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人性悲劇
笑問江湖之二誰是兇手 作者:霍樸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樊平到書房和李中州見禮後落座,莊丁捧上香茗後退了出去。
李中州道:“樊大俠,我的書信想你也收到了,對目前江湖中事,不知有何良策?”
樊平道:“晚輩不過粗通武技,大俠二字實不敢當。書信雖收到了,但具體該怎樣做,我想李前輩心中一定已有計劃?”
李中州道:“樊大俠這是謙虛。好,我就把計劃說出來,請你指正一下。”
原來因“江湖六絕”五死一殘。而“六絕”的後人卻又無先人的才智、威望,所以原定六人各震一方,李中州獨坐中州,一方有事群起支援的局麵已被打破。原本安定的江湖又顯亂象,而李中州雖有“江湖英雄令”卻獨木難支。所以這次請“武林八大世家”、少林、武當兩派俗家掌門及樊平三人同來商量。欲效當年峨嵋金頂選“六絕”鎮天下一般,重新再尋六人按原劃分地各統一方豪傑,各鎮一方,李中州依舊居中。到時一方有事群起支援,那樣才顯亂象的江湖便自可平靜下來。等江湖平靜下來,再召開一次江湖英雄大會,另選七人出來,到時六人各鎮一方,一人居中。李中州也要把“江湖英雄令”交與鎮中州,即新的武林盟主。
但因老一輩人大多年事已高,所以這次各世家、門派派來的都是年青豪傑。
本來這次還請了“六絕”的後人,但有的迴信說不能來,有的根本連信也未迴。
李中州說完,樊平道:“這麽大的事‘六絕’後人為何推托?”
李中州道:“除‘劍絕’葉孤鶴的後人要伺候父親外,另外‘五絕’的後人都自知威望武功不怎麽樣,來了不過徒丟其人、辱沒祖宗。”
樊平道:“怎麽會這樣?他們父輩武功都可稱絕頂高手,他們已得父輩真傳,應該很不錯才對!”
李中州苦笑道:“這是你這麽認為。實際上則不然。因為父輩功高望重,什麽都替他們想好、辦好了。而人通常如果過得太舒服就不願去下苦。而武功這一道又無一不是下苦功才能得來的。再加上父輩們自己雖下了苦、吃了苦,卻又不希望子孫們受苦。所以他們的武功實際並不怎麽樣。這和三十年前‘八大世家’的情形差不多!‘金錢幫’才興起時武林中對‘八大世家’都寄望很重。但‘金錢幫’一崛起‘八大世家’並不堪重擊,便傷忘大半。也隻所以‘江湖六絕’才能崛起江湖和‘金錢幫’相抗衡。也是因為那一次重創,‘八大世家’終於明白:愛孩子要得法,否則反對其不好。年青人光享受不下苦並不是好事。隻有下苦功、嚐盡苦,苦盡甘來才是真正對他們的愛護。當然其實別的門派也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因此他們嚴厲得盡乎刻薄地訓練自己的弟子。也因此‘八大世家’近幾年才重震昔日神威,也才有象南宮無忌、慕容有情、左丘那樣的高手出現江湖。而‘六絕’的後人卻絕不及他們。”
樊平聽後歎道:“三十年前是‘八大世家’因不願弟子吃苦,結果幾乎遭滅門之災。也是他們明白——人,特別是江湖人強存弱亡,使他們懂得讓孩子們吃點苦,多受點磨難,隻會使他們更有成就更有出息。而三十年後‘六絕’子孫卻又重複他們三十年前的悲劇。為什麽他們不接受教訓呢?”
李中州聞言道:“人,特別是咱們中原人,一生奮鬥似乎都是為了孩子。所以他們功成名就後就不願子孫再去下苦、受苦,隻讓他們坐享其成。他們卻不明白——他們之所以有那種成就,是因為他們比別人下的苦,吃的苦多才能有那種成就。這樣的悲劇不光出現在‘八大世家’、‘六絕’後人身上,以前有過,現在還有,將來照樣還會有。而我聽人說東灜扶桑的人和咱們就不一樣。他們一些人功成名就後,還依舊嚴厲地要求他們的子弟,讓他們去吃比自己更多的苦。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人若不自己去播種、耕耘,就不知道果實得來不易,就不會愛惜果實。不愛惜果實,就會把別人遺留給他的果實輕易丟失!”
樊平道:“不說這些了,前輩你心裏是怎樣分配人手的?”
