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沈三老爺和沈福喜父女兩的確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一旦在心裏認定了一件事,那麽絕對片刻不能耽擱的就要立刻付諸實踐。
沈三老爺吃過飯就拿著自己昨晚熬夜整理出來的——流民安置辦法——急匆匆地去了衙門,流民都在城外幹靠著也不是個事兒,得跟進說服其他人同意接收這些流民才行。
而沈福喜想到沈閎以前似乎經常接觸西洋人,所以吃飽之後也飛快地迴房開始寫信。
沈三老爺在衙門裏的事商議得十分順利,畢竟安置流民也是一件提高風評美化考績的事兒,大家之所以不同意隻是因為找不到能夠解決安置難題的方法,如今沈三老爺拿出的方法,不但全麵而且細致可行,將吃住和安全問題全都包含了進去,所以大家都十分爽快地同意了這個舉措。
衙門裏達成了一致意見之後,沈三老爺也沒多加耽擱,一方麵派人請鞏掌櫃來說明了情況,得到鞏掌櫃的同意之後,便派出幾隊人手,一隊人去城外將流民按照家庭、年齡、身體狀況等方麵分成十人左右的小組,盡量將青壯勞力和老弱病殘搭配起來。
另外幾隊人在城中張貼告示並且告知百姓們,誰家能夠提供屋子給流民過冬,可以減免在錢莊借錢的利息,一邊宣傳一邊記錄統計,好在慶州城比較大,人口基數也比較多,所以還不到晚上,就已經落實了一百多個可以讓流民落腳的地點。
沈三老爺把城裏的情況跟城外的分組情況大致一合,隻差兩組人沒有地方住了。、
程長史提議道:“歸雲觀已經修繕好了,那邊還能安置一些人的。”
如此一來,所有流民的住處就全部得到了解決。
沈三老爺親自到了城樓上,對著下麵的流民,把入城之後需要遵守法紀的要求再三重申,然後又講解了安置的辦法。
眾人都暫且分散住在百姓家中,每個小組可以領到一部分的衣物、幹柴和糧食,也會給他們三天的時間休整。三天後所有可以幹活的青壯流民就要開始來修繕圍牆和護城河,並沒有工錢發放,但是會有柴火和食材供給給各個組。
從現在到來年開春可以開荒種地為止,所有的流民都必須按組活動,所有的東西也都是按組發放,同組成員之間必須團結互助,不可以打架生事。這期間表現不好的人會被驅逐出去,其餘能留下來的人,待到明年春天,便會有官兵上門核查戶籍信息,幫助他們在當地重新入籍落戶,
下麵的官兵又講沈三老爺講的東西像流民們講解清楚,等到所有人都明白之後,天色已經漸漸昏暗下來,沒有太陽再繼續提供溫暖了,外麵的溫度頓時急劇下降。
沈三老爺下令打開城門,以組為單位由官兵領著入城,分別安置在之前就登記好的各個百姓家中。
直到最後兩組流民在道觀安置下來之後,夜已經很深了。
沈三老爺緊緊身上的大氅,迴頭看著道觀中昏黃卻有著融融暖意的燭光,心裏的第一塊石頭總算落地。
無論日後怎樣,如今都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沈三老爺這邊還算一切順利,沈福喜這邊卻很是不順,信寫了撕撕了寫的,用詞再三斟酌,但還是怎麽寫都無法讓自己滿意。
沈閎不是沈三老爺這樣控女兒的二十四孝老爹,那可是個成精多年的老狐狸,這封信到底該怎麽寫才能打探到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卻又不暴露出更多的意圖呢?
沈福喜倒在床上,雙眼放空地盯著帳頂,忽然想到,自己離京這麽久,從來都沒給沈閎寫過隻字片語,如今突然一反常態的寫信就已經十分的不正常了,偏生自己還在這裏考慮了一天該如何讓這件不正常的事情看起來更正常一點,簡直就是做了一天的無用功好麽!
