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愛恨晚來急
珍淑妃和太子夫婦,此時對這個幕後黑手已經恨到骨子裏去,打定主意,一旦從皇帝口中問出,必定要將其打殺了以平此時他們三人的屈辱和憤怒。
章和帝一眼便瞧出他們一家子心裏的主意,隻是他自己也對這宮裏攪風攪雨的人十分厭憎,本來是懶得去管的,隻是這人身份特殊,章和帝好指望著借他之手,把那人的勢力連根拔起,在不留後患。
因想起,故人,現下,章和帝心情是真的相當糟糕了,聲音冷了幾度,對地上跪著的三人道:“也不是什麽值得上心的啊物。太子妃且出去吧,朕和珍淑妃與太子還有話說。皇後如今臥病,朕心甚痛,雖此事和太子妃不相幹,但是朕耳中,卻也聽聞了太子妃當日對皇後的奏對——可真說不上畢恭畢敬呢!如此,你便道外間跪著為皇後祈福,也是你當小輩的一片孝心。”
太子妃臉色更白了。
珍淑妃和太子都立刻瞪向她。
太子妃簡直快冤死了!
她自嫁給夏侯鬆,就沒得寵過,能夠麵兒上看著比別的妯娌還尊貴體麵些,全靠著娘家裏調-教出來的四角俱全、麵麵俱到。對皇後的態度,那也是在順應太子和珍淑妃心意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禮貌恭敬——毫不客氣地說,自珍淑妃往下,整個獨孤家裏、太子宮中,就是她這個太子妃對皇後最有禮數了。
可是現在皇帝盛怒中去查明事情的真相,平日裏別人抓不住把柄的言行,在皇帝細究下,哪裏還用得著講什麽證據、規矩,即使是自己言語中冷淡了些,皇帝要追究,那也是“不孝”的。
最可悲的是,太子妃還不能為自己辯駁一句——難道她要說這是揣摩婆婆、丈夫的心意不可不為的麽?
又不是不想活了……
太子妃隻能叩頭,哭著悔過,踉踉蹌蹌地道外麵跪著去了。
這下,章和帝才好說那些宮闈秘事。
“先皇後宮中,曾經有個太監非常得寵,闔宮上下都要讓他三分,這事,太子可能不知道,珍淑妃卻是清楚的。”
珍淑妃皺眉,道:“這自是知道的。先皇後平素冷冷清清的,為人也端莊嚴肅,但是卻肯給那太監幾分好臉色,還多次對臣妾等提起,說他是難得的伶俐人兒。難道,此事竟然是……說來,臣妾現在才想起來,先皇後仙逝後,大家都悲痛了好一陣子,竟然也沒想著照顧一下中宮裏為照顧皇後立下許多功勞苦勞的忠心的宮人,也是臣妾自己思慮不周。”
“否則,若當時但凡上點兒心,也不會忘了那太監,以至於有今日這場禍事。”
珍淑妃抬頭,盈盈流淚地對章和帝道:“雖臣妾亦有過錯,但此事牽扯了太後、玉德妃、太子、太子妃,臣妾便是舍了自己一條命,也容不得那等心狠手辣之輩留在宮中,求皇上恩準!”
章和帝看著珍淑妃保養得恍惚當年的麵龐,忽然覺得十分倦怠。
當年,他也是很喜歡這個表妹的。
她嬌蠻,卻不跋扈;清高,卻滿目愛慕;親近,卻從不失分寸。那時候,每次一想到這個外人麵前自恃文采,清冷高傲若天山雪蓮般高不可攀的女子,在自己麵前卻總是放□段,如一個普通嬌媚小妻子,章和帝也是滿心歡喜的。
隻是,那時候章和帝隻是一個備受壓迫的不得寵皇子,必須在先帝、王貴妃、獨孤家、朱家等等勢力中周旋,等再迴過頭,當年的小表妹,卻已經是蒙塵魚目,再不複往昔清澈了。
看看,現在不過是想要處置一個小小太監,何至於生拉胡扯那樣許多呢?
