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戰勝利,孫權就用麵筋犒勞將士。孫權稱帝後,每逢佳節,必以麵筋宴請群臣。
孫權曆代後裔繼承本家傳統配製工藝,用手工精製成風味獨特的麵筋。因為麵筋是孫權親手洗出來的,孫權後裔聚居地——浙江富陽龍門古鎮把麵筋稱為孫權麵筋,製作麵筋亦為洗麵筋了。
提起吃武昌魚,沒有那個不誇它好吃的。你可知道用它的骨刺衝湯喝,還能夠提神醒酒嗎?
在武昌樊口附近,相傳是三國吳王造船的地方。這一天,為了慶賀新修的大船下水,孫權命人在船上擺酒設宴。樊口附近的百姓也紛紛送來各色各樣的鮮魚,特別是樊口的鯿魚,更是酒席上的上等菜。孫權和大臣們吃得正起勁,席上又添了一盤噴香的清蒸鯿魚,這魚頭小頸短,脊背又寬又平。
孫權很感興趣,用筷子夾了一口丟到口裏,覺得味道於別的魚不同,特別鮮嫩,便叫人一連上了三盤,都吃得幹幹淨淨,酒也多飲了三大碗。孫權用筷子指著盤裏的魚刺問:“這魚出自那裏?”一大臣迴答說:“是樊口的百姓為了感謝大王的恩德特意送來的。”
孫權聽了非常高興,讓人叫來一位老漁翁,賞他一碗酒,要他說出這魚的出處。老漁翁開始不敢接酒,後來看孫權並無惡意,才大著膽子一口喝幹了酒說:“這魚出自百裏梁湖。每當漲水季節,經過九十裏路長港,繞過九十九道彎,穿過九十九層網,來到長港的出水處,也就是我們樊口附近。這裏一邊是港水清的照見人,一邊是江水渾得象黃泥巴湯。鯿魚喝一口渾水,吐一口清水,喝一口清水,吐一口渾水。經過七天七夜脫鱗換肚腸,原來身上的黑鱗變成了銀子色的白鱗,所以吃起來格外有味。”
孫權聽入了神,高興地站起來說:“講得好,講得好。來,再賞他一碗。”那老翁也不客氣,接過第二碗酒又一口幹了。他又說:“這種魚,油也多,魚刺丟到水裏可以冒三個油花。”孫權那能相信,他親自試了試,果然別的魚刺隻有一個油花,獨有這種魚的魚刺翻了三個油花。
孫權一時興起,端起一碗酒走到漁翁跟前說:“你老很識魚性,酒量也不錯。來,我敬你三碗。”那漁翁說:“大王這樣看得起我,小民就是醉死也要領情。不過不要緊,有這種魚的刺衝湯喝可以解酒。”孫權聽後一把抓住老漁翁的手說:“你也說的太玄了吧。如果真的能解酒,就罰我三大碗。”說完,他拉著老漁翁上席,叫人用開水將魚刺衝成湯喝了一口,果然提神醒目,各大臣喝了個個拍手叫好。
孫權高興至極,端起碗來對眾大臣說;“想不到我東吳出這樣好的武昌魚,來,罰我三大碗。”說完放開酒量痛飲了起來,一氣喝了九大碗,還嚷這叫人添酒加菜。大臣們怕他喝傷了身體就勸他不要再喝。孫權聽了哈哈大笑;“怕什麽?有這樣好的神仙湯解酒,我還要喝他十大碗!”
