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歲歲不平安
轉眼間,章和帝把兒子們支使出去做事也有快一個月了。
太子聰明能幹,難得是還極其勤奮,差事辦得有聲有色,江南那邊傳來的密函每每讓章和帝拂須而歎。即使是緊鎖宮中的太監、宮女,也知道太子在江南差懸案、肅吏治,糾鹽政弊端,懲貪腐官員。那一出出的,比戲文裏唱得還精彩數倍。於是,闔宮上下、朝堂民野,無不是讚頌太子賢明、章和帝識人任人的聲音。
相比之下,二皇子天天糾結些雞毛蒜皮的事,或者和紈絝浪子扯皮,唯一稱得上“正事”的,“黃大人案”,還至今都沒個結果,自然是被大大比了下去。七皇子遠赴魏州等地,雖也有些成果,且也隻是比二皇子等人好看些,完全不能同太子爭輝。
後宮從來都是和朝堂緊密相關的。
雖然太後礙於種種因由,麵兒上保持中立,不過是誇了太子幾句,還不顯什麽。皇後一直和□□不算和睦,自然也不會多多美言。隻,珍淑妃卻忍不住略略張揚起來,前兒還奪了已經算是進了永和宮的,一本玉德妃心儀的古籍。
眾所周知,玉德妃自進宮以來,就被皇帝捧在手心兒裏,還真沒受過這種明晃晃的委屈。隻是可能皇帝心中,太子還是比寵妃更重要些,章和帝知道珍淑妃所為後,絲毫沒有怪罪,雖後來又頒了流水樣的賞賜給玉德妃,到底還是珍淑妃更勝一籌。
在其他兄弟們忙著為國為民時,三皇子卻要娶新婦了。
說起來,皇家,公主和離常有,皇子休妻卻是不曾見,更何況和離了。
雖然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皇宮是世上一等一藏汙納垢的地兒,最最沒規矩的,但是麵子還是要講的,哪個皇帝願意在天下臣民麵前失了顏麵?所以,若是皇子婦犯錯,輕微的,自然是好吃好喝的被軟禁起來,隻說是病重不好見人便是,運氣好還能鹹魚翻身;嚴重的,那也是直接“病逝”,給新人騰位置。
若是皇子犯錯,再怎樣,女子也隻能忍了,連自裁都不敢,擔心禍害家人。
更不會有皇子主動休妻——誰願意擔上寵妾滅妻的名頭呢?
所以,這三皇子和吳氏的事情,很難說到底有沒有皇帝在裏麵推手,不過,那也算是開天辟地頭一遭,當時也是鬧得海內皆知的。
但是,前麵也說了,皇家、官場,那真是最不要臉的了。
這不,昨兒許多人還言辭振振地鄙視三皇子刻薄寡恩,勢力冷血,今兒,眼見著皇帝態度轉變,太後、皇後、貴妃都親自經管三皇子婚事,還不是顛顛兒地前來恭賀?
不比頭次娶親陣勢小多少的迎親拜堂後,夏侯毅喜氣洋洋又不失謙遜地出來和眾人寒暄,耳中盡是恭維,心裏卻再冷靜沒有。
他對這些人,包括那位高高在上,端坐金椅的父皇,真是看得夠清楚的了。
他們哪會真的在意什麽規矩道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看看前不久還哭天搶地、寧折不彎,全家上下似乎都要和自己這個薄情寡義的皇子不死不休的吳家,今兒不也高高興興上門慶賀?
竟似本王真是和那吳氏“和離”的一般。
石家還似模似樣、涕泗橫流地感謝吳家——也是,若是吳氏“病逝”,石家女兒嫁過來還要對著靈牌行妾禮,如今吳家做得大方,石氏這繼室倒是和原配嫡妻沒有什麽區別,合該心懷感念。便是他這個皇子,日後無論何事,也必須對吳家寬和忍讓十分,否則汙水就是一盆盆往腦袋上潑呢。
也隻從前看不透,把臉麵看得比什麽都重,以為一兩次不慎,就足以萬劫不複。現在再看,隻要權勢在手,什麽扭不過來呢?
