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拉了她同去瞧那仙鶴處散散心。意外的是,小寶同那先生卻不在小書房內,比她們還要早到。
偏院內略有幾點山石,種著幾株芭蕉,恰是個養鶴的好所在,這會子兩隻仙鶴剛吃了些東西,正在鬆樹底下剔翎,仙骨不俗。看來府裏專管這一宗的小廝對於養鶴方麵頗通,餵的都是魚殼、鰍鱔等物,絕不用熟食飽其腸胃,以避免乏其精彩俗其仙骨。
小寶本就是心不甘情不願,垂頭喪氣去了書房,先生便問其故,聽說後哈哈大笑,領了他就到了這裏,從春秋時期著名的天下第一“鶴癡”——衛懿公講到西晉的陸機,再到東晉的詩人陶淵明、北宋大臣的趙抃,及至南宋宰相謝方叔……
“宮中的雄鶴、雌鶴品第高者竟享有千鍾厚祿……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最後終抵不過鼎鑊之災!”
“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
“平生蓄琴一張,鶴與白龜各一,所向與之俱。”
“罷相歸來十七年,燒香禮佛學神仙。今朝雙鶴催歸去,一念無慚對越天。”
……
洋洋灑灑,在賞鶴的同時融會貫通講了諸多典故,聽得小寶睜大了眼,十分入神,講至精彩之處還張大了嘴巴抬頭去瞧先生,寓教於樂大抵如此。
欒夫人在院門口聽得十分滿意,可這位先生卻麵生的緊,不是平日裏的那一位,裏頭正講到一段結束,小寶仍纏著先生繼續講,倒和方才不願溫書時候判若兩人,一扭頭瞧見娘站在門口,撒嬌著跑過去,“娘!”
欒夫人牽著小寶,走上前去同那位先生打招唿,結果意料之外的事情又發生了,小曼先服了服身,那先生也迴了個禮,顯然二人認識。
“小曼,這位先生你認識?”欒夫人頗為訝異。
當然認識了,這位先生不是別人,正是蘇嶽。
蘇嶽自己先行報了家門,又解釋了,原來縣丞府裏的那位先生與他是朋友,夜裏貪涼病了,今兒恰逢吉安村裏學堂休沐,就托裴華替他一日。
“原來是這樣,看來蘇先生也是個愛鶴之人。”欒夫人對蘇嶽印象極佳,與其親切攀談起來。
“是,府上仙鶴綽綽神姿、婷婷仙骨,養得也好。”
見蘇嶽如此說,欒夫人忙命人將養鶴的小廝叫來,讓他將養鶴的方法說上一說。
置食與空野,同時拊掌歡顏並搖手起足以誘之,仙鶴便會奮翼而唳,也就是所謂的食化之法,小廝生動地講述了一遍,蘇嶽聽得有趣而盡興,幾人又圍繞著仙鶴聊了一會兒,全程李曼都在神遊,對於養鶴她全無興趣,一心隻在想著方才姨媽同她講的事情,一時覺著吳文博不論長相還是性格均呆雁一般,屬實無趣,心內還是有些不甘,一時又想到如今他算是功名在身,又是身份貴重的讀書人,以後憑藉他爹和姨夫的權勢,前途自是不必愁了,自己嫁過去也的確算不得委屈,如此前思後慮竟是極安靜,半分未參與眼麵前的話題。
一時聊完,欒夫人見蘇嶽不卑不亢進退合宜,生起愛才之心,便留他在府裏用午膳。見欒夫人頗有誠意,並非假意客氣,蘇嶽也不扭捏,應承了下來。
本想先請蘇嶽去品茶,怎奈小寶不放人,纏著蘇嶽偏留他在這裏再講上一會兒。
“看來小寶與先生很是投緣。”欒夫人笑道。
“夫人請自便,午膳時分我自會過去。”
欒夫人笑著點了點頭,想著這位先生果真有趣。