就像朕不知道似的,若當初她真敢收攏先皇後的宮人,屎盆子那是立刻就會被扣在她自己頭上,洗也洗不清。如今卻說這些話,不過是引著朕往堪堪也算是半個嫡子的二皇子頭上想,幫著太子排除異己罷了。
二子行事還算得章和帝的意,他自然不會讓珍淑妃和太子找到由頭對付他。
章和帝懶得戳破,也不想繞圈子,直言:“當時,朕第一時間想到了二子,算一算厲害恩仇,也似乎是他的動機最大。可是,查下來,卻發現事情遠沒有那樣簡單。表麵上和老二相關,細查似乎太子妃和玉德妃都不太對勁,深入地查,太後、貴妃、你珍淑妃個個有問題。最後,才發現,竟然是先帝廢妃王氏遺留下的釘子,逆賊夏侯祚(順王)埋下的伏筆。”
“可歎,一個閹貨,竟然妄想皇後!結果說得感天動地,最後查出來又哪裏和風月相關了?不過是權力迭起,利益摻雜罷了。那些話本小說,也隻能騙騙深閨婦人,隻可恨愚婦自己不檢點,卻引狼入室,害了自己性命不提,還牽累兒女家人!”
章和帝這話,就算是因事而感,也未免說得太多了。
太子卻突然看到自家娘捏緊的袖口,心裏咯噔一下。
隻慶幸父皇沒有追究的意思,可是母妃也太過了!畢竟是兒子,那就是男人,想法總是偏向父親的,章和帝三宮六院喜新厭舊,太子不以為奇,他母妃不過是無傷大雅的稍稍過界,便覺得惡心難忍。更兼夏侯鬆不自覺的會把自己帶入皇帝的角色,因此更無法接受他的父皇,堂堂大湯皇帝,居然受了這種屈辱!
章和帝也沒繼續這個話題,總歸那些事其實是宮裏曆來默許的,隻是他特別膈應這些事兒,此時提一提,珍淑妃自然會好好處理了,連帶著貴妃等也會聞風而動。
繼續道:“如今人已經在被關押在暗牢,本不好對誰說,隻是鬆兒乃是太子,和別個不同,朕也要漸漸讓你知道許多事,因此才原原本本告訴你們。但是,太後年紀大了,身子漸漸不如往昔健朗,聽聞關於廢妃的事兒,又要氣悶。且朝中恐怕又會興起許多傳聞,對皇家顏麵也是損傷。因此,此事入得你們耳,便要如泥牛入海,再不能出口。”
珍淑妃和太子連忙叩頭,齊聲道:“皇上/父皇信任,實乃隆恩,臣妾/兒臣不敢辜負。”
心裏,母子倆大唿“因禍得福”。
今兒章和帝雖看起來對太子和珍淑妃都很不客氣,大發雷霆之怒,可不用細想,就能看出他有多麽看重太子,那真是和別的皇子大不一樣!他們此時如同吃了定心丸,心情簡直要飛揚起來了。
珍淑妃又道:“可見妖妃禍患——到現在已經三十多年,竟然還會起禍端,真是不得不防。”
章和帝白她一眼,道:“愛妃和太子剛剛還道,對玉德妃是……”
話說一半,便歇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太子嗔了自家娘一眼——不過是無權無勢隻憑父皇一夕恩寵的女人和不到總角的奶娃子,有什麽不能忍的?玉德妃向來不張揚跋扈,不惹她,對哪個都以禮相待,有什麽還計較的?
