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初升,圓、亮、潔。但在月光下,卻正在發生一件殘忍的事情。

    一群八、九到十二、三歲的頑童,正每人手持六、七尺長,大拇指粗細的木棒在月下、池塘邊,草叢中,打殺青娃。

    原來城中來了幾個南方廚子,每人都做得一手好菜。特別是燒田雞腿,簡直妙不可言。於是引來許多食客,也就需要大量的青蛙。但因地處北方,許多大人都嫌蛤蟆(鄉下人把青蛙、蟾蜍統稱為蛤蟆)髒,而且據說有毒,而不願捉,所以就貼出告示收購。

    大人們雖不願捉,但卻替孩子們出了個生財之道,想想糖人、涼粉、米花糖,就不嫌髒了。況且他們正處在那種頑皮好動,而又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齡。於是就相約去池塘捉蛙。

    但一連多天都收獲不大。因為青蛙的身體顏色和草一樣,不是沒看見,就是離它還有好遠,它就“卟嗵”一聲跳入水中不見,於是隻好眼巴巴的望著池塘水,想著糖人,涼粉、米花糖。

    不知那個孩子突然道:“我有辦法了,可以捉到很多蛤蟆!”

    眾頑童齊跳起圍住他要他快說。那頑童道:“前兩天我和爸爸從親戚家有事迴來的晚了,天已經黑了,連月亮都升起來了。路過這池塘,發現許多蛤蟆從水中跳上來。我跺腳嚇唬它們,它們居然不怕,也不跳迴水裏,我想晚上來,一定能捉住好多。”

    眾頑童齊道聲好。於是吃了晚飯,會齊,就每人手持木棍來到池塘邊。一看,果然如那頑童所說,蛤蟆都遊到岸上草叢中。原來這時正是仲夏季節,又是十五晚上,正是群蛙配對繁育時候。所以蛙都遊到岸邊,爬上岸邊的草叢中。

    眾頑童一見大喜,發聲喊衝過去揮棍便打。說也怪,那些蛙見了他們居然不逃走,即使他們打死了一隻,旁邊的依舊如著了魔一般,不逃走,甚至不動。霎時間邊地都是蛙屍。蛙死後都翻過來,肚皮朝上,那白肚皮迎著皎潔的月光發出淒慘的白光。

    眾頑童正殺的高興,從村中又走來一個七、八歲的頑童,那頑童到了池塘邊看了一個會兒,突然衝過去邊阻止眾頑童殺蛙,邊叫道:“別打了,別打了。”

    眾頑童聽他喊叫得急,不由都停了手,一個頭領模樣的孩子驚奇的道:“樊平,你怎麽了?”

    那叫樊平的眼中含著淚光道:“樊挺哥,你們這麽做不覺得太殘忍了麽?你看這些蛤蟆多可憐。我求求你們,和我一塊去聽教書的王先生說故事好不好?”

    那叫樊挺的頑童聽了,卻突然笑了起來,道:“你們看這個小子多象個女孩子,連蛤蟆都怕。”

    一句話逗得眾頑童都笑了。

    那叫樊平的道:“我不是女孩子,我不怕蛤蟆,隻是覺得這樣做太殘忍了。求求你們別打了,去聽故事行麽?”

    那叫樊挺的道:“你真是個傻瓜,你不吃糖人,我們還吃呢!”說罷又和眾人揮棍打起蛤蟆來。

    那叫樊平的卻邊叫著求求你們別打了,邊阻止眾人。怎耐他人小勢孤,怎能阻止眾人。甚至有幾個嫌他礙事,還推打他幾下。

    突然那叫樊平的道:“好,你們不走我走了。不過我聽說這池塘中淹死過好幾個人。一到晚上就出來找替身,專吃小孩。甚至連大人都吃。前幾天外村有兩個大人三小孩,晚上路過這兒都被吃了!”

    眾頑童聽了齊住了手,心裏都有點害怕,嘴裏卻道:“你胡說,嚇唬誰!”

    樊平道:“你們不信算了,等鬼來把你們都吃了!你們看鬼從水裏出來了!”說罷,撒腿就跑。

    也恰好這時月亮被一塊烏雲遮住。風又不知吹在什麽上麵,居然發出“嗚嗚”的響聲,一隻貓頭鷹也及時大笑起來。

    眾頑童那裏還敢迴頭看,發聲喊,作鳥獸散,霎時走得幹幹淨淨。

    不久從貓頭鷹叫的陰影裏走出一個手提禪杖,一身和氣的和尚來,那人喃喃的道:“我尋找的傳人就是此人了。”

