”
章和帝也是知道太醫的作風,根本不去聽那些“隻是、但是”的,隻問:“皇後什麽時候才能醒過來?”
太醫擦汗,哆哆嗦嗦地道:“這便是問題了。娘娘身子弱,脈象如今不太好,什麽時候醒,這……”
聽到他這話,所有人心裏才咯噔一下。
似乎,好像,事情走向不太對啊……
皇後竟然不是裝得?
真病重了?
各色目光看向正流著淚跪在外間的太子妃,刺得她幾乎支不住自己。
明明,她什麽也沒做呀!
太子妃簡直不敢想,如果這次皇後真的出了什麽大事——哪怕是她自己作死,或者是有心人謀害,那她這個太子妃也算是當到了頭了!
無妄之災!
珍淑妃捏緊手中的錦帕,不著痕跡地瞪了太子妃一眼,心裏開始不篤定起來,難道這蠢婦真的……
貴妃輕輕擦拭了下眼角,低聲對自己侍女道:“可憐見的……皇後雖地位比本宮等高貴許多,按理上下尊卑不能亂,可她年輕輕的,本宮私心裏也時常把她當成妹妹看的。皇後繼任以來,獎罰分明,最是公正嚴明,本宮也常說,她其實多有難為處,卻能一一處置清楚了,真是人所不及。”
之後,聲音又壓低了些,道:“如今我們都老了,眼見著兒女們都成家立業,現下看著皇後,本宮心裏也是惶恐的。好在本宮身子向來也是不大好,日後的事,也是眼不見心不煩呢。”
她身邊的女官宮人連忙殷殷勸了。
隻是貴妃這話雖有些過於“悲音”,卻不是沒有道理的。
想想,如今章和帝還算是乾綱獨斷,皇後就被太子妃“欺辱”,氣得病倒了,若……除了太後、珍淑妃等人,其他後宮裏的女人,還要不要活了?甚至,現在的皇子們,將來新帝的兄弟們,又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貴妃聲音是壓低了的,隻是情緒控製不住了,旁人也能聽得清楚,至少,珍淑妃手裏的帕子是不成形了,章和帝也抬頭看了這邊一眼。
珍淑妃強笑著道:“貴妃姐姐這話可聽得本宮誠惶誠恐的……按說,謠言止於智者,貴妃姐姐是出了名的賢惠知禮,今兒怎麽胡言亂語起來?皇後娘娘這事兒,本宮也是心痛難當,可事情尚未查明,如何就扯到太子、太子妃頭上去了?兩個孩子從來最是孝順,不隻是對皇上、太後,對著後宮一應母妃,那真是個個都稱得上掏心掏肺。姐姐這話,太子妃聽了,也是傷心呢。”
貴妃也不和珍淑妃辯,搖搖頭,眉微顰,說不出的清愁悵然,看得珍淑妃肺都快氣炸了。
正要說什麽,章和帝突然掀了簾子出來,眾人連忙閉嘴請安。
章和帝心情不好,口氣自然沒那麽溫和,道:“你們也不是年輕不知事兒的新人了,現在是什麽時候,還在這兒亂咋唿!”
又走到貴妃身邊,拍拍她的肩,歎口氣,道:“你身子也不好,也別在這兒熬著了,再倒一個,宮外該怎麽傳了!”
貴妃被皇帝突如其來的親熱弄得紅了臉,時機不對,眾人麵前又要端著年齡和身份,隻水潤潤看了皇帝一眼,行了禮便告退了。
章和帝又讓宮人們都各行其是,隻留玉德妃和太醫、醫女們在此照顧皇後。
“珍淑妃跟我來,太子妃,你去叫上太子,該對的詞兒也好好對對,一起過來迴話吧。”
章和帝這話說得平淡,還很有些偏袒太子夫婦的意思,珍淑妃和太子妃卻都白了臉色——所謂不問而誅,可不該是他們這樣身份地位的人應該有的待遇。皇帝也太……
珍淑妃抹著淚跟著章和帝去了後殿,太子妃也急忙忙去找太子了——她可不敢耽擱,不然豈不是坐實了心虛對詞的說法麽!