又經過一晚上的深思熟慮,沈福喜還是決定寫信給阿哥和陸雲景,他們現在也都開始做事了,京城那邊繁華,說不定有可能接觸到西洋人。
這些亂糟糟的事情大致安排妥當之後,便已經到了年根兒下,今年的年夜飯隻多了沈昕業一個人,卻顯得家裏熱鬧了不少。
修繕城牆的工作到過年也停工休息了幾日,流民們雖然每日幹活有些辛苦,但是有地方住有棉衣穿,每天迴家還有熱騰騰的飯菜,最重要的是,隻要老老實實地幹活,開春後就可以在這裏落下戶籍開墾荒地。
在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待中,所有流民都還算安穩老實,個別人起了壞心之後,根本不等官府發覺,其他流民就會開始齊心抵禦這種害群之馬,所以即便是容納了一千多流民,慶州城的正月依舊是和諧而溫馨的。
出了正月之後轉眼就開春了,修繕城牆的工作已經進入尾聲,沈三老爺派人丈量了城外的土地,劃定了幾個可以開荒的區域,先將流民派到各處蓋了泥坯房,又給他們提供了開荒的工具,等到房子晾幹可以住人以後,就可以將流民分批挪到城外來開荒種地了。
當然,在土地有所收獲之前,糧食都還是由官府暫時借給眾人,待秋收後還上即可。
雖然是把人挪出去了,但是沈三老爺也並非直接放手不管,他劃定的幾處開荒場所都在比較大的鄉鎮邊上,跟裏長和保長也都打過招唿,在這些人徹底把慶州當做是家穩定下來之前,還是需要一定的監管和控製的。
沈三老爺今年上半年任期將滿,需要迴京述職,之後是繼續在慶州任職還是另有安排,此時尚且還說不好。
趙氏離京也兩年多了,雖說自家關起門來小日子過得很是悠哉,但畢竟根還是在京城的,家裏的爹娘兄弟、兒子孫子,都是她日日惦念放心不下的。
所以打一出正月,趙氏就開始張羅著收拾東西,這兩年在慶州,官商送的節禮年禮就不少,再加上一些其他孝敬和趙氏買迴來的,平時都放在庫房裏倒不覺得,如今要開始收拾才發現數量居然如此之多,迴京怕是得多雇兩艘船才行了。
這樣一忙便過去了月餘,等她再迴過神來的時候,發現女兒不知道什麽時候居然躥高了好大一截,正月裏叫人來量身做好的春裝,此時穿著居然已經有些露手腕腳踝了。
做了七八年胖團子的沈福喜小同學,在這和煦的春風中猶如抽了條的楊柳,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亭亭玉立起來。
一旦在心裏認定了一件事,那麽絕對片刻不能耽擱的就要立刻付諸實踐。
沈三老爺吃過飯就拿著自己昨晚熬夜整理出來的——流民安置辦法——急匆匆地去了衙門,流民都在城外幹靠著也不是個事兒,得跟進說服其他人同意接收這些流民才行。
而沈福喜想到沈閎以前似乎經常接觸西洋人,所以吃飽之後也飛快地迴房開始寫信。
沈三老爺在衙門裏的事商議得十分順利,畢竟安置流民也是一件提高風評美化考績的事兒,大家之所以不同意隻是因為找不到能夠解決安置難題的方法,如今沈三老爺拿出的方法,不但全麵而且細致可行,將吃住和安全問題全都包含了進去,所以大家都十分爽快地同意了這個舉措。
衙門裏達成了一致意見之後,沈三老爺也沒多加耽擱,一方麵派人請鞏掌櫃來說明了情況,得到鞏掌櫃的同意之後,便派出幾隊人手,一隊人去城外將流民按照家庭、年齡、身體狀況等方麵分成十人左右的小組,盡量將青壯勞力和老弱病殘搭配起來。
另外幾隊人在城中張貼告示並且告知百姓們,誰家能夠提供屋子給流民過冬,可以減免在錢莊借錢的利息,一邊宣傳一邊記錄統計,好在慶州城比較大,人口基數也比較多,所以還不到晚上,就已經落實了一百多個可以讓流民落腳的地點。
沈三老爺把城裏的情況跟城外的分組情況大致一合,隻差兩組人沒有地方住了。、
程長史提議道:“歸雲觀已經修繕好了,那邊還能安置一些人的。”
如此一來,所有流民的住處就全部得到了解決。
沈三老爺親自到了城樓上,對著下麵的流民,把入城之後需要遵守法紀的要求再三重申,然後又講解了安置的辦法。
眾人都暫且分散住在百姓家中,每個小組可以領到一部分的衣物、幹柴和糧食,也會給他們三天的時間休整。三天後所有可以幹活的青壯流民就要開始來修繕圍牆和護城河,並沒有工錢發放,但是會有柴火和食材供給給各個組。
