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周歲生日才過, 正元帝便下了旨意, 要往泰山封禪。十月從京城出發, 到正月在泰山祭祀天地, 途中經過四個州府, 十二月月中抵達泰山, 讓秦昭和衛善一並過來, 就在泰山行宮過新年。
衛善看完了信把信紙疊起來擺在一邊,經過幾迴,再發生什麽上輩子沒有事, 她也已經不覺得奇怪了,上輩子正元帝哀慟太過,祈福三月更是掏空了身子, 哪裏還在路上折騰這麽久, 他無力封禪泰山,也無心封禪泰山。
這輩子多了皇子皇孫, 他的身子也比從前更好, 連腿疾都好了大半, 自然有力氣也有心思去泰山了, 隻是衛善沒有想到, 他竟要把二哥也召過去。
衛善擱下信紙,沉香奉了奶窩酥糕上來, 又沏上一壺清茶,太初睡醒了自己坐起來, 從花碟裏頭挑出一隻小兔子樣的奶窩, 咬掉了兔子耳朵,看見裏頭不是芝麻餡,把這手裏送到衛善麵前:“娘,吃。”
衛善伸手捏住了她的鼻尖:“太初想不想去見祖母?”這迴封禪,不僅把文武百官都帶上了,連皇後妃嬪們也一並帶上,這才有信裏寫的一家人一起過新年的話。
大業這一歲雖有客星壓帝,可各地竟風調雨順,並沒有多大的災禍,又跟北狄立定契約,永世修好,再不動幹戈。
田地豐收,邊境安穩,這一年的賀表奏折上便都是誇讚正元帝誠心祈福,修德為民,這才四海皆安的稱頌之語,曾文涉便在此時上奏,奏請正元帝封禪泰山。
古往今來,封禪泰山的皇帝寥寥無幾,俱是有千秋功業的人,要麽是一統天下,要麽是盛世之主,大夏的開國皇帝是上一位封禪泰山的,到如今已經有兩百多年了,其中十幾位皇帝,再沒有資格去封禪泰山。
正元帝很是意動,去歲客星壓帝,各地民心難安,所幸沒有大災禍發生,那顆妖星亮了三月,這才熄滅,紫微帝星重放光華,封禪泰山之舉正能定天下、安民心。
曾文涉心知自己這封奏折正中正元帝的心思,他新官上任,身邊圍攏的一批人,正是討好投誠的時候,一看曾文涉上奏,正元帝隱有喜意,都紛紛上奏,奏請陛下封禪泰山,祭天地封玉策。
曾文涉接二連三的上奏折,最後更是把史記中的《封禪書》拿出來說,陛下祈福於天,而天降恩惠於民,更該報天地功德,既對天祈願,那就該還報於天,把封禪比喻成了到菩薩跟前去還願。
正元帝吃齋三月,整整吃了百日的齋,那顆妖星才黯淡了光華,他才帶著皇後與皇孫自齋宮迴到皇宮,這些日子中,各地都未有災禍發生,於是斬殺胡成玉便成了正元帝的一件功德,連天都不容他,正元帝殺他是為民除害。
究竟他心中信不信,無人知曉,可客星壓帝依舊讓正元帝焦慮,日子越是久,越是寢食難安,曾文涉此時上奏,這一下的馬屁拍了個十足。
可行宮要修,路上所費的米麵糧食就不知多少,皇帝出行帶的儀仗,侍候帝後妃嬪的宮人太監,還有從上到下的官員,費舉國之力去封泰山,曾文涉的奏折剛上,袁禮賢便站出來讚同。
經過胡成玉,又來了一個曾文涉,胡成玉死得冤枉,袁禮賢當時便上奏折為他說情,他雖收了金餅,卻罪不至死,那些罪狀有多少是構陷該一一查實再作定奪。
袁相為胡相求情的事,讓朝中許多人都覺驚奇,兩人從來政見不和,總要分出高下勝負,胡成玉身陷囹圄,袁禮賢不推波助瀾已是公正,不意他還會替胡成玉辯白。
