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炒豬肝
穿越古代後的農家生活 作者:白玉蘇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呂三桂笑著抬起袖子,抹了一把汗,將西瓜遞給齊三娘放到井裏湃著。
“哎,嫂子,我這是無事不登三寶殿,這迴來,是有事要求嫂子哩。”
“怎麽?有什麽事兒啊?”杜文秀打從旁邊拖了個凳子過來叫他坐。
呂三桂也不見外,一屁股坐下,苦笑道:
“還不是你那弟妹,這不是懷了孩子了嘛,吃啥吐啥,這才幾天功夫,下巴都尖了。”
“我這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你說這大人也就罷了,吃了就吐,孩子咋長啊?”
杜文秀黑了臉,沉聲道:
“三桂,這不是我說你,孩子再重要,也得先就大人不是,那可是要和你過一輩子的人哩,你不心疼誰心疼?”
“嫂子說的是這個理兒。”呂三桂嘿嘿一笑,又道:
“我這不想著過來嫂子這拿兩壇子好醬迴去給她拌飯吃,多少也能進點兒東西到嘴裏不是。”
杜文秀淺淺蹙眉:“這醬菜到底是發酵的物什,孕婦還是不要多吃的好。”
“不是,嫂子,她實在是什麽也吃不下,我就是想來買嫂子那不對外賣的醬,該多少錢就多少錢就是。”
呂三桂笑嘻嘻說道,杜文秀臉色陰沉,瞪了他一眼:
“我是為著舍不得嗎?這醬到底是發酵來的,你自己不做不知道,咱們自己平時調味吃也就罷了,給孕婦頓頓當菜卻是不行,營養不夠的。”
呂三桂也耷拉著臉,苦笑道:“那她這天天吃了就吐的,說這飯菜沒味道,我也不知道該咋弄了呀。”
杜文秀沉吟一時,說道:“要不這樣吧,咱們平時吃的多是蒸煮燉的多,是不是她吃出來水的味道比較重才覺得沒味兒?”
呂三桂茫然搖搖頭,又受了杜文秀一記白眼。
“如今我與月娘的酒樓正在裝修,大廚也該先教起來,我跟月娘商量一下,讓他先在我家做上幾天菜。”
“你聽我的,一會兒先帶一壇子醬迴去,然後晚飯的時候再使人拿個食盒過來提菜。”
呂三桂聽了卻依然愁眉不展:“嫂子,這城裏名聲在外的酒樓我都給她提菜了,沒用啊,該吐還是吐......”
“那也試試我家的,我也不多弄,一頓兩個菜,你叫下人來提吧。”杜文秀懶怠與他多解釋,直截了當地說。
將呂三桂打發走,看看天色也晚了,杜文秀思忖一時,也就先不去月娘那裏,跟阿洛她們打聲招唿,自去了街上買菜。
迴來還拐到工坊,拿了一壇子醬黃瓜並一壇子西瓜醬豆。
迴到家,齊三娘看著海生,阿洛係了圍裙與她打下手。
她先將買來的豬肝泡在清水裏,又去院子裏的菜園子裏頭拔了幾根蒜苗。
——後院兒的花園子,早改成了菜園子。
“種那些子花幹啥,不當吃不當喝的。”阿洛如是說。
反正隻要不叫自己勞動,杜文秀是不管她們做什麽的。
如今菜園子裏的菜也生長得十分繁茂,家裏卻是省了不少買菜錢。
迴去廚房看見阿洛正把手放在清水裏揉搓豬肝,便說道:“姨娘不妨放兩勺子鹽,怕是洗得更幹淨。”
“啊,放鹽就不要了吧,鹽巴多貴......”阿洛有些猶豫。
杜文秀笑道:“姨娘,這個夏天光吃三桂的西瓜,都抵了多少鹽了。”
阿洛聽了,倒有些不好意思,拿過鹽添了兩勺子在水裏,又揉搓起來。
“這懷了孩子的婦人嘴都刁,要炒出來沒有腥味兒才吃得下哩。”杜文秀說道。
一邊又舀了水洗黃瓜泡木耳,剝大蒜:“炒個豬肝,再拍個黃瓜拌木耳,讓她先吃了試試。”
“我還打從工坊裏拿了兩壇子醬菜,實在吃不下去,頂一頂也就罷了。”
黃瓜切片,大蒜搗成蒜泥,再加各種調味料調好,就隻等豬肝和木耳。
外邊兒傳來海生哼哼唧唧的聲音,怕是又餓了。
杜文秀忙解了圍裙出去,趁這會兒還沒開始做,先把家裏的小祖宗給喂飽了再說。
“要不你教我,我替你做去?”齊三娘看她滿頭汗,忙遞了幹淨的濕帕子過去,杜文秀一把拿過隨意抹了臉。