官字兩張口,皇子王前臉厚。
醉眼朦朧裏,客走主人安。
和小了自己十多歲的小嬌妻被翻紅浪,等小石氏昏睡過去,夏侯毅披著衣裳開始清點這次的禮單。
因這幾年恐怕都不好做事兒閑著也是閑著,夏侯毅幹脆自己管起了內院。如今雖然新婦進門,但是石家態度很不好說,夏侯毅也沒打算全托信任,等三天後,交給新婦的,自然隻會是側妃管著的那些明麵兒上的東西,他自己手頭的,還是親力親為的好。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夏侯毅被後院坑了一把,如今寧可萬事小心。
皺著眉看完禮單,夏侯毅捏著鼻梁歎了口氣,剪了剪紅燭,翻身上床。
別的還基本都在預料中,隻是,玉德妃……
倒不是這位寵妃送得禮太簡薄,或是來送禮的人身份不夠,這位寵妃小門小戶出身,到如今,能在宮廷裏立得穩穩的,除了容貌出眾,行事端方也是一直為人稱道的。
她自然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掉鏈子。
隻是,玉德妃送的,是貴重的“通行禮物”,換句話說,東西是貴重難得,隻是,那都是些壽禮送得、金榜題名也送得,婚事也送得、白事也送得,甚至求人辦事,也送得。若是一般大臣,那自然是無可指摘,可玉德妃,實實在在是夏侯毅的庶母,甚至因著長華大公主,關係按理是比別的皇子還親近幾分的。
她這樣的身份,明明應該送上許多祝福,禮物那是貴不貴重都在其次,重點是寓意深厚、飽含祥瑞的。
偏偏,這位就是這樣做了。
夏侯毅躺在床上,閉著眼,卻無法入睡。
也是,誰不知道,這位玉德妃,最是講規矩的,甚至有些耿介清高,一板一眼的文人脾性。人家看不上他夏侯毅這樣德行有虧的皇子,礙於禮法情麵送禮,卻壓根兒不願意和他深交。
真是好大的臉麵!
不知天高地厚!
夏侯毅倒是不很在意這位目前威望威赫赫的寵妃。
畢竟他現在要蟄伏,玉德妃不管吹什麽枕頭風,對他來說都很難分辨利害。等過兩年他東山再起,這位寵妃還在不在,都是個問題。
隻是,根據宮裏的情報,父皇是把這位當成女兒寵的,一應認為她是個不通人情的,偏也不願意拿這些“世俗汙糟事兒”煩惱她,許多人情往來,都是父皇親手操辦的。
也就是說,這次玉德妃的禮,到底有幾分是皇帝的意思?
父皇能親自指了石氏給他,夏侯毅心裏還是願意相信父皇不管是為了權衡也好,為了照顧朱家臉麵也好,還是一番慈父心都好,終歸是仍然對自己有期望,有情意的。但是,這份禮,會不會是敲打呢?
