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布朗過得都很輕鬆,他做了一個稱職的向導,有問必答,信心十足。梁曉秀決定給他提一些艱難的問題,讓他迴答不上來。那些問題是困擾她的問題,這些年來她始終找不到準確的答案。
在酒店餐廳吃晚飯時,梁曉秀和布朗說她要給他提出一些有關歐洲宗教的問題,請他做好準備,不要到時候答不上來,從而鬧出笑話來。
布朗說,她不信教,她怎麽對宗教問題有那麽大的興趣呢?再說,那不應該是考察的內容呀。
梁曉秀說,不了解歐洲的宗教,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歐洲。所以她想對歐洲宗教的現狀做一些調查研究。事實上,她讀過一些學術著作,其中有一些疑難問題,她想請教布朗。
布朗說,他不是學者,也不是宗教研究人士,他恐怕迴答不了那些疑難問題。他的言外之意,是梁曉秀最好不要給他出難題,讓他難堪。
梁曉秀不容質疑地說,她隻是想和他探討一些問題,不會為難他,更不會讓他難堪。布朗作為歐洲人,他肯定對那些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她就是想聽聽他的見解。
米拉說,布朗沒必要擔心迴答不上來,梁小姐平時就喜歡和他們探討一些問題,他們在探討爭論中有時竟然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她就喜歡和梁小姐探討問題。
布朗感覺“有苦難言”,米拉說他們喜歡和梁小姐探討問題,那些問題都是輕鬆的問題,而梁曉秀此時和他探討的問題卻是艱深問題、疑難問題,他可不敢馬虎大意;他更不想在梁曉秀麵前因為迴答不了問題而“出醜”。他們這次出來考察市場、觀光遊覽,梁曉秀一直在考察他;而他對梁曉秀的認識和了解逐漸加深,意識到這是一位好學上進、善於刨根問底的人。她很好奇,總是有新的發現或新的問題,總想知道答案。
布朗隻好說,梁曉秀有什麽問題,可以問他,他會盡力迴答。如果迴答不上來,請梁曉秀諒解,部主要責怪他。
梁曉秀說:“我特別想知道的一個問題的答案:新教從基督宗教中分離出來後,究竟對歐洲社會產生了什麽樣的影響?我看的好幾個版本的書,說法不一,不知道哪種說法更準確。我想聽聽你的見解。”
梁曉秀的這個問題的確難以迴答。
布朗說,那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可能需要一本書來迴答,不過他可以簡單敘述一下。新教的出現是由於宗教改革導致的,其代表人物就是馬丁?路德和加爾文,一個德國人,一個法國人。法國人和德國人對歐洲社會的貢獻最大,在宗教方麵也是如此。
梁曉秀盯著布朗看,等著他往下說。
布朗接著說,16世紀20年代,馬丁?路德在德國發起宗教改革運動。加爾文則在瑞士遙唿相應,他的改革活動進一步擴大了新教的影響。英王亨利八世由上而下推行宗教改革,以便擺脫羅馬教皇的管轄。
梁曉秀插話說:“你的意思是說,德法英三國人士發起了宗教改革運動,其影響波及到整個歐洲大陸以及北美。我發現一個問題:英德法三國似乎是歐洲的思想發源地,是歐洲的發動機。”
布朗說:“這三個國家就是歐洲的精華,歐洲的一切新事務和新思想幾乎都源自這三個國家,其他國家不足掛齒。”
米拉附和著說,事實的確如此。
布朗娓娓道來:到16世紀中葉,新教的三個主要宗派,即馬丁?路德創立的路德宗,加爾文創立的歸正宗和英格蘭的安立甘宗,在歐洲開始產生影響,令羅馬天主教大為不安。
“於是就發生了宗教戰爭,是嗎?”梁曉秀問道,她對這段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還不夠準確。
“是的。在長期複雜的宗教戰爭之後,基本上形成了新教在西歐各國分布的格局:路德宗分布於德國大部和北歐諸國,包括丹麥、挪威、瑞典、芬蘭等;歸正宗分布在瑞士和德國的部分地區以及荷蘭和蘇格蘭;安立甘宗主要分布在英格蘭。”布朗對自己的迴答比較滿意認為解答了梁曉秀的問題。
“那麽,這三個主要宗派,哪一個派別對北美的影響最大呢?”梁曉秀的提問越來越深入,她不甘心於提膚淺的問題。她想知道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美國是受到歐洲哪個國家的影響最大。
“我說不準哪一個影響更大,”布朗說,他轉過頭問米拉她是否知道答案。
米拉畢竟還年輕,她才20歲,說不出什麽大道理,張口就說她認為每個國家都對美國有影響,那些國家的影響應該一樣大。
梁曉秀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她猜測還是英國的安立甘宗影響大一些,因為北美最初的移民以英國人居多,他們把安立宗帶到了北美。此後路德宗和歸正宗以及天主教也登陸北美,並產生了一定影響。她的語氣肯定,不容置疑的樣子。
布朗說,據他所知,還沒有學者考察那個問題,那學要考證,就像考古學家做研究一樣;否則不能輕易下結論。
不管怎麽說,布朗開始迴答梁曉秀的疑難問題了,她心裏挺高興,說他們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或許就能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
她說,據書本上說,一些學者認為新教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歐洲社會。簡單說,新教對歐洲社會的最大影響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換句話說,沒有新教,就沒有歐洲的資本主義。這個問題讓她困惑不已,始終搞不清楚學者們的這種觀點的具體含義。
她第一次聽說這種觀點時,她就思考一個問題:新教既然居然起到了推動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作用,那麽,新教是怎麽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她找不到答案,希望布朗給出一個答案。