從此武昌魚和神仙湯就出名了。直到如今武昌一帶的老百姓在酒宴之後,都喜歡用武昌魚的刺衝神仙湯喝。
建安五年(200年),年僅十九歲的孫權接領了江東基業。
當時,孫權威望未著。廬江太守李術,便不將孫權放在眼中,不但“不肯事權,而多納其亡叛”,還公然向孫權挑恤,說:“有德見歸,無德見叛。”因此,盡快剪滅李術,是孫權接領江東後的首要任務。
孫權知道李術的後台是曹操,就主動寫信給曹操,請他不要支持李術。孫權的做法很策略,他在信中以李術殺揚州刺史嚴象為借口,先用告狀的口氣說李術殺了“你”所表用的嚴象。其實嚴象乃孫策所用,不過手續上孫策曾上表漢廷,是曹操順水推舟,用獻帝名義任命的。接著孫權稱嚴象曾經選拔他為本州的茂才,是他的“舉將”、“恩人”。他現在決心討伐李術,“進為國朝掃除鯨鯢,退為舉將報塞怨仇。此天下達義,夙夜所甘心。”將自己置於正義之師的位置。同時對曹操大戴高帽,“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內所瞻。”隨後婉轉地表明目的,即在“術必懼誅,複詭說求救”時,要曹操“勿複聽受”。
孫權進軍皖城時,李術一麵閉城固守,一麵向曹操求救,曹操果然置之不理。若幹時日後,李術之首被割下示眾。孫權在此役中有勇有謀,建立了他的威望,為他在江東的統治鋪平了道路。
孫權繼承父兄之業,接領江東後,相繼任用“江東四傑”,為鞏固與開拓江東事業奠定了勝利之基。
周瑜和孫策是鐵杆弟兄。他“資質風流,儀容秀麗”,且久經戰事,精通韜略,是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倜儻儒將。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大勝袁紹後,勢力更加強盛,他雖然封孫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但並不希望孫權勢力坐大,於是下書孫權,責令他送兒子入許都為人質。
孫權召集群臣商議,張昭等猶豫不決。孫權不想送人質但又不知如何處理,於是單獨帶周瑜去見母親吳夫人做最後決定。周瑜堅決反對送人質,主張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決不向曹操屈服。吳夫人也支持周瑜,並讓孫權如待兄長一樣對待周瑜。於是,孫權作了“不送質子”的決定,避免了以後與曹操交結時投鼠忌器的尷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赤壁之戰時,周瑜更是堅決主戰的“鷹派”首領。他和諸葛亮合作,用一把大火,將曹操燒出了東吳市場,燒出了三國鼎立的初步格局。
魯肅是個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的帥才。《吳書》說他“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大亂初起,他率領數百族人避亂江東,州郡派兵追逼,他親自斷後。先對追兵曉之以理,然後示之以威——先將盾牌豎立遠處地上,然後彎弓放箭,射!箭矢直飛盾牌,不偏不倚正中“靶”心!他怕追兵疑他造假,於是再立盾放箭,著!盾牌又是一個大洞!這二箭的威懾作用,絕不亞於呂布的“轅門射戟”,追兵抱頭鼠竄。魯肅憑他的勇武和計謀救了自己和族人。
魯肅“思度弘遠”,是個大戰略家。初見孫權,便提出“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不可卒除”,勸孫權“鼎立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這一“榻上對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策”不但都是英雄所見,具有同樣價值,而且“榻上對策”比“隆中對策”還要早許多年。
魯肅的最大貢獻,是極力遊說、擔保,最終促成了孫劉聯盟的正式形成。根據當時的背景,魯肅的聯劉抗曹策略是完全符合孫吳集團的根本利益的。另外,據《吳書》,“單刀赴會”的主角是魯肅而非關羽,是關羽見屈於魯肅而非魯肅見屈於關羽,“單刀赴會”的結果是“備遂割湘水為界”,“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
接任魯肅的呂蒙是一員武將,可說是刀槍砍人出身,先天素質並不理想。孫權勸他認真讀書,於是創造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非複吳下阿蒙”的經典。
呂蒙一手導演了“白衣渡江”的好戲,從剛愎自用的關羽手中奪取了荊州全境,免除了劉備順流而下入侵的威嚇,還為孫吳大大開拓了疆土,增強了孫吳的綜合實力。
21歲就加入孫權幕府的陸遜,在代呂蒙襲取荊州時初露鋒芒。劉備傾國東下為關羽報仇,他臨危受命總督軍兵禦敵。
這個在劉備和孫吳諸將心目中的“白麵書生”,不但妥善地處理好了自己與手下那些三世老將和親戚貴重的關糸,還以堅韌、沉著,不急功冒進的務實精神,最終不辜負孫權重托,以寡勝多,力挽狂瀾,火燒連營七百裏,取得了幾乎使劉備全軍覆沒的夷陵大捷。
