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常見的功能,譬如熨衣、平帛,還能薰香、熨紙和護書。
那繡娘還欲推辭。
“都說英雄配寶劍,紅粉贈佳人。這薰香扔在庫房裏頭也隻是積灰,給了你才是恰好,不辜負了好東西。”欒夫人笑著讓她收下,一時又留她用膳。
隻不過與留蘇嶽的意味大不同,不過客套罷了,那繡娘豈是不通氣的,推辭著便迴了。
欒夫人親自吩咐宴請客人的飯桌自然不缺好吃食,肥雞野鴨、珍饈美饌自不必說,有一樣讓蘇嶽格外中意。
倒不是桌上最名貴的,而是頂新鮮的一簍早上剛打塘裏撈上來的長腳蝦。勝在鮮因而做法頗簡單,洗淨紮好上鍋蒸煮,旁邊一小碟薑末米醋,僅此而已。長腳蝦肉質細且甜,拿它蒸熟蘸醬醋味道倒與吃大閘蟹類似,這讓蘇嶽提前享受了秋日東籬賞菊、把酒持螯之樂,欒夫人見他喜食這道菜,便要讓廚子再做一些來。
蘇嶽見蝦頭被摘了扔於一旁,忙攔道:“不用了,倒是這蝦頭扔了可惜,可否請師傅做一碗麵來。”
那師傅一聽,呦,是個懂吃的,一碗麵做得更加賣力。蝦腦殷紅柔腴、金漿味永,那做得的蝦腦麵鵝黃襯紫,腴香誘人。
“蘇先生對吃還挺懂行。”
“好吃罷了。”
聽得一旁同在吃飯的李曼差點噴飯,好吃?哪兒讀書人這麽說自己的。
“蘇先生好文采,隻是在鄉下當個教書先生到底有些屈才。”欒夫人開始切入正題,“小寶先生今兒也算見識了,頑皮得緊,正是難管的時候,卻與先生投緣,不知先生是否願意來府裏教導小寶?”
第553章 心係田園
聞弦歌而知雅意,蘇嶽在欒夫人說第一句話的時候便猜到其用意了,友人生病自己來給替一日,結果卻趁著這個空兒鳩占鵲巢,著實是極不厚道的一件事兒。
欒夫人也怕他有此顧慮,接著補充道:“府裏本也打算再多請兩名先生,你既與薑先生是朋友便更好了。”
打消了蘇嶽最大的顧慮,此話一出欒夫人覺著怎麽想這位蘇先生也沒有拒絕的可能。再怎麽論,秀才能當縣丞府裏的教習先生,絕對是一件肥差兼美差。
“多謝夫人美意,我這人閑散慣了,在鄉裏倒是再適合不過了。若夫人有意再找幾位,我倒是可舉薦舉薦,保管學問皆遠在我之上。”
居然拒絕了,而且欒夫人知道話說到這份兒上,絕不是欲拒還迎的假意推辭,倒是真心實意了,十分意外,“先生並非在吉安村土生土長,一無親眷二無朋友,怎麽?……”
“那裏山好水好,民風淳樸,也很有人情味,住了也有半年多了,朋友倒是也結識了幾位。”
讀書先生想來清高,同莊稼人能有什麽話可聊?!還結識了幾位朋友?欒夫人愈發納罕,也愈發好奇,“學堂想來離鄉民們聚集居住的地方不會離得很近,先生難得的隨和,還樂意同村民們走動。”
本來蘇嶽是不想多說的,但是欒夫人一直圍繞著這個話題問,話裏談不上什麽不妥,但話外對莊稼人看不上的意思蘇嶽聽出來了,心裏不太舒服,想了想也沒什麽好掩藏躲閃的,“村裏裴華和大山他們為人都很好,其他村民們也都十分熱情好客,我十分樂意同他們相處。”
欒夫人頓了一下,這位先生的確是個有個性的,那個什麽大山是誰她不知道,但她不信一個村裏住著蘇嶽會不知道小曼同裴家那臭小子的糾葛,居然就這麽大喇喇說了出來。