章和帝將手中佛珠手串兒扔到桌案上,坐在主位,瞪向珍淑妃。
珍淑妃連忙跪下,道:“皇上,您也不是不了解我,不了解太子和太子妃,我們怎麽可能……”
章和帝揮揮手,道:“朕當然知道,你們不可能將這樣明晃晃的把柄遞出去,你現在心裏可是委屈得不得了?還在暗自咒罵皇後和玉德妃,認為是她們陷害你們?”
珍淑妃撇嘴,道:“臣妾不敢,但臣妾保證,太子妃絕對不會有不敬嫡母的行為……因為那件事,皇上您也知道,臣妾和太子妃其實並不算親近,但她的人品,臣妾還是佩服的。她可是皇上您親自指給太子的,您自然最是清楚她的家教。這麽多年來,因為那件事,我和太子對她的喜歡都是有限的,若不是她自身人品出眾、德行無雙,哪兒能像現在這樣,在一應皇子妃中最惹人羨慕,別說我難以找到借口訓斥,就是太子也不得不給她十二萬分的尊敬體麵。”
章和帝嗤笑一聲,道:“難得你這樣老實,平日裏不是總不肯承認自己苛待兒媳麽?你也不想想,你和朕本就有獨孤家的血脈,太子再從獨孤家娶嫡妻,皇家成什麽了!”
見珍淑妃似有不平,章和帝冷哼,道:“這些事已經這麽多年了,現在也不必再提,”轉頭對門口,說:“既來了,不進來,是要聽長輩的牆角麽?”
太子和太子妃臉色更加不好,忙推門進來。
真是,剛剛你和母妃說得那些話,我們做小輩的,怎麽好打擾?
兩人跪好了,也不敢多說什麽。
章和帝道:“你們現在想些什麽,朕也大概猜得到,如今隻說一句——此事和皇後、玉德妃都沒關係。”
珍淑妃瞪大眼,藏不住自己的不甘,她隻覺得皇帝是要不分青紅皂白地偏袒玉德妃,心裏委屈極了。
太子卻突然猛地一抬頭,道:“一石二鳥?”
皇帝聽了,麵色倒是緩和了許多,道:“太子倒是比你母妃精明些。”
轉頭瞪了珍淑妃一眼,道:“朕看你也是被太後寵壞了,如今可真看不出當年半分聰敏!”
話說到這兒,珍淑妃再蠢也明白了,這次玉德妃不過是個筏子,目的卻是皇後和太子一脈,當然,能順便踩玉德妃一腳,怕是宮裏所有女人都願意的。
隻是,她之前自然也想過這種可能,所以第一步去查的,就是貴妃,畢竟,真要是她做的,不說立刻查出什麽結果,大家作了這麽多年的對手,還時常結盟,珍淑妃還真不相信貴妃能做得毫無痕跡。可是這次明顯沒有貴妃的手筆啊……至於說其他人,不是珍淑妃看不起她們,如今這宮中,她們便是想吃個異樣玩意兒,都要求爺爺要告奶奶!
指使著那樣多的宮人傳如此大逆不道的閑話?
天方夜譚!
可是皇帝就算是要偏袒玉德妃,也不可能睜著眼睛說瞎話,他大可以直接和太子一係談了,哪怕廢了太子妃,也算不得什麽。
珍淑妃畢竟和皇帝還有一層表兄妹的關係,也不像其他人那樣戰戰兢兢,直接問了:“臣妾虛長這些年,還真不知道宮中何時竟有了這麽厲害的一位妹妹?”