珍淑妃心裏仍然苦澀,卻立刻大談“玉德妃德行出眾,章和帝能有此等佳人相伴,比先帝幸運許多”,之類。
章和帝神色淡淡的。
太子卻忽然笑道:“說來,兒子這次去江南,還知道了一件秘事——原來,之前父皇不是有位妃嬪,兒子倒是記不清那位的分位了,竟然是揚州節度使的血脈!可惜這次這位節度使被查出許多劣跡,兒臣為父皇辦事,丁點兒不敢講情麵,隻好一應將證據呈上。”
章和帝似笑非笑地看了太子一眼。
說得倒是謹慎,連位分都“記不清”,自然是不熟的。
陳雨燕之事,別人不清楚,連玉德妃自己都被章和帝瞞在鼓裏,但是像是珍淑妃和貴妃這樣宮裏遍布爪牙的,當然是早就一清二楚了。陳氏娘家隻是一介芝麻小官,母家更隻是商戶,哪來的膽子把主意打到堂堂第一寵妃,玉德妃娘家頭上?自然是有內情的。章和帝早就知道了陳家和揚州節度使的淵源,也打定主意要收拾他的。
隻是他又不是為美色肆意妄為的昏君,不可能隨意處置一位節度使。
太子這次,與其說是賣玉德妃一個好——畢竟人家還“不知道”這些呢,還不如說是給自己擦屁股來著。
誰不知道,江南節度使是獨孤家提拔起來的,每年為獨孤家獻上不知多少銀兩。但是出了這種事,這位節度使無疑就是太子一係的肉中之刺——左右獨孤家不缺能人,即使舍了這位,總會有其他人補了他的缺。獨孤家自己收拾了這位,章和帝倒是不好再過分追究,甚至,不好借機換上自己的人。
當然,之前無事,太子也不可能卸磨殺驢般隨意處置了節度使大人,沒得讓底下的人寒心,倒是這次奉命下江南清查吏治,卻是天賜良機,名正言順。
雖然清楚這些,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太子此時如此說了,章和帝還是領情的,也高興了幾分。
他自己不知道天命年數,若是任兒等不到,太子心雖不怎麽樣,行事手段還是有的,章和帝無奈之下,也覺得放心——隻是,若事不能如意,還要仔細為青青、任兒、長宸以及其他兒女們想好後路才是啊。
見皇帝氣順了,珍淑妃察言觀色,提出去看看皇後。
章和帝允了,卻讓太子留下。
珍淑妃不驚反喜——皇帝這是真的把太子當成繼承人啊,現下是要把暗處的勢力也交給……
珍淑妃使力十分的力氣,壓住上翹的嘴角,麵帶愁容地往寢殿去了。
珍淑妃猜得不中,卻也不遠矣。
章和帝這樣多疑的人,便是死了說不定也舍不得把自己暗處的力量交給新帝,何況還是既需要培養,又需要防備的太子?
隻是他畢竟年紀大了,精力不濟,且現在的情勢又和當年大不一樣,一些說是暗處,其實早就是許多人心知肚明的力量,不如交給太子,也顯得自己大度慈愛。
這樣,既能讓太子自覺自願、不知不覺地幫章和帝壓製其他皇子,處理一些可能有礙名聲的事情;又能讓章和帝站在道義上——既然章和帝比哪朝的皇帝都信任看重太子,若太子還不知足,心急難耐,其心不軌,那真是他自己的下屬都會覺得此人枉為人子,不堪為君了。
章和帝比之前對珍淑妃溫和數倍地對太子道:“你是太子,是大湯的儲君,在朕心目中,和別人都是不同的。許多事,別的皇子,可能一輩子聽都沒聽過,朕卻要親自交到你手中。這江上,不是隻有權利和享樂,更多的是責任和義務。上位者,從來不是好當的。好在鬆兒你也不是剛成年的毛頭小子,朕也能放心許多。”
太子不由流下眼淚。
他一直和父皇感情淡薄,相處間盡是算計,甚至因為徐仙長的事情,心存怨懟。現下聽了章和帝這樣的話,才發覺自己有多麽渴望父親的慈愛和看重。
章和帝少見的溫和,摩挲太子的臉,道:“竟是這樣沒出息!”