“第一頓,我來做吧,明日裏把酒樓的大廚叫來上工,酒樓裏的新菜式,他也該練熟了才行。”
“秀娘,這豬肝洗好了,可是切成片兒?”阿洛在廚房門口問道。
“是,勞煩姨娘切成薄片兒,越薄越好。”杜文秀扭頭隨口應道。
阿洛得了吩咐,便又迴去廚房忙活。
齊三娘空了手,便去後院兒摘了豆角茄子,預備晚上自己吃的菜。
“姨娘,我黃瓜買的有多的,木耳也泡的有多的,咱們晚上也拌個涼菜。”
“那我幹脆再去摘些子荊芥,一道兒拌進去?”齊三娘問道,杜文秀想了想,點點頭道:
“原是怕荊芥味兒太重了,三桂家的吃不慣,咱們自己吃倒正好用上。”
齊三娘又跑了一趟後院兒,迴來將這些拾掇好,海生也吃著吃著睡著了。
杜文秀將海生遞給齊三娘,自己便去了廚房。
這會子木耳也泡發好了,放到滾水裏淖一淖,撈出來與黃瓜放在一個盆兒裏。
杜文秀又將豬肝放進去滾一滾,稍一變色便撈出來,盛出來放在盤子裏頭。
將黃瓜木耳裏頭倒上早就調好的料汁,拌勻了放在一邊,讓它入味兒。
阿洛又燒得旺旺的火,滾燙的鍋,溜邊下了油,轉眼就冒了煙。
杜文秀將薑蒜花椒溜下去嗆出香味,馬上將蒜苗放進去翻炒不停。
炒到斷生,再將豬肝下鍋,加醬油、鹽、糖,少點一點黃酒,生粉打了糊糊倒進去,就可以起鍋了。
菜炒好,呂家的人還沒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拒絕了的呂三桂覺得臉上無光,便沒使人來。
杜文秀翻了個食盒出來,將兩樣兒菜擺上,又喚了秋月提著兩壇子醬菜,便出了門。
他不來,自己就送去,好不好的,也是個心意。
呂三桂家離杜文秀新買的院子並不遠,大抵上城裏稍有些家底兒的人都住在這一帶就是。
出門拐兩個彎,再走一段兒就到。
到了呂家叫門,門房見是她來,不敢怠慢,急急去迴了呂三桂。
他出來得也快,隻是怎麽看那臉上都有些焦急之色。
“哎呀,嫂子,怎麽又勞煩你跑一趟。”他老遠便說道。
“哎,嫂子,我這是無事不登三寶殿,這迴來,是有事要求嫂子哩。”
“怎麽?有什麽事兒啊?”杜文秀打從旁邊拖了個凳子過來叫他坐。
呂三桂也不見外,一屁股坐下,苦笑道:
“還不是你那弟妹,這不是懷了孩子了嘛,吃啥吐啥,這才幾天功夫,下巴都尖了。”
“我這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你說這大人也就罷了,吃了就吐,孩子咋長啊?”
杜文秀黑了臉,沉聲道:
“三桂,這不是我說你,孩子再重要,也得先就大人不是,那可是要和你過一輩子的人哩,你不心疼誰心疼?”
“嫂子說的是這個理兒。”呂三桂嘿嘿一笑,又道:
“我這不想著過來嫂子這拿兩壇子好醬迴去給她拌飯吃,多少也能進點兒東西到嘴裏不是。”
杜文秀淺淺蹙眉:“這醬菜到底是發酵的物什,孕婦還是不要多吃的好。”
“不是,嫂子,她實在是什麽也吃不下,我就是想來買嫂子那不對外賣的醬,該多少錢就多少錢就是。”
呂三桂笑嘻嘻說道,杜文秀臉色陰沉,瞪了他一眼:
“我是為著舍不得嗎?這醬到底是發酵來的,你自己不做不知道,咱們自己平時調味吃也就罷了,給孕婦頓頓當菜卻是不行,營養不夠的。”
呂三桂也耷拉著臉,苦笑道:“那她這天天吃了就吐的,說這飯菜沒味道,我也不知道該咋弄了呀。”
杜文秀沉吟一時,說道:“要不這樣吧,咱們平時吃的多是蒸煮燉的多,是不是她吃出來水的味道比較重才覺得沒味兒?”
呂三桂茫然搖搖頭,又受了杜文秀一記白眼。
“如今我與月娘的酒樓正在裝修,大廚也該先教起來,我跟月娘商量一下,讓他先在我家做上幾天菜。”
“你聽我的,一會兒先帶一壇子醬迴去,然後晚飯的時候再使人拿個食盒過來提菜。”
呂三桂聽了卻依然愁眉不展:“嫂子,這城裏名聲在外的酒樓我都給她提菜了,沒用啊,該吐還是吐......”
