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德累斯頓後,梁曉秀發現這座城市果然漂亮。他們下榻泰森博格宮酒店,這是一座巴洛克建築風格的豪華酒店。酒店內外的巴洛克風格裝飾把它打造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宮殿。泰森博格宮酒店與德累斯頓市中心的國家大劇院、聖母大教堂和茨溫格宮等宏偉建築一起成為城市地標性建築,在夜幕下閃閃發光。
泰森博格宮酒店與柏林阿德隆酒店不分上下,一樣奢華,一樣氣派。梁曉秀喜歡奢華的酒店,舒適的房間和美食佳釀。
從泰森博格宮酒店出來就是繁華的商業大街,他們抵達德累斯頓的當天,梁曉秀在米拉和布朗的陪同下來到商業大街上觀光遊覽。
布朗告訴她德累斯頓是德國乃至歐洲最漂亮的城市之一,這裏的建築代表了巴洛克建築藝術的最高水平。
德累斯頓最有名氣的建築就是大教堂。以德累斯頓大教堂為代表的建築是城市的標誌,也是人們欣賞德國建築、感受德國曆史最好的教科書。
梁曉秀對德累斯頓大教堂精美華麗的建築讚不絕口,她說這是迄今為止她看到的最漂亮的教堂建築。她在法國看過很多教堂,甚至還產生了審美疲勞,但是這座教堂卻讓她流連忘返,給她很深印象。她由此明白一個道理:真正好東西具有永恆的價值,並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光彩。德累斯頓大教堂提升了整座城市就的美感。
她在《歐洲遊覽大全》一書中發現,歐洲每個國家、每座城市,規模最大、最有特點的古典建築物就是教堂。這些教堂絕大部分都集中在市區中心地帶,高聳挺拔,巍峨聳立,直到今天依然是城市的地標性建築。德國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巴塞羅那大教堂、比利時布魯塞爾聖米歇爾大教堂等都是歐洲大教堂的經典建築,都是城市地標性建築。
她認為,歐洲人把教堂建造得氣勢宏偉,是為了凸顯教會的神聖和力量。在她看來,那些教堂建築從建築學、美學角度看,無疑具有極大的建築藝術價值,凝聚了古代建築師的才華和智慧。
教堂無處不在,不僅大城市有教堂,小城鎮也同樣有教堂。在小城鎮,教堂的地位與大城市一樣,也建在城鎮的中心。此外,教堂還遍布在每一個鄉鎮,即使在小村莊也能看見小教堂。
從遍布各地的教堂看,歐洲人的確把宗教神聖化了,給予了最高的待遇。雖說現在宗教的影響不如曆史上那麽大,但法國各地仍然完好無損地保留著眾多教堂,仍然有人做彌撒,做祈禱。
梁曉秀那天突然想問布朗一些宗教方麵的問題,她問道歐洲人是否對宗教還象過去那麽虔誠。布朗說他難以迴答她那樣的問題,並說教堂是歐洲保存最好的建築,它們無處不在。
她自言自語道說:多少年來教堂對歐洲人的思想意識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直到今天都沒有消失。宗教對歐洲人的影響,據我看,已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正在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歐洲人。
布朗不想和梁曉秀討論宗教問題,他沒有說話。
她看他不說話,便說她看教堂多了,會產生審美疲勞。問布朗是否有那種感覺。布朗說他沒有那種感覺。
她隻想從布朗嘴中得知一些歐洲人對基督教的研究和認識的情況,但布朗卻“守口如瓶”,不想迴答任何問題。他說梁曉秀提出的有些問題,他無法迴答。
