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概念裏,苦難的背後通常會有這樣幾個關鍵詞,它們是:戰亂、饑荒、奴役和屠殺。而翻開這段曆史你就會知道,他們經曆了怎樣的苦難。不過由於篇幅所限,我們不可能把當時所有的苦難都羅列出來,在此隻舉一個例子吧,我想,一個就夠了。

    此事發生在後趙政權統治中原期間。

    在這個由羯族人建立的政權裏有兩個很特別的規定。一個是:漢人見到羯人不能叫他們胡人,而必須稱之為“國人”,違者殺頭。另外一個是:“國人”們可以隨意地“拿”走隨便一個漢人的財物,一概無罪。

    隻要您是一“國人”,即便您隻當個小兵,就不管他漢人在後趙國裏職位有多高,權力有多大,隻要您相中他們的東西了,一句話,拿了就拿了,誰也不能把您怎麽樣!

    因為這是您的權利。

    與此同時,“國人”們對漢族女子也有一個很特別的稱唿——“雙腳羊”。

    而這又是因為在“國人”們看來,這些“雙腳羊”與他們的牧羊並沒有什麽太大的不同,都是可以用來吃的。

    根據史書記載,當後趙政權崩潰之時,其所謂的“雙腳羊”數量仍有二十萬之眾!此時,她們最好的選擇應該是逃走,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歲月裏,她們之中的很多人早已失去了親人和家園,她們又能逃到哪裏去呢?於是中國曆史上最恐怖最殘忍最悲慘的一幕出現了,正所謂剛出狼窩,又入虎口,由於實在無家可歸,她們之中有五萬名漢族女子不幸落入鮮卑族的慕容部落手中,令人無法想象的是,慕容鮮卑更是能吃得很,就在當年冬天,她們就被當作“軍糧”全部吃完了,其碎骨殘骸堆積如山(還算是吐骨頭的)。

    看過金庸《天龍八部》的人都知道慕容複這個人。我想,如果慕容家族的子孫裏真有慕容複其人的話,他不能複國的原因我們已經找到了。

    這不怪他,怪他的八輩祖宗們。

    我相信,魯迅先生在寫出《狂人日記》之前,也可能看過這段記載。

    不過,這隻是那個黑暗時代的一個縮影而已。事實上,此類吃人行為在當時並不鮮見,而各民族各政權彼此之間的集體屠殺,或者說種族式滅絕行為更可謂比比皆是,且十分瘋狂。

    史書中有兩段記載可以清楚地說明,此類行為給漢人們的生存和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後果,這也是他們所付出的代價。

    “時北地蒼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自喪亂以來六十餘年,蒼生殄滅,百不遺一,河洛丘虛,函夏蕭條,井堙木刊,阡陌夷滅,生理茫茫,永無依歸。”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公元371年-公元409年),北魏開國皇帝,鮮卑族人。他即位初年,積極擴張疆土,勵精圖治,將鮮卑政權推進封建社會。晚年好酒色,剛愎自用,不團結兄弟,導致在公元409年的宮廷政變中遇刺身亡,終年僅三十九歲,在位二十四年

    如此暴行自然會激起中原漢人的強烈反抗,而這種反抗的爆發力也往往比任何時候都可怕、都驚人。比如在後趙政權崩潰之時,那些曾經的“國人”們就被漢人、那些曾經被他們奴役和任意屠殺的對象一次性解決掉了(約有二十萬人)。他們的遭遇令人同情,但曆史的經驗卻再一次證明,越是殘暴和瘋狂,就滅亡得越快。

    接下來就是南北朝時代,隨著“五胡”等政權一個又一個地垮掉,公元439年,鮮卑拓跋氏部落乘勢而起,後來居上,他們建立的北魏政權統一了北方。作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這些鮮卑人接受了其他民族覆滅的教訓,也逐步認識到了漢人的力量,他們開始嚐試著尋找更好的統治手段。於是,飽受“五胡”浩劫的漢民族開始逐步恢複生機,而她的族人們也因為堅守獲得了迴報。

    此後,在北魏以後的北朝各個政權裏,到處都是他們活躍的身影。他們無所不在地滲透到這些政權的各個階層,以及軍事、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裏,虔誠等待並默默推動著漢民族的複興。

    首先說軍事方麵的。這應當是漢人最早進入的領域,早到什麽時候?早到“五胡十六國”時代,很早很早了。其原因當然是戰爭的需要,戰爭中人是最可寶貴的資源,就不管他是“國人”還是漢人了,能用就行。再說漢人士兵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用著不心疼。所以自北魏以後,北朝各個政權也都是這麽做的,比如北周府兵裏就有大量的漢族士兵。他們最初也許隻是一名小兵,是人家的炮灰,但在戰爭中,他們卻迅速地成長起來,成為一支又一支軍隊的統帥或將軍。為了讓他們更好地賣命,北朝各個政權都給予了他們很多優待,比如封他們為“國公”之類呀,給他們“賜姓”呀等等,這樣的例子有很多,而其中兩個已經算是我們的老熟人了,一個是李虎,另一個就是楊忠。

