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川一家人在東北的大興安嶺吉文鎮一共生活了十五個年頭,雖然生意幹的不錯,但久居異地他鄉,仍不斷對家鄉產生思念之情。

    在東北,一年有大半年的時間是冬天,天氣特別寒冷,雖然屋裏暖和,但不能總不出屋,孩子們要上學。巨川本來就有風濕性關節炎,冬季根本不能出屋,一著涼,全身關節就疼,需要吃止疼藥。一次醫生對他說:“你這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不適應寒冷的氣候,要注意穿暖,不能著涼。你如果迴到關內,天氣暖和,恐怕不治也會好的。”

    醫生不過是說說而已,巨川聽了卻受了觸動。從那時起,思鄉之情日趨強烈,他經常向探家返老鄉打聽家鄉的消息,準備在適當的時候,迴鄉定居。

    時值1978年,東北的市場還沒有開放,雖然人們工資挺高,但是有錢買不到東西。市麵上是清一色的國營商店,根本沒有私人做生意或大集體的商店、飯店,就是有一兩個賣豬肉的,也是偷偷地賣,價格很貴,生怕被抓去割資本主義尾巴,當作投機倒把的典型遊街批鬥。當時的口糧供應還是粗細搭配,每人每月八斤白麵,一斤大米還不經常有,其餘的都是粗糧,有高粱米、玉米麵、大叉子等。人們平時都是喝玉米麵糊,吃玉米麵大餅子,孩子們吃白麵就像吃點心一樣。其他的物資供應都很緊張,如煙、酒、肉、糖、肥皂等等都得憑票供應。在國營食堂買一斤饅頭。除了要一斤糧票外,還要再帶一碗菜湯。有時孩子饞急了,巨川就領他們上國營食堂買上五斤白麵饅頭,還得再買五碗菜湯。如買一斤大米飯要外帶一個炒菜。那時吃點細糧真是太困難了。

    夏天時間短,巨川家除了在自家的院子裏種點青菜,大半年的時間都是吃土豆、大頭菜、鹹菜或凍菜。春季是大蔥蘸大醬、大蔥泡鹽水。巨川總覺得外麵還是不如家鄉好,在家鄉一年四季都有蔬菜肉類,供應的口糧都是細糧。他聽說與老家太和縣相臨的渦陽縣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市場繁榮,他不禁心動了。他想到自己在外麵闖蕩的十五年,年齡也不算小了,鑒於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很希望迴到安徽老家,葉落歸根。

    就在這一年,黨中央召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揭批四人幫“形左實右”的罪行,進行撥亂反正,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次會議一針見血地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才是硬道理。根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線路、方針、政策,全國廣大農村實行了土地連產承包責任製,簡稱“大包幹”,農民高興地給大包幹編了順口溜:“責任製,大包幹,直來直去不拐彎,繳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餘全是自己的。”廣大農民長期被壓抑的勞動生產積極性一下子迸發出來,舍得對土地投資金,舍得投勞力下功夫,充分顯示了農業生產發展的蓬勃生機和活力。農業連續三年獲得了空前的大豐收,糧油棉單產和總產量大幅度提高,徹底解決了年農民溫飽問題,農民也能吃上白麵了。

    迴鄉之前,巨川接受了在蘭州決策失誤、盲目迴鄉的沉痛教訓,認真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和家鄉的巨大變化。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把握時機,迴鄉進行第三次創業。

    巨川一家在東北吉林鎮生意紅火,收入可觀,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緣和社會關係都很融洽,真要說離開這一片曾經給他過溫暖、給他幸福的熱土,全家人還真有些戀戀不舍。

    大舅原來對巧玲的婚事不太同意,隨著時光的流逝,他看到外甥雖然殘疾,但爭強好勝,努力學技術,五六個孩子還有吃有穿,想起自己年輕時一個女兒也供不起,也覺得慚愧,況且吳子貞又是自己的親姐姐,親上加親。姐姐一大家子熱熱鬧鬧,也算滿意了,所以聽說巨川要來渦陽也表示讚成。

    1979年11月,巨川懷著一顆桑梓之心,攜帶家眷離開了他們的第三故鄉——吉文鎮,來到安徽省渦陽縣城。

    初到渦陽,他們一家租了三間房子住,大舅來到渦陽幫忙。當巨川問姥姥怎麽沒來,大舅推說家裏有事。經巨川一再追問,大舅才迫不得已的告訴他們:吳老太於他們迴來之前一個多月因病去世了,時年八十四歲。在世時,她經常詢問女兒一家什麽時候迴來,還多次說不知能不能活到他們迴來,可見老人對女兒一家的想念之情。為了姐姐一家順利返迴,大舅沒有把這件事告訴東北的姐姐。當全家知道這個不幸的消息後,哭作一團。巨川想到姥姥一輩子操心勞神,省吃檢用照顧他們一家,本來能和老人生活在一起,讓她享幾年天倫之樂,沒想到老人家提前走了,隻恨迴來的太晚了。一家人沉浸無比悲痛和思念之中……