更漏聲又響起,不知不覺間已經過了三更,夏侯毅暫時放下心頭種種。
明兒還要早起進宮請安呢……
恍惚間,他嗤笑了自己一聲。
想他夏侯毅當年多麽囂張肆意,如今不過是一個小門小戶的玉德妃一份不算出格的禮物,也值得他躊躇滿腹半夜,真是越活越迴去了。說不定,人家還真隻是見識短淺,行為不當呢。
三皇子這邊輾轉思索,甚至懷疑到了老皇帝身上,殊不知,曲青青自己來說,還真不覺得自己又資格鄙視三皇子呢……隻是她明麵兒上的性子在那兒擺著,許多事隻能按照模子來。
果然,章和帝提前看了曲青青的禮,並沒反對什麽,似乎是早有預料,後來也隻是暗自得意喜歡著,無奈地數落青青任性,又搖著頭歎息“沒有朕,青青你可怎麽辦喲”……
對此,青青隻能“嗬嗬”了。
她有時候也很同情章和帝的兒子們。
事實上,這些皇子,不說個個人所不及,在這個大多數人受教育、曆練自身的資源都大受限製的時代,皇子們的確都算得上是人才。若在一般人家裏,那肯定都是被萬分看重的“吾家玉樹”。偏偏投胎到皇家,小小的時候就沒能享受什麽父愛母愛,大了又要和父母兄弟明爭暗奪,死弄心機,臨了了,還可能萬事一場空。
在章和帝心裏,這些兒女們,說不定還沒有他身邊伺候了多年的太監,程元珍重要呢。
不說三皇子的和離、娶妻,多半都在章和帝的算計之中,就是現在上躥下跳十分得意的太子,其實不也是被老皇帝捏在手心兒,自覺自願成為他的一把刀。還有現在焦頭爛額的二皇子、八皇子、九皇子和十二皇子,他們被黃大人的無頭公案弄得心力交瘁,時時要讓出於各種目的被推出來的紈絝子弟、市井流氓刺上兩句。
卻不知,真兇,忘塵樓裏冷殺手,化名杜鵑豔醉的,早就被章和帝控製起來。甚至忘塵樓,都已經隻是一座空殼子,裏麵的人都不知被關在哪兒去了,現在的,都神不知鬼不覺地換成了老皇帝的暗棋,正等著撒網撈魚,朝堂江湖一把抓呢。
所以,照青青看,二皇子幾人,與其像現在這樣成天的不得閑,四處奔忙,費力不討好,還不如拍章和帝“龍屁”,人心情好了,不定什麽時候就漏些渣子給他們,也就能對朝廷臣民交差,立份不大不小的功勞。
曲青青這邊為他人閑操心,卻不曾想,她自己也被人給盯上了。
太子送信來,說是“不日即歸”,但是路上多變,一直耽擱著,眼見著就到了玉德妃的生辰。
當然,玉德妃再怎麽尊貴受寵,也隻是天家妾,皇子們送禮賀壽,那是情意,不聞不理,也是禮數。更別說一國太子,獨孤家外孫,那身份,是玉德妃曲青青拍馬不及的。所以,太子趕不趕得及,其實根本無人關心,連曲青青自己,都沒去算這一籌。
章和帝鍾愛玉德妃,每年都會為她的芳辰大費周章,比起連千秋節都不肯辦的太後、兩任皇後,以及生辰年紀自己都快記不得的貴妃、淑妃等人,真是讓旁人豔羨的風光。
隻是今年,出了個小意外。
太子千趕萬趕,路上頻出事故,好巧不巧地趕在玉德妃生辰宴上迴來複命。
國事為重,正在和玉德妃秀恩愛的章和帝立刻起駕去見太子,一向寵愛玉德妃的太後也憂心孫兒一路辛苦,帶著珍淑妃迴了宮,要過問下人、準備太醫等等。甚至,在離開前,還親自囑咐了皇後,說是太子妃年輕,沒經過事兒,她當人嫡母的,也要關心一二,於是皇後不管心裏怎麽想,也隻能起駕去東宮一趟。
天知道,皇後說是長輩,年齡可是比太子妃還小了十歲還多!