章和帝搖頭,道:“此人若說勢力,還真不能被你看在眼中,隻是心機深沉,對人心的把握真是令人膽寒。其實,之前你和太子準備拿玉德妃做梯子,朕卻心疼她年紀小,心性又有些文人脾氣,怕她一時轉不過彎兒,便直言和她說了。玉德妃對這些倒是真不在意,她既然知道朕的態度,自然沒什麽委屈,也不會像大家以為的那樣怒氣衝頭了。”
“本來,朕還打算太子迴來後,就把事情和你們說了,也是讓玉德妃和太子有個善緣,將來,朕……太子也能善待她們母子三個。”
章和帝這話說得誠懇,珍淑妃固然心裏泛酸,太子卻大感意外,也油然而生一種感動——當然,最重要,這話真是比皇帝明說他對信任太子,要把江山交給太子還來得讓人放心。
太子連忙表忠心,珍淑妃也說自己“歎服玉德妃心胸,以後隻把她當作親妹妹”。
章和帝也不管他們,繼續說:“因此,之前一聽到謠言,朕就根本沒往玉德妃那邊亂想,直接就沒管那些彎彎繞繞,去查了當時的事件本身,果然有所收獲。你和貴妃,包括太後等人,卻肯定都是聰明太過,想得太多,時間緊迫,都隻查了心目中能量最大的人,自然找不到痕跡,於是所有人都懷疑皇後自己和玉德妃去了。”
“等你們閑下來,再查,關鍵的人也死了,東西也沒了,恐怕一絲兒痕跡都找不到,到時候,又會懷疑朕了。”
珍淑妃和太子這才撥開迷霧。
他們心裏一直覺得這事兒怪怪的,“玉德妃糊塗了,衝動了”無疑是一個太牽強的解釋,現在卻一陣後怕,若是沒有章和帝神來一筆——皇後病倒,任誰也沒有太多時間去查案子,等皇後醒了,追究責任,又什麽證據都找不到。到時候皇帝隻能一人打五十大板,皇後受了苦,此時還要寬待些,但過後也討不到好,太子的名聲,卻有了揮之不去的汙痕。
而且,到時候,太後、章和帝、皇後、珍淑妃、玉德妃和太子,那簡直會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一團麻,互相憎恨懷疑,又要少多少心思關注別人?
珍淑妃現在簡直覺得寒毛直豎!
聽皇帝的口氣,這人明顯身份不太高,卻差點兒就把大湯最頂尖兒的幾個人玩弄於鼓掌之間。此人明顯已經在後宮多年,珍淑妃自己、貴妃和之前的賢妃,卻對他(她)一無所知,這是在太可怕了!
珍淑妃連忙問了——
“皇上,此人太可怕,到底是誰?居心叵測,用計狠毒,幾乎動搖國本(皇後和太子都是國本),不可輕饒啊!”
章和帝倒是沒覺得怎樣,雖然此次有些僥幸,到底是顯得他章和帝別所有人都精明智慧,他表現得憤怒,大半是因為若這個皇後再出事,坊間又會傳些他的皇位來曆不正,他非真龍天子什麽的。畢竟,皇帝要顯得名正言順、天命所歸,那親媽最好是穩當當的前皇後、後太後,皇後也要賢德,子嗣要繁盛聰慧……
另一半卻隻是裝出來給別人看他敬重嫡妻的了。
</li>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哼哼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11-02 01:45:01
也謝謝所有支持正版的親們~~~~
這是最後一章防盜,果然蠢作者技能點木有加對,完全木有防到有木有……現在盜版網站已經勤快到寧願更兩次也要……麽
哎呀,之前弄重複了,字數居然弄成了六千多,可嚇死人了!
