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噯喲喲,掉金豆了,好了好了。」那婦人似是既可憐她,又有些忍俊不住,偏又不善言詞,隻得一邊笑,一邊大力摸著她的頭安慰。齊粟娘隻覺那溫和的人手在她的頭上撫摸著,把這十餘日的孤涼絕望一齊驅散了開去,雖是咬牙想忍住,眼睛裏的淚珠卻落個不停。那齊嫂子越發笑了起來。


    此時一把清爽的嗓聲響起,笑道:「齊嫂子,這小姑娘便是原不想哭,被你這麽一笑話,也得哭大方了。」


    齊粟粟抬袖擦了眼淚,轉頭看去,隻見一位端莊的婦人站在眼前,一襲青梭布圓領斜扣棉衣,下著青梭厚棉褲,腰上半舊碎花係巾,發上碎花頭巾,褲角處露著一雙不大不小的腳。她五官清秀,雙眸含笑,雖是收拾得格外利索,乃帶著一股文雅之聲,齊粟粟眯著眼,迎著陽光看去,可見她眼角的帶起的笑紋。


    這青衣婦人走上前來,細細打量了齊粟娘,點頭道:「既是到了我們這兒,好生歇口氣,吃口飯,其他再說。」轉頭對那齊姓女人道:「齊嫂子,你家雖有空屋子,天旺正住著,我家演兒不在,我正缺伴兒,就讓她到我那兒歇著吧。」說罷,微微咳嗽了兩聲。


    齊嫂子見她咳嗽,急忙趕上來替她順氣,埋怨自家道:「我就是個不記事的,明知道你身上有病,吹不得風,隔三岔五總是忘了,把你叫出來受罪。」


    青衣婦人柔聲笑道:「你知道我是個愛熱鬧的,最受不得冷清,若不是有你時時叫我,我哪裏還挨得過這日子?」


    齊粟娘見這齊嫂子聽得此般不吉利的話竟也未往加思量,便知齊嫂子多是個粗直的人,她心中卻極是驚異,這青衣婦人雖在咳嗽,精神卻是極好,卻不知為何語言蕭索,正思索間,青衣婦人已走到她身邊,微笑看著她。


    齊粟娘幾口把玉米粥喝光,從小凳上站起,正要鞠躬道謝,突又想起在船上學來的,這十餘天幾乎忘卻的舊時規矩,便把雙手放在腰下,深深彎膝,向齊大娘福了一福,「多謝大娘。」


    齊嫂子與那青衣婦人都笑了起來,齊嫂子撫著她的臉,笑道:「到你陳大娘家裏去好好歇著。明兒來和我家耍玩。」又向那陳娘子笑道:「還是女孩兒可心,我家的強兒若是有她這樣乖巧,我也不用提心弔膽日日想著他了。」


    陳娘子微微笑著,牽著齊粟娘的手向外走去。不過幾十步,便到了一處圈著泥牆的泥瓦屋前,一進三間房,一間堂屋,兩間廂房,院子裏也有一個灶間,看著比齊家的草屋子小了許多,卻更牢固些。


    齊粟娘已是累極,入得堂屋也無暇多看,坐不得一會,便趴在神櫃前八仙桌上睡了過去。待得她醒來,已是第三天中午。齊粟娘正要揭開身上蓋著的粗藍布花被,卻發覺手腳厚厚糊上了草藥,用布包得嚴密,一身的跌傷、凍傷也都打理妥貼。她看了看床頭枕箱上一身顯是匆匆改小的舊棉衣褲,慢慢起了身。


    第三章 高郵小村的粟娘(下)


    院子裏飄進來甘薯的香味,齊粟娘肚子咕咕叫著。她費了半刻鍾的時間,方套上了青梭布棉衣褲,趿著床前的青布大棉鞋,慢慢走到房門口。齊粟娘打開門探頭一看,當眼便看見掛在溪邊的破舊棉衣晾在了院子裏,已是洗淨。


    那位青衣女人從灶間出來,看著齊粟娘微微一笑,走上前來,彎腰替齊粟娘繫上了褲帶,扣好了衣紐,道:「餓了吧,去堂屋裏坐著。」說罷,迴了灶間。


    齊粟娘低頭看了看整齊的衣裳,出了房門,走進堂屋。正中橫木長案上供著神櫃和牌位。長案前是一張未上漆的榆木八仙桌,兩邊各擺了一張木梳背椅。左右牆上還掛了兩張未裱上的上彩山水畫。


    陳娘子端了一碗香熱的甘薯飯進了房,牽著呆站著的齊粟娘坐到左邊的梳背椅上,自個兒拖了另一張椅子與她對麵坐下。陳娘子用木勺舀了滿滿一勺甘薯飯,吹得剛好,送到齊粟娘嘴邊。齊粟娘一愣,低頭看了看包得嚴密的雙手,再看看那婦人微笑的臉,慢慢張開了嘴。


    餵著吃了一頓熱飯,再睡了一覺,齊粟娘隻覺元氣大復,知曉這身子粗壯,雖是衣食俱缺,挨餓受凍流浪了十來天,竟也未生病,隻要不發癲病,果真好用,大是歡喜。


    齊粟娘在此處住了幾日,身上的傷慢慢癒合,從陳娘子嘴裏方知這村裏不過隻有兩戶人家。這兩家原都住在漕河東邊近岸的村落裏,因著連年的洪水,一撤再撤,退到了這離岸近六七十裏,揚州府高郵州外的的村子安身,


    這青衣女人夫家姓陳,膝下有個獨子,名叫陳演,得了童生秀才的功名,前幾日赴江寧府鄉試。那齊嫂子娘家姓宋,有一夫一子,丈夫齊虎雖在,兒子齊強卻逃丁在外,已是四五年未迴,前幾日有親族王天旺在他家躲差役,齊粟娘還在睡時,人已走了。


    齊粟娘聽得「逃丁」兩字,大是不解,再想這一逃一躲,更是奇怪。陳娘子睨她一眼,細細說了朝廷以人頭抽丁稅,貧戶實實負荷不起。陳家卻是因陳演有功名在身,免了丁稅,又嘆道:「齊強那孩子倔得很,卻又聰明過了頭,這份丁銀我家也能勉強替他湊了,他卻死活不要,再不肯安分,負氣離家,隻說賺大錢去了。」其他卻也不多說。


    齊粟娘聽得暗暗嘆氣,驀然從腦海中的故紙堆裏扒拉出「攤丁入畝」幾個字,既忘了其意,也不知其時,隻知這年頭貧窮人家實實難耐,年年的水災沒把人逼走,各種苛捐雜稅卻生生讓人離了故土,漂泊在外。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朝經濟適用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鄒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鄒鄒並收藏清朝經濟適用男最新章節