其他妃嬪見此情形,自然也各找理由,辭了禦花園鮮花宴,各自迴宮。
好好一場風光歡宴,轉眼間就零落不堪。
玉德妃的臉麵,可說是被踩到泥地裏去了。
許多人暗自嗤笑。
讓你平日裏張狂得沒邊兒了,現在才算是知道什麽是尊貴卑賤,什麽是,花無百日紅。
作者有話要說:恩,出於種種原因,蠢作者準備這幾天放防盜章節……
可能很多親會覺得心裏不舒服,或是覺得不方便,或是……
但是隻希望大家能理解。
我討厭那些慘淡的嚇人的訂閱……
轉眼間,章和帝把兒子們支使出去做事也有快一個月了。
太子聰明能幹,難得是還極其勤奮,差事辦得有聲有色,江南那邊傳來的密函每每讓章和帝拂須而歎。即使是緊鎖宮中的太監、宮女,也知道太子在江南差懸案、肅吏治,糾鹽政弊端,懲貪腐官員。那一出出的,比戲文裏唱得還精彩數倍。於是,闔宮上下、朝堂民野,無不是讚頌太子賢明、章和帝識人任人的聲音。
相比之下,二皇子天天糾結些雞毛蒜皮的事,或者和紈絝浪子扯皮,唯一稱得上“正事”的,“黃大人案”,還至今都沒個結果,自然是被大大比了下去。七皇子遠赴魏州等地,雖也有些成果,且也隻是比二皇子等人好看些,完全不能同太子爭輝。
後宮從來都是和朝堂緊密相關的。
雖然太後礙於種種因由,麵兒上保持中立,不過是誇了太子幾句,還不顯什麽。皇後一直和□□不算和睦,自然也不會多多美言。隻,珍淑妃卻忍不住略略張揚起來,前兒還奪了已經算是進了永和宮的,一本玉德妃心儀的古籍。
眾所周知,玉德妃自進宮以來,就被皇帝捧在手心兒裏,還真沒受過這種明晃晃的委屈。隻是可能皇帝心中,太子還是比寵妃更重要些,章和帝知道珍淑妃所為後,絲毫沒有怪罪,雖後來又頒了流水樣的賞賜給玉德妃,到底還是珍淑妃更勝一籌。
在其他兄弟們忙著為國為民時,三皇子卻要娶新婦了。
說起來,皇家,公主和離常有,皇子休妻卻是不曾見,更何況和離了。
雖然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皇宮是世上一等一藏汙納垢的地兒,最最沒規矩的,但是麵子還是要講的,哪個皇帝願意在天下臣民麵前失了顏麵?所以,若是皇子婦犯錯,輕微的,自然是好吃好喝的被軟禁起來,隻說是病重不好見人便是,運氣好還能鹹魚翻身;嚴重的,那也是直接“病逝”,給新人騰位置。
若是皇子犯錯,再怎樣,女子也隻能忍了,連自裁都不敢,擔心禍害家人。
更不會有皇子主動休妻——誰願意擔上寵妾滅妻的名頭呢?
所以,這三皇子和吳氏的事情,很難說到底有沒有皇帝在裏麵推手,不過,那也算是開天辟地頭一遭,當時也是鬧得海內皆知的。
但是,前麵也說了,皇家、官場,那真是最不要臉的了。
這不,昨兒許多人還言辭振振地鄙視三皇子刻薄寡恩,勢力冷血,今兒,眼見著皇帝態度轉變,太後、皇後、貴妃都親自經管三皇子婚事,還不是顛顛兒地前來恭賀?
不比頭次娶親陣勢小多少的迎親拜堂後,夏侯毅喜氣洋洋又不失謙遜地出來和眾人寒暄,耳中盡是恭維,心裏卻再冷靜沒有。
他對這些人,包括那位高高在上,端坐金椅的父皇,真是看得夠清楚的了。
他們哪會真的在意什麽規矩道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看看前不久還哭天搶地、寧折不彎,全家上下似乎都要和自己這個薄情寡義的皇子不死不休的吳家,今兒不也高高興興上門慶賀?
竟似本王真是和那吳氏“和離”的一般。
石家還似模似樣、涕泗橫流地感謝吳家——也是,若是吳氏“病逝”,石家女兒嫁過來還要對著靈牌行妾禮,如今吳家做得大方,石氏這繼室倒是和原配嫡妻沒有什麽區別,合該心懷感念。便是他這個皇子,日後無論何事,也必須對吳家寬和忍讓十分,否則汙水就是一盆盆往腦袋上潑呢。
也隻從前看不透,把臉麵看得比什麽都重,以為一兩次不慎,就足以萬劫不複。現在再看,隻要權勢在手,什麽扭不過來呢?