太子紅了臉,第一此聽到章和帝的訓斥不覺得難過,也沒有左右思量,別扭著俯身叩頭,不肯讓父皇看見自己的眼淚和濡慕。
章和帝輕笑,等了一會兒,道:“且坐吧。”
太子平複了心情,揀了椅子坐了。
章和帝沉聲,道:“你才剛迴來,怕是不知道,老二等在京這一個多月,除了整頓了宵禁都不值一提的瑣事,竟都耗在一件官員被暗殺的案子上了。可惜,到現在仍然是一無所獲。”
太子從長春宮出來,去了珍淑妃的興慶宮。
這次和章和帝深談,太子莫名對自家娘很是不待見起來,不管是章和帝似有似無的敲打,還是母妃一反太子心目中聰明睿智的印象,頻出昏招——比如非要針對父皇現在的心尖子玉德妃什麽的,都讓太子心裏非常複雜。
一方麵有些憂慮,父皇看起來是對母妃沒什麽情意了——也是,母妃自己行事不端,父皇看在自己麵兒上不予追究,已經很難得,何談情意?
另一方麵,卻是得意,原來太子一直以為,父皇對自己和老三看重些,都是因著獨孤家的緣故,現在看到老二等人起來了,還曾覺得忿忿不平。現在卻想通了——他們之所以尊貴,無非是因為他們是章和帝的兒子,姓夏侯,母家或許是籌碼,卻完全沒有必要看得太重。
甚至,若真成了……
外戚什麽的,還要提防著呢。
作者有話要說:每次看到當媽的含辛茹苦養孩子,就默認孩子會站在自己這邊,其實真的多是女人的自我想象。
男孩子,雖然天生有保護母親的意願,但是遇事,卻總能更理解父親,特別是他成年了後……畢竟,母親口裏父親天殺的錯處,兒子又哪裏能避免呢?
倒是女孩子,雖然小時候都更粘父親,叛逆期更是看當媽的一千一萬個不爽,但是成年後,遇事支持母親的,往往是貼心小棉襖的女兒啊。
珍淑妃和太子夫婦,此時對這個幕後黑手已經恨到骨子裏去,打定主意,一旦從皇帝口中問出,必定要將其打殺了以平此時他們三人的屈辱和憤怒。
章和帝一眼便瞧出他們一家子心裏的主意,隻是他自己也對這宮裏攪風攪雨的人十分厭憎,本來是懶得去管的,隻是這人身份特殊,章和帝好指望著借他之手,把那人的勢力連根拔起,在不留後患。
因想起,故人,現下,章和帝心情是真的相當糟糕了,聲音冷了幾度,對地上跪著的三人道:“也不是什麽值得上心的啊物。太子妃且出去吧,朕和珍淑妃與太子還有話說。皇後如今臥病,朕心甚痛,雖此事和太子妃不相幹,但是朕耳中,卻也聽聞了太子妃當日對皇後的奏對——可真說不上畢恭畢敬呢!如此,你便道外間跪著為皇後祈福,也是你當小輩的一片孝心。”
太子妃臉色更白了。
珍淑妃和太子都立刻瞪向她。
太子妃簡直快冤死了!
她自嫁給夏侯鬆,就沒得寵過,能夠麵兒上看著比別的妯娌還尊貴體麵些,全靠著娘家裏調-教出來的四角俱全、麵麵俱到。對皇後的態度,那也是在順應太子和珍淑妃心意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禮貌恭敬——毫不客氣地說,自珍淑妃往下,整個獨孤家裏、太子宮中,就是她這個太子妃對皇後最有禮數了。
可是現在皇帝盛怒中去查明事情的真相,平日裏別人抓不住把柄的言行,在皇帝細究下,哪裏還用得著講什麽證據、規矩,即使是自己言語中冷淡了些,皇帝要追究,那也是“不孝”的。
最可悲的是,太子妃還不能為自己辯駁一句——難道她要說這是揣摩婆婆、丈夫的心意不可不為的麽?
