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曆史的傳統看法而言,這位鄭同學實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他有很多為人不恥的行為,比如教唆皇帝胡來、不孝敬母親等等,我們之所以要提到他的名字,隻是因為,他是這個關鍵時刻裏出現的關鍵先生。

    所謂小人,在我們通常的概念裏,大致上都是一些做人很成問題的人。因為這些人在道德上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以我們總是把一些貶義詞跟他們聯係在一起,比如陰險狡詐、阿諛奉承、投機鑽營、心術不正之類。此前在曆史上的著名小人有:秦朝的趙高,漢朝的江充等等。但是作為小人,他們又有一種旁人無法企及的力量,這種力量的可怕之處在於:由於總是呆在帝王們身邊,他們很容易通過改變帝王們的決定來改變曆史的方向。

    有人說英雄推動了曆史,也有人說人民群眾推動了曆史,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小人也是推動曆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鄭同學正是擁有這種可怕力量的人。楊堅畫像跟楊堅夾著尾巴做人,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經曆不同,這位鄭同學選擇的是一條捷徑,這條捷徑的秘訣在於:急領導之所急,投領導之所好,從而最終做一個可以影響領導決定的人。作為宇文贇最早也是最為貼心的親信之一,鄭同學就是成功實踐了這條道路的人。不過,跟那些嘮叨楊堅“貌有反相”的人不同,鄭同學雖然很早就看出楊同學不是一般人,卻對他的態度相當尊重,兩位同學一直保持著良好的互動關係。

    就在北周政局麵臨震蕩之際,負責起草詔書的鄭同學等五個人(都是宇文贇的親信)最先得到了消息,眼見皇帝已處於彌留狀態,說不了話了,於是,關於後事的安排他們就主動代勞了。當時宇文贇的法定繼承人還小,朝廷裏缺個輔政大臣,讓誰幹呢?

    此時,即便宇文贇留下什麽話來也都不重要了,他們說誰就是誰了(可怕吧)。

    當然了,誰幹都無所謂,關鍵是要讓自己這幫人有個好前途。宇文家那些鮮卑王爺們都太驕傲了,肯定是不行的,那麽其他人呢?好像也不太瞧得起咱們。彼此交換意見之後,鄭同學他們的看法基本達成一致(其中一人持不同意見,但最終少數服從多數,1w4,反對無效),這個輔政大臣的人選非楊堅莫屬。理由是,此人有相當資曆(國丈),為人和氣,又跟大家的關係都不錯。於是立刻派人把他請來,問他幹不幹。

    這無疑是個燙手的山芋。考慮到此舉必定會激起宇文家族等一批實力派的不滿和反抗,楊堅最初的反應是顯得很突然,不但連連推辭,而且態度還比較堅決。由於情況緊急,在幾番勸說不成之後,鄭同學他們中有個叫劉昉的人不耐煩了,衝楊堅硬梆梆地甩出一句話來:“您要想幹就快一點,您要真不幹,我可就幹了。”

    這個恐怕也有可能,因為後來有證據表明,劉昉他們把楊堅拖進來的目的其實也很陰險,不過是讓他起一個擋箭牌的作用,而實權則想操在自己手裏,隻是楊堅沒有上當而已。

    不過此言一出,楊堅就不能不表態了,他沉默了一會兒。

    怎麽辦?是推掉這個差事,繼續小心翼翼地活著,還是順手接過來,從此過上舒心的日子?前一種選擇目前看來比較安全,但是以後呢?

    而後一種選擇雖然風光無限,卻會立刻麵臨著挑戰,宇文家族和其他一些反對勢力決不會善罷甘休,他將很快陷入他們的包圍之中。

    無論哪種選擇都不保險,都有風險,但是楊堅立刻做出了決定。

    幹,為什麽不幹?那些戰戰兢兢的日子我早就受夠了,再說我還有什麽可怕的?那個殘暴的宇文贇都快咽氣了,此時不幹,更待何時?

    所有心裏曾經準備過的一切就在此時被突然激活,巨大的誘惑更讓他勇氣倍增。

    當天,宇文贇駕崩,楊堅留在宮裏“受詔”輔政,但秘不發喪。此後,大權在握的楊堅開始向著自己的目標加速前進,他在很短的時間裏(隻有一年左右)就完成了一次改朝換代的曆史過程,可謂是效率驚人。

    當然了,稱之為改朝換代這是說得好聽一點,說得不好聽就是篡權奪位,再不然還有一個中性詞叫政變,具體怎麽叫就看諸位對此事的理解了。

    此外,我們也必須看到,如此大動作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完成,除了楊堅做過長期的準備工作(包括心理上的準備,以及拉攏鄭同學之類的地下活動)等因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此前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可循。該程序的發明者便是大名鼎鼎的王莽,他也可以說是這方麵的祖師級人物,而大師級人物諸位也不陌生,他叫曹丕。該程序經魏晉以至南北朝的數百年演繹,至此已達到爐火純青之境界,所以使用起來自然是輕車熟路的。下麵我們就簡單說下它的幾個主要步驟,並且看看楊堅同誌都怎麽幹活的。