陸遜不僅是出色的軍事家,還是高瞻遠矚的政治家。劉備死後,他與諸葛亮共同努力,迅速恢複了孫劉聯盟。孫權稱帝後,他繼顧雍為相,總督軍國,進賢斥佞,扶正祛邪,有社稷大臣之風。
孫權能坐領江東幾十年,使他的對手不敢正視,與他的任用四傑是分不開的。
呂蒙缺少文化,少時曾因一言不合引刀殺人,長大了也十分莽撞。
孫權見呂蒙是可塑之材,便有意培養他。他對呂蒙說,你如今在重要崗位上任職,要多學習提高自己。呂蒙說,軍中忙得要命,恐怕沒時間再讀書。孫權說,我又不是讓你讀經書當博士,隻是要你涉獵一些史書去了解曆史經驗。你說事情忙,你有我忙嗎?我從小讀了《詩》、《書》、《禮記》、《左傳》、《國語》,隻是未讀《易》。統領江東基業後,我又讀了三史,各家的兵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你很聰明,學習的話,一定會有所收益。為什麽不學呢?要趕緊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以及三史。孔子說,整天不吃不睡而思考,也不如學習。光武帝在戎馬倥傯之中,手不釋卷。曹操也說越到老越愛學。你為什麽偏偏不自我勉勵勤奮學習呢?呂蒙從此開始讀書,而且意誌堅定,一點也不放鬆。“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來大都督魯肅和他討論軍政大事,沒想到他水平變得相當高了,就親切地扶摸著他的後背說,我本來以為老弟隻知道打仗而已,想不到如今學識淵博,這哪裏還是當年那個吳下的阿蒙呀!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南征孫權,在濡須口受到孫權阻擊,兩軍相拒一月而勝敗未分。曹操堅守不出。
為了探察曹操水軍的虛實,孫權冒險乘大船深入曹軍水寨偵察,不幸被發現。
曹營亂箭齊發,箭如飛蝗般射到孫權船上。孫權雖僥幸沒有中箭,但麵向曹營的船身,卻因落箭實在太多而發生傾斜,船隨時有翻覆的危險。
千鈞一發之際,孫權急中生智,下令迴轉船身,讓船的另一麵也受敵箭。敵人渾然不知,依舊箭如雨下,於是船隻兩邊中箭的數量相當,迅速恢複平穩。因此孫權不僅安然脫臉,還意外獲得曹軍“饋贈”的大量箭枝,恨得曹大丞相直咬牙根。
後來孫權再度輕舟來探曹營時,曹操怕再上當,下令隻守不出,並且不得妄發弓箭。孫權船行五六裏,如入無人之境,迴程時還故意擊鼓吹號,他瀟灑而來,從容而迴。曹操無可奈何,長歎“生子當如孫仲謀”。知道不可能戰勝孫權,隻好主動撤軍。
孫權曆代後裔繼承本家傳統配製工藝,用手工精製成風味獨特的麵筋。因為麵筋是孫權親手洗出來的,孫權後裔聚居地——浙江富陽龍門古鎮把麵筋稱為孫權麵筋,製作麵筋亦為洗麵筋了。
提起吃武昌魚,沒有那個不誇它好吃的。你可知道用它的骨刺衝湯喝,還能夠提神醒酒嗎?
在武昌樊口附近,相傳是三國吳王造船的地方。這一天,為了慶賀新修的大船下水,孫權命人在船上擺酒設宴。樊口附近的百姓也紛紛送來各色各樣的鮮魚,特別是樊口的鯿魚,更是酒席上的上等菜。孫權和大臣們吃得正起勁,席上又添了一盤噴香的清蒸鯿魚,這魚頭小頸短,脊背又寬又平。
孫權很感興趣,用筷子夾了一口丟到口裏,覺得味道於別的魚不同,特別鮮嫩,便叫人一連上了三盤,都吃得幹幹淨淨,酒也多飲了三大碗。孫權用筷子指著盤裏的魚刺問:“這魚出自那裏?”一大臣迴答說:“是樊口的百姓為了感謝大王的恩德特意送來的。”
孫權聽了非常高興,讓人叫來一位老漁翁,賞他一碗酒,要他說出這魚的出處。老漁翁開始不敢接酒,後來看孫權並無惡意,才大著膽子一口喝幹了酒說:“這魚出自百裏梁湖。每當漲水季節,經過九十裏路長港,繞過九十九道彎,穿過九十九層網,來到長港的出水處,也就是我們樊口附近。這裏一邊是港水清的照見人,一邊是江水渾得象黃泥巴湯。鯿魚喝一口渾水,吐一口清水,喝一口清水,吐一口渾水。經過七天七夜脫鱗換肚腸,原來身上的黑鱗變成了銀子色的白鱗,所以吃起來格外有味。”
孫權聽入了神,高興地站起來說:“講得好,講得好。來,再賞他一碗。”那老翁也不客氣,接過第二碗酒又一口幹了。他又說:“這種魚,油也多,魚刺丟到水裏可以冒三個油花。”孫權那能相信,他親自試了試,果然別的魚刺隻有一個油花,獨有這種魚的魚刺翻了三個油花。
孫權一時興起,端起一碗酒走到漁翁跟前說:“你老很識魚性,酒量也不錯。來,我敬你三碗。”那漁翁說:“大王這樣看得起我,小民就是醉死也要領情。不過不要緊,有這種魚的刺衝湯喝可以解酒。”孫權聽後一把抓住老漁翁的手說:“你也說的太玄了吧。如果真的能解酒,就罰我三大碗。”說完,他拉著老漁翁上席,叫人用開水將魚刺衝成湯喝了一口,果然提神醒目,各大臣喝了個個拍手叫好。
孫權高興至極,端起碗來對眾大臣說;“想不到我東吳出這樣好的武昌魚,來,罰我三大碗。”說完放開酒量痛飲了起來,一氣喝了九大碗,還嚷這叫人添酒加菜。大臣們怕他喝傷了身體就勸他不要再喝。孫權聽了哈哈大笑;“怕什麽?有這樣好的神仙湯解酒,我還要喝他十大碗!”