梁曉秀不肯放過布朗,她換了一種方式引導話題。她說歐洲每一個國家,每一座城市的教堂之所以宏偉壯觀,是因為要提醒人們歐洲大陸是基督宗教的聖地。每年到歐洲大陸觀光的遊客大都會看一樣東西:教堂。如今的教堂已成為遊客觀光遊覽的一個景點,似乎缺少了過去那種神聖的氛圍和氣氛。
她故意問布朗歐洲最著名的教堂有那幾座。
布朗說,歐洲教堂以巴黎聖母院、佛羅倫薩聖瑪利亞大教堂、米蘭大教堂、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等最為著名。那幾座教堂在建築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在建築藝術史上,巴黎聖母院無疑占有重要地位。純粹的尖拱形建築,兩座高聳的巨塔,象征天堂的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建築上精雕細刻的圖案和裝飾,使建築形成一種恍惚的神的幻境,增添了教堂神聖的宗教色彩。巴黎聖母院是一座開歐洲建築史先河的哥特式天主教堂。
布朗建議梁曉秀多看幾遍巴黎聖母院,從中更好地了解教堂建築藝術。
梁曉秀看過巴黎聖母院10遍,她認為現代建築師造不出巴黎聖母院那樣高度藝術化的建築。
布朗說,佛羅倫薩聖瑪利亞大教堂是由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設計的,教堂的穹頂結構作為一種設計形式,幾乎風靡文藝複興時期興建的所有教堂,具有很高的美學建築價值。
梁曉秀說,她還沒去過意大利,不過她在書本中看到了佛羅倫薩大教堂。
布朗接著介紹了意大利米蘭大教堂,說米蘭大教堂也是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歐洲中世紀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紀80年代動工,直至19世紀初才最後完成。米蘭大教堂直到現在依然還在修修補補,好像永遠都沒有完工。半年前他到米蘭時,看到還有人在修補米蘭大教堂。人們經過幾百年時間把這座教堂建成了一座流芳百世的偉大建築,令人百看不厭。
梁曉秀還在思索歐洲大教堂,她想歐洲大教堂至少表明一點:宗教在歐洲曆史上具有神聖的地位;而如今的影響已遠不如過去,因為在當代歐洲沒有一個國家建造新的宏偉壯觀的教堂。
她以後不再看那些沒有名氣的教堂了;她要看歐洲最有名氣的教堂。他她問布朗法國還有什麽著名的教堂。
布朗說,法國盛期的著名教堂有蘭斯主教堂和沙特爾主教堂,它們與亞眠主教堂和博韋主教堂一起,被稱為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這那四個教堂都值得一看。
梁曉秀說,她認為歐洲教堂不僅僅是建築藝術的體現,也從一個側麵綜合反映了歐洲文化的深刻內涵,而宗教就包含在那個大文化的範疇內。她問布朗是否認同她的這個看法。
她的提問帶有學術問道,布朗隻好迴答說:其實在曆史上,歐洲的文化一直伴隨著宗教發展,文化與宗教之間的關係相互影響,相互滲透,至於說它們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一種什麽樣的關係,他看得由專家來解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著名的大教堂都是在當時重要的城市建造的,都是當時重要的教堂。
梁曉秀說:“布朗,你沒有完全理解我的問題。我是想問你,在一般歐洲人身上宗教的影響有多大?宗教對他們的人生價值觀有什麽影響?”