消息傳到晉地,秦昭衛善都不覺得古怪,唇亡齒寒,正元帝今日能因為妖星臨空,便把罪不至死的胡成玉給絞殺了,顯是已經寡恩到了極處,袁禮賢不保胡成玉,總有一日,自己便是胡成玉的下場。
袁禮賢沒能從刀口上救下胡成玉,帶了兩個仆從去大理寺見他最後一麵,胡成玉自知將死,還想死得體麵一些,人雖關在牢中,到底還收拾得幹淨,抬抬眼皮看見袁禮賢來了,衝他先點頭後搖頭。
袁禮賢帶了一塊團茶茶餅,兩人在值房天天都一處喝茶,不意最後一迴喝茶,會是在大理寺的牢房裏,胡家餘下的人都流放被貶,倒還能活命,一半也是袁禮賢的功德。
仆從擔水進來,牢房中一床一桌,胡成玉一看那小桶裏的水便知是山泉水,兩隻手擱在膝上,到此時笑了一聲:“袁相有心了。”
仆從煮水烹茶,等到茶湯沸過一迴,便退了下去,兩人麵對麵坐著,一人喝了一碗。
袁禮賢一語未發,胡成玉倒打開了話匣子,死到臨頭,也沒甚再瞞的,頂了妖星的罵名,百世之後也不能翻身。
滿室都是茶香,胡成玉自被關押一口茶都不可得,喝過一碗,也喝一碗,他一身好茶,不意到死時卻是驢飲,擱上茶盞一字一頓道:“袁相一生為名,得名幾分?過剛易折,我自先去,袁相來路不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這幾句話無人聽見,袁禮賢眼看著他把兩竹桶水煮的茶都喝盡了,這才起身離開,滿衣都是茶香,把“來路不遠”這四個字反複咀嚼。
曾文涉提議,袁禮賢竟不曾駁,袁禮賢手下有一批清正官員,寫信質疑,吳地還未收到手中,大夏還在苟延殘喘,此時豈可封禪,袁禮把這些聲音都壓了下去,倒讓正元帝看他順眼了幾分,下令各地修葺行宮官驛,十月中旬出發往泰山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皇帝封禪泰山,一路官員富戶百姓都各有進獻,四州府把沿途的官驛行宮都收拾妥當,更有豪富世家進獻各樣奇珍,比當年趙太後迴鄉熱鬧得多了。
正元帝封禪並不經過晉地,秦昭卻一樣拿出錢來修葺行宮,以彰顯對父親的孝心,除了出錢修行宮之外,又從晉地征美人送到行宮去,預備著侍候帝後妃嬪。
才剛發的財,這下去了一半,還得從晉地趕過去奉承,衛善算了一筆帳,要不是今歲收成好,光是這些花費,財政上便得虧空。
晉地這一歲的收成極好,衛所屯田也從永寧推行到了各縣,晉地的兵馬日漸增多,又因為秦昭鼓勵通商,清關通路,開了新商市,鈔關司這一年收來的稅比去歲添了兩成。
晉地商賈遍地,追根究底還是因為劉刺史,大業向來是重農抑商的,商人流動大,農人卻能世代耕種,到了劉刺史上任,卻捧起商人,連年帳上的錢不多,可他肚裏的油水卻越來越多,晉地這才會有駝幫船幫馬幫。
秦昭出了錢,正元帝便誇了他兩句,秦昱這些日子大出風頭,聽見正元帝誇獎秦昭,竟沒說什麽難聽的,正元帝把泰山封禪這一路上的事宜都交給了他。
他比別人先行,每到一地先檢視官驛,把後宮百官們的食宿都安排妥當,再往下一個地方去,這麽勞心勞力的活,秦昱卻做得極有勁頭,泰山封禪是多麽露臉出風頭的大事,若是祭祀天地時能讓他亞獻,那麽支持他當太子的人就更多了。