從此武昌魚和神仙湯就出名了。直到如今武昌一帶的老百姓在酒宴之後,都喜歡用武昌魚的刺衝神仙湯喝。
建安五年(200年),年僅十九歲的孫權接領了江東基業。
當時,孫權威望未著。廬江太守李術,便不將孫權放在眼中,不但“不肯事權,而多納其亡叛”,還公然向孫權挑恤,說:“有德見歸,無德見叛。”因此,盡快剪滅李術,是孫權接領江東後的首要任務。
孫權知道李術的後台是曹操,就主動寫信給曹操,請他不要支持李術。孫權的做法很策略,他在信中以李術殺揚州刺史嚴象為借口,先用告狀的口氣說李術殺了“你”所表用的嚴象。其實嚴象乃孫策所用,不過手續上孫策曾上表漢廷,是曹操順水推舟,用獻帝名義任命的。接著孫權稱嚴象曾經選拔他為本州的茂才,是他的“舉將”、“恩人”。他現在決心討伐李術,“進為國朝掃除鯨鯢,退為舉將報塞怨仇。此天下達義,夙夜所甘心。”將自己置於正義之師的位置。同時對曹操大戴高帽,“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內所瞻。”隨後婉轉地表明目的,即在“術必懼誅,複詭說求救”時,要曹操“勿複聽受”。
孫權進軍皖城時,李術一麵閉城固守,一麵向曹操求救,曹操果然置之不理。若幹時日後,李術之首被割下示眾。孫權在此役中有勇有謀,建立了他的威望,為他在江東的統治鋪平了道路。
孫權繼承父兄之業,接領江東後,相繼任用“江東四傑”,為鞏固與開拓江東事業奠定了勝利之基。
周瑜和孫策是鐵杆弟兄。他“資質風流,儀容秀麗”,且久經戰事,精通韜略,是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倜儻儒將。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大勝袁紹後,勢力更加強盛,他雖然封孫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但並不希望孫權勢力坐大,於是下書孫權,責令他送兒子入許都為人質。
孫權召集群臣商議,張昭等猶豫不決。孫權不想送人質但又不知如何處理,於是單獨帶周瑜去見母親吳夫人做最後決定。周瑜堅決反對送人質,主張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決不向曹操屈服。吳夫人也支持周瑜,並讓孫權如待兄長一樣對待周瑜。於是,孫權作了“不送質子”的決定,避免了以後與曹操交結時投鼠忌器的尷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赤壁之戰時,周瑜更是堅決主戰的“鷹派”首領。他和諸葛亮合作,用一把大火,將曹操燒出了東吳市場,燒出了三國鼎立的初步格局。
魯肅是個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的帥才。《吳書》說他“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大亂初起,他率領數百族人避亂江東,州郡派兵追逼,他親自斷後。先對追兵曉之以理,然後示之以威——先將盾牌豎立遠處地上,然後彎弓放箭,射!箭矢直飛盾牌,不偏不倚正中“靶”心!他怕追兵疑他造假,於是再立盾放箭,著!盾牌又是一個大洞!這二箭的威懾作用,絕不亞於呂布的“轅門射戟”,追兵抱頭鼠竄。魯肅憑他的勇武和計謀救了自己和族人。
魯肅“思度弘遠”,是個大戰略家。初見孫權,便提出“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不可卒除”,勸孫權“鼎立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這一“榻上對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策”不但都是英雄所見,具有同樣價值,而且“榻上對策”比“隆中對策”還要早許多年。