    第二天晚上,近子時時分,月色皎潔,照著大地,也照著墳地中一個七、八歲的頑童。那頑童正是樊平。

    樊平看著一個個墳墓,仿佛看見一個個鬼魂、僵屍從墓中走出。再加上不時傳來的貓頭鷹叫聲,和周圍風吹草木的輕鳴聲,以及不知名小蟲在草叢中蹦跳的聲音。心裏怕極了,真想一口氣跑迴家算了。但想到白天見到的那位慈眉善目的和尚說要教他武功,並眼見他在一塊石板上印了一個手指印,又不忍離去。最終好奇心終於戰勝了恐懼,他又向前走去。

    膽戰心驚地走了一段,他又想:“鬼不知是什麽模樣,真象戲上演的那樣麽?對了,我爺爺就埋在這塊墳地裏。人死後若能變成鬼。我爺爺的鬼一定不會欺侮我。他一定也不讓別的鬼來欺侮嚇唬我。說不定我還真能看見鬼那!不如停下來等一會兒,見一下爺爺、奶奶和別的鬼,看他們究竟是什麽模樣!”於是真的停下來。等了好一會兒,還不見鬼來,心道:“原來鬼也怕見人!”想到這裏膽色頓時大了。不久他就看見了師傅。師傅就對他說了前麵那些話。

    還道:“一個人不光要有剛才所說的善心、愛心、恆心、聰明,還要有膽色才行。才能做大事。以後你每晚此時到離此四裏的土崗下,我傳你武功。必須風雨無阻。如有一晚不來,我就不傳了。”

    自此,樊平就每晚到那學藝,隻到十五歲那年發生了一件大事。

    樊平一家共四口人:父母,哥哥及他自己。父母都隻是平常農人。但有一天父親經好友勸告,也為了給家裏多增加點收入,就東借、西借,借鄉鄰,借親戚,加上自己多年的積蓄,和人合開了個店鋪,收入到也不錯。但好景不長,和他父合夥的人見利忘義,為獨占店鋪,勾結外人設下圈套把他父親擠出了店鋪。不光擠出了店鋪,還讓他父欠下了許多外債。無奈之下,他父隻好將家裏的四畝地賣了,才勉強還了債。

    這年樊平十五歲,哥哥十八歲。他和哥哥原本都在私塾上學。但這時他倆卻無法繼續上學了。因為為了還債把家裏能賣的都賣了,一時間,連吃飯都成問題那還有錢上學!

    但教樊平的先生卻來找樊平,表示可以不收學費、書費、雜費也願意教他,希望他能迴去繼續上學。樊平苦笑(想到這裏,樊平一怔——原來自那時起,燦爛的笑容竟已與自己作別!自己大多都是在苦笑,就連真正開心時的笑也給人一種苦味!)道:“先生的心願,學生心領了。您老雖不收學費、書費、雜費,但我現在連下一頓飯能不能吃上都還是問題。您老總不能每天把飯也給我供上。我知道您老收入也不高,根本不可能供得起。就是能供得起,我也不會接受的。”

    先生道:“我以前之所以對你處罰重,實在是怕你因才生驕,而驕傲必然會落後。你要體諒我這番苦心。其實我也知道你在同窗中是學得最好的一個。象你這樣聰明的人,老夫平生還是第一迴見到。隻要稍加琢磨,將來必成大器。如因此埋沒,真是可惜。”說罷見樊平依舊無迴頭念書之意,隻好搖頭走了。

    先生的話讓樊平好一陣感動,以往對先生的不平,都化做一腔感激。

    晚上,樊平對師傅說了家裏的遭遇,說以後恐怕不能再來了。師傅道:“該傳的我都教給你了。至於以後的成就,就看你自己的修行了。我們師徒至此也算緣盡了。”說罷,自行去了。

    樊平追過去問他名姓,他道:“有緣自會相會,無緣問有何用。”邊說邊走遠了。

    父親和哥哥為了生計隻好去打長工。樊平則不。他先去那家店鋪查帳,在帳上查出了問題,據理和害他家的那人力爭,要迴來一部分錢。接著他對父母和大哥說自己要用這筆錢去學做生意經商。父親聽了一哆嗦!說什麽也不讓他去。他父親已經被做生意給嚇怕了。

    樊平道:“一個人不能因做某件事沒做成,就不去做。相反應該集上次失敗的經驗繼續去做,那樣會更容易成功。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人若因怕失敗而不去做某件事,就象因噎廢食一樣不可取。再說這筆錢我若不去查,根本就不可能有。不如讓我那去做生意經商。如成功了,咱們家從此擺脫困境。如不成功,最多隻當沒收迴這筆錢。”父母和大哥見他執意要去,最後無奈答應了。

    自此樊平棄筆經商。中間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看盡了世態炎涼。但他畢竟是聰明人,而且不怕吃苦,還有毅力,有眼光。雖經幾次失敗,但依舊堅持做下去。終於由小到大。最後居然把坑害他們家的那人整得破了產,並把那人的店鋪買了下來。

    他帶著夥計去接收那家店鋪時,恰好看到那人正在收拾東西準備離去。他身邊有一個大約十三、四歲的少年,勸那人道:“爹,您別哭了,別難受了。咱們雖然什麽財產都沒有了。但你還有孩兒我。我不上學了,和您一塊去做工掙錢,將來一定能把店鋪重新再買迴來,而且還要開更大的店鋪!”