蘇嶽口中的“大山”,欒夫人是不知道,但李曼知道啊,學堂的蘇先生同杜家處得極好,這是吉安村裏人人都知道的事兒,這大山還能是誰,杜大山唄!李曼本來吃著飯,想著自己剛做的兩身新衣,穿上會是什麽效果,並沒有興趣參合給小寶請先生的事兒,但是一聽到蘇嶽這句話,怎麽?對著和尚還不罵賊禿呢,想膈應誰。立刻如同被戳了肺管,柳眉蹙起,登時就要發作。
“先生既心係田園,我倒是不好勉強了。”說著用眼神示意李曼讓她別炸,又忙著讓丫鬟上甜點,“給先生端些酸梅糕來,吃了麵食恰好壓一壓。”
丫鬟在一旁也聽得心驚膽戰,生怕小曼發作起來,殃及池魚,巴不得一聲領命而去。
二貢白糖、酸梅、桂花三樣原料製得,造辦處巧匠雕刻的模子,花鳥蟲魚皆是意態生動、纖細靡遺,油光紙墊底兒托著,外麵糊著淺黃色的暗紋紙,還貼了一小條住改版的紅紙簽兒,簡單的一道酸梅糕愣是做得生出花兒來。
那裏李曼氣鼓鼓,蘇嶽卻磊落態度,不卑也不亢,在欒夫人催促下撚了兩片,與欒夫人仍舊談笑如常,不管如何,一場小風波在精緻酸梅糕的調停之下好歹平息了。
第554章 不似那納粟求官的資格淺
欒縣丞看中吳文博不僅僅是因為他考上秀才的結果,更是因為他考取的過程。童子試關卡重重,多的是屢戰屢敗者,其中卻也有其他入仕途徑。那些沒有經過童子試、科考的,也能參加鄉試,方法即是所謂的“納粟入監”,也就是花銀子捐一個監生,從而取得鄉試的參考資格,能斥巨資著此事者非富即貴,大部分有錢不學的人捐了監後並不入場應試,因此上這個途徑“捐”出來的監生往往被同僚看輕。憑吳文博的家底要替他捐個監生容易得緊,可他愣是爭氣,自己給考出來了,正所謂“這是條青雲路,早著鞭,不似那納粟求官的資格淺。”
</br>
那繡娘還欲推辭。
“都說英雄配寶劍,紅粉贈佳人。這薰香扔在庫房裏頭也隻是積灰,給了你才是恰好,不辜負了好東西。”欒夫人笑著讓她收下,一時又留她用膳。
隻不過與留蘇嶽的意味大不同,不過客套罷了,那繡娘豈是不通氣的,推辭著便迴了。
欒夫人親自吩咐宴請客人的飯桌自然不缺好吃食,肥雞野鴨、珍饈美饌自不必說,有一樣讓蘇嶽格外中意。
倒不是桌上最名貴的,而是頂新鮮的一簍早上剛打塘裏撈上來的長腳蝦。勝在鮮因而做法頗簡單,洗淨紮好上鍋蒸煮,旁邊一小碟薑末米醋,僅此而已。長腳蝦肉質細且甜,拿它蒸熟蘸醬醋味道倒與吃大閘蟹類似,這讓蘇嶽提前享受了秋日東籬賞菊、把酒持螯之樂,欒夫人見他喜食這道菜,便要讓廚子再做一些來。
蘇嶽見蝦頭被摘了扔於一旁,忙攔道:“不用了,倒是這蝦頭扔了可惜,可否請師傅做一碗麵來。”
那師傅一聽,呦,是個懂吃的,一碗麵做得更加賣力。蝦腦殷紅柔腴、金漿味永,那做得的蝦腦麵鵝黃襯紫,腴香誘人。
“蘇先生對吃還挺懂行。”
“好吃罷了。”
聽得一旁同在吃飯的李曼差點噴飯,好吃?哪兒讀書人這麽說自己的。
“蘇先生好文采,隻是在鄉下當個教書先生到底有些屈才。”欒夫人開始切入正題,“小寶先生今兒也算見識了,頑皮得緊,正是難管的時候,卻與先生投緣,不知先生是否願意來府裏教導小寶?”