    改朝換代程序之楊堅版

    步驟一: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拿”走皇帝的玉璽,藏到自己貼身處。

    這個太重要了,所以在實際操作中雖然使用了硬搶的手段,想必大家也都可以理解。

    步驟二:找一個特別的理由,迅速地將宇文家族中那些最有勢力的王爺們召迴,給他們封幾個虛銜,穩住他們,同時也盯住他們。

    此步驟的關鍵之處在於理由是否合適,但不管說什麽,反正不可以說是宇文贇死了,否則他們不會迴來,迴來也會帶著軍隊。

    步驟三:布置好一個場所,如丞相府之類,安排一些身體強壯的侍衛守在兩邊,做虎視眈眈狀,再把官員們都找來,虛心而又誠懇地問一問大家是否願意支持自己的工作。

    所謂又打又拉,一手硬,一手軟,不服不行,不支持更不行。

    步驟四:以詔書的形式發布命令,告訴大家,尤其是那些曾經被宇文家改掉姓氏(賜姓)的漢人們,你們可以恢複自己原來的姓氏了。

    此後,那些被賜姓的漢人貴族們都紛紛恢複了本民族姓氏,什麽普六茹呀、大野氏呀,都是過去式了,我們不提也罷,就叫老楊家、老李家好了。

    步驟五:大力充實丞相府的人員配備,並把信得過的人安排到重要崗位上,待時機比較成熟(殺掉一批持不同政見者)後,把自己的隨國公升級為隨王,弄個九錫之類的待遇。

    照以往的經驗來看,通常這一動作都預示著,此時已經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

    步驟六:由原來的皇帝出麵,說一些“本人才疏學淺啊,您眾望所歸啊”之類的話,下詔禪位,自己則上表極力推辭。但是請注意,這個事情一定要來來迴迴不厭其煩地做夠三次,否則會顯得自己太心急,讓大家笑話的。

    步驟七(也是最後一個):選好黃道吉日,並在當天登基。

    在此要說明一點,上麵提到的第四個步驟,前人並沒有做過,屬於楊堅首創,這也是我們稱之為“楊堅版”的一個主要原因,那麽楊堅為什麽要這麽幹呢?

    因為楊堅是漢人,一個中原漢人的後代。

    而在當時那種環境裏,他的最忠實最積極的擁護者,他的最可信最可靠的夥伴們,莫過於漢人!也正是因為有他們,楊堅才能將他的改朝換代進行到底。所以這招看上去似乎沒什麽,實際上卻大有深意,本質上屬於結成統一戰線之類的方法。

    但要把此事解釋清楚,我們就必須走進此前漢民族的一段苦難曆史。

    時間迴到公元311年。對於無數中原漢人來說,這是一個充滿了災難和毀滅的年頭。就在這一年,以匈奴人為首的遊牧民族攻陷了西晉的都城洛陽,經過無數次和中原政權的較量之後,這一次,他們的戰果是空前的,不僅第一次打開了中原的腹心地帶,而且第一次俘虜了一個漢族皇帝。

    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由於這一年也是西晉永嘉五年,曆史上一般稱之為“永嘉之亂”。

    然而這隻是災難和毀滅的序幕,是開始。

    在此期間,為了躲避戰亂,很多中原漢人不得不逃到了南方,但是也有一批人選擇留了下來,留在中原,留在北方,繼續守著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

    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也許他們並不清楚這意味著什麽。

    五年之後,也就是公元316年,在那些遊牧民族的持續進攻之下,風雨飄搖的西晉政權走到了盡頭,連它的最後一個皇帝也被匈奴人從長安擄走。又一年後(公元317年),西晉皇族司馬睿在南方建立了東晉政權,總算讓那些南遷的漢人們有了一個庇身之所,而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此後的北方卻進入了中國曆史上最悲慘也是最黑暗的一個時代,“五胡十六國”時代。

    這個時代的另外一種叫法被稱作:五胡亂華。

    為什麽都有“五胡”二字呢?

    很簡單,因為這個時代的主角就是“五胡”。

    東晉和十六國形勢圖

    所謂“五胡”,指的是當時的五個遊牧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那麽又為什麽說他們是這個時代的主角呢?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在這個時代裏,他們曾經意氣風發地橫行在中原大地上,他們不僅攻陷了洛陽,攻陷了長安,擄走並殺掉了西晉的兩個皇帝,而且在這片曾經以漢人為主體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大批自己的政權(十六國中的絕大部分),它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很是熱鬧了一陣子(一百多年)。

    然而對於那些留在北方、留在中原的漢人們來說,這卻意味著,他們要為自己的選擇而承受巨大的苦難,付出巨大的代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國皇帝之龍起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夜流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夜流光並收藏開國皇帝之龍起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