    巨川來到渦陽轉眼三個多月了,業務始終沒有開展,閑了三個多月。因鬧市區沒有閑門麵房,房子租不到,生意也沒法幹。在那段日子裏,他就在縣城郊區購置了一塊宅基地,用自己帶迴來的木料蓋了四間大瓦房,拉了個大院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新家園。不過購地建房、生活開銷、孩子們上學全靠在東北的一點積蓄。俗話說“做吃山也空,立吃地也陷”,不幹生意光花錢怎麽行?巨川十分著急。

    於是巨川和巧玲抓緊時間,一次一次地上街了解鍾表修理行情,托人四處打聽租房,門麵房始終沒有著落,但他們對渦陽縣的鍾表行業的基本情況,已經心中有數了。如今的巨川已不是得閑之輩,他迴來就是要幹一番大事業,他正悄悄地尋找機會,準備條件成熟後再開業,達到一鳴驚人。

    他們把從東北開迴來的介紹信送到了工商局,申請批準發給個體營業許可證。在等待審批的過程中,巨川夫婦沒有閑著,他們一麵觀察市場信息,一邊尋求鬧市區的門麵房。

    這一天,巨川愁眉苦臉地迴到家中,看見幾個孩子在門口玩“過家家”,這是孩子們常玩的遊戲。他們把屋裏的小板凳、大板凳和幾塊磚頭擺得門前都過不去人。頑皮的鐵球用泥八摔捏成一個小房子,還捏了個小人坐在裏麵,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咯咯地笑著。巨川正待發脾氣,猛然看見了泥房子,心裏一亮,突發靈感。他想起在東北地區都用木頭蓋房子,現在門麵房這麽難找,自己從東北帶迴來有木頭,破成板子,做個小木版房,不占大地方,又可以隨時拆卸移動,豈不是更好嗎,總比在這兒閑著強,等找著門麵房再搬也不遲。主意一定,說幹就幹。他請來了木匠,按照自己設計的草圖,開始加工木房。在做木房的時間裏,他從東北帶迴來的錢已經所剩無幾了,這麽一大家人,來到生地,各方麵都需要花錢,自己是一家之主,有什麽困難,一人承擔,也沒有告訴母親及妻子,免得他們不安。小木房還有幾天就做好了,這一天,巨川兜裏隻有兩元錢了,眼看著一家人就要斷炊。正好,渦陽縣武裝部的保險櫃壞了,裏麵有重要的文件和槍支等著用,找了好幾個修鎖的師傅都沒有打開,還把保險櫃砸得一塌糊塗。當時渦陽縣沒有會修保險櫃的,他們到處打聽,聽說從東北迴來的一個殘疾人會修,便找到了巨川。巨川到了那裏,沒費多大事就修好了,這次保險櫃的修理,第一解決了一家人的生活問題,第二也叫出了名聲,一舉兩得。讓人們知道有一個殘疾人劉巨川是個多麵手,技術精湛,是個聰明人。

    經過十幾天的時間,小木房子做好了。外麵刷成天藍色的。房內刷的是乳白色的,前麵除了安裝一扇門外,全部鑲上了玻璃,加之室內是白色的,更顯得亮堂堂的。為了引人注目,他又請人做了一個大鐵牌子,準備釘在門頭上,當廣告牌。巧玲擅長美術,她自己設計,在牌子中間用幾種油墨畫了一個大型的手表,旁邊用仿宋體寫了“修表”兩個紅色的大字,下麵寫著師傅劉巨川“,豎在了門頭上。他們把小房固定在城郊醫院的圍牆外,藍色的小木屋,造型美觀,站立在那裏非常顯眼,像個公園裏的小亭子,這是渦陽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流動性的服務亭。如果渦陽工商部門要寫本地開放以來,私營經濟的發展史,這個小木屋是值得寫上一筆的(後來有很多人效仿他們,都做小木屋來做生意,這是後話)。,這時,營業執照還沒批下來,一家人要生活,巨川決定先開業等著。準備開業的頭一天,重義氣的巨川特地買了最好的煙,夫妻倆到縣城各個鍾表店登門拜訪,每進一個店,都給各個師傅遞上一根煙,說些客氣話,表示自己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今後還要多多關照,咱們都是耍手藝的,人不親藝親,藝不親鑷子親,不要在修理價格鬧矛盾,希望能開一個價格表,我們也按照你們的標準執行雲雲。對歲數大一點的尊稱老師傅,並說自己年輕,技術有限,還望老師傅多多指點。

