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行不知家鄉好,不漂泊不知家是港灣,在外讀書十年,在外工作一年,卻在大學才感受到思鄉,遲鈍到大學才突然體會到了思鄉這種情感的我,在大眾裏是不是有點奇葩?


    在初中同鄉的小夥伴因為想家哭哭啼啼的年紀,我是那個用半邊肩膀安慰她們的存在,那時候我怎麽就完全感受不到她們的心情呢?甚至覺得她們傻蠢傻蠢的,就兩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又沒有多遠,周末休息就可以迴家了,哭啥啊?直到上了大學,離家似乎更遠了一些,我才開始想家了?


    其實不是的,這和距離沒有關係。隻是因為長大了之後,家的存在似乎是軟肋但也是鎧甲。對於家一直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高中之前一直覺得家人裏除了爺爺奶奶外誰都不在乎我,我的存在多餘而礙事。可能也是因為這樣的心情讓我對於家沒有什麽太大的依賴,感情的層麵隻停留在思念爺爺奶奶,而因為父親小學五年級的橫空插手強丨製把我帶離他們身邊,讓我和他們疏離了一些,直到初中時我被送到市裏借讀住校,那時候的我覺得自己是被所有家人拋棄了。


    雖然後來的後來我知道他們是希望我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那時候一無所知的我被傷害了卻是不可磨滅的事實。那時候心有怨懟讓我更多的沉浸在一種自我厭惡中難以自拔,父母的劍拔弩張讓我忍不住猜測我的存在是不是個錯誤,孕育的孩子應該是父母愛情的結晶生命的延續,被感情不好的他們生下來的我算是什麽?似乎成為了礙眼的存在,說不定是個拖油瓶……忍不住就思考起自己的存在有什麽意思,思考著為什麽家人好像都不喜歡我,思考著為什麽我的家人常常吵得天崩地裂……更多的心緒在混亂的家庭關係裏沉浮而沒有時間去思念什麽,我都快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何來想家的念頭,那時候的我隻想逃離那個充滿腥風血雨的地方……


    但是結束一個學期的疲累學習迴家後,能看到小弄堂裏慈祥的爺爺,能吃到奶奶做的香噴噴的飯菜,心裏的焦灼和動丨蕩卻會莫名的被平息得到安撫,躺在充滿自己氣味的房間裏,噩夢也不會再糾纏的那麽緊,這些感覺雖然存在卻沒有心思細想,家裏的不合氛圍從來沒有消弭半分,白天我尚可窩在爺爺家或者去找小夥伴玩耍,但是夜晚我總是一個人在偌大的空房間聽寂寞的聲音,父母因為兩看相厭而各自在外麵會玩到很晚才迴來,而他們迴來的時候我已經睡了……我們之間缺乏交流,那時候我覺得他們討厭我不在意所以才會避開我,因此對於這個家我除了覺得它是個睡覺的地方以外……沒有更多的感覺。因為這個家不是我長大的地方,我長大的地方是爺爺家,雖然兩個家在同一個小鎮,卻……天差地別……而父親的專丨製獨斷讓我不能繼續住在爺爺家。


    為什麽不能住在爺爺家?那是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父親發現我的學習成績平平就以爺爺奶奶太寵我也沒有能力輔導我為由,把我強行帶離了他們身邊,吃飯依舊在爺爺家,但是睡覺卻必須迴這個所謂的家……在這裏我有一間自己的房間卻依舊覺得空落落,直到現在我才知道那種感覺叫做陌生,那時候的我極度沒有安全感,對父母也充滿了不信任……


    試想你之前的人生都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他們照顧你的起居飲食,一起吃飯一起看著電視度過愉快的夜晚時光,然後你和他們住在同一間臥房與奶奶同塌而眠,不用擔心半夜踢了被子會著涼,不會一個人不會寂寞……而來到這裏,一切都變了……夜晚做完作業不是一起看電視的愉快時光,你的父母總是會莫名其妙的吵架然後摔門各走一邊……而你因為陌生感而尷尬的僵立在原地……那時候的我真的不會和他們相處,他們於我而言隻是要被稱唿為爸爸媽媽,但僅比陌生人熟悉一點的人罷了。電視的聲音那麽嘈雜心裏卻安靜的可怕……除了默默的縮迴房間還能幹嘛?所以這邊這個家,也隻有我的房間讓我有一點點舒適的感覺……哪怕現在也是這樣的……


    也是因為這樣的環境讓我的情緒處於一種微妙的狀態,從而讓我默默的對“家”有了很多排斥和抵觸吧……所以我不知道想家是什麽,雖然我會有那種想迴去見爺爺奶奶的情緒,會在累的時候想迴到自己的房間睡一覺,卻不會像同鄉的孩子那樣把這些表達為直白的想家,我抵觸家那個可怕而死寂的地方,我隻是想我的爺爺奶奶罷了。如果這樣的情緒是想家的話,那麽就是那句話了吧!有他們的地方才是我的家。


    他們陪伴我長大的那份情誼向我傳承家的概念,他們讓我真正的領悟丨到什麽是想家,這個空泛的概念展開來應該就是想念他們給我的快樂日子,無法忘記他們對我的點點滴滴照顧和寵溺,他們比老丨師更早教丨會我感知這個世界,他們在我還是嗷嗷待乳什麽也不懂的的嬰孩時期就給予了我溫暖,他們讓我知道有他們的地方就是我的港灣,這就是家吧!而不是那個整天充滿火丨藥味的大房子裏針鋒相對的父母,那裏隻是我的一個棲身之所並不是家。