好在bian\bian
折磨死我了
因客人都散了,玉德妃也隻能故作無事地迴了宮。
夏侯任心智比一般成年人還出眾些,自然立刻嗅出了風雨欲來的味道。小鳳凰倒是單純許多,但也為母親生辰宴被草草收場而不高興。兩個孩子都是孝順的,和青青感情也好,夏侯任還能在人前保持鎮定,小鳳凰由來比較任性,立時就在臉上帶出生氣的意思。
一旁的幾個宮人見了,眼裏閃爍出幾許別樣的意味,不等誰注意到,立刻低下了頭。
玉德妃為人清高,本不在意這些,但兒女不開心,連她的心腹,岐山和綺年也忍不住挑了幾句,畢竟還隻是個被寵著長大的年輕女子,難免心裏還是有些不順意。宮裏的老人都是人精兒,玉德妃這輩子恐怕還沒試著“裝樣”,這次雖努力裝作若無其事,但是別說心懷叵測的某些人了,就是她身邊的尚宮,也一眼就瞧出她不平靜的心緒。
唉,帝王隆寵,果然是禍不是福啊。
想當初,玉德妃初初進宮,不過十四五歲的丫頭,麵對那樣複雜的形勢,仍然是聰慧敏銳的,把自己和別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心態和身段兒都放得極正。如今不過短短五六年,就不知不覺迷了心。
人啊,旁觀總是清,相處漸漸迷。
宮裏察覺到此次風暴的人,心裏都不太看好玉德妃。
玉德妃的確美貌傾城,皇帝對她的寵愛也是日漸深厚,但是經的多了,雖說不出確實的理論,經驗卻讓許多人明白,人總是那麽奇怪,明明是情到濃時,沒甚緣由的,又會突然轉淡。玉德妃進宮這些年,新鮮勁兒早就過了,再美的顏色也習以為常了。皇帝平時看著似乎對她愈加寵愛,但耐心和細心卻是絕對比不上當初,一旦遇事,玉德妃定是要吃好大一場苦頭的。
不過,幸好她生了兒子,還有個公認的“祥瑞”女兒,隻要不犯抽作死,也不會真流落到十分悲慘的境地。
隻是,一直被寵得天上有地上無的女人,一朝逢上變故,本身又是個目下無塵的性子,怕是很難端正心態,日日怨天尤人著,皇帝隻會更不耐煩。她身子向來又算不上好,隔三差五就要病上一病,這如花紅顏,想來過不了多久,就又會凋零在這深宮裏了。
青青倒是不知道,旁人為她提前灑了些許同情嗟歎淚,迴到永和宮,反正無事,兒女心情還不好,她幹脆帶著兩個小的做蛋糕玩兒。
果然,再看著成熟的孩子,那還是小孩兒,抹奶油什麽的,絕對是大殺器。
這邊母子三人玩兒得開心,東宮卻出了件大事——鸞駕自東宮迴長春宮路上,皇後突然昏迷,不知為何,一則謠言傳得極快,說是太子妃不肖,竟然頂撞帶病去探望她的嫡母,致使國母氣昏,如今是病情急轉直下,眼看著要不行了!
還有那些不知存了什麽心的人,甚至把髒水潑到太子和珍淑妃頭上,說是太子妃是受了這母子倆的指使,因太子正位東宮,那就是一等一的尊貴了,偏偏他的生母,太後親侄女,血統高貴的獨孤氏,卻要對一個無德無子無寵的小輩俯首稱臣,那自然是心氣兒不順的。
按理說,宮裏長舌婦那一直是殺也殺不完的,謠言也總是傳得很快,但這次明顯是不對勁兒。
太子、珍淑妃,甚至帶累了太後,這樣的事兒,有幾個不要命的敢亂傳?
皇後病重是大事,她這昏迷不醒的,也不能發號施令,比之前臥病在床還要讓人重視些,闔宮有身份的妃嬪都是要去侍疾的。曲青青急急忙忙喚了轎輦,因宮中亂糟糟的,一雙兒女也不敢胡亂托付,隻好自個兒抱著,一同趕去了長春宮。貴妃和珍淑妃也不敢托大,一聽到消息,就準備了許多,等眾人都動起來,便捏著帕子去了長春宮。
珍淑妃在宮中經營多年,自然是消息靈通的,那些流言蜚語,也是一出人口就入得她耳,她城府雖不如貴妃,甚至比不上之前的賢妃,但是畢竟是風裏雨裏挺過來的勝利者,從來不是本人,立刻就下了許多指示。
因為對老對手貴妃還算得上了解,她倒是知道這次和這位無甚相關,那麽很明顯,現如今宮中,能翻得起這樣大的波浪的人,除了皇後、玉德妃一脈,還能有誰?
雖然珍淑妃再清楚不過,這次最後遭殃的,自然是忍耐不住動了手腳的,但心裏卻一點兒不為終於能碾死玉德妃而高興。說實在的,要是知道這人這麽沉不住氣,她絕對不會設計種種給玉德妃沒臉——的確,這次玉德妃和皇後將會是自作自受,可男人,皇帝,說起來多理智講道理,實際上很多時候比女人還無理取鬧。
玉德妃那真是難得的美人,現在皇帝可能在氣頭上處理了她,事過境遷,卻又必然會懷念起這麽個美人兒,到時候,自然會疑心是太子、她珍淑妃設計陷害——畢竟,她和太子這次也是完全沒有掩飾地要給玉德妃沒臉,這也是皇帝自己默許的,到時候,那可不就是證據了麽!