又不是不想活了……
太子妃隻能叩頭,哭著悔過,踉踉蹌蹌地道外麵跪著去了。
這下,章和帝才好說那些宮闈秘事。
“先皇後宮中,曾經有個太監非常得寵,闔宮上下都要讓他三分,這事,太子可能不知道,珍淑妃卻是清楚的。”
珍淑妃皺眉,道:“這自是知道的。先皇後平素冷冷清清的,為人也端莊嚴肅,但是卻肯給那太監幾分好臉色,還多次對臣妾等提起,說他是難得的伶俐人兒。難道,此事竟然是……說來,臣妾現在才想起來,先皇後仙逝後,大家都悲痛了好一陣子,竟然也沒想著照顧一下中宮裏為照顧皇後立下許多功勞苦勞的忠心的宮人,也是臣妾自己思慮不周。”
“否則,若當時但凡上點兒心,也不會忘了那太監,以至於有今日這場禍事。”
珍淑妃抬頭,盈盈流淚地對章和帝道:“雖臣妾亦有過錯,但此事牽扯了太後、玉德妃、太子、太子妃,臣妾便是舍了自己一條命,也容不得那等心狠手辣之輩留在宮中,求皇上恩準!”
章和帝看著珍淑妃保養得恍惚當年的麵龐,忽然覺得十分倦怠。
當年,他也是很喜歡這個表妹的。
她嬌蠻,卻不跋扈;清高,卻滿目愛慕;親近,卻從不失分寸。那時候,每次一想到這個外人麵前自恃文采,清冷高傲若天山雪蓮般高不可攀的女子,在自己麵前卻總是放□段,如一個普通嬌媚小妻子,章和帝也是滿心歡喜的。
隻是,那時候章和帝隻是一個備受壓迫的不得寵皇子,必須在先帝、王貴妃、獨孤家、朱家等等勢力中周旋,等再迴過頭,當年的小表妹,卻已經是蒙塵魚目,再不複往昔清澈了。
看看,現在不過是想要處置一個小小太監,何至於生拉胡扯那樣許多呢?
就像朕不知道似的,若當初她真敢收攏先皇後的宮人,屎盆子那是立刻就會被扣在她自己頭上,洗也洗不清。如今卻說這些話,不過是引著朕往堪堪也算是半個嫡子的二皇子頭上想,幫著太子排除異己罷了。
二子行事還算得章和帝的意,他自然不會讓珍淑妃和太子找到由頭對付他。
章和帝懶得戳破,也不想繞圈子,直言:“當時,朕第一時間想到了二子,算一算厲害恩仇,也似乎是他的動機最大。可是,查下來,卻發現事情遠沒有那樣簡單。表麵上和老二相關,細查似乎太子妃和玉德妃都不太對勁,深入地查,太後、貴妃、你珍淑妃個個有問題。最後,才發現,竟然是先帝廢妃王氏遺留下的釘子,逆賊夏侯祚(順王)埋下的伏筆。”
“可歎,一個閹貨,竟然妄想皇後!結果說得感天動地,最後查出來又哪裏和風月相關了?不過是權力迭起,利益摻雜罷了。那些話本小說,也隻能騙騙深閨婦人,隻可恨愚婦自己不檢點,卻引狼入室,害了自己性命不提,還牽累兒女家人!”
章和帝這話,就算是因事而感,也未免說得太多了。
太子卻突然看到自家娘捏緊的袖口,心裏咯噔一下。
隻慶幸父皇沒有追究的意思,可是母妃也太過了!畢竟是兒子,那就是男人,想法總是偏向父親的,章和帝三宮六院喜新厭舊,太子不以為奇,他母妃不過是無傷大雅的稍稍過界,便覺得惡心難忍。更兼夏侯鬆不自覺的會把自己帶入皇帝的角色,因此更無法接受他的父皇,堂堂大湯皇帝,居然受了這種屈辱!
