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秀畫了一個小時,勾勒出了《宋餅圖》的全貌。她想先把草圖放一放,再想想,然後再補充內容。


    夜深了,梁曉秀一點困意也沒有。漢學家的長信她已經看了17張紙了,還剩兩張紙,她想一鼓作氣把它看完。


    漢學家講到了宋代的水果。他說:


    宋代市民對水果的需求量非常大,食店裏果子與飲食平分秋色。市民就餐時,一般先上正食,然後再上水果,這和今日的有些餐館一樣。宋代水果既包括新鮮的水果,也包括曬製的幹果子、香藥果子等等。


    水果的種類五花八門,水果販子也很多。以開封府為例,當時的夜市非常發達,在子夜時分,還能夠聽到水果販子的叫賣聲。那裏的市民比其他小城市市民更有口福,他們可以吃到許多新的水果品種。比如江西的金橘,本為南方水果,由於距離遙遠、運輸不便的原因,市民一般很難見到。後來由於溫成皇後的鍾愛,江西金橘便在城中流行起來,走入了普通市民家。


    梁曉秀想,她都沒吃過江西金橘,不知那是什麽味道。宋代的水果肯定和現在的水果不一樣,那時的水果是什麽樣,誰能說清楚呀。


    她繼續往下看。漢學家每講一段,必要引經據典,支持他的論點。


    他舉例說: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專門標明《飲食果子》就是一證。從飲食節次來看,一般是正食上後,必上水果。


    荔枝是宋代最負盛名的水果。宋人認為,唐朝楊貴妃所嗜的四川荔枝,其實是荔枝中的次品,極品是福建興化軍的陳紫。《荔枝譜》一書例舉了陳紫、江綠、方家紅、遊家紫等32個著名品種,都是福建沿海四郡所產。此外,還記載了荔枝的三種加工技術:一是紅鹽,“以鹽梅鹵浸佛桑花為紅漿,投荔枝漬之,曝幹,色紅而甘酸,可三四年不蟲”;二是白曬,用“烈日幹之,以核堅位為止,蓄之甕中,密封百日,謂之出汗”;三是蜜煎,“剝生荔枝,榨出其漿,然後蜜著之。”


    宋代時,水果種類很多,出售水果的商販也很多。這是由於水果商販背後有一龐大的“果子行”支撐著的緣故。當時有一段文字專門記載了那種場景,從中可窺見一斑。一位官人曾雇一婢女,此女一家十口住在曹門外,無其他職業,專為果子行錘取石蓮肉度日,她說像她家這樣專供果子行的就有數十家之多,夏天要錘蓮百十車。可見,那是的水果行業多麽興旺發達。


    這種局麵的形成,原因當然是多方麵的,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麵是貴族對水果的喜好和推重,使之成為一代新潮的食風。


    漢學家把宋代飲食提高到了美學層次,梁曉秀根本不懂什麽美學,隻覺得人家學問大,能說出那麽多道理來。


    漢學家說,宋代的有些飲食具有美學特點:色香味俱全。


    他舉了宋代的橙釀蟹,說那就是市民經常所說的蟹釀橙。蟹釀橙的製作富有詩意:先將黃熟帶枝的大橙子,截頂,去瓤,隻留下少許汁液,再將蟹黃、蟹油、蟹肉放在橙子裏,仍用截去的帶枝的橙頂蓋住原截處,放入小甑內,用酒、醋、水蒸熟後,用醋和鹽拌著吃。


    那種橙釀蟹,不僅香,而且鮮,更主要的是它使人領略到了新酒、菊花、香橙、螃蟹色味交融的藝術氛圍。那就是美,就是美學的意境。


    那種形質兼美的食品在宋代城市中已經很多,市民們已不僅僅滿足於口腹之欲,而是將一般的食物也都賦予了一種意境的追求。


    “酥瓊葉”,其實是將宿蒸餅薄薄切就,塗上蜜或油,就火上炙,地上鋪上紙散火氣,炙好後,非常鬆脆,有止療化食功效,而且嚼起來仿佛作雪花聲。


    宋代市民還將對食物的審美情趣,擴大到視覺上,於是,雕花蜜煎應運而生。所謂雕花,較早出現的是在飲食市場上用瓜雕刻成的花樣食品,即“藥瓜”,還有用油麵糖蜜製成的“笑靨兒”果食。


    那是一種賞心悅目的工藝性食品,極受市民歡迎。好多城市飲食市場當時都推出了各自的傑作,如浦城的冬瓜——安置在壽架台上的一條三尺長冬瓜,刻上了假山、龜、鶴、壽星、仙女,構圖精妙,想象豐富。


    雕花蜜煎成就最高者為王公府第的廚師,他們用楊梅、冬瓜、金桔、鮮薑、嫩筍等,雕成甜酸的花梅球兒、清甜的蜜冬瓜魚、微辣帶甜的花薑,還在金桔、橙子、木瓜上雕出花及大段花、方花,又在青梅上雕出荷葉兒。


    可見,中國的美食源遠流長,美食加美雕,已經更深遠。中國人在飲食中都注入了雕刻和繪畫元素,不得不令人印象深刻,深深佩服。


    那些食品製作的美輪美奐,令人食欲大開。不過那類雕花蜜煎,費時費力,輕易不擺設,王公隻有在款待皇帝時才端出。那種追求藝術性的傾向,已擴展到食品製作的各個方麵。舉例說,那一個又一個冠以“假”字的象形菜,千姿百態,令人耳目一新。腰子假炒肺、假團圓燥子、江魚假、蝦蒸假奶、小雞假炙鴨、五色假料頭肚尖、假炙江瑤肚尖、假熬鴨、野味假炙、假炙鱟橙、假熬蛤蜊肉、假淳菜腰、假炒肺羊熬、下飯假牛凍、假驢事件、假蛤蜊、假熬鴨,舉不勝數,難以想象。


    中國人的創造力令人拍案叫絕。無論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中遊的,他們都可加以模仿。那些象形菜,是用麵筋、豆腐、山藥和菇類等全素食物為原料,其製法和前麵所說的“假煎肉”大同小異。如此巧製出來的“假葷菜”,色形味香俱全,使食客大開眼界。


    宋代飲食引領飲食風尚,為今日的中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不妨想想吧:宋代開封豐樂樓的眉壽,白礬樓的和旨,忻樂樓的仙醪等餐館當時提供了多少中國名菜!


    我的結論是:中國早在1000年就烹飪了偉大的美食佳肴,堪稱世界一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餐館的秘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草原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草原風並收藏中餐館的秘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