所以,作為“受害人”的珍淑妃和太子,其實都是根本不願意此事鬧大的。
若是謠言遏製不住,逼著皇帝不得不重處皇後和玉德妃,現下他們當然是大大的得利,長遠來看,卻是得不償失。
隻是,珍淑妃能看的清楚,貴妃難道就會一葉障目麽?
這次的事情,不管是誰架了柴,無數人必然會添油加火,這火燒起來,可就是誰都控製不住了。
也不怪珍淑妃武斷。
章和朝,自玉德妃入宮來,後宮就日漸蕭條,以往錯綜複雜、水混不見底的地兒,如今是一眼在目,誰一動,身影就能從水裏看出來,清楚明白得很。
宮裏的下人、內官,沒幾個是傻的,沒幾把刷子,誰要想著白白指使著他們當炮灰,那絕對是個萬劫不複的下場。
既然不是珍淑妃,也不是朱貴妃,那除了皇後和玉德妃,還能有誰?
幾位皇子的生母,卓、王兩位小小美人?便是八皇子生母,許氏,之前升了位分,也不過才四品婕妤,算的什麽呢?所以說善妒、獨占皇帝什麽的,本就不是好事兒,如今皇後和玉德妃自己可算是要親嚐苦果了。
宮裏的流言,不到半個時辰,就轉了風向,玉德妃轎輦過處,宮人們眼神交匯,嘴角微撇。
竟是這樣小家子氣的!
後宮忙了起來,正在聽太子說江南事的章和帝,也很快得到消息。
皇後病倒,是國之大事,他身為皇帝,隻要不想傳出什麽動搖國本的流言,就不能置之不理。何況,這次還牽扯了太子夫妻、珍淑妃、玉德妃,甚至太後。
程元珍背後滿是冷汗地在皇帝耳邊叨叨叨,章和帝冷著臉,摔了杯子,怒吼了一句——“無法無天!”
太子也黑了臉。
心裏暗自後悔,早知道玉德妃那邊這樣經不起事兒,就該暗地裏動手腳,如今,他可算是把明晃晃的把柄紮在父皇心口了!
天知道,他以及他母妃,都隻是打算借著踩玉德妃一腳來向宮裏宮外表明,什麽是上下尊卑。究其原因,更多的是他明明已經身為太子,是名正言順的儲君,母妃在宮裏卻沒有超然的地位,導致他這個太子的含金量也惹人懷疑,平時拉攏大臣、打壓兄弟,都十分製肘,這才有次行動。
實際上,□□和玉德妃是沒什麽利益衝突的,甚至,若這女子能勾得皇帝流連後宮,他們們恨不得給送份兒大禮呢。因此,珍淑妃之前也是借著截胡玉德妃的東西,試探了皇帝的意思,明明大家都應該是暗地裏有了默契才對,為何事情突生如此變故?
女人真是不能寵,再聰明,也會漸漸不知道天高地厚!
太子低著頭跟著章和帝到了長春宮。
因現在的皇後年紀比眾多皇子還小些,平日裏為了避嫌,皇子們也不好單獨到長春宮,便是結伴,也不好經常去,更不能待得太久。
現在有皇帝自己帶著,他們倒是能好好表現一下孝心,於是章和帝前腳剛到長春宮,皇子們便聞風而至。
雖然大家心裏都懷疑這次是皇後和玉德妃自己作死,但不妨礙裝作不明白黑一黑太子和珍淑妃。於是,等皇帝去了寢殿,偏殿候著的皇子們開始用各種語調刺激太子,話裏話外都是太子也太縱容妻子,連她對嫡母不敬也不加以責罰,讓他們這些兄弟心裏也是戚戚然。
好在之前有三皇子休妻事,太子雖然心裏並不待見太子妃,卻堅持道:“事情尚未查明。拙妻雖是個蠢笨的,但孝心方麵向來無可指摘,等事情水落石出,孤定會給父皇、母後,以及各位兄弟一個交待!”