從現在到來年開春可以開荒種地為止,所有的流民都必須按組活動,所有的東西也都是按組發放,同組成員之間必須團結互助,不可以打架生事。這期間表現不好的人會被驅逐出去,其餘能留下來的人,待到明年春天,便會有官兵上門核查戶籍信息,幫助他們在當地重新入籍落戶,
下麵的官兵又講沈三老爺講的東西像流民們講解清楚,等到所有人都明白之後,天色已經漸漸昏暗下來,沒有太陽再繼續提供溫暖了,外麵的溫度頓時急劇下降。
沈三老爺下令打開城門,以組為單位由官兵領著入城,分別安置在之前就登記好的各個百姓家中。
直到最後兩組流民在道觀安置下來之後,夜已經很深了。
沈三老爺緊緊身上的大氅,迴頭看著道觀中昏黃卻有著融融暖意的燭光,心裏的第一塊石頭總算落地。
無論日後怎樣,如今都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沈三老爺這邊還算一切順利,沈福喜這邊卻很是不順,信寫了撕撕了寫的,用詞再三斟酌,但還是怎麽寫都無法讓自己滿意。
沈閎不是沈三老爺這樣控女兒的二十四孝老爹,那可是個成精多年的老狐狸,這封信到底該怎麽寫才能打探到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卻又不暴露出更多的意圖呢?
沈福喜倒在床上,雙眼放空地盯著帳頂,忽然想到,自己離京這麽久,從來都沒給沈閎寫過隻字片語,如今突然一反常態的寫信就已經十分的不正常了,偏生自己還在這裏考慮了一天該如何讓這件不正常的事情看起來更正常一點,簡直就是做了一天的無用功好麽!
又經過一晚上的深思熟慮,沈福喜還是決定寫信給阿哥和陸雲景,他們現在也都開始做事了,京城那邊繁華,說不定有可能接觸到西洋人。
這些亂糟糟的事情大致安排妥當之後,便已經到了年根兒下,今年的年夜飯隻多了沈昕業一個人,卻顯得家裏熱鬧了不少。
修繕城牆的工作到過年也停工休息了幾日,流民們雖然每日幹活有些辛苦,但是有地方住有棉衣穿,每天迴家還有熱騰騰的飯菜,最重要的是,隻要老老實實地幹活,開春後就可以在這裏落下戶籍開墾荒地。
在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待中,所有流民都還算安穩老實,個別人起了壞心之後,根本不等官府發覺,其他流民就會開始齊心抵禦這種害群之馬,所以即便是容納了一千多流民,慶州城的正月依舊是和諧而溫馨的。
出了正月之後轉眼就開春了,修繕城牆的工作已經進入尾聲,沈三老爺派人丈量了城外的土地,劃定了幾個可以開荒的區域,先將流民派到各處蓋了泥坯房,又給他們提供了開荒的工具,等到房子晾幹可以住人以後,就可以將流民分批挪到城外來開荒種地了。
當然,在土地有所收獲之前,糧食都還是由官府暫時借給眾人,待秋收後還上即可。
雖然是把人挪出去了,但是沈三老爺也並非直接放手不管,他劃定的幾處開荒場所都在比較大的鄉鎮邊上,跟裏長和保長也都打過招唿,在這些人徹底把慶州當做是家穩定下來之前,還是需要一定的監管和控製的。
沈三老爺今年上半年任期將滿,需要迴京述職,之後是繼續在慶州任職還是另有安排,此時尚且還說不好。
趙氏離京也兩年多了,雖說自家關起門來小日子過得很是悠哉,但畢竟根還是在京城的,家裏的爹娘兄弟、兒子孫子,都是她日日惦念放心不下的。
所以打一出正月,趙氏就開始張羅著收拾東西,這兩年在慶州,官商送的節禮年禮就不少,再加上一些其他孝敬和趙氏買迴來的,平時都放在庫房裏倒不覺得,如今要開始收拾才發現數量居然如此之多,迴京怕是得多雇兩艘船才行了。
這樣一忙便過去了月餘,等她再迴過神來的時候,發現女兒不知道什麽時候居然躥高了好大一截,正月裏叫人來量身做好的春裝,此時穿著居然已經有些露手腕腳踝了。
做了七八年胖團子的沈福喜小同學,在這和煦的春風中猶如抽了條的楊柳,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亭亭玉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