同欒夫人還未迴到房中,李曼突地開了口:“姨媽,天氣熱了,左右無事,咱們讓裁縫來添幾件衣裳吧。”
原來在惦記這事兒,有了打扮的心,看來心病去了大半,這樣就好,欒夫人還有什麽不依的?又派人去請好裁縫師傅來。
裁翦縫綴之事也有難易好壞之分,縣丞府裏請的自是手藝出眾的。說起這位裁縫還有件趣事,第一次上門給欒縣丞做衣裳,開頭便問欒縣丞當官當了幾年是新上任還是已經為官多年,一介平民婦人如此不知輕重惹得欒縣丞不太高興,她卻解釋剛做官的氣勢旺盛,胸膛挺得高,衣衫便要前短後長;若是久浸官場就會較為低調,這時候的衣衫便要前後相當,聽得欒縣丞心服口服,於是就成了府邸常用的裁縫。
第552章 水沉香熨窄衫輕
既是府中常請的繡娘,府中幾位主子的尺寸都有記錄,其中也包括經常在縣丞府裏做客的李曼,因此量體裁衣這一步倒是可以省了,讓裁縫過來,最主要是挑選時興的花樣與款式。
一套水綠紗衣、淡藍小衣、白紗裙;一套白綢桃紅鑲邊交領中衣、米黃撒花披肩、油綠色百褶襦裙。
前者清麗雅致,後者活潑嬌俏,顯然這位經驗老道的繡娘審美也十分在線,李曼本人也十分滿意,又緊著問幾日能好。
“小姐放心,保管三日之內給趕出來。”那繡娘笑著給出保證,其實她手裏活兒積了不知幾何,但輕重是知曉的,對於李曼的事兒也知曉些,這麽著急要趕製新衣想來是又要相看誰家哥兒了,其他的都能往後放放,別耽誤了這件要緊的才好。
欒夫人知道這是宗人情,便讓絮兒去庫房裏拿了個薰香來賞給繡娘。此薰香非彼薰香,不是香丸、香粉、 香篆之類的香料,而是熨鬥與熏籠結合於一體的器皿。在熨平衣服褶皺的同時還能用薰香給衣服浸染上芬芳,正所謂“水沉香熨窄衫輕”,便是如此了。而欒夫人相贈的這一個較之市麵上常見的更多了幾處改良:空心短柄、插入木把,這樣熨燙時更不易燙到手,放碳火的托盆也更高、更深一些,呈鬥狀堤型,鬥盆周圍更是印了許多精美花紋。
</br>
偏院內略有幾點山石,種著幾株芭蕉,恰是個養鶴的好所在,這會子兩隻仙鶴剛吃了些東西,正在鬆樹底下剔翎,仙骨不俗。看來府裏專管這一宗的小廝對於養鶴方麵頗通,餵的都是魚殼、鰍鱔等物,絕不用熟食飽其腸胃,以避免乏其精彩俗其仙骨。
小寶本就是心不甘情不願,垂頭喪氣去了書房,先生便問其故,聽說後哈哈大笑,領了他就到了這裏,從春秋時期著名的天下第一“鶴癡”——衛懿公講到西晉的陸機,再到東晉的詩人陶淵明、北宋大臣的趙抃,及至南宋宰相謝方叔……
“宮中的雄鶴、雌鶴品第高者竟享有千鍾厚祿……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最後終抵不過鼎鑊之災!”
“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
“平生蓄琴一張,鶴與白龜各一,所向與之俱。”
“罷相歸來十七年,燒香禮佛學神仙。今朝雙鶴催歸去,一念無慚對越天。”
……
洋洋灑灑,在賞鶴的同時融會貫通講了諸多典故,聽得小寶睜大了眼,十分入神,講至精彩之處還張大了嘴巴抬頭去瞧先生,寓教於樂大抵如此。
欒夫人在院門口聽得十分滿意,可這位先生卻麵生的緊,不是平日裏的那一位,裏頭正講到一段結束,小寶仍纏著先生繼續講,倒和方才不願溫書時候判若兩人,一扭頭瞧見娘站在門口,撒嬌著跑過去,“娘!”