    爺爺奶奶在歲月間的陪伴和撫養讓我很早就感受到了家的含義,卻是到很久很久之後才真真正正明白他們教丨會我的遠遠不止這些,直到爺爺去世很久之後的現在我才懂得,那些相處的日子裏他教丨會我的東西夠我用一生去慢慢品讀,那些記憶裏的細枝末節融入生活,是爺爺一點點把道理無聲的植入,很慶幸我是在他們身邊長大,才沒有成為一個冷漠的人。他們把所有的溫暖都給了我,他們給了我一個溫暖而詩意的童年,他們是我最好的啟蒙老丨師,他們就是我的家。這種強烈思念他們的情緒就是想家啊!我終於深刻的明白,爺爺用他的離世讓我徹底體會到,我的家崩塌了一些,那個慈祥的老者讓我明白何為想家之後讓我領悟丨到何為思鄉。


    當我畢業歸來,迴到這個我成長的小鎮,不得不真真正正開始接受爺爺已經不在這個事實,當我帶上相機想要追憶過去,沿著記憶找尋那些爺爺帶我去玩耍過的地方,才猛然驚覺一切都變了,十年來小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才意識到我居然是此刻才認認真真的去端詳我的故鄉,這個我成長了十二年的地方,以前的我都隻是看著它的表麵而沒有認真去看它的內裏,明明應該是最熟悉的卻因為自以為是的熟悉,而從來沒有正視過那些變化和消失……所以當我意識到這些的時候,它已經不是我記憶裏的的模樣,它變得陌生又熟悉……


    很多曾經的老街邊雖然還有一兩間原來的老房子,但是大多數都變成了樓房,小道被擴建成寬大的馬路,街邊的小攤販已經不見蹤影,貼滿各種大字報的公告牆已經不複存在,路邊梧粗丨大的梧桐樹不知道是移栽還是已經化作塵土……抬頭看到的是被高樓割裂的天空,偶爾可見幾隻雀鳥飛過……爬到山上俯瞰小鎮已經不似小時候,單單是上山的路就因為擴建而變得更加遠了,曾經可以抄近路的小道不是被堵死就是已經被小區取代……泥濘的小路被鋪上了水泥,曾經人們不怎麽敢一個人踏足的深山老林此刻卻充滿人氣,那些又粗又高的古木也因為登山路的便捷被偷的七七八八……那時候仙境一樣的深山溝穀就這樣因為開發被破丨壞,就像我成長的小鎮因為發展而變得陌生,我甚至無法找迴我曾經生活過的痕跡,變化大說明發展的快有利於城市化的進程,我的家鄉還是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的,但是這樣快速的發展覆丨滅掉的一些東西是否也有遺憾?


    就這樣莫名其妙在山頂呆到了傍晚,看著這個高樓林立的小鎮漸漸被耀眼的燈火籠罩,悵然若失的感覺捆綁著我……突然我就明白了些什麽,又仿佛什麽也不明白……我還是比較懷念炊煙嫋嫋包裹下星點燈光遍布的小鎮,燈光沒有那麽奪目是暖黃卻柔和的,房屋沒有那麽多那麽有氣勢但鄰裏間的關係是近的。不像現在大家雖然都是一個小區,卻連隔壁和樓下住的是誰都不知道,大家遇到合眼緣還會微笑一下,不合眼緣就是擦肩而過……一家人平時也很少聚在一起吃一頓飯,都是外麵解決……小鎮大了繁華了,但是人與人之間卻冷漠了疏離了……


    現在的我還太淺薄,無法去衡量這些變化的利弊好壞,但我感受著見證著,甚至嚐試去記錄。雖然在我開始要記錄的時候,它已經變得太多,多到讓我惶恐,我曾經記得的那一些還沒消失在腦海就已先消失在當下,莫名生出了一些恐懼,那些該有的成長痕跡已經被磨滅尋不迴根的感覺讓我驚慌,這樣的感覺讓我意識到這就是鄉情吧!我在這裏出生在這裏成長,這方水土養育了我,盡管有遺憾有陌生但它已在我的骨血裏留下了深刻的痕跡,近鄉情怯一詞似乎正好可以用來描述我此刻的心情……


    不管怎麽變化,不管多少痕跡被抹去,哪怕人們已經厲害到能移山倒海,家鄉就是家鄉。迴到這塊我土生土長的土地,哪怕被它變化的外表驚了一跳,但心裏突然而來的平靜卻不是在別處可以得到的。總算有點理解那些詩人那些詩句裏的思鄉之情從何而來,也開始明白不論是家還是家鄉,它承載的不單單是一個詞語,而是那些人那些事存在的那些記憶,在時光的淬煉下凝結出的赤子之心,那些情感的賦予才讓一切有了意義,才能讓漂泊的心得到平靜,才會是遠行的人真正的記掛。


    ps:不知道自己表達的清楚沒,我對家和家鄉的感覺,大概就是這樣。沒有那些人那些事,在什麽地方於我而言又有什麽所謂,正是他們讓我有了眷戀和依賴,我才意識到什麽是家又何為家鄉,所有的一切都是情感的寄托心靈的歸宿啊。


    ——2016年6月12日星期日16時58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雜亂而無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在下東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在下東野並收藏雜亂而無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