京中官員還能知道些究竟,一路的地方官員卻是頭迴見到王爺,對秦昱極盡奉承之能事,把他吹捧得飄飄然,又是獻財帛又是獻美人,比起秦顯在時,他出京時受到的禮遇更甚。
秦昱前腳才到泰山行宮沒多久,秦昭後腳就趕來了,有意算準日子,早些到泰山腳下迎接正元帝。秦昱得意了一路,聽見小祿子報說晉王馬隊到了,擺出主人的架勢去迎。
他還未到平台上,就見馬隊浩浩蕩蕩,郡縣官員當初是如何迎他的,此時就是怎麽迎接秦昭的,秦昭身後俱是晉地兵丁,足有千餘人,隊伍正中是金紅大輦,頂上雕花綴珠,一看便知是衛善坐在裏頭。
兩年不見秦昭,隔得這樣遠,秦昱便收緊了下巴,兩隻手不由自主攥了起來,秦昭的馬隊在山腳下停住,秦昭騎在烏騅馬上,一隻手牽著韁繩,一揚眉便在人群看見了秦昱,衝他微微頷首。
跟著竟不近前下馬敘禮,而是返身向後,到了大輦邊上,這才翻身下,姿勢利落,衛善從輦中下來,兩人分明晚來,卻倍受矚目,時時能聽見官員讚歎聲,秦昱手指緊緊扣住,臉上好容易才扯出點笑意。
秦昱站定了步子一動不動,官員們卻不敢不近前迎接,卻又不能越過他去,身後一陣騷動,秦昱忍氣吞聲,近前一步,叫了一聲:“二哥,許久不見。”
秦昭身著玄衣,腰係玉帶,比在京城時更顯得意氣勃發,他與秦昱對麵而立,官員們便在秦昱身後打量晉王,齊王已經生得唇紅齒白,人中難得的俊秀。
晉王卻眉目英挺,生得文士模樣,舉步抬眉間卻偏又有種金刀大馬的豪邁之氣,渾不在意齊王無禮,對秦昱點一點頭道:“三弟別來無恙罷。”
衛善跟在秦昭身後,通身金紅,肩披錦繡,發髻高高梳起,正中簪著一朵金邊紅牡丹,頸間一串明珠光華四溢,顧盼之間叫人不敢直視,她的目光在秦昱身上停留片刻便又收迴,秦昱比原來要更像她認識的那個秦昱了。
衛善看完了信把信紙疊起來擺在一邊,經過幾迴,再發生什麽上輩子沒有事, 她也已經不覺得奇怪了,上輩子正元帝哀慟太過,祈福三月更是掏空了身子, 哪裏還在路上折騰這麽久, 他無力封禪泰山,也無心封禪泰山。
這輩子多了皇子皇孫, 他的身子也比從前更好, 連腿疾都好了大半, 自然有力氣也有心思去泰山了, 隻是衛善沒有想到, 他竟要把二哥也召過去。
衛善擱下信紙,沉香奉了奶窩酥糕上來, 又沏上一壺清茶,太初睡醒了自己坐起來, 從花碟裏頭挑出一隻小兔子樣的奶窩, 咬掉了兔子耳朵,看見裏頭不是芝麻餡,把這手裏送到衛善麵前:“娘,吃。”
衛善伸手捏住了她的鼻尖:“太初想不想去見祖母?”這迴封禪,不僅把文武百官都帶上了,連皇後妃嬪們也一並帶上,這才有信裏寫的一家人一起過新年的話。
大業這一歲雖有客星壓帝,可各地竟風調雨順,並沒有多大的災禍,又跟北狄立定契約,永世修好,再不動幹戈。
田地豐收,邊境安穩,這一年的賀表奏折上便都是誇讚正元帝誠心祈福,修德為民,這才四海皆安的稱頌之語,曾文涉便在此時上奏,奏請正元帝封禪泰山。
古往今來,封禪泰山的皇帝寥寥無幾,俱是有千秋功業的人,要麽是一統天下,要麽是盛世之主,大夏的開國皇帝是上一位封禪泰山的,到如今已經有兩百多年了,其中十幾位皇帝,再沒有資格去封禪泰山。
正元帝很是意動,去歲客星壓帝,各地民心難安,所幸沒有大災禍發生,那顆妖星亮了三月,這才熄滅,紫微帝星重放光華,封禪泰山之舉正能定天下、安民心。