如此,大家便不再多說了。
隻是遺憾,若無三皇子之前的事兒,太子是很難堅持不先處理太子妃的,到時候,可供他們操作的就太多了。隻是有了前事,若現在咄咄逼人,倒是顯得他們心懷不軌了。
太醫來來往往,春日裏竟出了一身汗,皇帝黑著臉在皇後床邊坐著,身邊站在玉德妃,同樣是一副焦急憂心的模樣。貴妃和珍淑妃被皇帝趕到外間候著,其他妃嬪就直接被罵迴了自己宮裏,如此,章和帝剛到時亂糟糟的長春宮才不再鬧得人頭疼。
好一會兒,才有太醫跪著給章和帝迴話——
“娘娘身子向來不甚健壯,之前又一直在病中,今兒是,是,是不小心經了風,風邪入體,唐太醫已經開了藥,等娘娘醒來就可以用了。隻是娘娘身子弱,很難說會不會引起別的症候。”
章和帝也是知道太醫的作風,根本不去聽那些“隻是、但是”的,隻問:“皇後什麽時候才能醒過來?”
太醫擦汗,哆哆嗦嗦地道:“這便是問題了。娘娘身子弱,脈象如今不太好,什麽時候醒,這……”
聽到他這話,所有人心裏才咯噔一下。
似乎,好像,事情走向不太對啊……
皇後竟然不是裝得?
真病重了?
各色目光看向正流著淚跪在外間的太子妃,刺得她幾乎支不住自己。
明明,她什麽也沒做呀!
太子妃簡直不敢想,如果這次皇後真的出了什麽大事——哪怕是她自己作死,或者是有心人謀害,那她這個太子妃也算是當到了頭了!
無妄之災!
珍淑妃捏緊手中的錦帕,不著痕跡地瞪了太子妃一眼,心裏開始不篤定起來,難道這蠢婦真的……
貴妃輕輕擦拭了下眼角,低聲對自己侍女道:“可憐見的……皇後雖地位比本宮等高貴許多,按理上下尊卑不能亂,可她年輕輕的,本宮私心裏也時常把她當成妹妹看的。皇後繼任以來,獎罰分明,最是公正嚴明,本宮也常說,她其實多有難為處,卻能一一處置清楚了,真是人所不及。”
之後,聲音又壓低了些,道:“如今我們都老了,眼見著兒女們都成家立業,現下看著皇後,本宮心裏也是惶恐的。好在本宮身子向來也是不大好,日後的事,也是眼不見心不煩呢。”
她身邊的女官宮人連忙殷殷勸了。
隻是貴妃這話雖有些過於“悲音”,卻不是沒有道理的。
想想,如今章和帝還算是乾綱獨斷,皇後就被太子妃“欺辱”,氣得病倒了,若……除了太後、珍淑妃等人,其他後宮裏的女人,還要不要活了?甚至,現在的皇子們,將來新帝的兄弟們,又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貴妃聲音是壓低了的,隻是情緒控製不住了,旁人也能聽得清楚,至少,珍淑妃手裏的帕子是不成形了,章和帝也抬頭看了這邊一眼。
珍淑妃強笑著道:“貴妃姐姐這話可聽得本宮誠惶誠恐的……按說,謠言止於智者,貴妃姐姐是出了名的賢惠知禮,今兒怎麽胡言亂語起來?皇後娘娘這事兒,本宮也是心痛難當,可事情尚未查明,如何就扯到太子、太子妃頭上去了?兩個孩子從來最是孝順,不隻是對皇上、太後,對著後宮一應母妃,那真是個個都稱得上掏心掏肺。姐姐這話,太子妃聽了,也是傷心呢。”
貴妃也不和珍淑妃辯,搖搖頭,眉微顰,說不出的清愁悵然,看得珍淑妃肺都快氣炸了。
正要說什麽,章和帝突然掀了簾子出來,眾人連忙閉嘴請安。
章和帝心情不好,口氣自然沒那麽溫和,道:“你們也不是年輕不知事兒的新人了,現在是什麽時候,還在這兒亂咋唿!”