李中州道:“南宮世家代替‘刀絕’鎮守當地;‘江西離家’代替‘槍絕’鎮守當地;‘上官世家’頂替‘棍絕’鎮守當地;‘慕容世家’代替‘蜀中唐門’率川中豪傑鎮守當地;‘皇甫世家’頂替‘鞭絕’鎮守當地;‘妙手斑家’頂替…”李中州說到這裏略沉吟了一下道:“暫代‘劍絕’鎮守當地。我及少林、武當俗家掌門坐鎮中州。‘淮南鷹爪王世家’、‘老字號溫家’及你和王木犢、肖俊做各路總策應。丐幫依舊承擔傳信聯絡的責任。”
樊平道:“前輩分配的確實不錯。不過我和王木犢、肖俊……”
李中州打斷道:“你不用謙虛推辭了。你們三人的身世來曆,我已經派人調查過了。我認為你們除功夫可以外,還很可靠。我還準備在江湖亂象平定後選盟主時,推舉你作為一下任盟主!”
樊平道:“在下不是謙虛,以在下的武功、品性、聲望實在是難以擔當如此重任!”
李中州道:“所以我說待江湖平定以後。因為以你的才智武功、品性,在這段時間裏必將有所作為。到那時就什麽都俱備了。我選你做下一任盟主,一來是因為我年事已高,做事總覺力不從心;二是因為你這人有愛心,有對大眾的愛心。這也是最重要的。而江湖中許多人出來闖,隻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爭名利。”
李中州的話,使樊平深沉如湖、如止水的心靈深處,衝出一股如久經壓抑而終於爆發的火山一般的情感。這情感幾乎是樊平流淚!卻終於沒流出來。也是他想起師傅傳藝前對他說的那段話。
“我隻所以選你做傳人。是因為你有悲天憫人之心。有愛心,愛大眾、愛眾生萬物心。然後才有愛自己心。”
“一個人隻有有大愛心,才有大心胸。有大心胸,才有高遠眼光。有大心胸,高遠眼光,才能盛天下,才有大惠於眾生。”
“而一個有愛心、善心的人必定有好的品德個性。也就是說一個好的品德個性,從小的方麵說可以是自己受益一生。從大的方麵說可是眾生受益。反之,則害人、害己。”
“從一方麵來說心地、品德、性格,比知識更重要。因為一個人若有了好品德、性格,若知識淺薄,還可以慢慢學。而一個人若品性特壞,知識越多,越聰明,危害必越大。最後受的報應也越重。”
“這就象去某一個地方選路。路若選對了,就算走的再慢,最後也能到達目標;而路若選錯了,走的越急、越快、越遭糕!”
“本門功夫名曰‘修心養性神功’,心愈正,胸懷愈大,品德越好,越有恆心毅力,成就也就越高。”
想起這些話,師傅那慈祥、溫馨的麵容就出現在麵前。也是他想起許多往事,包括初遇肖俊、王木犢時的情景。
李中州道:“樊大俠,我的書信想你也收到了,對目前江湖中事,不知有何良策?”
樊平道:“晚輩不過粗通武技,大俠二字實不敢當。書信雖收到了,但具體該怎樣做,我想李前輩心中一定已有計劃?”
李中州道:“樊大俠這是謙虛。好,我就把計劃說出來,請你指正一下。”
原來因“江湖六絕”五死一殘。而“六絕”的後人卻又無先人的才智、威望,所以原定六人各震一方,李中州獨坐中州,一方有事群起支援的局麵已被打破。原本安定的江湖又顯亂象,而李中州雖有“江湖英雄令”卻獨木難支。所以這次請“武林八大世家”、少林、武當兩派俗家掌門及樊平三人同來商量。欲效當年峨嵋金頂選“六絕”鎮天下一般,重新再尋六人按原劃分地各統一方豪傑,各鎮一方,李中州依舊居中。到時一方有事群起支援,那樣才顯亂象的江湖便自可平靜下來。等江湖平靜下來,再召開一次江湖英雄大會,另選七人出來,到時六人各鎮一方,一人居中。李中州也要把“江湖英雄令”交與鎮中州,即新的武林盟主。
但因老一輩人大多年事已高,所以這次各世家、門派派來的都是年青豪傑。
本來這次還請了“六絕”的後人,但有的迴信說不能來,有的根本連信也未迴。
李中州說完,樊平道:“這麽大的事‘六絕’後人為何推托?”
李中州道:“除‘劍絕’葉孤鶴的後人要伺候父親外,另外‘五絕’的後人都自知威望武功不怎麽樣,來了不過徒丟其人、辱沒祖宗。”
樊平道:“怎麽會這樣?他們父輩武功都可稱絕頂高手,他們已得父輩真傳,應該很不錯才對!”