    沒想到,他們夫婦倆的滿腔熱情,卻遭到了冷眼,鍾表店的師傅一個個代搭不理的,有的冷言冷語,一副看不起的樣子,別說開價格表了,就是看也不讓他們看一眼。有的更不像話,說不讓他們在渦陽幹,嚷嚷著把他們拒之門外。巨川經過不少市麵,他那裏怕這些?不服氣地想:“你們不讓我幹,憑什麽?你們有這個權利嗎?問你們價格是為了不和你們發生衝突,是尊重你們,你們既然如此,大路朝天,各走一邊。”於是,他們自定了個目標,按在東北的價格往下浮動一些,他相信,隻要服務態度好,老不欺,少不瞞,修表保質保量,合理要價,不信招攬不來生意。

    第二天,離過春節還有六天了,巨川夫妻倆就在那個藍色的小木屋裏正式開了業。

    老天爺真是照顧他們這對患難夫妻,沒想到開張第一天就顧客盈門。這一天,巨川和巧玲就不停地接表、開票,根本沒有修理的時間。關了門以後,他們熬夜奮戰,一直修到夜裏兩點多。盡管天氣很冷,兩手凍得通紅,但他們心裏很高興。這以後他們接的表活始終做不完,每天都要幹到深更半夜。為了把自己的信譽打出去,他們倆修表非常仔細,十分耐心,力求精益求精,嚴把質量關。不論是好修的表還是難修的表,舊表、費事而不掙錢的表,或者是其他鍾表店不接的活他們都接,力圖修好,沒有零件的表,盡量想辦法、動腦筋,用東北自製的土工具,栽軸尖、補輪子、焊接、做件、改件,通過精心修理,使一些壞表變成了走時準確無誤的好表。他們又承諾,修好的保修一年,因而徹底解決了顧客的後顧之憂,深得群眾的信任。不僅如此,他們對一些殘疾人、農村五保戶特別照顧,不換零件的表不收費,即使換零件也隻收個成本費,另外還訂了八條免費修理項目,一些小毛病的表均不收費,顧客都表示滿意,所以他們的生意越來越好。

    由於沒有門麵房,巨川和巧玲隻能長期擠在那個六平米的小木屋裏工作,冬天北風唿嘯,木板四下灌風,屋裏小沒法生爐子,臉凍得通紅,手也不聽使喚了,隻得不時伸到袖筒裏暖暖,或兩手放到嘴邊哈哈熱氣,還繼續幹活。夏天天熱,木房子被曬得燙手,裏麵像個大蒸籠,盡管一個小台扇不停的扇,還是一個勁的流汗,可他們仍然堅持工作,為的是重名譽、講信用,顧客什麽時候來取表,到那一天就讓他們及時拿到手表。巨川和巧玲始終堅持著這個原則。

    “人叫顧客頭不迴,生意叫人人自來。”誰的技術好,對顧客負責,服務態度好,群眾的眼睛看得最清楚,他們心裏都有一秤杆。巨川夫婦對廣大顧客始終堅持著八個大字:誠懇、熱情、耐心、周到。因此城裏的居民和鄉下的農民的手表或鍾壞了,都喜歡送到他們那裏去修,他們的活多的幹不完,原來修表是一個星期來取,因為業務多,隻得改為十天或半個月才能取。有時活實在太多了,他們倆忙不過來,就暫停一段時間接表。有些顧客信賴他們,不嫌時間長,硬要放在他們那裏排時間,多長時間都願意等。

    為了能讓顧客早一天拿到修好的手表,他們天天加班加點,接的活一抽屜一抽屜,牆上安裝了一個大玻璃鏡盒,裏麵一排排掛滿了修好校時的手表。修好的鬧鍾擺滿一桌子,大掛鍾經常有十個八個掛在牆上校對。一進屋便聽見滴答滴答地響個不停,整個小房子變成了鍾表的世界。

    隨著鍾表修理的業務增加,營業收入也顯著提高了,家庭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加上市場繁榮,各種新鮮蔬菜、肉食應有盡有,在市場上可以隨便買,孩子們再也不像在東北那樣饞了,一個個吃得胖乎乎的。

    巨川夫婦倆天天吃住在小木屋裏,顧不上迴家,家務活全靠老母親吳子貞一人操勞。他老人家一生含辛茹苦,如今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生意。九口之家,孫子孫女環繞膝下,享受到了天倫之樂,她心裏很滿足,整天總是笑嗬嗬的,忙裏忙外總是不閑著,把家裏收拾的井井有條。為了讓孫子孫女們今後有個個有出息,他還擔任了家教的任務,監督孫子孫女們好好學習,完成老師布置的各科作業,使巨川巧玲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事業。兒子兒媳也非常感激老母親對他們的支持,都很孝敬她老人家。每次迴到家裏總要買一些可口的食品給老人家吃,可是吳子貞總是舍不得吃,常背著把這些東西分給孫子們吃。

    巨川和巧玲看到老母親年齡越來越大,身體狀況也一天不如一天,並患上了心髒病,惟恐老人家操家過度累壞了身體,便給她找了個保姆料理家務。一家人各有分工,各盡所能,開始了新生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枯樹開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祈禱sc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祈禱sc並收藏枯樹開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