又走到貴妃身邊,拍拍她的肩,歎口氣,道:“你身子也不好,也別在這兒熬著了,再倒一個,宮外該怎麽傳了!”
貴妃被皇帝突如其來的親熱弄得紅了臉,時機不對,眾人麵前又要端著年齡和身份,隻水潤潤看了皇帝一眼,行了禮便告退了。
章和帝又讓宮人們都各行其是,隻留玉德妃和太醫、醫女們在此照顧皇後。
“珍淑妃跟我來,太子妃,你去叫上太子,該對的詞兒也好好對對,一起過來迴話吧。”
章和帝這話說得平淡,還很有些偏袒太子夫婦的意思,珍淑妃和太子妃卻都白了臉色——所謂不問而誅,可不該是他們這樣身份地位的人應該有的待遇。皇帝也太……
珍淑妃抹著淚跟著章和帝去了後殿,太子妃也急忙忙去找太子了——她可不敢耽擱,不然豈不是坐實了心虛對詞的說法麽!
章和帝將手中佛珠手串兒扔到桌案上,坐在主位,瞪向珍淑妃。
珍淑妃連忙跪下,道:“皇上,您也不是不了解我,不了解太子和太子妃,我們怎麽可能……”
章和帝揮揮手,道:“朕當然知道,你們不可能將這樣明晃晃的把柄遞出去,你現在心裏可是委屈得不得了?還在暗自咒罵皇後和玉德妃,認為是她們陷害你們?”
珍淑妃撇嘴,道:“臣妾不敢,但臣妾保證,太子妃絕對不會有不敬嫡母的行為……因為那件事,皇上您也知道,臣妾和太子妃其實並不算親近,但她的人品,臣妾還是佩服的。她可是皇上您親自指給太子的,您自然最是清楚她的家教。這麽多年來,因為那件事,我和太子對她的喜歡都是有限的,若不是她自身人品出眾、德行無雙,哪兒能像現在這樣,在一應皇子妃中最惹人羨慕,別說我難以找到借口訓斥,就是太子也不得不給她十二萬分的尊敬體麵。”
章和帝嗤笑一聲,道:“難得你這樣老實,平日裏不是總不肯承認自己苛待兒媳麽?你也不想想,你和朕本就有獨孤家的血脈,太子再從獨孤家娶嫡妻,皇家成什麽了!”
見珍淑妃似有不平,章和帝冷哼,道:“這些事已經這麽多年了,現在也不必再提,”轉頭對門口,說:“既來了,不進來,是要聽長輩的牆角麽?”
太子和太子妃臉色更加不好,忙推門進來。
真是,剛剛你和母妃說得那些話,我們做小輩的,怎麽好打擾?
兩人跪好了,也不敢多說什麽。
章和帝道:“你們現在想些什麽,朕也大概猜得到,如今隻說一句——此事和皇後、玉德妃都沒關係。”
珍淑妃瞪大眼,藏不住自己的不甘,她隻覺得皇帝是要不分青紅皂白地偏袒玉德妃,心裏委屈極了。
太子卻突然猛地一抬頭,道:“一石二鳥?”
皇帝聽了,麵色倒是緩和了許多,道:“太子倒是比你母妃精明些。”
轉頭瞪了珍淑妃一眼,道:“朕看你也是被太後寵壞了,如今可真看不出當年半分聰敏!”
話說到這兒,珍淑妃再蠢也明白了,這次玉德妃不過是個筏子,目的卻是皇後和太子一脈,當然,能順便踩玉德妃一腳,怕是宮裏所有女人都願意的。
隻是,她之前自然也想過這種可能,所以第一步去查的,就是貴妃,畢竟,真要是她做的,不說立刻查出什麽結果,大家作了這麽多年的對手,還時常結盟,珍淑妃還真不相信貴妃能做得毫無痕跡。可是這次明顯沒有貴妃的手筆啊……至於說其他人,不是珍淑妃看不起她們,如今這宮中,她們便是想吃個異樣玩意兒,都要求爺爺要告奶奶!
指使著那樣多的宮人傳如此大逆不道的閑話?
天方夜譚!