    這些話傳人樊平耳中,不由使他迴想起自己家初遭大劫時,家裏人幾乎以為是世界末日到的情景來。還有那位老夫子的話。以及自己徘徊在學堂周圍,想著因不能繼續讀書,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心碎欲絕的情景。而自己自從那次離開學堂後,再也沒有,不願再去見,看到那學堂。那少年仿佛就是當年的自己。

    想到這裏,他做了一個決定。他的決定是在場的人都大吃一驚。特別是跟他來的幾個夥計,更是不解。

    這些人既是他雇的夥計,又是他的朋友。因為他是從社會最底層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所以,他從不把雇來的夥計當下人,而當他們是朋友。既嚴格要求他們做好工作,又了解他們的歡樂和憂愁。張三父親病重需要錢,他送上所需。李四有了難處他也幫。但他從不胡亂給別人錢。他隻給真正在難處,真正需要的人。即便不是夥計,他也給。因此他的夥計都把他當作朋友,以一種誓為知己者死的態度工作,保持店鋪的信譽。也因此他的店生意都很紅火,當然這與他的才智,眼光也有很大關係。

    因此這幾個夥計都不解。因為他們都清楚那人是如何坑害樊平家的。也了解他是怎樣從最底層嚐盡酸甜苦辣幹上來的。用“曆盡滄桑”來形容他的經曆決不為過。也因此他看上去總比實際年齡大。隻是肩卻比尋常人寬一些,手臂也比尋常人長一些。

    事後,他對夥計解釋道:“不錯,奪迴店鋪,讓他受到懲罰,是從我不能讀書,開始經商起的一個心願。但我看見他的兒子勸他的情景,就想起當年我勸我爹的情景。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使我想起因為不能上學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心痛欲碎的情景。這世上的悲劇已經太多,我又何必再製造悲劇!我既然已無法圓夢,何必讓別人再重複我走過的路。還是讓他去按自己所想,去讀書完成他自己的夢想。因此,我才撕毀契約,把店鋪還給他們。”

    他將店鋪歸還那人後,那人感動不已,深悔當年所做之事,親自過門向樊平全家陪罪。

    那少年和樊平交談之下居然很投機,自此兩人便成莫逆。

    那少年就是肖俊。

    和肖俊認識後不久,樊平一日心煩,心道自己終日忙於生意場中,和書本久違了好久了。就和店中夥計打聲招唿,出去閑轉,希望順便能買幾本好書看看。

    讀書是樊平一種特殊的休息方式。在紅塵中乏了、累了、煩了,讀讀書,就從紅塵中超脫出來。那些不順心,不愉快的事都丟到了天外。從中得到個平靜安定,如一波不起平湖一般的心景。然後再去做事,就象一個久缺養份的人補充了養份,既精神飽滿生龍活虎,又把紅塵中的得失看得開。

    正行間見一書攤,就過去觀看。突然發現一本書,書皮上的幾行字直撞入眼簾:“欲有精金美玉的人品,需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大事,需從薄冰上履過。”

    下麵是書名《菜根譚》三字。

    翻開看了幾頁,竟不忍釋手。逐向賣書老漢道:“此書多少錢?我買了。”

    那老漢道:“這位公子,對不起。這部書現隻剩此一本,已被另一位相公訂下。他迴去取錢了。你看,他來了。你若實在想要,不妨和他商量一下。”

    說話間,那人來到書攤前,交錢便欲取書。樊平見了急忙施禮道:“這位兄弟,在下有禮了。此書可否讓與在下?”

    那人搖頭道:“隻此一本,若讓與你,我又看什麽?”

    樊平道:“這…”

    思索了一會兒又道:“這樣吧,我按書的價錢出錢,你借我兩日,讓我把它抄完如何?”

    那人又搖搖頭道:“你也太小看我了。你若真喜歡,隻需留下地址,把書拿去,三日後我自會去取。隻是錢卻不用給了。”

    樊平聽了大喜道:“如此多謝。我看兄弟也是愛書之人,不防到舍下一敘如何?”

    那人道:“如此甚好!”

    於是倆人相攜邊走邊談,向樊平開的店鋪走去。等到了店鋪樊平書房時,兩人已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樊平道:“好書,是前人今人經驗與智慧的結晶,讀它是你不必去親身經曆就可掌握它們。”

    那人道:“不錯。特別是讀到好處,就如自己和書的作者在做心靈交流一般。兩人雖隔千裏、千年,亦如坐當麵談心一般。”

    兩人愈談愈投機,不覺天已黑了。

    和樊平一塊談心、一樣愛書之人就是王木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笑問江湖之二誰是兇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霍樸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霍樸真並收藏笑問江湖之二誰是兇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