官字兩張口,皇子王前臉厚。
醉眼朦朧裏,客走主人安。
和小了自己十多歲的小嬌妻被翻紅浪,等小石氏昏睡過去,夏侯毅披著衣裳開始清點這次的禮單。
因這幾年恐怕都不好做事兒閑著也是閑著,夏侯毅幹脆自己管起了內院。如今雖然新婦進門,但是石家態度很不好說,夏侯毅也沒打算全托信任,等三天後,交給新婦的,自然隻會是側妃管著的那些明麵兒上的東西,他自己手頭的,還是親力親為的好。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夏侯毅被後院坑了一把,如今寧可萬事小心。
皺著眉看完禮單,夏侯毅捏著鼻梁歎了口氣,剪了剪紅燭,翻身上床。
別的還基本都在預料中,隻是,玉德妃……
倒不是這位寵妃送得禮太簡薄,或是來送禮的人身份不夠,這位寵妃小門小戶出身,到如今,能在宮廷裏立得穩穩的,除了容貌出眾,行事端方也是一直為人稱道的。
她自然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掉鏈子。
隻是,玉德妃送的,是貴重的“通行禮物”,換句話說,東西是貴重難得,隻是,那都是些壽禮送得、金榜題名也送得,婚事也送得、白事也送得,甚至求人辦事,也送得。若是一般大臣,那自然是無可指摘,可玉德妃,實實在在是夏侯毅的庶母,甚至因著長華大公主,關係按理是比別的皇子還親近幾分的。
她這樣的身份,明明應該送上許多祝福,禮物那是貴不貴重都在其次,重點是寓意深厚、飽含祥瑞的。
偏偏,這位就是這樣做了。
夏侯毅躺在床上,閉著眼,卻無法入睡。
也是,誰不知道,這位玉德妃,最是講規矩的,甚至有些耿介清高,一板一眼的文人脾性。人家看不上他夏侯毅這樣德行有虧的皇子,礙於禮法情麵送禮,卻壓根兒不願意和他深交。
真是好大的臉麵!
不知天高地厚!
夏侯毅倒是不很在意這位目前威望威赫赫的寵妃。
畢竟他現在要蟄伏,玉德妃不管吹什麽枕頭風,對他來說都很難分辨利害。等過兩年他東山再起,這位寵妃還在不在,都是個問題。
隻是,根據宮裏的情報,父皇是把這位當成女兒寵的,一應認為她是個不通人情的,偏也不願意拿這些“世俗汙糟事兒”煩惱她,許多人情往來,都是父皇親手操辦的。
也就是說,這次玉德妃的禮,到底有幾分是皇帝的意思?
父皇能親自指了石氏給他,夏侯毅心裏還是願意相信父皇不管是為了權衡也好,為了照顧朱家臉麵也好,還是一番慈父心都好,終歸是仍然對自己有期望,有情意的。但是,這份禮,會不會是敲打呢?