“那也試試我家的,我也不多弄,一頓兩個菜,你叫下人來提吧。”杜文秀懶怠與他多解釋,直截了當地說。
將呂三桂打發走,看看天色也晚了,杜文秀思忖一時,也就先不去月娘那裏,跟阿洛她們打聲招唿,自去了街上買菜。
迴來還拐到工坊,拿了一壇子醬黃瓜並一壇子西瓜醬豆。
迴到家,齊三娘看著海生,阿洛係了圍裙與她打下手。
她先將買來的豬肝泡在清水裏,又去院子裏的菜園子裏頭拔了幾根蒜苗。
——後院兒的花園子,早改成了菜園子。
“種那些子花幹啥,不當吃不當喝的。”阿洛如是說。
反正隻要不叫自己勞動,杜文秀是不管她們做什麽的。
如今菜園子裏的菜也生長得十分繁茂,家裏卻是省了不少買菜錢。
迴去廚房看見阿洛正把手放在清水裏揉搓豬肝,便說道:“姨娘不妨放兩勺子鹽,怕是洗得更幹淨。”
“啊,放鹽就不要了吧,鹽巴多貴......”阿洛有些猶豫。
杜文秀笑道:“姨娘,這個夏天光吃三桂的西瓜,都抵了多少鹽了。”
阿洛聽了,倒有些不好意思,拿過鹽添了兩勺子在水裏,又揉搓起來。
“這懷了孩子的婦人嘴都刁,要炒出來沒有腥味兒才吃得下哩。”杜文秀說道。
一邊又舀了水洗黃瓜泡木耳,剝大蒜:“炒個豬肝,再拍個黃瓜拌木耳,讓她先吃了試試。”
“我還打從工坊裏拿了兩壇子醬菜,實在吃不下去,頂一頂也就罷了。”
黃瓜切片,大蒜搗成蒜泥,再加各種調味料調好,就隻等豬肝和木耳。
外邊兒傳來海生哼哼唧唧的聲音,怕是又餓了。
杜文秀忙解了圍裙出去,趁這會兒還沒開始做,先把家裏的小祖宗給喂飽了再說。
“要不你教我,我替你做去?”齊三娘看她滿頭汗,忙遞了幹淨的濕帕子過去,杜文秀一把拿過隨意抹了臉。
“第一頓,我來做吧,明日裏把酒樓的大廚叫來上工,酒樓裏的新菜式,他也該練熟了才行。”
“秀娘,這豬肝洗好了,可是切成片兒?”阿洛在廚房門口問道。
“是,勞煩姨娘切成薄片兒,越薄越好。”杜文秀扭頭隨口應道。
阿洛得了吩咐,便又迴去廚房忙活。
齊三娘空了手,便去後院兒摘了豆角茄子,預備晚上自己吃的菜。
“姨娘,我黃瓜買的有多的,木耳也泡的有多的,咱們晚上也拌個涼菜。”
“那我幹脆再去摘些子荊芥,一道兒拌進去?”齊三娘問道,杜文秀想了想,點點頭道:
“原是怕荊芥味兒太重了,三桂家的吃不慣,咱們自己吃倒正好用上。”
齊三娘又跑了一趟後院兒,迴來將這些拾掇好,海生也吃著吃著睡著了。
杜文秀將海生遞給齊三娘,自己便去了廚房。
這會子木耳也泡發好了,放到滾水裏淖一淖,撈出來與黃瓜放在一個盆兒裏。
杜文秀又將豬肝放進去滾一滾,稍一變色便撈出來,盛出來放在盤子裏頭。
將黃瓜木耳裏頭倒上早就調好的料汁,拌勻了放在一邊,讓它入味兒。
阿洛又燒得旺旺的火,滾燙的鍋,溜邊下了油,轉眼就冒了煙。
杜文秀將薑蒜花椒溜下去嗆出香味,馬上將蒜苗放進去翻炒不停。
炒到斷生,再將豬肝下鍋,加醬油、鹽、糖,少點一點黃酒,生粉打了糊糊倒進去,就可以起鍋了。
菜炒好,呂家的人還沒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拒絕了的呂三桂覺得臉上無光,便沒使人來。
杜文秀翻了個食盒出來,將兩樣兒菜擺上,又喚了秋月提著兩壇子醬菜,便出了門。
他不來,自己就送去,好不好的,也是個心意。
呂三桂家離杜文秀新買的院子並不遠,大抵上城裏稍有些家底兒的人都住在這一帶就是。
出門拐兩個彎,再走一段兒就到。
到了呂家叫門,門房見是她來,不敢怠慢,急急去迴了呂三桂。
他出來得也快,隻是怎麽看那臉上都有些焦急之色。
“哎呀,嫂子,怎麽又勞煩你跑一趟。”他老遠便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