李中州苦笑道:“這是你這麽認為。實際上則不然。因為父輩功高望重,什麽都替他們想好、辦好了。而人通常如果過得太舒服就不願去下苦。而武功這一道又無一不是下苦功才能得來的。再加上父輩們自己雖下了苦、吃了苦,卻又不希望子孫們受苦。所以他們的武功實際並不怎麽樣。這和三十年前‘八大世家’的情形差不多!‘金錢幫’才興起時武林中對‘八大世家’都寄望很重。但‘金錢幫’一崛起‘八大世家’並不堪重擊,便傷忘大半。也隻所以‘江湖六絕’才能崛起江湖和‘金錢幫’相抗衡。也是因為那一次重創,‘八大世家’終於明白:愛孩子要得法,否則反對其不好。年青人光享受不下苦並不是好事。隻有下苦功、嚐盡苦,苦盡甘來才是真正對他們的愛護。當然其實別的門派也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因此他們嚴厲得盡乎刻薄地訓練自己的弟子。也因此‘八大世家’近幾年才重震昔日神威,也才有象南宮無忌、慕容有情、左丘那樣的高手出現江湖。而‘六絕’的後人卻絕不及他們。”
樊平聽後歎道:“三十年前是‘八大世家’因不願弟子吃苦,結果幾乎遭滅門之災。也是他們明白——人,特別是江湖人強存弱亡,使他們懂得讓孩子們吃點苦,多受點磨難,隻會使他們更有成就更有出息。而三十年後‘六絕’子孫卻又重複他們三十年前的悲劇。為什麽他們不接受教訓呢?”
李中州聞言道:“人,特別是咱們中原人,一生奮鬥似乎都是為了孩子。所以他們功成名就後就不願子孫再去下苦、受苦,隻讓他們坐享其成。他們卻不明白——他們之所以有那種成就,是因為他們比別人下的苦,吃的苦多才能有那種成就。這樣的悲劇不光出現在‘八大世家’、‘六絕’後人身上,以前有過,現在還有,將來照樣還會有。而我聽人說東灜扶桑的人和咱們就不一樣。他們一些人功成名就後,還依舊嚴厲地要求他們的子弟,讓他們去吃比自己更多的苦。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人若不自己去播種、耕耘,就不知道果實得來不易,就不會愛惜果實。不愛惜果實,就會把別人遺留給他的果實輕易丟失!”
樊平道:“不說這些了,前輩你心裏是怎樣分配人手的?”
李中州道:“南宮世家代替‘刀絕’鎮守當地;‘江西離家’代替‘槍絕’鎮守當地;‘上官世家’頂替‘棍絕’鎮守當地;‘慕容世家’代替‘蜀中唐門’率川中豪傑鎮守當地;‘皇甫世家’頂替‘鞭絕’鎮守當地;‘妙手斑家’頂替…”李中州說到這裏略沉吟了一下道:“暫代‘劍絕’鎮守當地。我及少林、武當俗家掌門坐鎮中州。‘淮南鷹爪王世家’、‘老字號溫家’及你和王木犢、肖俊做各路總策應。丐幫依舊承擔傳信聯絡的責任。”
樊平道:“前輩分配的確實不錯。不過我和王木犢、肖俊……”
李中州打斷道:“你不用謙虛推辭了。你們三人的身世來曆,我已經派人調查過了。我認為你們除功夫可以外,還很可靠。我還準備在江湖亂象平定後選盟主時,推舉你作為一下任盟主!”
樊平道:“在下不是謙虛,以在下的武功、品性、聲望實在是難以擔當如此重任!”
李中州道:“所以我說待江湖平定以後。因為以你的才智武功、品性,在這段時間裏必將有所作為。到那時就什麽都俱備了。我選你做下一任盟主,一來是因為我年事已高,做事總覺力不從心;二是因為你這人有愛心,有對大眾的愛心。這也是最重要的。而江湖中許多人出來闖,隻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爭名利。”
李中州的話,使樊平深沉如湖、如止水的心靈深處,衝出一股如久經壓抑而終於爆發的火山一般的情感。這情感幾乎是樊平流淚!卻終於沒流出來。也是他想起師傅傳藝前對他說的那段話。
“我隻所以選你做傳人。是因為你有悲天憫人之心。有愛心,愛大眾、愛眾生萬物心。然後才有愛自己心。”
“一個人隻有有大愛心,才有大心胸。有大心胸,才有高遠眼光。有大心胸,高遠眼光,才能盛天下,才有大惠於眾生。”
“而一個有愛心、善心的人必定有好的品德個性。也就是說一個好的品德個性,從小的方麵說可以是自己受益一生。從大的方麵說可是眾生受益。反之,則害人、害己。”
“從一方麵來說心地、品德、性格,比知識更重要。因為一個人若有了好品德、性格,若知識淺薄,還可以慢慢學。而一個人若品性特壞,知識越多,越聰明,危害必越大。最後受的報應也越重。”
“這就象去某一個地方選路。路若選對了,就算走的再慢,最後也能到達目標;而路若選錯了,走的越急、越快、越遭糕!”
“本門功夫名曰‘修心養性神功’,心愈正,胸懷愈大,品德越好,越有恆心毅力,成就也就越高。”
想起這些話,師傅那慈祥、溫馨的麵容就出現在麵前。也是他想起許多往事,包括初遇肖俊、王木犢時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