曾文涉心知自己這封奏折正中正元帝的心思,他新官上任,身邊圍攏的一批人,正是討好投誠的時候,一看曾文涉上奏,正元帝隱有喜意,都紛紛上奏,奏請陛下封禪泰山,祭天地封玉策。
曾文涉接二連三的上奏折,最後更是把史記中的《封禪書》拿出來說,陛下祈福於天,而天降恩惠於民,更該報天地功德,既對天祈願,那就該還報於天,把封禪比喻成了到菩薩跟前去還願。
正元帝吃齋三月,整整吃了百日的齋,那顆妖星才黯淡了光華,他才帶著皇後與皇孫自齋宮迴到皇宮,這些日子中,各地都未有災禍發生,於是斬殺胡成玉便成了正元帝的一件功德,連天都不容他,正元帝殺他是為民除害。
究竟他心中信不信,無人知曉,可客星壓帝依舊讓正元帝焦慮,日子越是久,越是寢食難安,曾文涉此時上奏,這一下的馬屁拍了個十足。
可行宮要修,路上所費的米麵糧食就不知多少,皇帝出行帶的儀仗,侍候帝後妃嬪的宮人太監,還有從上到下的官員,費舉國之力去封泰山,曾文涉的奏折剛上,袁禮賢便站出來讚同。
經過胡成玉,又來了一個曾文涉,胡成玉死得冤枉,袁禮賢當時便上奏折為他說情,他雖收了金餅,卻罪不至死,那些罪狀有多少是構陷該一一查實再作定奪。
袁相為胡相求情的事,讓朝中許多人都覺驚奇,兩人從來政見不和,總要分出高下勝負,胡成玉身陷囹圄,袁禮賢不推波助瀾已是公正,不意他還會替胡成玉辯白。
消息傳到晉地,秦昭衛善都不覺得古怪,唇亡齒寒,正元帝今日能因為妖星臨空,便把罪不至死的胡成玉給絞殺了,顯是已經寡恩到了極處,袁禮賢不保胡成玉,總有一日,自己便是胡成玉的下場。
袁禮賢沒能從刀口上救下胡成玉,帶了兩個仆從去大理寺見他最後一麵,胡成玉自知將死,還想死得體麵一些,人雖關在牢中,到底還收拾得幹淨,抬抬眼皮看見袁禮賢來了,衝他先點頭後搖頭。
袁禮賢帶了一塊團茶茶餅,兩人在值房天天都一處喝茶,不意最後一迴喝茶,會是在大理寺的牢房裏,胡家餘下的人都流放被貶,倒還能活命,一半也是袁禮賢的功德。
仆從擔水進來,牢房中一床一桌,胡成玉一看那小桶裏的水便知是山泉水,兩隻手擱在膝上,到此時笑了一聲:“袁相有心了。”
仆從煮水烹茶,等到茶湯沸過一迴,便退了下去,兩人麵對麵坐著,一人喝了一碗。
袁禮賢一語未發,胡成玉倒打開了話匣子,死到臨頭,也沒甚再瞞的,頂了妖星的罵名,百世之後也不能翻身。
滿室都是茶香,胡成玉自被關押一口茶都不可得,喝過一碗,也喝一碗,他一身好茶,不意到死時卻是驢飲,擱上茶盞一字一頓道:“袁相一生為名,得名幾分?過剛易折,我自先去,袁相來路不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這幾句話無人聽見,袁禮賢眼看著他把兩竹桶水煮的茶都喝盡了,這才起身離開,滿衣都是茶香,把“來路不遠”這四個字反複咀嚼。
曾文涉提議,袁禮賢竟不曾駁,袁禮賢手下有一批清正官員,寫信質疑,吳地還未收到手中,大夏還在苟延殘喘,此時豈可封禪,袁禮把這些聲音都壓了下去,倒讓正元帝看他順眼了幾分,下令各地修葺行宮官驛,十月中旬出發往泰山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皇帝封禪泰山,一路官員富戶百姓都各有進獻,四州府把沿途的官驛行宮都收拾妥當,更有豪富世家進獻各樣奇珍,比當年趙太後迴鄉熱鬧得多了。