魯肅的最大貢獻,是極力遊說、擔保,最終促成了孫劉聯盟的正式形成。根據當時的背景,魯肅的聯劉抗曹策略是完全符合孫吳集團的根本利益的。另外,據《吳書》,“單刀赴會”的主角是魯肅而非關羽,是關羽見屈於魯肅而非魯肅見屈於關羽,“單刀赴會”的結果是“備遂割湘水為界”,“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
接任魯肅的呂蒙是一員武將,可說是刀槍砍人出身,先天素質並不理想。孫權勸他認真讀書,於是創造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非複吳下阿蒙”的經典。
呂蒙一手導演了“白衣渡江”的好戲,從剛愎自用的關羽手中奪取了荊州全境,免除了劉備順流而下入侵的威嚇,還為孫吳大大開拓了疆土,增強了孫吳的綜合實力。
21歲就加入孫權幕府的陸遜,在代呂蒙襲取荊州時初露鋒芒。劉備傾國東下為關羽報仇,他臨危受命總督軍兵禦敵。
這個在劉備和孫吳諸將心目中的“白麵書生”,不但妥善地處理好了自己與手下那些三世老將和親戚貴重的關糸,還以堅韌、沉著,不急功冒進的務實精神,最終不辜負孫權重托,以寡勝多,力挽狂瀾,火燒連營七百裏,取得了幾乎使劉備全軍覆沒的夷陵大捷。
陸遜不僅是出色的軍事家,還是高瞻遠矚的政治家。劉備死後,他與諸葛亮共同努力,迅速恢複了孫劉聯盟。孫權稱帝後,他繼顧雍為相,總督軍國,進賢斥佞,扶正祛邪,有社稷大臣之風。
孫權能坐領江東幾十年,使他的對手不敢正視,與他的任用四傑是分不開的。
呂蒙缺少文化,少時曾因一言不合引刀殺人,長大了也十分莽撞。
孫權見呂蒙是可塑之材,便有意培養他。他對呂蒙說,你如今在重要崗位上任職,要多學習提高自己。呂蒙說,軍中忙得要命,恐怕沒時間再讀書。孫權說,我又不是讓你讀經書當博士,隻是要你涉獵一些史書去了解曆史經驗。你說事情忙,你有我忙嗎?我從小讀了《詩》、《書》、《禮記》、《左傳》、《國語》,隻是未讀《易》。統領江東基業後,我又讀了三史,各家的兵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你很聰明,學習的話,一定會有所收益。為什麽不學呢?要趕緊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以及三史。孔子說,整天不吃不睡而思考,也不如學習。光武帝在戎馬倥傯之中,手不釋卷。曹操也說越到老越愛學。你為什麽偏偏不自我勉勵勤奮學習呢?呂蒙從此開始讀書,而且意誌堅定,一點也不放鬆。“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來大都督魯肅和他討論軍政大事,沒想到他水平變得相當高了,就親切地扶摸著他的後背說,我本來以為老弟隻知道打仗而已,想不到如今學識淵博,這哪裏還是當年那個吳下的阿蒙呀!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南征孫權,在濡須口受到孫權阻擊,兩軍相拒一月而勝敗未分。曹操堅守不出。
為了探察曹操水軍的虛實,孫權冒險乘大船深入曹軍水寨偵察,不幸被發現。
曹營亂箭齊發,箭如飛蝗般射到孫權船上。孫權雖僥幸沒有中箭,但麵向曹營的船身,卻因落箭實在太多而發生傾斜,船隨時有翻覆的危險。
千鈞一發之際,孫權急中生智,下令迴轉船身,讓船的另一麵也受敵箭。敵人渾然不知,依舊箭如雨下,於是船隻兩邊中箭的數量相當,迅速恢複平穩。因此孫權不僅安然脫臉,還意外獲得曹軍“饋贈”的大量箭枝,恨得曹大丞相直咬牙根。
後來孫權再度輕舟來探曹營時,曹操怕再上當,下令隻守不出,並且不得妄發弓箭。孫權船行五六裏,如入無人之境,迴程時還故意擊鼓吹號,他瀟灑而來,從容而迴。曹操無可奈何,長歎“生子當如孫仲謀”。知道不可能戰勝孫權,隻好主動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