第553章 心係田園
聞弦歌而知雅意,蘇嶽在欒夫人說第一句話的時候便猜到其用意了,友人生病自己來給替一日,結果卻趁著這個空兒鳩占鵲巢,著實是極不厚道的一件事兒。
欒夫人也怕他有此顧慮,接著補充道:“府裏本也打算再多請兩名先生,你既與薑先生是朋友便更好了。”
打消了蘇嶽最大的顧慮,此話一出欒夫人覺著怎麽想這位蘇先生也沒有拒絕的可能。再怎麽論,秀才能當縣丞府裏的教習先生,絕對是一件肥差兼美差。
“多謝夫人美意,我這人閑散慣了,在鄉裏倒是再適合不過了。若夫人有意再找幾位,我倒是可舉薦舉薦,保管學問皆遠在我之上。”
居然拒絕了,而且欒夫人知道話說到這份兒上,絕不是欲拒還迎的假意推辭,倒是真心實意了,十分意外,“先生並非在吉安村土生土長,一無親眷二無朋友,怎麽?……”
“那裏山好水好,民風淳樸,也很有人情味,住了也有半年多了,朋友倒是也結識了幾位。”
讀書先生想來清高,同莊稼人能有什麽話可聊?!還結識了幾位朋友?欒夫人愈發納罕,也愈發好奇,“學堂想來離鄉民們聚集居住的地方不會離得很近,先生難得的隨和,還樂意同村民們走動。”
本來蘇嶽是不想多說的,但是欒夫人一直圍繞著這個話題問,話裏談不上什麽不妥,但話外對莊稼人看不上的意思蘇嶽聽出來了,心裏不太舒服,想了想也沒什麽好掩藏躲閃的,“村裏裴華和大山他們為人都很好,其他村民們也都十分熱情好客,我十分樂意同他們相處。”
欒夫人頓了一下,這位先生的確是個有個性的,那個什麽大山是誰她不知道,但她不信一個村裏住著蘇嶽會不知道小曼同裴家那臭小子的糾葛,居然就這麽大喇喇說了出來。
蘇嶽口中的“大山”,欒夫人是不知道,但李曼知道啊,學堂的蘇先生同杜家處得極好,這是吉安村裏人人都知道的事兒,這大山還能是誰,杜大山唄!李曼本來吃著飯,想著自己剛做的兩身新衣,穿上會是什麽效果,並沒有興趣參合給小寶請先生的事兒,但是一聽到蘇嶽這句話,怎麽?對著和尚還不罵賊禿呢,想膈應誰。立刻如同被戳了肺管,柳眉蹙起,登時就要發作。
“先生既心係田園,我倒是不好勉強了。”說著用眼神示意李曼讓她別炸,又忙著讓丫鬟上甜點,“給先生端些酸梅糕來,吃了麵食恰好壓一壓。”
丫鬟在一旁也聽得心驚膽戰,生怕小曼發作起來,殃及池魚,巴不得一聲領命而去。
二貢白糖、酸梅、桂花三樣原料製得,造辦處巧匠雕刻的模子,花鳥蟲魚皆是意態生動、纖細靡遺,油光紙墊底兒托著,外麵糊著淺黃色的暗紋紙,還貼了一小條住改版的紅紙簽兒,簡單的一道酸梅糕愣是做得生出花兒來。
那裏李曼氣鼓鼓,蘇嶽卻磊落態度,不卑也不亢,在欒夫人催促下撚了兩片,與欒夫人仍舊談笑如常,不管如何,一場小風波在精緻酸梅糕的調停之下好歹平息了。
第554章 不似那納粟求官的資格淺
欒縣丞看中吳文博不僅僅是因為他考上秀才的結果,更是因為他考取的過程。童子試關卡重重,多的是屢戰屢敗者,其中卻也有其他入仕途徑。那些沒有經過童子試、科考的,也能參加鄉試,方法即是所謂的“納粟入監”,也就是花銀子捐一個監生,從而取得鄉試的參考資格,能斥巨資著此事者非富即貴,大部分有錢不學的人捐了監後並不入場應試,因此上這個途徑“捐”出來的監生往往被同僚看輕。憑吳文博的家底要替他捐個監生容易得緊,可他愣是爭氣,自己給考出來了,正所謂“這是條青雲路,早著鞭,不似那納粟求官的資格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