正元帝封禪並不經過晉地,秦昭卻一樣拿出錢來修葺行宮,以彰顯對父親的孝心,除了出錢修行宮之外,又從晉地征美人送到行宮去,預備著侍候帝後妃嬪。
才剛發的財,這下去了一半,還得從晉地趕過去奉承,衛善算了一筆帳,要不是今歲收成好,光是這些花費,財政上便得虧空。
晉地這一歲的收成極好,衛所屯田也從永寧推行到了各縣,晉地的兵馬日漸增多,又因為秦昭鼓勵通商,清關通路,開了新商市,鈔關司這一年收來的稅比去歲添了兩成。
晉地商賈遍地,追根究底還是因為劉刺史,大業向來是重農抑商的,商人流動大,農人卻能世代耕種,到了劉刺史上任,卻捧起商人,連年帳上的錢不多,可他肚裏的油水卻越來越多,晉地這才會有駝幫船幫馬幫。
秦昭出了錢,正元帝便誇了他兩句,秦昱這些日子大出風頭,聽見正元帝誇獎秦昭,竟沒說什麽難聽的,正元帝把泰山封禪這一路上的事宜都交給了他。
他比別人先行,每到一地先檢視官驛,把後宮百官們的食宿都安排妥當,再往下一個地方去,這麽勞心勞力的活,秦昱卻做得極有勁頭,泰山封禪是多麽露臉出風頭的大事,若是祭祀天地時能讓他亞獻,那麽支持他當太子的人就更多了。
京中官員還能知道些究竟,一路的地方官員卻是頭迴見到王爺,對秦昱極盡奉承之能事,把他吹捧得飄飄然,又是獻財帛又是獻美人,比起秦顯在時,他出京時受到的禮遇更甚。
秦昱前腳才到泰山行宮沒多久,秦昭後腳就趕來了,有意算準日子,早些到泰山腳下迎接正元帝。秦昱得意了一路,聽見小祿子報說晉王馬隊到了,擺出主人的架勢去迎。
他還未到平台上,就見馬隊浩浩蕩蕩,郡縣官員當初是如何迎他的,此時就是怎麽迎接秦昭的,秦昭身後俱是晉地兵丁,足有千餘人,隊伍正中是金紅大輦,頂上雕花綴珠,一看便知是衛善坐在裏頭。
兩年不見秦昭,隔得這樣遠,秦昱便收緊了下巴,兩隻手不由自主攥了起來,秦昭的馬隊在山腳下停住,秦昭騎在烏騅馬上,一隻手牽著韁繩,一揚眉便在人群看見了秦昱,衝他微微頷首。
跟著竟不近前下馬敘禮,而是返身向後,到了大輦邊上,這才翻身下,姿勢利落,衛善從輦中下來,兩人分明晚來,卻倍受矚目,時時能聽見官員讚歎聲,秦昱手指緊緊扣住,臉上好容易才扯出點笑意。
秦昱站定了步子一動不動,官員們卻不敢不近前迎接,卻又不能越過他去,身後一陣騷動,秦昱忍氣吞聲,近前一步,叫了一聲:“二哥,許久不見。”
秦昭身著玄衣,腰係玉帶,比在京城時更顯得意氣勃發,他與秦昱對麵而立,官員們便在秦昱身後打量晉王,齊王已經生得唇紅齒白,人中難得的俊秀。
晉王卻眉目英挺,生得文士模樣,舉步抬眉間卻偏又有種金刀大馬的豪邁之氣,渾不在意齊王無禮,對秦昱點一點頭道:“三弟別來無恙罷。”
衛善跟在秦昭身後,通身金紅,肩披錦繡,發髻高高梳起,正中簪著一朵金邊紅牡丹,頸間一串明珠光華四溢,顧盼之間叫人不敢直視,她的目光在秦昱身上停留片刻便又收迴,秦昱比原來要更像她認識的那個秦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