“這是很私人的問題。歐洲人一般不問這種問題。”
布朗第一次使用“私人問題”這個字眼,梁曉秀感覺很新奇。她想:什麽“私人問題”?布朗是不想迴答她的問題,故意找了一個借口而已。
她不想這樣放過布朗,便說她就想問一些私人問題,希望布朗客觀地迴答。她話鋒一轉,問道:宗教對他有什麽影響。
布朗猶豫了一會兒,說沒什麽影響。
梁曉秀又問,如今歐洲是否還有虔誠的教徒。布朗說應該還有,他迴答得模棱兩可。他不想再談論這樣的話題。
梁曉秀便說如今的歐洲與古代歐洲相比,在宗教方麵有了很大變化,她看到有些自稱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可事實上他們不過是偽教徒而已。她想知道那樣的偽教徒在歐洲有多少人,他們為什麽要裝作信教。他們是為了表明一種態度還是為了什麽其他原因?她很想知道這個原因。
布朗感覺遇到了一個難纏的對手,一方麵他不想迴到梁曉秀的問題,另一方麵有些問題他確實迴答不了。
梁曉秀說,她的問題是私人問題,不在考察範圍內,布朗不必猶豫,可以講出他真實的想法。
泰森博格宮酒店與柏林阿德隆酒店不分上下,一樣奢華,一樣氣派。梁曉秀喜歡奢華的酒店,舒適的房間和美食佳釀。
從泰森博格宮酒店出來就是繁華的商業大街,他們抵達德累斯頓的當天,梁曉秀在米拉和布朗的陪同下來到商業大街上觀光遊覽。
布朗告訴她德累斯頓是德國乃至歐洲最漂亮的城市之一,這裏的建築代表了巴洛克建築藝術的最高水平。
德累斯頓最有名氣的建築就是大教堂。以德累斯頓大教堂為代表的建築是城市的標誌,也是人們欣賞德國建築、感受德國曆史最好的教科書。
梁曉秀對德累斯頓大教堂精美華麗的建築讚不絕口,她說這是迄今為止她看到的最漂亮的教堂建築。她在法國看過很多教堂,甚至還產生了審美疲勞,但是這座教堂卻讓她流連忘返,給她很深印象。她由此明白一個道理:真正好東西具有永恆的價值,並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光彩。德累斯頓大教堂提升了整座城市就的美感。
她在《歐洲遊覽大全》一書中發現,歐洲每個國家、每座城市,規模最大、最有特點的古典建築物就是教堂。這些教堂絕大部分都集中在市區中心地帶,高聳挺拔,巍峨聳立,直到今天依然是城市的地標性建築。德國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巴塞羅那大教堂、比利時布魯塞爾聖米歇爾大教堂等都是歐洲大教堂的經典建築,都是城市地標性建築。
她認為,歐洲人把教堂建造得氣勢宏偉,是為了凸顯教會的神聖和力量。在她看來,那些教堂建築從建築學、美學角度看,無疑具有極大的建築藝術價值,凝聚了古代建築師的才華和智慧。
教堂無處不在,不僅大城市有教堂,小城鎮也同樣有教堂。在小城鎮,教堂的地位與大城市一樣,也建在城鎮的中心。此外,教堂還遍布在每一個鄉鎮,即使在小村莊也能看見小教堂。
從遍布各地的教堂看,歐洲人的確把宗教神聖化了,給予了最高的待遇。雖說現在宗教的影響不如曆史上那麽大,但法國各地仍然完好無損地保留著眾多教堂,仍然有人做彌撒,做祈禱。
梁曉秀那天突然想問布朗一些宗教方麵的問題,她問道歐洲人是否對宗教還象過去那麽虔誠。布朗說他難以迴答她那樣的問題,並說教堂是歐洲保存最好的建築,它們無處不在。
她自言自語道說:多少年來教堂對歐洲人的思想意識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直到今天都沒有消失。宗教對歐洲人的影響,據我看,已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正在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歐洲人。
布朗不想和梁曉秀討論宗教問題,他沒有說話。
她看他不說話,便說她看教堂多了,會產生審美疲勞。問布朗是否有那種感覺。布朗說他沒有那種感覺。
她隻想從布朗嘴中得知一些歐洲人對基督教的研究和認識的情況,但布朗卻“守口如瓶”,不想迴答任何問題。他說梁曉秀提出的有些問題,他無法迴答。
梁曉秀不肯放過布朗,她換了一種方式引導話題。她說歐洲每一個國家,每一座城市的教堂之所以宏偉壯觀,是因為要提醒人們歐洲大陸是基督宗教的聖地。每年到歐洲大陸觀光的遊客大都會看一樣東西:教堂。如今的教堂已成為遊客觀光遊覽的一個景點,似乎缺少了過去那種神聖的氛圍和氣氛。
她故意問布朗歐洲最著名的教堂有那幾座。