欒夫人牽著小寶,走上前去同那位先生打招唿,結果意料之外的事情又發生了,小曼先服了服身,那先生也迴了個禮,顯然二人認識。
“小曼,這位先生你認識?”欒夫人頗為訝異。
當然認識了,這位先生不是別人,正是蘇嶽。
蘇嶽自己先行報了家門,又解釋了,原來縣丞府裏的那位先生與他是朋友,夜裏貪涼病了,今兒恰逢吉安村裏學堂休沐,就托裴華替他一日。
“原來是這樣,看來蘇先生也是個愛鶴之人。”欒夫人對蘇嶽印象極佳,與其親切攀談起來。
“是,府上仙鶴綽綽神姿、婷婷仙骨,養得也好。”
見蘇嶽如此說,欒夫人忙命人將養鶴的小廝叫來,讓他將養鶴的方法說上一說。
置食與空野,同時拊掌歡顏並搖手起足以誘之,仙鶴便會奮翼而唳,也就是所謂的食化之法,小廝生動地講述了一遍,蘇嶽聽得有趣而盡興,幾人又圍繞著仙鶴聊了一會兒,全程李曼都在神遊,對於養鶴她全無興趣,一心隻在想著方才姨媽同她講的事情,一時覺著吳文博不論長相還是性格均呆雁一般,屬實無趣,心內還是有些不甘,一時又想到如今他算是功名在身,又是身份貴重的讀書人,以後憑藉他爹和姨夫的權勢,前途自是不必愁了,自己嫁過去也的確算不得委屈,如此前思後慮竟是極安靜,半分未參與眼麵前的話題。
一時聊完,欒夫人見蘇嶽不卑不亢進退合宜,生起愛才之心,便留他在府裏用午膳。見欒夫人頗有誠意,並非假意客氣,蘇嶽也不扭捏,應承了下來。
本想先請蘇嶽去品茶,怎奈小寶不放人,纏著蘇嶽偏留他在這裏再講上一會兒。
“看來小寶與先生很是投緣。”欒夫人笑道。
“夫人請自便,午膳時分我自會過去。”
欒夫人笑著點了點頭,想著這位先生果真有趣。
同欒夫人還未迴到房中,李曼突地開了口:“姨媽,天氣熱了,左右無事,咱們讓裁縫來添幾件衣裳吧。”
原來在惦記這事兒,有了打扮的心,看來心病去了大半,這樣就好,欒夫人還有什麽不依的?又派人去請好裁縫師傅來。
裁翦縫綴之事也有難易好壞之分,縣丞府裏請的自是手藝出眾的。說起這位裁縫還有件趣事,第一次上門給欒縣丞做衣裳,開頭便問欒縣丞當官當了幾年是新上任還是已經為官多年,一介平民婦人如此不知輕重惹得欒縣丞不太高興,她卻解釋剛做官的氣勢旺盛,胸膛挺得高,衣衫便要前短後長;若是久浸官場就會較為低調,這時候的衣衫便要前後相當,聽得欒縣丞心服口服,於是就成了府邸常用的裁縫。
第552章 水沉香熨窄衫輕
既是府中常請的繡娘,府中幾位主子的尺寸都有記錄,其中也包括經常在縣丞府裏做客的李曼,因此量體裁衣這一步倒是可以省了,讓裁縫過來,最主要是挑選時興的花樣與款式。
一套水綠紗衣、淡藍小衣、白紗裙;一套白綢桃紅鑲邊交領中衣、米黃撒花披肩、油綠色百褶襦裙。
前者清麗雅致,後者活潑嬌俏,顯然這位經驗老道的繡娘審美也十分在線,李曼本人也十分滿意,又緊著問幾日能好。
“小姐放心,保管三日之內給趕出來。”那繡娘笑著給出保證,其實她手裏活兒積了不知幾何,但輕重是知曉的,對於李曼的事兒也知曉些,這麽著急要趕製新衣想來是又要相看誰家哥兒了,其他的都能往後放放,別耽誤了這件要緊的才好。
欒夫人知道這是宗人情,便讓絮兒去庫房裏拿了個薰香來賞給繡娘。此薰香非彼薰香,不是香丸、香粉、 香篆之類的香料,而是熨鬥與熏籠結合於一體的器皿。在熨平衣服褶皺的同時還能用薰香給衣服浸染上芬芳,正所謂“水沉香熨窄衫輕”,便是如此了。而欒夫人相贈的這一個較之市麵上常見的更多了幾處改良:空心短柄、插入木把,這樣熨燙時更不易燙到手,放碳火的托盆也更高、更深一些,呈鬥狀堤型,鬥盆周圍更是印了許多精美花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