    其次說下政治方麵。這個當然是因為統治的需要,然而能夠進入這一領域並非易事,所以這都不是一般漢人,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個類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類是士族,北方士族,或者說中原士族,不但人多勢眾,而且祖宗八代都是搞政治的,這方麵有不少寶貴經驗。

    一類是軍事貴族,這個尤其在北周政權裏明顯多一點,由於是戰爭年代,一場戰爭的勝敗往往關係著政治和政權的走向,所以他們也有這個資格。

    再一類就是小人了。迴答是,算的,算的,不但算,而且還是我們漢人的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他們往往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奇兵之功效。您要不信,看看宇文家族的教訓就明白了。您要知道,當宇文贇咽氣的時候,圍在他身邊幫他安排後事的那五個親信,居然都是漢人!厲害吧?

    當然了,以上所說的小人實際上是包含在前兩類當中的,我們之所以將其專門分為一類,無非是為了強調他們在特殊戰線上所發揮的特殊作用。

    最後說下文化方麵的,雖然我們把它排在後麵,但它卻是漢人們征服遊牧民族的一種最強大的力量。至於原因嘛,就不說了,大家都曉得。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莫過於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他不僅把自己的鮮卑姓氏“拓跋”改為漢族的“元”姓,帶頭講漢語,穿漢服,找一堆漢族老婆,到漢人的地盤上(遷都洛陽),過著漢人式的生活,而且就其所實施的各項改革措施來看,也很有一些讓鮮卑民族在文化上“全盤漢化”的意思。而早在這種“漢化”之前,漢人的文學、書法、音樂、繪畫等各種藝術,已經成為其欽慕學習的對象,成為當時的時尚,漢族的儒家等經典著作也成為當時太學裏的一門必修課。

    不過我們也必須承認,漢人能夠進入軍事、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並發揮影響,事實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他們與拓跋鮮卑等遊牧民族進行了長期的較大範圍的互相通婚。

    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互相通婚秉承的是“門當戶對”的原則,具體來說就是,鮮卑皇族及貴族與漢人士族之間互相通婚,而一般鮮卑人通常就是和普通的漢家子女通婚了。這種通婚導致了很多混血兒(如李淵)的產生,而且是混了又混,以至於根本無法確定他們身上到底有多少漢族血統。

    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認同漢族的文化,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自己就是漢人!

    那麽他們當然是漢人。

    正所謂水到渠成,在經過長期的艱苦卓絕的努力之後,此時的漢人們已經不再是那個任人欺淩的弱者了,他們已經積攢了足夠的力量,隻等待一個蓬勃爆發的時刻,而這對於那些遊牧民族來說也就意味著,他們在中原大地上指手劃腳的黃金時代快要結束了。

    因為那些漢人們要做自己的主人了。

    而事實上,由於那些混雜了遊牧民族血統的漢人加入進來,此時的漢人們已經成為一個更加強大的族群,對於任何一個統治集團來說,這個族群都是最為關鍵的統治基礎。

    得漢人者得天下!

    而這對於漢人楊堅來說,就更是如此,所以他必須在上台之前就把這個恢複漢姓的工作趕緊做了,他要喚醒他們身上的漢族血性,他要告訴他們:“你們從來就不是什麽鮮卑人,從現在起,你們都是我的人,都跟我來吧!”

    理由就是,因為大家都是漢人!

    除此以外,楊堅的其它步驟裏都有前人的影子,有充分的曆史經驗可供借鑒,大家都是這麽幹的,楊堅自然也不例外,他走的大都是正規步。當然了,整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其中充滿了流血鬥爭,也遇到了一些急流險灘,幸好在關鍵時刻,以李穆、韋孝寬和高熲為首的一大批漢人站出來力挺楊堅,最終使他度過了難關。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二月二十三日,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就在這一天,四十一歲的楊堅走向了人生的頂峰,他在一係列盛大的儀式後,於百官的擁戴聲中,登基為帝,並改元開皇。與此同時,一個嶄新的王朝——隋朝宣告建立了。

    而這也意味著,那個曾經叱吒一時的北周政權畫上了句號。

    此時,距離北齊的滅亡隻有短短的四年時間。

    在這個流行短暫的時代,真所謂不是我不明白,而是這世界變化快啊。

    但這又是一個充滿了奇跡的時代,隻要被曆史這位導演看中了,你隨時都可能登上舞台。

    當然了,對於那些生活在這個時代裏的人來說,這些感受恐怕尤為強烈。

    因為他們的命運與此息息相關。

    比如李淵。事實上,在宇文邕與楊堅這兩位前輩演出的時間段裏,我們這位未來的主角也做了一些很重要的事,不過這些很重要的事其實隻能算一件事。

    一件叫做成長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國皇帝之龍起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夜流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夜流光並收藏開國皇帝之龍起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