布朗說,歐洲教堂以巴黎聖母院、佛羅倫薩聖瑪利亞大教堂、米蘭大教堂、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等最為著名。那幾座教堂在建築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在建築藝術史上,巴黎聖母院無疑占有重要地位。純粹的尖拱形建築,兩座高聳的巨塔,象征天堂的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建築上精雕細刻的圖案和裝飾,使建築形成一種恍惚的神的幻境,增添了教堂神聖的宗教色彩。巴黎聖母院是一座開歐洲建築史先河的哥特式天主教堂。
布朗建議梁曉秀多看幾遍巴黎聖母院,從中更好地了解教堂建築藝術。
梁曉秀看過巴黎聖母院10遍,她認為現代建築師造不出巴黎聖母院那樣高度藝術化的建築。
布朗說,佛羅倫薩聖瑪利亞大教堂是由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設計的,教堂的穹頂結構作為一種設計形式,幾乎風靡文藝複興時期興建的所有教堂,具有很高的美學建築價值。
梁曉秀說,她還沒去過意大利,不過她在書本中看到了佛羅倫薩大教堂。
布朗接著介紹了意大利米蘭大教堂,說米蘭大教堂也是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歐洲中世紀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紀80年代動工,直至19世紀初才最後完成。米蘭大教堂直到現在依然還在修修補補,好像永遠都沒有完工。半年前他到米蘭時,看到還有人在修補米蘭大教堂。人們經過幾百年時間把這座教堂建成了一座流芳百世的偉大建築,令人百看不厭。
梁曉秀還在思索歐洲大教堂,她想歐洲大教堂至少表明一點:宗教在歐洲曆史上具有神聖的地位;而如今的影響已遠不如過去,因為在當代歐洲沒有一個國家建造新的宏偉壯觀的教堂。
她以後不再看那些沒有名氣的教堂了;她要看歐洲最有名氣的教堂。他她問布朗法國還有什麽著名的教堂。
布朗說,法國盛期的著名教堂有蘭斯主教堂和沙特爾主教堂,它們與亞眠主教堂和博韋主教堂一起,被稱為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這那四個教堂都值得一看。
梁曉秀說,她認為歐洲教堂不僅僅是建築藝術的體現,也從一個側麵綜合反映了歐洲文化的深刻內涵,而宗教就包含在那個大文化的範疇內。她問布朗是否認同她的這個看法。
她的提問帶有學術問道,布朗隻好迴答說:其實在曆史上,歐洲的文化一直伴隨著宗教發展,文化與宗教之間的關係相互影響,相互滲透,至於說它們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一種什麽樣的關係,他看得由專家來解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著名的大教堂都是在當時重要的城市建造的,都是當時重要的教堂。
梁曉秀說:“布朗,你沒有完全理解我的問題。我是想問你,在一般歐洲人身上宗教的影響有多大?宗教對他們的人生價值觀有什麽影響?”
“這是很私人的問題。歐洲人一般不問這種問題。”
布朗第一次使用“私人問題”這個字眼,梁曉秀感覺很新奇。她想:什麽“私人問題”?布朗是不想迴答她的問題,故意找了一個借口而已。
她不想這樣放過布朗,便說她就想問一些私人問題,希望布朗客觀地迴答。她話鋒一轉,問道:宗教對他有什麽影響。
布朗猶豫了一會兒,說沒什麽影響。
梁曉秀又問,如今歐洲是否還有虔誠的教徒。布朗說應該還有,他迴答得模棱兩可。他不想再談論這樣的話題。
梁曉秀便說如今的歐洲與古代歐洲相比,在宗教方麵有了很大變化,她看到有些自稱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可事實上他們不過是偽教徒而已。她想知道那樣的偽教徒在歐洲有多少人,他們為什麽要裝作信教。他們是為了表明一種態度還是為了什麽其他原因?她很想知道這個原因。
布朗感覺遇到了一個難纏的對手,一方麵他不想迴到梁曉秀的問題,另一方麵有些問題他確實迴答不了。
梁曉秀說,她的問題是私人問題,不在考察範圍內,布朗不必猶豫,可以講出他真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