章和帝也沒繼續這個話題,總歸那些事其實是宮裏曆來默許的,隻是他特別膈應這些事兒,此時提一提,珍淑妃自然會好好處理了,連帶著貴妃等也會聞風而動。
繼續道:“如今人已經在被關押在暗牢,本不好對誰說,隻是鬆兒乃是太子,和別個不同,朕也要漸漸讓你知道許多事,因此才原原本本告訴你們。但是,太後年紀大了,身子漸漸不如往昔健朗,聽聞關於廢妃的事兒,又要氣悶。且朝中恐怕又會興起許多傳聞,對皇家顏麵也是損傷。因此,此事入得你們耳,便要如泥牛入海,再不能出口。”
珍淑妃和太子連忙叩頭,齊聲道:“皇上/父皇信任,實乃隆恩,臣妾/兒臣不敢辜負。”
心裏,母子倆大唿“因禍得福”。
今兒章和帝雖看起來對太子和珍淑妃都很不客氣,大發雷霆之怒,可不用細想,就能看出他有多麽看重太子,那真是和別的皇子大不一樣!他們此時如同吃了定心丸,心情簡直要飛揚起來了。
珍淑妃又道:“可見妖妃禍患——到現在已經三十多年,竟然還會起禍端,真是不得不防。”
章和帝白她一眼,道:“愛妃和太子剛剛還道,對玉德妃是……”
話說一半,便歇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太子嗔了自家娘一眼——不過是無權無勢隻憑父皇一夕恩寵的女人和不到總角的奶娃子,有什麽不能忍的?玉德妃向來不張揚跋扈,不惹她,對哪個都以禮相待,有什麽還計較的?
珍淑妃心裏仍然苦澀,卻立刻大談“玉德妃德行出眾,章和帝能有此等佳人相伴,比先帝幸運許多”,之類。
章和帝神色淡淡的。
太子卻忽然笑道:“說來,兒子這次去江南,還知道了一件秘事——原來,之前父皇不是有位妃嬪,兒子倒是記不清那位的分位了,竟然是揚州節度使的血脈!可惜這次這位節度使被查出許多劣跡,兒臣為父皇辦事,丁點兒不敢講情麵,隻好一應將證據呈上。”
章和帝似笑非笑地看了太子一眼。
說得倒是謹慎,連位分都“記不清”,自然是不熟的。
陳雨燕之事,別人不清楚,連玉德妃自己都被章和帝瞞在鼓裏,但是像是珍淑妃和貴妃這樣宮裏遍布爪牙的,當然是早就一清二楚了。陳氏娘家隻是一介芝麻小官,母家更隻是商戶,哪來的膽子把主意打到堂堂第一寵妃,玉德妃娘家頭上?自然是有內情的。章和帝早就知道了陳家和揚州節度使的淵源,也打定主意要收拾他的。
隻是他又不是為美色肆意妄為的昏君,不可能隨意處置一位節度使。
太子這次,與其說是賣玉德妃一個好——畢竟人家還“不知道”這些呢,還不如說是給自己擦屁股來著。
誰不知道,江南節度使是獨孤家提拔起來的,每年為獨孤家獻上不知多少銀兩。但是出了這種事,這位節度使無疑就是太子一係的肉中之刺——左右獨孤家不缺能人,即使舍了這位,總會有其他人補了他的缺。獨孤家自己收拾了這位,章和帝倒是不好再過分追究,甚至,不好借機換上自己的人。
當然,之前無事,太子也不可能卸磨殺驢般隨意處置了節度使大人,沒得讓底下的人寒心,倒是這次奉命下江南清查吏治,卻是天賜良機,名正言順。
雖然清楚這些,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太子此時如此說了,章和帝還是領情的,也高興了幾分。
他自己不知道天命年數,若是任兒等不到,太子心雖不怎麽樣,行事手段還是有的,章和帝無奈之下,也覺得放心——隻是,若事不能如意,還要仔細為青青、任兒、長宸以及其他兒女們想好後路才是啊。
見皇帝氣順了,珍淑妃察言觀色,提出去看看皇後。
章和帝允了,卻讓太子留下。
珍淑妃不驚反喜——皇帝這是真的把太子當成繼承人啊,現下是要把暗處的勢力也交給……
珍淑妃使力十分的力氣,壓住上翹的嘴角,麵帶愁容地往寢殿去了。
珍淑妃猜得不中,卻也不遠矣。
章和帝這樣多疑的人,便是死了說不定也舍不得把自己暗處的力量交給新帝,何況還是既需要培養,又需要防備的太子?
