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末清初這個年代,那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崇禎。


    很多人都在疑惑,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帝王?當然,這本就是仁者見仁的事情。不過在我看來,他不算一個純粹的好人。


    可是當你真正的被這個社會‘**擄掠’過一番後,你會發現一個問題:什麽才算是好人?


    答案是:無從考究。


    崇禎是一個好人嗎?或許他是,但他卻不是個明智的人。袁崇煥也好,孫傳庭也好……這些明末最後的幾個悍將都是‘間接性’的死在了他手裏。還有他那多疑的性格,無疑都成為了壓垮大明王朝的稻草。


    李自成是一個好人嗎?曆史上的李自成也算是個英雄,帶領數十萬人民起義軍攻破了北京城。但是從此百姓們就翻身把歌唱了嗎?並沒有!


    吳三桂是好人嗎?當我深入的解讀過這個人的時候。我想說,至少這個人不算是壞人。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是吳三桂,而是它本身。


    那麽我們再來問,崇禎明智嗎?那我想應該不明智吧。不過他也曾經擁有過改革的雄心壯誌。雖然也是治標不治本罷了……


    所以在我看來,他還是有些不明智的。但若是非要給這位‘曆史明星’一個稱謂的話,我想那就隻能是‘勤勉’吧。


    這位大明開國以來最勤勉的皇帝,甚至在中國曆代皇帝中,他都是很勤勉的皇帝。兢兢業業十七載。


    雖然內憂與外患,讓他每日都是如履薄冰。但這位皇帝並沒有因此頹廢或是氣餒,而是立誌要將這大廈將傾的大明重振輝煌。


    然而,對於初賤這個後世‘不務正業’的小青年來講,這種所謂的‘勤勉’,不如換個說法來講,那就是‘不會折騰,瞎折騰。’


    所以關於明朝的滅亡,並不僅僅隻是因為某一個人的原因。初賤隻能說,人點背喝涼水都塞牙。國都亡了,這個黑鍋你做皇帝的不背,那讓誰背。


    明朝的覆滅,最大的威脅不是外患,而是內憂。便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中國。當年的中國,與四百年前的大明相比,同樣是慘不忍睹。滿清的鐵騎殺戮與日本人的殘暴,簡直是不憤不啟。


    內憂與外患,也要分時候來講不是?


    ……


    當年的大明王朝,其本身就已是憂患重重。


    先是統治集團腐敗,階級矛盾愈演愈烈。再是土地兼並嚴重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加上苛捐雜稅,弄得民不聊生。再加上黨爭不斷,農民起義。


    基於這點來看,明朝的覆滅便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沒有任何挽迴的餘地。


    就算是崇禎當年選擇了南遷。也不過是和五百年前的南宋一樣,再苦心殘喘個百十年罷了。


    ……


    但是僅對崇禎這個人來講,初賤還是很敬佩的,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一個名族的氣節與不屈。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拋去功績不論,明朝自開國以來……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與任何一個國家,簽訂過任何一條喪權辱國的條約。


    不論是自縊殉國的崇禎帝,還是後來被吳三桂絞殺的南明永曆帝。都做到了這一點。


    ……


    再有便是清朝了,這是一個維持了進三百年的王朝。


    從軍隊的實力來講,客觀地說,八旗軍的戰鬥力遠遠要比明朝的軍隊強悍的多。就算是明末時期最精銳的關寧鐵騎,與八旗軍比起來,也是差的不知一籌。


    雖然最為一個漢人,初賤很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事實就是事實。


    所以《朕的大清要亡了》這本書,初賤隻能給它定義為一本架空類的小爽文來寫。因為那個年代的大明朝,就算沒有滿清外族入侵,沒有李自成、張獻忠這些打著‘農民起義軍’的流寇,也終究還會有人來推翻它。這不是某個人,某件事,就可以決定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的江山要亡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隻如初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隻如初賤並收藏朕的江山要亡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