可是皇帝就算是要偏袒玉德妃,也不可能睜著眼睛說瞎話,他大可以直接和太子一係談了,哪怕廢了太子妃,也算不得什麽。
珍淑妃畢竟和皇帝還有一層表兄妹的關係,也不像其他人那樣戰戰兢兢,直接問了:“臣妾虛長這些年,還真不知道宮中何時竟有了這麽厲害的一位妹妹?”
章和帝搖頭,道:“此人若說勢力,還真不能被你看在眼中,隻是心機深沉,對人心的把握真是令人膽寒。其實,之前你和太子準備拿玉德妃做梯子,朕卻心疼她年紀小,心性又有些文人脾氣,怕她一時轉不過彎兒,便直言和她說了。玉德妃對這些倒是真不在意,她既然知道朕的態度,自然沒什麽委屈,也不會像大家以為的那樣怒氣衝頭了。”
“本來,朕還打算太子迴來後,就把事情和你們說了,也是讓玉德妃和太子有個善緣,將來,朕……太子也能善待她們母子三個。”
章和帝這話說得誠懇,珍淑妃固然心裏泛酸,太子卻大感意外,也油然而生一種感動——當然,最重要,這話真是比皇帝明說他對信任太子,要把江山交給太子還來得讓人放心。
太子連忙表忠心,珍淑妃也說自己“歎服玉德妃心胸,以後隻把她當作親妹妹”。
章和帝也不管他們,繼續說:“因此,之前一聽到謠言,朕就根本沒往玉德妃那邊亂想,直接就沒管那些彎彎繞繞,去查了當時的事件本身,果然有所收獲。你和貴妃,包括太後等人,卻肯定都是聰明太過,想得太多,時間緊迫,都隻查了心目中能量最大的人,自然找不到痕跡,於是所有人都懷疑皇後自己和玉德妃去了。”
“等你們閑下來,再查,關鍵的人也死了,東西也沒了,恐怕一絲兒痕跡都找不到,到時候,又會懷疑朕了。”
珍淑妃和太子這才撥開迷霧。
他們心裏一直覺得這事兒怪怪的,“玉德妃糊塗了,衝動了”無疑是一個太牽強的解釋,現在卻一陣後怕,若是沒有章和帝神來一筆——皇後病倒,任誰也沒有太多時間去查案子,等皇後醒了,追究責任,又什麽證據都找不到。到時候皇帝隻能一人打五十大板,皇後受了苦,此時還要寬待些,但過後也討不到好,太子的名聲,卻有了揮之不去的汙痕。
而且,到時候,太後、章和帝、皇後、珍淑妃、玉德妃和太子,那簡直會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一團麻,互相憎恨懷疑,又要少多少心思關注別人?
珍淑妃現在簡直覺得寒毛直豎!
聽皇帝的口氣,這人明顯身份不太高,卻差點兒就把大湯最頂尖兒的幾個人玩弄於鼓掌之間。此人明顯已經在後宮多年,珍淑妃自己、貴妃和之前的賢妃,卻對他(她)一無所知,這是在太可怕了!
珍淑妃連忙問了——
“皇上,此人太可怕,到底是誰?居心叵測,用計狠毒,幾乎動搖國本(皇後和太子都是國本),不可輕饒啊!”
章和帝倒是沒覺得怎樣,雖然此次有些僥幸,到底是顯得他章和帝別所有人都精明智慧,他表現得憤怒,大半是因為若這個皇後再出事,坊間又會傳些他的皇位來曆不正,他非真龍天子什麽的。畢竟,皇帝要顯得名正言順、天命所歸,那親媽最好是穩當當的前皇後、後太後,皇後也要賢德,子嗣要繁盛聰慧……
另一半卻隻是裝出來給別人看他敬重嫡妻的了。
</li>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哼哼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11-02 01:45:01
也謝謝所有支持正版的親們~~~~
這是最後一章防盜,果然蠢作者技能點木有加對,完全木有防到有木有……現在盜版網站已經勤快到寧願更兩次也要……麽
哎呀,之前弄重複了,字數居然弄成了六千多,可嚇死人了!
好在bian\bian
折磨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