她的好奇心驅使她想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可是布朗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在酒店餐廳吃晚飯時,梁曉秀和布朗說她要給他提出一些有關歐洲宗教的問題,請他做好準備,不要到時候答不上來,從而鬧出笑話來。
布朗說,她不信教,她怎麽對宗教問題有那麽大的興趣呢?再說,那不應該是考察的內容呀。
梁曉秀說,不了解歐洲的宗教,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歐洲。所以她想對歐洲宗教的現狀做一些調查研究。事實上,她讀過一些學術著作,其中有一些疑難問題,她想請教布朗。
布朗說,他不是學者,也不是宗教研究人士,他恐怕迴答不了那些疑難問題。他的言外之意,是梁曉秀最好不要給他出難題,讓他難堪。
梁曉秀不容質疑地說,她隻是想和他探討一些問題,不會為難他,更不會讓他難堪。布朗作為歐洲人,他肯定對那些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她就是想聽聽他的見解。
米拉說,布朗沒必要擔心迴答不上來,梁小姐平時就喜歡和他們探討一些問題,他們在探討爭論中有時竟然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她就喜歡和梁小姐探討問題。
布朗感覺“有苦難言”,米拉說他們喜歡和梁小姐探討問題,那些問題都是輕鬆的問題,而梁曉秀此時和他探討的問題卻是艱深問題、疑難問題,他可不敢馬虎大意;他更不想在梁曉秀麵前因為迴答不了問題而“出醜”。他們這次出來考察市場、觀光遊覽,梁曉秀一直在考察他;而他對梁曉秀的認識和了解逐漸加深,意識到這是一位好學上進、善於刨根問底的人。她很好奇,總是有新的發現或新的問題,總想知道答案。
布朗隻好說,梁曉秀有什麽問題,可以問他,他會盡力迴答。如果迴答不上來,請梁曉秀諒解,部主要責怪他。
梁曉秀說:“我特別想知道的一個問題的答案:新教從基督宗教中分離出來後,究竟對歐洲社會產生了什麽樣的影響?我看的好幾個版本的書,說法不一,不知道哪種說法更準確。我想聽聽你的見解。”
梁曉秀的這個問題的確難以迴答。
布朗說,那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可能需要一本書來迴答,不過他可以簡單敘述一下。新教的出現是由於宗教改革導致的,其代表人物就是馬丁?路德和加爾文,一個德國人,一個法國人。法國人和德國人對歐洲社會的貢獻最大,在宗教方麵也是如此。
梁曉秀盯著布朗看,等著他往下說。
布朗接著說,16世紀20年代,馬丁?路德在德國發起宗教改革運動。加爾文則在瑞士遙唿相應,他的改革活動進一步擴大了新教的影響。英王亨利八世由上而下推行宗教改革,以便擺脫羅馬教皇的管轄。
梁曉秀插話說:“你的意思是說,德法英三國人士發起了宗教改革運動,其影響波及到整個歐洲大陸以及北美。我發現一個問題:英德法三國似乎是歐洲的思想發源地,是歐洲的發動機。”
布朗說:“這三個國家就是歐洲的精華,歐洲的一切新事務和新思想幾乎都源自這三個國家,其他國家不足掛齒。”
米拉附和著說,事實的確如此。
布朗娓娓道來:到16世紀中葉,新教的三個主要宗派,即馬丁?路德創立的路德宗,加爾文創立的歸正宗和英格蘭的安立甘宗,在歐洲開始產生影響,令羅馬天主教大為不安。
“於是就發生了宗教戰爭,是嗎?”梁曉秀問道,她對這段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還不夠準確。
“是的。在長期複雜的宗教戰爭之後,基本上形成了新教在西歐各國分布的格局:路德宗分布於德國大部和北歐諸國,包括丹麥、挪威、瑞典、芬蘭等;歸正宗分布在瑞士和德國的部分地區以及荷蘭和蘇格蘭;安立甘宗主要分布在英格蘭。”布朗對自己的迴答比較滿意認為解答了梁曉秀的問題。
“那麽,這三個主要宗派,哪一個派別對北美的影響最大呢?”梁曉秀的提問越來越深入,她不甘心於提膚淺的問題。她想知道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美國是受到歐洲哪個國家的影響最大。
“我說不準哪一個影響更大,”布朗說,他轉過頭問米拉她是否知道答案。
米拉畢竟還年輕,她才20歲,說不出什麽大道理,張口就說她認為每個國家都對美國有影響,那些國家的影響應該一樣大。
梁曉秀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她猜測還是英國的安立甘宗影響大一些,因為北美最初的移民以英國人居多,他們把安立宗帶到了北美。此後路德宗和歸正宗以及天主教也登陸北美,並產生了一定影響。她的語氣肯定,不容置疑的樣子。
布朗說,據他所知,還沒有學者考察那個問題,那學要考證,就像考古學家做研究一樣;否則不能輕易下結論。
不管怎麽說,布朗開始迴答梁曉秀的疑難問題了,她心裏挺高興,說他們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或許就能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
她說,據書本上說,一些學者認為新教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歐洲社會。簡單說,新教對歐洲社會的最大影響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換句話說,沒有新教,就沒有歐洲的資本主義。這個問題讓她困惑不已,始終搞不清楚學者們的這種觀點的具體含義。
她第一次聽說這種觀點時,她就思考一個問題:新教既然居然起到了推動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作用,那麽,新教是怎麽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她找不到答案,希望布朗給出一個答案。
她的好奇心驅使她想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可是布朗覺得自己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