更漏聲又響起,不知不覺間已經過了三更,夏侯毅暫時放下心頭種種。
明兒還要早起進宮請安呢……
恍惚間,他嗤笑了自己一聲。
想他夏侯毅當年多麽囂張肆意,如今不過是一個小門小戶的玉德妃一份不算出格的禮物,也值得他躊躇滿腹半夜,真是越活越迴去了。說不定,人家還真隻是見識短淺,行為不當呢。
三皇子這邊輾轉思索,甚至懷疑到了老皇帝身上,殊不知,曲青青自己來說,還真不覺得自己又資格鄙視三皇子呢……隻是她明麵兒上的性子在那兒擺著,許多事隻能按照模子來。
果然,章和帝提前看了曲青青的禮,並沒反對什麽,似乎是早有預料,後來也隻是暗自得意喜歡著,無奈地數落青青任性,又搖著頭歎息“沒有朕,青青你可怎麽辦喲”……
對此,青青隻能“嗬嗬”了。
她有時候也很同情章和帝的兒子們。
事實上,這些皇子,不說個個人所不及,在這個大多數人受教育、曆練自身的資源都大受限製的時代,皇子們的確都算得上是人才。若在一般人家裏,那肯定都是被萬分看重的“吾家玉樹”。偏偏投胎到皇家,小小的時候就沒能享受什麽父愛母愛,大了又要和父母兄弟明爭暗奪,死弄心機,臨了了,還可能萬事一場空。
在章和帝心裏,這些兒女們,說不定還沒有他身邊伺候了多年的太監,程元珍重要呢。
不說三皇子的和離、娶妻,多半都在章和帝的算計之中,就是現在上躥下跳十分得意的太子,其實不也是被老皇帝捏在手心兒,自覺自願成為他的一把刀。還有現在焦頭爛額的二皇子、八皇子、九皇子和十二皇子,他們被黃大人的無頭公案弄得心力交瘁,時時要讓出於各種目的被推出來的紈絝子弟、市井流氓刺上兩句。
卻不知,真兇,忘塵樓裏冷殺手,化名杜鵑豔醉的,早就被章和帝控製起來。甚至忘塵樓,都已經隻是一座空殼子,裏麵的人都不知被關在哪兒去了,現在的,都神不知鬼不覺地換成了老皇帝的暗棋,正等著撒網撈魚,朝堂江湖一把抓呢。
所以,照青青看,二皇子幾人,與其像現在這樣成天的不得閑,四處奔忙,費力不討好,還不如拍章和帝“龍屁”,人心情好了,不定什麽時候就漏些渣子給他們,也就能對朝廷臣民交差,立份不大不小的功勞。
曲青青這邊為他人閑操心,卻不曾想,她自己也被人給盯上了。
太子送信來,說是“不日即歸”,但是路上多變,一直耽擱著,眼見著就到了玉德妃的生辰。
當然,玉德妃再怎麽尊貴受寵,也隻是天家妾,皇子們送禮賀壽,那是情意,不聞不理,也是禮數。更別說一國太子,獨孤家外孫,那身份,是玉德妃曲青青拍馬不及的。所以,太子趕不趕得及,其實根本無人關心,連曲青青自己,都沒去算這一籌。
章和帝鍾愛玉德妃,每年都會為她的芳辰大費周章,比起連千秋節都不肯辦的太後、兩任皇後,以及生辰年紀自己都快記不得的貴妃、淑妃等人,真是讓旁人豔羨的風光。
隻是今年,出了個小意外。
太子千趕萬趕,路上頻出事故,好巧不巧地趕在玉德妃生辰宴上迴來複命。
國事為重,正在和玉德妃秀恩愛的章和帝立刻起駕去見太子,一向寵愛玉德妃的太後也憂心孫兒一路辛苦,帶著珍淑妃迴了宮,要過問下人、準備太醫等等。甚至,在離開前,還親自囑咐了皇後,說是太子妃年輕,沒經過事兒,她當人嫡母的,也要關心一二,於是皇後不管心裏怎麽想,也隻能起駕去東宮一趟。
天知道,皇後說是長輩,年齡可是比太子妃還小了十歲還多!
其他妃嬪見此情形,自然也各找理由,辭了禦花園鮮花宴,各自迴宮。
好好一場風光歡宴,轉眼間就零落不堪。
玉德妃的臉麵,可說是被踩到泥地裏去了。
許多人暗自嗤笑。
讓你平日裏張狂得沒邊兒了,現在才算是知道什麽是尊貴卑賤,什麽是,花無百日紅。
作者有話要說:恩,出於種種原因,蠢作者準備這幾天放防盜章節……
可能很多親會覺得心裏不舒服,或是覺得不方便,或是……
但是隻希望大家能理解。
我討厭那些慘淡的嚇人的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