隻是他畢竟年紀大了,精力不濟,且現在的情勢又和當年大不一樣,一些說是暗處,其實早就是許多人心知肚明的力量,不如交給太子,也顯得自己大度慈愛。
這樣,既能讓太子自覺自願、不知不覺地幫章和帝壓製其他皇子,處理一些可能有礙名聲的事情;又能讓章和帝站在道義上——既然章和帝比哪朝的皇帝都信任看重太子,若太子還不知足,心急難耐,其心不軌,那真是他自己的下屬都會覺得此人枉為人子,不堪為君了。
章和帝比之前對珍淑妃溫和數倍地對太子道:“你是太子,是大湯的儲君,在朕心目中,和別人都是不同的。許多事,別的皇子,可能一輩子聽都沒聽過,朕卻要親自交到你手中。這江上,不是隻有權利和享樂,更多的是責任和義務。上位者,從來不是好當的。好在鬆兒你也不是剛成年的毛頭小子,朕也能放心許多。”
太子不由流下眼淚。
他一直和父皇感情淡薄,相處間盡是算計,甚至因為徐仙長的事情,心存怨懟。現下聽了章和帝這樣的話,才發覺自己有多麽渴望父親的慈愛和看重。
章和帝少見的溫和,摩挲太子的臉,道:“竟是這樣沒出息!”
太子紅了臉,第一此聽到章和帝的訓斥不覺得難過,也沒有左右思量,別扭著俯身叩頭,不肯讓父皇看見自己的眼淚和濡慕。
章和帝輕笑,等了一會兒,道:“且坐吧。”
太子平複了心情,揀了椅子坐了。
章和帝沉聲,道:“你才剛迴來,怕是不知道,老二等在京這一個多月,除了整頓了宵禁都不值一提的瑣事,竟都耗在一件官員被暗殺的案子上了。可惜,到現在仍然是一無所獲。”
太子從長春宮出來,去了珍淑妃的興慶宮。
這次和章和帝深談,太子莫名對自家娘很是不待見起來,不管是章和帝似有似無的敲打,還是母妃一反太子心目中聰明睿智的印象,頻出昏招——比如非要針對父皇現在的心尖子玉德妃什麽的,都讓太子心裏非常複雜。
一方麵有些憂慮,父皇看起來是對母妃沒什麽情意了——也是,母妃自己行事不端,父皇看在自己麵兒上不予追究,已經很難得,何談情意?
另一方麵,卻是得意,原來太子一直以為,父皇對自己和老三看重些,都是因著獨孤家的緣故,現在看到老二等人起來了,還曾覺得忿忿不平。現在卻想通了——他們之所以尊貴,無非是因為他們是章和帝的兒子,姓夏侯,母家或許是籌碼,卻完全沒有必要看得太重。
甚至,若真成了……
外戚什麽的,還要提防著呢。
作者有話要說:每次看到當媽的含辛茹苦養孩子,就默認孩子會站在自己這邊,其實真的多是女人的自我想象。
男孩子,雖然天生有保護母親的意願,但是遇事,卻總能更理解父親,特別是他成年了後……畢竟,母親口裏父親天殺的錯處,兒子又哪裏能避免呢?
倒是女孩子,雖然小時候都更粘父親,叛逆期更是看當媽的一千一萬個不爽,但是成年後,遇事支持母親的,往往是貼心小棉襖的女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